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65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从莫干山野生金蝉花子实体上取白色孢子粉,显微鉴别长椭圆形或圆形,单胞,壁光滑,无色,透明,多对称,少数弯曲直径3-10微米,常见1-3个油滴,经过2-5次的接种纯化及培养,得到菌株作为菌种,所选取的菌株编号为HZXC0001号;

2)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处理:土豆150-250g、糖15-25g、琼脂粉15-25g、纯化水700-900g;进行121℃高温灭菌,灭菌时间30-60分钟;

3)固体培养基配方及处理:按照剥壳小麦或大米:纯化水为0.8-1.0:1.3-1.5,进行121℃高温灭菌,灭菌时间30-60分钟,根据小麦蒸煮后的状态适当调整料水比,以小麦局部爆开、含水量适度为准,避免蒸煮后小麦为纯颗粒状;

4)液体菌种制备:将母种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天;

5)接种:将培养后的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前液体菌种经过0.5-2分钟磁化处理,菌种液按照小麦量的8-12%的比例接种;

6)培养:接种后暗培养温度控制在15-20℃,光培养控制温度在20-25℃,控制湿度在65-85%,控制培养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ppm,光照强度100-300Lx,培养时间为20-30天;

7)采收:孢子粉用旋风除尘器进行收集,收集后直接进行烘干即可,子实体分割后装盘,菌质掰碎后转盘,菌质大小控制2-5cm,培养物的收集即为人工金蝉花获取物,含:孢子粉、子实体、菌质;

8)除湿:将收获后的子实体、菌质放入除湿间,控制湿度30-40%,子实体时间控制在20-48h,培养基及菌丝体控制时间在50-72h;

9)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时间控制在15-30h,水分小于8%为止;

10)装袋:将烘干后的子实体装入密封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种从莫干山野生金蝉花孢子粉中选取,通过2-5次的纯化及培养实验,确定优质的菌种,将挑选出的菌株置于灭菌的萨式培养基斜面上,20-22℃下培养2-4天,待白色菌落长满试管后,作为母种备用4℃保存或永久性保存于液氮罐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土豆150-250g、糖15-25g、琼脂粉15-25g、纯化水700-900g;处理方法:进行121℃高温灭菌,灭菌时间30-60分钟,当液体培养基的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在无菌环境下,按照1-3%的量接入母种,在20-22℃下,摇床培养3-5天,待菌丝转成微红棕色后作为液体菌种也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菌种培养基接种前经过0.5-2分钟磁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固体培养基配方:按照剥壳小麦或大米:纯化水为0.8-1.0:1.3-1.5,处理方法:进行121℃高温灭菌,灭菌时间30-60分钟,根据小麦蒸煮后的状态适当调整料水比,以小麦局部爆开、含水量适度为准,避免蒸煮后小麦为纯颗粒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后暗培养温度控制在15-20℃,光培养控制温度在20-25℃,控制湿度在65-85%,控制培养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ppm,光照强度100-300Lx,培养时间为20-30天,培养环境为C级无菌区或者为开启紫外线的普通洁净管理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收:孢子粉用旋风除尘器进行收集,收集后直接进行50-70℃烘干,子实体在C级无菌区抽风柜下进行分割后装盘,菌质掰碎后转盘,菌质大小控制2-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湿:将收获后的子实体、菌质放入除湿间,开启紫外灭菌灯,控制环境湿度30-40%,除湿机散热口安装于除湿间外部,控制房间温度不高于28℃,子实体时间控制在20-48h,培养基及菌丝体控制时间在50-72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金蝉花的菌种筛选、制备及生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烘干:开启烘箱排风,烘箱温度控制在60-80℃,时间控制在15-30h,水分小于8%为止,孢子粉收集后直接烘干,子实体与菌质除湿后再进行烘干,烘干完成在负压罩下装袋,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环境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