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刹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053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刹车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刹车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刹车片一般由钢板、粘接隔热层和摩擦块构成。其中,钢板要经过涂装来防锈;隔热层是由不传热的材料组成;摩擦块由摩擦材料、粘合剂组成,刹车时被挤压在刹车盘或刹车鼓上产生摩擦,同时轮胎与地面产生摩擦,将车辆行进的动能转换成摩擦后的热能,从而达到车辆减速刹车的目的。在汽车刹车的过程中,摩擦材料的综合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其要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耐磨性。黏结剂是摩擦材料的主要成分,最常使用的黏结剂是酚醛树脂,它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电绝缘性和成型加工性能良好,且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工艺及生产设备简单等优点。但普通酚醛树脂其耐高温性仍不是很理想,且用其制成的刹车片存在脆性、固化收缩和热膨胀率大的缺陷,导致刹车片的性能显著下降,缩短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高温刹车片,其耐高温性能优异,抗冲击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好,耐磨损性能高,热膨胀率小,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刹车片,包括钢板、隔热层和摩擦块;摩擦块通过隔热层固定在钢板上;所述摩擦块由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酚醛树脂15-30份、环氧树脂3-10份、有机硅树脂3-10份、碳纤维5-10份、芳纶纤维3-10份、石英纤维2-8份、钛酸钾镁片晶12-30份、钛酸铁钠片晶5-15份、铁钛粉15-30份、刚玉粉2-10份、重晶石粉3-10份、铝粉2-8份、滑石粉1-3份、氧化铁1-5份、二氧化锆2-8份、石油焦2-8份、天然石墨1-3份、竹炭2-5份、石墨烯2-5份。

优选地,所述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酚醛树脂20-25份、环氧树脂5-7份、有机硅树脂5-8.5份、碳纤维6.5-8份、芳纶纤维7-8份、石英纤维3.5-5份、钛酸钾镁片晶18-25份、钛酸铁钠片晶7.8-10份、铁钛粉20-25份、刚玉粉5.8-6.5份、重晶石粉5-6.2份、铝粉5-6份、滑石粉1.8-2.5份、氧化铁3.2-3.5份、二氧化锆4.8-5.3份、石油焦5-6份、天然石墨1.8-2.4份、竹炭3.3-4份、石墨烯3.8-4.3份。

优选地,所述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酚醛树脂22份、环氧树脂6份、有机硅树脂7份、碳纤维7份、芳纶纤维7.8份、石英纤维4.3份、钛酸钾镁片晶20份、钛酸铁钠片晶8.3份、铁钛粉22份、刚玉粉6份、重晶石粉6份、铝粉5.8份、滑石粉2份、氧化铁3.3份、二氧化锆5份、石油焦5.3份、天然石墨2.1份、竹炭3.7份、石墨烯4份。

优选地,所述酚醛树脂为硼酚醛树脂、钼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酚醛树脂为钼酚醛树脂;所述钼酚醛树脂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在搅拌状态下,将4-氨基苯乙炔加入硫酸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降温至0℃,加入亚硝酸钠水溶液,调节温度为0℃搅拌反应0.5-1.5h,反应完成后得到物料A;将苯酚、醋酸锌、草酸和钼酸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95-100℃,搅拌1.5-2.5h,降温至65-75℃后加入甲醛水溶液,调节温度为80-90℃后搅拌反应5-7h,反应完成后加入氨水,搅拌后加入甲醇水溶液,在92-95℃下回流反应2-3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55-60℃,然后经脱水、冷却得到物料B;将物料B加入NaOH溶液中,搅拌1-2h后降温至0℃,然后加入物料A,调节体系的pH值至8-9后搅拌反应2-3.5h,反应结束后经洗涤、过滤、干燥得到所述钼酚醛树脂;在钼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中,将4-氨基苯乙炔在硫酸和亚硝酸钠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了重氮化合物,之后再与酚醛树脂进行反应,从而在酚醛树脂中引入了炔基,显著提高了其耐热性,同时,在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中,引入了钼酸,从而将钼原子引入到了体系中,与炔基配合后,显著提高了体系的耐热性、瞬时高温性能,降低了体系的热膨胀率和固化收缩率,提高了刹车片的耐磨损性。

优选地,在钼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中,4-氨基苯乙炔滴加到硫酸水溶液中,且滴加速度为50-65滴/min。

优选地,在钼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中,4-氨基苯乙炔、硫酸、亚硝酸钠的重量比为15-25:40-50:20-30。

优选地,在钼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中,硫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35%。

优选地,在钼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中,苯酚、钼酸、甲醛的重量比为20-30:3-10:10-20。

优选地,在钼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中,物料B、物料A的重量比为8-15:10-25。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35-0.56。

优选地,所述铝粉的平均粒径为50-85nm;所述二氧化锆的平均粒径为20-50nm。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0.5-2份的硅烷偶联剂。

本发明所述耐高温刹车片,其摩擦块的原料,以酚醛树脂为主料,并加入了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对其进行改性,在保持较高耐热性的同时起到了增韧的作用,显著提高了刹车片的韧性,改善了单纯的酚醛树脂脆性大、韧性差的缺陷,同时赋予摩擦块优异的耐腐蚀性、耐渗透性和耐化学品性,且摩擦块在高温下,有机硅树脂氧化后残余的二氧化硅可以与部分铝粉熔合生成Si-O-Al合金层,其可以使氧、热不易侵入,进一步提高了摩擦块的耐热性和耐氧性;加入了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石英纤维混合使用作为增强纤维,其与基体的亲和性好,三者性能协同,使摩擦块具有较好的强度、弹性模量和耐磨性,提高了摩擦块在各温度段的稳定性,同时赋予摩擦块优异的抗压缩和抗冲击能力,改善了刹车片的磨损性能;钛酸铁钠片晶加入体系中,在摩擦磨损过程,会被氧化并黏附在摩擦材料表面,更有利于形成和稳定转移膜,部分代替钛酸钾镁片晶后,显著提高了刹车片的制动平稳性和耐磨性;铁钛粉、刚玉粉、重晶石粉、铝粉、氧化铁、二氧化锆、石油焦、天然石墨、竹炭加入体系中,能提高刹车片的高温摩擦系数,减少磨损率,同时调节摩擦块的热稳定性能以及其工作稳定性,其中的石油焦、天然石墨、竹炭配合加入体系中,能调节摩擦系数,降低噪音和高温热衰退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刹车片,包括钢板、隔热层和摩擦块;摩擦块通过隔热层固定在钢板上;所述摩擦块由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酚醛树脂15份、环氧树脂10份、有机硅树脂3份、碳纤维10份、芳纶纤维3份、石英纤维8份、钛酸钾镁片晶12份、钛酸铁钠片晶15份、铁钛粉15份、刚玉粉10份、重晶石粉3份、铝粉8份、滑石粉1份、氧化铁5份、二氧化锆2份、石油焦8份、天然石墨1份、竹炭5份、石墨烯2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刹车片,包括钢板、隔热层和摩擦块;摩擦块通过隔热层固定在钢板上;所述摩擦块由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酚醛树脂30份、环氧树脂3份、有机硅树脂10份、碳纤维5份、芳纶纤维10份、石英纤维2份、钛酸钾镁片晶30份、钛酸铁钠片晶5份、铁钛粉30份、刚玉粉2份、重晶石粉10份、铝粉2份、滑石粉3份、氧化铁1份、二氧化锆8份、石油焦2份、天然石墨3份、竹炭2份、石墨烯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刹车片,包括钢板、隔热层和摩擦块;摩擦块通过隔热层固定在钢板上;所述摩擦块由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钼酚醛树脂25份、环氧树脂5份、有机硅树脂8.5份、碳纤维6.5份、芳纶纤维8份、石英纤维3.5份、钛酸钾镁片晶25份、钛酸铁钠片晶7.8份、铁钛粉25份、刚玉粉5.8份、重晶石粉6.2份、铝粉5份、滑石粉2.5份、氧化铁3.2份、二氧化锆5.3份、石油焦5份、天然石墨2.4份、竹炭3.3份、石墨烯4.3份、硅烷偶联剂2份;

其中,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56;

所述铝粉的平均粒径为50nm;所述二氧化锆的平均粒径为50nm。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刹车片,包括钢板、隔热层和摩擦块;摩擦块通过隔热层固定在钢板上;所述摩擦块由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硼酚醛树脂12份、钼酚醛树脂8份、环氧树脂7份、有机硅树脂5份、碳纤维8份、芳纶纤维7份、石英纤维5份、钛酸钾镁片晶18份、钛酸铁钠片晶10份、铁钛粉20份、刚玉粉6.5份、重晶石粉5份、铝粉6份、滑石粉1.8份、氧化铁3.5份、二氧化锆4.8份、石油焦6份、天然石墨1.8份、竹炭4份、石墨烯3.8份、硅烷偶联剂0.5份;

其中,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35;

所述铝粉的平均粒径为85nm;所述二氧化锆的平均粒径为20nm。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刹车片,包括钢板、隔热层和摩擦块;摩擦块通过隔热层固定在钢板上;所述摩擦块由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硼酚醛树脂22份、环氧树脂6份、有机硅树脂7份、碳纤维7份、芳纶纤维7.8份、石英纤维4.3份、钛酸钾镁片晶20份、钛酸铁钠片晶8.3份、铁钛粉22份、刚玉粉6份、重晶石粉6份、铝粉5.8份、滑石粉2份、氧化铁3.3份、二氧化锆5份、石油焦5.3份、天然石墨2.1份、竹炭3.7份、石墨烯4份、硅烷偶联剂1份;

其中,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5;

所述铝粉的平均粒径为65nm;所述二氧化锆的平均粒径为40n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