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列本脲的合成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790阅读:13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格列本脲的一种新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磺酰脲类药物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格列本脲作为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第一个代表药物,于1969年在欧洲首次上市。格列本脲化学名称:N-[2-[4-[[[(环己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基]乙基]-2-甲氧基-5-氯苯甲酰胺,其降糖效果较强,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尤其在基层医院和广大农村地区仍被广泛应用。

目前工业生产中,大多以磺酰胺为起始原料,经二缩反应、复合反应、脱醇反应和精制四步,最终制备得到格列本脲。虽然该工艺已沿用多年,但是在格列本脲原料药的生产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其仍存在质量控制难、目标产物杂质多、反应收率低、工业操作较复杂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制约该原料药生产的成本和产能。因此,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人对二缩、复合、脱醇和精制各步骤中涉及的溶剂选择、加料顺序、反应温度控制、后处理步骤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创造性劳动,提供一种制备格列本脲的新工艺,通过该法和得到纯度高、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格列本脲原料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列本脲原料药的合成新工艺,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二缩工艺:以有机溶媒为溶剂,依次投入磺酰胺和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滴毕后,甩滤,滤饼酸化,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以有机溶媒为溶剂,搅拌投入胺酯,加入活性炭,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然后甩滤,得复盐;

(3)脱醇工艺:向甲苯中投入复盐,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将上述格列本脲粗品投入乙醇中,搅拌,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液态碱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液态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格列本脲成品。

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

(1)二缩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96kg有机溶媒,再投入50Kg磺酰胺,再抽入10kg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时温度逐渐上升。滴毕,开始甩滤,母液抽入转移罐内,待回收有机溶媒,滤饼再进行酸化。

酸化:向500L搪玻璃罐内加入水400L,启动搅拌,将滤饼投入罐内搅拌0.5小时,待全部溶解或分散后,于0℃-50℃缓慢地向酸化罐内滴加硫酸。滴加完毕后进行甩滤,滤饼用水冲洗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缸内抽入100kg有机溶媒,启动搅拌,投入50kg胺酯,加入0.8kg活性炭,封闭投料口,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至复合罐内,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然后甩滤。

(3)脱醇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150kg甲苯启动搅拌,投入50kg复盐,封闭投料口,打开回流冷凝器冷水截门,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过程:

在干燥洁净的500L搪玻璃罐内抽入300kg乙醇,启动搅拌,投入粗品50kg,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液态碱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封闭投料口,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液态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成品。

优选的,

步骤(1)或(2)所述有机溶媒选自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二氧六环或乙酸乙酯。

步骤(2)所述复合工艺中,甩滤温度为58℃。

步骤(3)所述脱醇工艺中,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

步骤(4)所述精制工艺中,液态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氨水;液态酸可以是冰醋酸或甲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二缩工艺:

传统的方法,是在强碱如氢氧化钠下进行缩合,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时会剧烈放热,温度高则生成的胺酯容易降解,必须严格可控制缩合反应温度,而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反应罐夹套使用冷水进行降温,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且也不易于车间工人的操作,经常出现温度忽高忽低,从而严重影响反应收率和产品质量。

2、复合反应

从复合反应数据可以看出,58℃甩滤时得量少,母液降温到10℃时析出微量物料,降至0℃时有大量物料析出,液相检测无法区分胺酯和复盐,所以没有对其进行液相检测。

通过试验,验证了复合反应中的甩滤温度对后期质量的影响。为了降低成品中杂质的残留,将复合工序甩滤温度设为58℃,来除去胺酯。

3、脱醇反应

用第二组复盐投料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反应时间相同时,用58℃甩滤的复盐投脱醇反应,得量要少。从反应时间上看,反应2h的得量和含量要高,胺酯(杂质II)剩余少。

脱醇反应分别做了保温2小时、1小时的验证试验进行了对比,在保温2小时与1小时的实验中,保温2小时的要好于保温1小时的。物料反应的比较完全,得量较高。由此证明保温时间长的得量高于保温时间短的得量,剩余的杂质也少于保温时间短的剩余。

4、精制工艺:

传统的格列本脲合成工艺中,由于二缩、复合、脱醇步骤带入了较多的副产物和杂质,一般需要多次精制才能获得合格的产品,而本申请通过对于前三步合成工艺的控制,大大提高了中间体的纯度和质量,加之精制步骤的工艺优化和控制(如,将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中和完毕后,降温至10℃),仅需一次精制即可得到符合药用标准的格列本脲产品,这无疑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传统工艺中,常采用甲醇作为格列本脲精制的溶剂,其具有是格列本脲粗品快速溶解的效果,但是甲醇作为二类溶剂,属于药品溶剂残留中限制使用的溶剂,在原料药合成工艺的最后一步使用甲醇,需严格控制该溶剂残留量,否则将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本申请使用乙醇为溶剂,既保证了格列本脲在精制溶解过程中不降解,同时其作为三类溶剂的安全性更好,更符合药品生产的相关规定。并且,乙醇溶剂回收套用时,更便于操作,对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二缩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96kg丙酮,再投入50Kg磺酰胺,再抽入10kg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时温度逐渐上升。滴毕,开始甩滤,母液抽入转移罐内,待回收丙酮,滤饼再进行酸化。

酸化:向500L搪玻璃罐内加入水400L,启动搅拌,将滤饼投入罐内搅拌0.5小时,待全部溶解或分散后,于10℃缓慢地向酸化罐内滴加硫酸,滴加完毕后进行甩滤,滤饼用水冲洗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缸内抽入100kg丙酮,启动搅拌,投入50kg胺酯,加入0.8kg活性炭,封闭投料口,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至复合罐内,过滤温度为58℃,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58℃即可甩滤。

(3)脱醇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150kg甲苯启动搅拌,投入50kg复盐,封闭投料口,打开回流冷凝器冷水截门,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过程:

在干燥洁净的500L搪玻璃罐内抽入300kg乙醇,启动搅拌,投入粗品50kg,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氨水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封闭投料口,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冰醋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成品。

实施例2

(1)二缩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96kg丙酮,再投入50Kg磺酰胺,再抽入10kg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时温度逐渐上升,滴毕,开始甩滤,母液抽入转移罐内,待回收丙酮,滤饼再进行酸化。

酸化:向500L搪玻璃罐内加入水400L,启动搅拌,将滤饼投入罐内搅拌0.5小时,待全部溶解或分散后,于50℃缓慢地向酸化罐内滴加硫酸,滴加完毕后进行甩滤,滤饼用水冲洗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缸内抽入100kg丙酮,启动搅拌,投入50kg胺酯,加入0.8kg活性炭,封闭投料口,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至复合罐内,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58℃即可甩滤。

(3)脱醇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150kg甲苯启动搅拌,投入50kg复盐,封闭投料口,打开回流冷凝器冷水截门,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过程:

在干燥洁净的500L搪玻璃罐内抽入300kg乙醇,启动搅拌,投入粗品50kg,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氨水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封闭投料口,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冰醋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成品。

实施例3

(1)二缩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96kg丙酮,再投入50Kg磺酰胺,再抽入10kg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时温度逐渐上升,滴毕,开始甩滤,母液抽入转移罐内,待回收丙酮,滤饼再进行酸化。

酸化:向500L搪玻璃罐内加入水400L,启动搅拌,将滤饼投入罐内搅拌0.5小时,待全部溶解或分散后,于25℃缓慢地向酸化罐内滴加硫酸,滴加完毕后进行甩滤,滤饼用水冲洗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缸内抽入100kg丙酮,启动搅拌,投入50kg胺酯,加入0.8kg活性炭,封闭投料口,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至复合罐内,过滤温度为58℃,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58℃即可甩滤。

(3)脱醇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150kg甲苯启动搅拌,投入50kg复盐,封闭投料口,打开回流冷凝器冷水截门,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过程:

在干燥洁净的500L搪玻璃罐内抽入300kg乙醇,启动搅拌,投入粗品50kg,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液碱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封闭投料口,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液酸冰醋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成品。

实施例4

(1)二缩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96kg丙酮,再投入50Kg磺酰胺,再抽入10kg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时温度逐渐上升。滴毕,开始甩滤,母液抽入转移罐内,待回收丙酮,滤饼再进行酸化。

酸化:向500L搪玻璃罐内加入水400L,启动搅拌,将滤饼投入罐内搅拌0.5小时,待全部溶解或分散后,于40℃缓慢地向酸化罐内滴加硫酸。滴加完毕后进行甩滤,滤饼用水冲洗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缸内抽入100kg丙酮,启动搅拌,投入50kg胺酯,加入0.8kg活性炭,封闭投料口,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至复合罐内,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58℃即可甩滤。

(3)脱醇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150kg甲苯启动搅拌,投入50kg复盐,封闭投料口,打开回流冷凝器冷水截门,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过程:

在干燥洁净的500L搪玻璃罐内抽入300kg乙醇,启动搅拌,投入粗品50kg,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氨水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封闭投料口,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甲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成品。

实施例5

(1)二缩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96kg四氢呋喃,再投入50Kg磺酰胺,再抽入10kg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时温度逐渐上升。滴毕,开始甩滤,母液抽入转移罐内,待回收四氢呋喃,滤饼再进行酸化。

酸化:向500L搪玻璃罐内加入水400L,启动搅拌,将滤饼投入罐内搅拌0.5小时,待全部溶解或分散后,于40℃缓慢地向酸化罐内滴加硫酸。滴加完毕后进行甩滤,滤饼用水冲洗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缸内抽入100kg丙酮,启动搅拌,投入50kg胺酯,加入0.8kg活性炭,封闭投料口,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至复合罐内,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58℃即可甩滤。

(3)脱醇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150kg甲苯启动搅拌,投入50kg复盐,封闭投料口,打开回流冷凝器冷水截门,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过程:

在干燥洁净的500L搪玻璃罐内抽入300kg乙醇,启动搅拌,投入粗品50kg,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氨水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封闭投料口,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甲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成品。

实施例6

(1)二缩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96kg丙酮,再投入50Kg磺酰胺,再抽入10kg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时温度逐渐上升。滴毕,开始甩滤,母液抽入转移罐内,待回收丙酮,滤饼再进行酸化。

酸化:向500L搪玻璃罐内加入水400L,启动搅拌,将滤饼投入罐内搅拌0.5小时,待全部溶解或分散后,于40℃缓慢地向酸化罐内滴加硫酸。滴加完毕后进行甩滤,滤饼用水冲洗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缸内抽入100kg乙酸乙酯,启动搅拌,投入50kg胺酯,加入0.8kg活性炭,封闭投料口,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至复合罐内,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58℃即可甩滤。

(3)脱醇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150kg甲苯启动搅拌,投入50kg复盐,封闭投料口,打开回流冷凝器冷水截门,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过程:

在干燥洁净的500L搪玻璃罐内抽入300kg乙醇,启动搅拌,投入粗品50kg,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氨水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封闭投料口,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甲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成品。

实施例7

(1)二缩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96kg二氧六环,再投入50Kg磺酰胺,再抽入10kg氯甲酸乙酯,然后滴加氨水时温度逐渐上升,滴毕,开始甩滤,母液抽入转移罐内,待回收二氧六环,滤饼再进行酸化。

酸化:向500L搪玻璃罐内加入水400L,启动搅拌,将滤饼投入罐内搅拌0.5小时,待全部溶解或分散后,于25℃缓慢地向酸化罐内滴加硫酸,滴加完毕后进行甩滤,滤饼用水冲洗得类白色胺脂。

(2)复合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缸内抽入100kg四氢呋喃,启动搅拌,投入50kg胺酯,加入0.8kg活性炭,封闭投料口,缓慢升温,计时保温40分钟,趁热过滤至复合罐内,过滤温度为58℃,过滤完毕,再升温至回流搅拌0.5小时,再缓慢滴加环己胺,保温反应0.5小时,58℃即可甩滤。

(3)脱醇工艺过程:

向干燥洁净的200L搪玻璃罐内抽入150kg甲苯启动搅拌,投入50kg复盐,封闭投料口,打开回流冷凝器冷水截门,缓慢升温至110℃,在回流一段时间后,温度自行下降,此时即排放低沸物,当温度再回升至108℃时停放,这样可反复几次将低沸点放净为止,从停放低沸物开始记时,维持温度为109-11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放冷至25℃,进行离心甩滤,得白色或类白色格列本脲粗品。

(4)精制工艺过程:

在干燥洁净的500L搪玻璃罐内抽入300kg乙醇,启动搅拌,投入粗品50kg,待粗品分散开来,再缓慢加入液碱使其全部溶解,再加活性炭,封闭投料口,开始升温,待温度升至60℃,趁热压滤,压滤完毕,开始加液酸冰醋酸析出结晶。中和完毕,降温至10℃,开始甩滤,甩滤后干燥得到成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