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5465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相变热界面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科技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器件呈现出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度和多功能的发展趋势,器件尺寸从微米级向纳米级发展,功率从几百毫瓦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上百瓦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致使单位体积/面积上的发热量急剧上升。随着堆叠层数的提升,器件集成度的提高,空间受到巨大限制,热传递变得极为困难,热失效问题更加突出。

热界面材料是一种能够粘结两个界面,具有良好导热能力和润湿性的高导热材料,在解决热失效问题、加快热量传递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发热器件表面和散热器之间存在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空隙,当两个粗糙表面接触时,实际的接触面积不到1%,其余均为空气孔隙。空气的热导率非常低,导致发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非常大,热量无法快速地从发热器件传递到散热器,散热器的冷却功能无法完全发挥,而发热器件由于热量积累、温度过高,将导致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失效。使用高导热率的热界面材料填充界面之间的孔隙,排除其中的空气,在电子元件和散热器之间建立快速有效的热传导通道,可以大幅度降低接触热阻,使散热器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保障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

当前广泛使用的热界面材料主要有导热硅脂、相变材料等。导热硅脂是一种膏状热界面材料,使用时只需在界面处涂上一层,不需要固化,但是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硅脂发生退化、吸出或干透以及溶剂的挥发老化等原因,导热性能将大幅下降。相变材料是一种传热效率很高的热界面,通常为固态,超过一定温度时吸热熔融成液态,防止继续升温,并充分润湿热传递界面,达到强化传热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相变热界面在芯片工作温度下处于液态相,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导致结合面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流动溢出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用于发热器件中,以提高器件的热传递效率,保障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延长器件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相变热界面材料包括:至少一种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作为基体材料,和分散在基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导热填充剂;所述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包括软段分子链和硬段分子链,当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软段分子链从结晶态变为无定形态,该热界面材料发生从一种固态相到另一种固态相的转变。

在本发明的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中,所述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按重量计占该热界面材料的5%-99.99%;所述导热填充剂按重量计占该热界面材料的0.01%-95%。

本发明热界面材料的固-固相变温度范围大,为30-120℃,介于软段融化温度与硬段融化温度之间,硬段比例越高,相变温度越高。低于软段融化温度,该热界面材料为固态;高于硬段融化温度后,该热界面材料为液态。

通过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中软段和硬段的种类、分子量及其比例的控制来调节相变温度:软段部分由柔顺规整的分子链构成,在温度变化时较易结晶和融化,相变温度较低;硬段由极性较强的分子链构成,该部分分子基团间容易形成氢键,内聚能较大,结晶温度较高,在温度变化时不易融化,相变温度较高;达到软段的相变温度后,软段从结晶固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局部出现流动性,表面浸润性得到本质性的提升,能够极大地提高热导率和接触面积,此时硬段仍然为结晶态,限制着软段的流动,使材料不出现宏观流动,整体上保持固体形态,从而实现热界面的固-固相变。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软段为聚二元醇和/或聚多元醇分子链,所述硬段为异氰酸酯与扩链剂反应得到的分子链。根据软硬段比例需求,聚合所用异氰酸酯和聚二(多)元醇的摩尔比例在5:95至95:5范围之内。其中所述扩链剂是醇类扩链剂,例如1,4一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三甘醇等。

所述导热填充剂是高热导率的颗粒、纤维、薄片等形态的物质,优选热导率大于等于10w/(m·k)的物质,可以是陶瓷,如氧化锌、氧化铝、氮化硼、氮化铝、氧化镁等陶瓷材料;也可以是金属,如铝、铜、银等;也可以是碳素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炭黑、石墨鳞片、碳纤维等;以及它们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参见图1,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种或多种分子量100~100000的聚二元醇和/或聚多元醇用有机溶剂稀释,得到混合溶液;

2)在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元异氰酸酯和/或多元异氰酸酯,反应形成预聚体;

3)在预聚体中加入醇类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

4)在扩链反应完成的反应物溶液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导热填充剂,并加入相应的相容剂,使溶液均匀分散;

5)将步骤4)得到的溶液加热进行聚合固化反应,同时进行真空干燥,直到完全变为固态,得到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基复合材料;

6)将步骤5)得到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基复合材料加热融化,热压成膜,得到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

上述步骤1)中,所用聚二(多)元醇例如:聚乙二醇、聚丁二醇、聚丙二醇、聚乙烯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酯二醇等。优选先将一种或多种聚二(多)元醇在60-120℃真空干燥后共混,再加入到有机溶剂中稀释,机械搅拌均匀,直到聚二(多)元醇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溶液。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四氢呋喃等,按质量计其用量为聚二(多)元醇的10~20倍。

上述步骤2)中,所用二(多)元异氰酸酯例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等。混合溶液中加入二(多)元异氰酸酯后,优选在50-100℃温度下持续反应1-2小时,形成预聚体。异氰酸酯与扩链剂反应为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提供硬段分子链,聚二(多)元醇为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提供软段分子链,根据软硬段比例需求,异氰酸酯和聚二(多)元醇的摩尔比例在5:95至95:5范围之内。

上述步骤3)中,所述醇类扩链剂例如:1,4一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三甘醇等。优选加热到50-120℃进行扩链反应1-2小时。醇类扩链剂的添加量通过二正丁胺滴定异氰酸根的方法计算得到。

上述步骤4)中,所述导热填充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高热导率的颗粒、纤维、薄片等形状的填充物。根据异氰酸酯、聚二(多)元醇和导热填充剂的种类,加入与其相对应的相容剂,进行机械搅拌、超声振荡使溶液均匀分散。

上述步骤5)优选在50-100℃温度下进行聚合固化反应。

上述步骤6)可以热压成为0.001~1mm的薄膜,裁切成与发热器件匹配的尺寸即可应用。

本发明的固-固热界面材料在首次安装时,如图2所示,先加热到高于固-固相变温度0-50℃,待其软化后,粘贴在发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沿一侧逐渐向对面一侧施加压力,排挤出空气;停止加热后,采用自然冷却,消除热界面材料的残余应力,增强热界面材料与发热器件和散热器的结合界面;低于相变温度后,软段重新结晶,热界面材料成为形状不变的固体,并保持与发热器件和散热器的紧密结合。

本发明提供的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以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为基体,以高热导率颗粒、纤维、薄片等形态的物质为填充物,在发热器件工作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热界面发生从一种固态相到另一种固态相的转变,热传递效率在原有较高的基础上出现本质性的大幅提升,具有接触面积大、传热效率高、相变温度调控范围大的突出优势。该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由于高热导率填充物的加入,自身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超过固-固相变温度后,软段从结晶态变为无定形态,流动性增强,热导率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且能够有效粘附和浸润在几乎任何形状和粗糙度的表面上,填补微小孔隙,排挤掉空气,极大地提高接触面积,减小界面间的温差;同时具有较高的相变焓,有助于发生相变时吸收热量。

综上,本发明的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相变过程中无液体和气体产生,具有柔韧性好、浸润效果强、热传递效率高、存储热量大、相变温度适中、成型方便、体积变化小、性能稳定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本发明固-固相变热界面首次安装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

1、分子量6000的聚二元醇在110℃真空干燥3小时,称取7.68g,加入到100ml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稀释,机械搅拌均匀,直到聚二元醇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溶液。

2、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1.79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在60℃温度下持续反应2小时,形成预聚体。

3、在预聚体中加入0.53g的1,4-丁二醇扩链剂,加热到70℃进行扩链反应2小时。扩链剂的添加量通过二正丁胺滴定异氰酸根的方法计算得到。

4、在扩链反应完成的反应物溶液中,加入0.5g石墨烯,加入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之后机械搅拌、超声振荡使溶液均匀分散。

5、溶液加热在80℃温度下进行加热聚合固化反应,同时进行真空干燥,直到完全变为固态,得到可以发生固-固相变的高热导率填充物增强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基复合材料:软段含量为81%,固-固相变温度75-85℃,热导率大于1w/(m·k)。

6、将复合材料加热融化,热压成厚度为0.1mm厚度的薄膜,裁切成与发热器件匹配的尺寸,得到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

7、热界面材料在首次安装时,先加热到90℃,待其软化后,粘贴在发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沿一侧逐渐向对面一侧施加压力,排挤出空气。停止加热后,采用自然冷却,消除热界面材料的残余应力,增强热界面材料与发热器件和散热器的结合界面。低于相变温度后,软段重新结晶,热界面材料成为形状不变的固体,并保持与发热器件和散热器的紧密结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