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协助初练引体向上者锻炼臂力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引体向上训练仪。
背景技术:
许多中学把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当作录取新生的一项指标,学生需要平时多加练习,锻炼臂力。但是许多学生在刚开始训练时臂力不够大,往往一次标准动作都完成不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训练,这让许多学生、老师和家长感到困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协助初练引体向上者锻炼臂力的引体向上训练仪。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仪,包括两个立柱、一根单杠、多根弹簧和一个固定套,每个立柱上设置有两个立柱固定环,立柱竖直放置,下端和地面固定连接,单杠水平设置,两端分别和两个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套两侧分别设置多个连接环,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立柱固定环和连接环。弹簧一般对称布置,即弹簧的总数量是偶数,左右各设置一半。
在使用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先把固定套围在练习者的腰间并固定牢固,然后双手向上伸并握紧单杠,练习者的体重由弹簧和练习者的双臂共同承担,练习者可以省去一部分力,在这种状态下锻炼臂力,可以做引体向上的标准动作,手臂上的相应肌肉可以得到锻炼;每天坚持练习,等做引体向上很轻松时,臂力已经得到提高,就把两边的弹簧各去除一根,只使用较少数量的弹簧分担体重,则手臂需要承担的力量增加,仍然每天坚持锻炼,等到又感到非常轻松时,就把两边的弹簧再各去除一根,直到不再需要弹簧就可以做标准的引体向上动作,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多根弹簧是指二至十根,一边布置一半,即一至四根。
以上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仪还需要家长或老师帮助才能把固定套围在练习者的腰间,主要是因为单杠太高,为了使用更方便,还可以在地面上、单杠正下方设置两个脚踏台,相距300至500毫米的距离,练习者两只脚分别踩在两个脚踏台上,站直身体则正好能把固定套围在腰间,向上伸直两臂则正好能抓住单杠,然后双脚离开脚踏台,垂在两个脚踏台之间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帮助初练引体向上的人循序渐进地提高臂力,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固定套4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立柱;11.立柱固定环;2.单杠;3.弹簧;4.固定套;41.连接环;5.脚踏台;6.练习者;A.两脚踏台5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仪,包括两个立柱1、一根单杠2、四根弹簧3和一个固定套4,每个立柱1上设置有两个立柱固定环11,立柱1竖直放置,下端和地面固定连接,单杠2水平设置,两端分别和两个立柱1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套4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连接环41,弹簧3的两端分别连接立柱固定环11和连接环41。
在使用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先把固定套4围在练习者的腰间并固定牢固,然后双手向上伸并握紧单杠2,练习者的体重由弹簧3和练习者的双臂共同承担,练习者可以省去一部分力,在这种状态下锻炼臂力,可以做引体向上的标准动作,手臂上的相应肌肉可以得到锻炼;每天坚持练习,等做引体向上很轻松时,臂力已经得到提高,就把两边的弹簧3各去除一根,只使用两根弹簧3分担体重,仍然每天坚持锻炼,等到又感到非常轻松时,就可以在其它标准单杠上去练习了。
以上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仪还需要家长或老师帮助才能把固定套4围在练习者的腰间,主要是因为单杠2太高,为了使用更方便,还可以在地面上、单杠2正下方设置两个脚踏台5,相距400的距离,练习者两只脚分别踩在两个脚踏台5上,站直身体则正好能把固定套4围在腰间,向上伸直两臂则正好能抓住单杠,然后双脚离开脚踏台5,垂在两个脚踏台5之间的空间。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可以帮助初练引体向上的人循序渐进地提高臂力,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