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91999阅读:1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涉及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蒿素(Artemisinin),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職内酯抗痕疾类药物,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被国际公认的天然药物。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与其它抗疟药不同,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而非干扰叶酸代谢,从而导致虫体结构全部瓦解。另外,以青蒿素为原料,还可合成多种其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等。这些青蒿素类 药物毒性低、抗虐性强,被WTO批准为世界范围内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目前药用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即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叶和花蕾中分离获得的。由于青蒿的采购、收获,直至工厂加工提取,环节较多,费时费力,且不同采集地和不同采集期青蒿品质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大量采集自然资源,必然会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导致资源枯竭。因此,为增加青蒿素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展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研究,长期稳定地和大量地供应青蒿素成为各国科学家面临的严峻考验。所以,开发青蒿素的化学合成,不仅节约资源,对环境友好,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更为有效地抑制疟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专利US4992561以二氢青蒿酸为原料,采用光化学的方法来引入过氧键。由于光化学自身的限制,如操作繁琐,不宜大规模生产,因此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文献(Tetrahedron, 1986, 42, 819-828)报道了用(R) _(+)_香草醒为原料来合成青蒿素的方法,然而由于合成路线长,总收率低,原子经济性差。加之也是采用光化学的方法来引入过氧键,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其他如Mitchell A.Avery (J.Am.Chem.Soc.,1992.114.974-979)报道的利用胡薄荷酮为原料合成青蒿素,其合成路线较长、收率低。同时利用臭氧引入过氧键,操作困难,安全性较差,工业化前景不高。如能利用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实现过氧键的引入,不仅可操作性强,也非常有可能实验工业化生产。文献(J.Am.Chem.Soc.,1964,86,3880,J.Am.Chem.Soc.,1968,90,975)报道在一定的催化剂存在下,利用氧气产生单线态氧,进而也可以代替光化学的方法实现过氧键的引入。专利WO 2009088404曾报道过经钥酸钠为催化剂,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引入过氧键。然而其得到的产物选择性较差,副产物多,导致最终青蒿素的总收率低(〈20%),也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综上所述,现有关于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存在着合成路线长,操作繁琐,原子经济性差,总产率低,不利于环保和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工艺合理、操作简单及成本低廉的抗疟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涉及抗疟类药物青蒿素的全新制备方法,具体是指由青蒿酸到青蒿素的合成技术。该方法可通过以下两种路线中任一种实现:路线一:第一步:以青蒿酸为起始原料,在催化剂/氢气或氯化镍/硼氢化钠的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经还原反应得到二氢青蒿酸2;第二步:二氢青蒿酸2有机溶剂中过氧化物和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氧化反应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3;第三步:过氧化二氢青蒿酸3在有机溶剂中经酸催化重排反应并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青蒿素I。路线二: 第一步:以青蒿酸为起始原料,在催化剂/氢气或氯化镍/硼氢化钠的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经还原反应得到二氢青蒿酸2;第二步:二氢青蒿酸2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对羧基的保护得到二氢青蒿酸衍生物4;第三步:二氢青蒿酸衍生物4在有机溶剂中用过氧化物和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过氧化二氢青蒿酸衍生物5;第四步:过氧化二氢青蒿酸衍生物5在有机溶剂中经酸催化重排反应并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青蒿素I。本发明的路线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以青蒿酸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反应生成二氢青蒿酸2 ; 步骤二:二氢青蒿酸2经过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过氧化二氢青蒿酸3 ; 步骤三:过氧化二氢青蒿酸3在酸催化下重排、再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青蒿素I ; 步骤一中,所述的还原反应是指青蒿酸在反应溶剂存在下,以负载于木炭的钯或氢氧化钯、负载于三氧化二铝的铑、Raney镍、氧化钼其中之一为催化剂,用氢气为还原剂,或者在氯化镍的存在下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其中青蒿酸与所述的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 1,青蒿酸与氯化镍、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0.01 10:1 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当以氢气为还原剂时,反应所用氢气的压力为I lOObar,温度为-50 60°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还原反应所用氢气 的压力为50bar,反应温度为25°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在氯化镍的存在下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时,还原反应温度为-50 60°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反应温度为_40 C。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四氢呋喃或甲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氧化反应是指在碱及金属催化剂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以过氧化物氧化二氢青蒿酸2得到相应的过氧化二氢青蒿酸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氧化反应的金属催化剂为钙、钠、钥、铬、镧、铈、钨、钪、钛、锆、钒的盐类或其氧化物,该催化剂与二氢青蒿酸2的摩尔比为1: (I 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催化剂为磷钥酸、三氧化铬、氯化铬、重铬酸钾、氯化钙、次氯酸钙、氧化钨、钨酸钠、氧化钪、硝酸钪、氯化钪、二氧化锆、氧氯化锆、氧化钒、钒酸钠、硝酸铈、硫酸高铈、氧化铈、氯化铈、氢氧化铈、氯化镧铈、碳酸镧铈、氧化镧、氯化镧、氢氧化镧、硝酸镧、碳酸镧、氟化镧、六硼化镧、次氯酸钠或者高氯酸钠。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过氧化物为所有可用于该反应的过氧化物,二氢青蒿酸2与所用过氧化物的摩尔比为 1:(1 1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为间氯过氧苯甲酸、过氧化氢、过氧叔丁醇、过氧乙酸或过氧三氟乙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氢为30%、50%或7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碱为所有可用于该反应的无机碱或有机碱,二氢青蒿酸2与碱的摩尔比为1:(0.01 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碳酸铯、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吡啶、咪唑、1,8_ 二氮杂双环[5.4.0] i^一碳-7-烯、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二氰二胺、四甲基胍、磺胺胍或N,N,N’,N’ -四甲基乙二胺。
15.根据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氧化反应的有机溶剂为所有可用于该反应的有机溶剂,其用量为50 IOOOOmL/摩尔,反应温度为-78 60°C。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四氢呋 喃、乙醚、二氯甲烷、氯仿、乙腈、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DMF、DMSO或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酸催化重排反应是指过氧化二氢青蒿酸3于有机溶剂中及氧气氛围下经酸催化重排得到青蒿素I ;所述反应温度为-78 60°C。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可用于该反应的常用有机溶剂,其用量为50 IOOOOmL/摩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丙酮、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氯仿、乙腈、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石油醚、环己烷、正己烷、DMF、DMS0、正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或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为所有可用于该反应的Bronsted酸或Lewis酸;所用酸与过氧化二氢青蒿酸3的摩尔比为1:(1 100)。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对甲基苯磺酸、三氟乙酸、醋酸、樟脑磺酸、三氟甲磺酸铜、三氯化铝、三氯化铁、氯化铜、氧化铜、三氧化二铁、Cu/Dowex树脂,或者噻吩-2-羧酸铜。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化方法用有机或无机溶剂进行柱层析或重结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疟疾类药物青蒿素的制备方法,首先青蒿酸在还原剂如硼氢化钠/氯化镍或氢气/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得到二氢青蒿酸,然后,二氢青蒿酸在催化剂存在下被过氧化物氧化成过氧化二氢青蒿酸,最后在酸的催化下与氧气作用下即可高收率地得到目标产物青蒿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所用试剂便宜易得,合成路线短,反应选择性高,制备过程对环境友好,操作及后处理简单,总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C07D493/20GK103224501SQ2013101006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张万斌, 刘德龙, 袁乾家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