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CB制程中的显影槽清洗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7132阅读:17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PCB制程中显影槽清洗剂,尤其是应用在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载板、软硬结合板的DES显影制程,内、外层显影制程,液晶显示器等工艺中。



背景技术:

光致抗蚀剂是用来将图像转印到基材上的光敏性薄膜,在基材上形成光致抗蚀剂涂层,然后所述光致抗蚀剂层通过光掩膜在活化辐射源下曝光。在活化辐射下的曝光为光致抗蚀剂涂层提供了光诱导化学转化,从而将光掩膜的图形转印到光致抗蚀剂涂覆的基材上。曝光后,对所述光致抗蚀剂进行显影得到浮雕图像。

例如在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载板、软硬结合板的DES显影制程,内、外层显影制程,液晶显示器等工艺中,常利用光阻剂等放射线敏感组成物以涂布方式在基材上形成薄膜(或干膜),经过放射线照射后,以碱性显影液显像,以除去不要的涂膜部分。但此时显影槽内也将同时溶入大量的薄膜(或干膜)光阻剂及膜渣,光阻剂与显影液经过长时间生产聚合后会形成大量的结垢物,如果不能及时用显影槽清洗剂清除,将造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上升。

然而现有显影槽清洗剂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如中国专利CN201210201233公布的PCB干膜显影槽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酸性溶液对槽壁上的污垢进行清洗;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类酸性清洗剂,不但清洗后排放的废液COD值非常的高,生物难以分解,对环境损害大;而且在清洗时需要进行加温处理,清洗时间较长、清洗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显影槽清洗剂中COD值过高、清洗时间长、需要升温,清洗效果不好的缺陷做出的改进。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PCB制程中的显影槽清洗剂,所述显影槽清洗剂由溶剂A和溶剂B组成,其中溶剂A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0-20%的酸性水溶液;溶剂B以溶剂A为基数,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3%的增溶剂和1-3%的表面活性剂。

优选的,所述溶剂A中酸为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中至少一种。其中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将显影槽干膜残渣浸蚀膨胀,去除显影槽内及槽壁上的钙镁结晶物。

优选的,所述增溶剂为聚乙二醇。加入增溶剂可以提高对干膜残渣中的有机物的溶解性,而采用聚乙二醇一方面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另一方面聚乙二醇具有低腐蚀性,可生物分解,清洗后的废液容易处理,不燃不爆,短时间接触对人体不产生腐蚀,克服了现有显影槽清洗剂高COD值(难以生物分解)的问题,节省废水处理的时间及费用。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聚醚,本发明选用水溶性聚醚作为表面活性剂,一方面其溶于水,不需再额外加入其它辅助溶剂,另外水溶性聚醚在本发明中可以降低显影槽清洗剂的表面张力,提高清洗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PCB制程中的显影槽清洗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PCB制程中的显影槽清洗剂,其具有低腐蚀性,生物可分解,清洗后的废液容易处理,不燃不爆,短时间接触对人体不产生腐蚀,不破坏臭氧层,不会引起温室效应,使用、运输、储存非常方便的优点。

2.能有效清洗薄膜(或干膜)显影槽内的干膜残留物及聚合物,有效分解显影槽内钙镁离子结晶物,对槽体以及设备无腐蚀性,可有效代替目前酸碱洗方式,降低成本。

3.清洗时间较现有的酸碱洗方式时间缩短,约可缩短时间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一种用于PCB制程中的显影槽清洗剂,所述显影槽清洗剂由溶剂A和溶剂B组成,其中溶剂A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0-20%的酸性水溶液;

溶剂B以溶剂A为基数,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3%的增溶剂和1-3%的表面活性剂。

所述溶剂A中酸为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中至少一种。

所述增溶剂为聚乙二醇。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聚醚。

实施例1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00kg,水9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聚乙二醇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水溶性聚醚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2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00kg,水9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聚乙二醇20kg(占溶剂A质量的20/1000=2%);水溶性聚醚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3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00kg,水9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聚乙二醇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水溶性聚醚20kg(占溶剂A质量的20/1000=2%)。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4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00kg,水9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聚乙二醇30kg(占溶剂A质量的30/1000=3%);水溶性聚醚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5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00kg,水9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乙二醇单丁醚(BCS)(记为A2)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水溶性聚醚30kg(占溶剂A质量的30/1000=3%)。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6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00kg,水9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乙二醇单丁醚(BCS)(记为A2)20kg(占溶剂A质量的20/1000=2%);水溶性聚醚20kg(占溶剂A质量的20/1000=2%)。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7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00kg,水9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乙二醇单丁醚(BCS)(记为A2)30kg(占溶剂A质量的30/1000=3%);水溶性聚醚30kg(占溶剂A质量的30/1000=3%)。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8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50kg,水85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乙二醇单丁醚(BCS)(记为A2)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水溶性聚醚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9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50kg,水85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丙二醇甲醚(PM)(记为A3)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水溶性聚醚20kg(占溶剂A质量的20/1000=2%)。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10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150kg,水85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丙二醇甲醚(PM)(记为A3)20kg(占溶剂A质量的20/1000=2%);水溶性聚醚20kg(占溶剂A质量的20/1000=2%)。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11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200kg,水8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丙二醇甲醚(PM)(记为A3)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水溶性聚醚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实施例12

溶剂A:盐酸、硫酸、柠檬酸、磷酸、乙酸、乙二酸、甲酸、亚硫酸、亚磷酸任意比例总计200kg,水800kg。

溶剂B:以溶剂A为基础量,丙二醇甲醚(PM)(记为A3)30kg(占溶剂A质量的30/1000=3%);水溶性聚醚10kg(占溶剂A质量的10/1000=1%)。

将溶剂A与溶剂B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外观为略带浅黄色液体显影槽清洗剂。

分别采用聚乙二醇增溶剂(记为A1)与乙二醇单丁醚(BCS)(记为A2),丙二醇甲醚(PM)(记为A3)配置成显影槽清洗剂,对显影槽进行清洗,并对所用清洗时间、原料中酸浓度、去垢率、是否需要加热、洗后COD值(200PPM以下为合格)等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O:表示去垢效果好,X:表示去垢效果差。

表1实施例中去垢效果测试表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PCB制程中的显影槽清洗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对显影槽清洗剂进行改进,大幅度改善了原显影槽清洗剂的清洗效果,COD值降低,并且缩短了清洗时间3-4h,提高了清洗效率,降低了清洗成本,使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