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解制造明胶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12711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明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酶解制造明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皮明胶生产企业均沿用传统碱法工艺制胶,工艺流程包括:浸碱→退碱水洗→中和→水洗→加热提胶→精制处理→浓缩→蒸发→灭菌→挤胶、干燥,这一工艺方法生产周期需要7-10天,耗时长,资金占用率大;浸碱工序需要建造大量的浸碱池,占地面积大,投资大,此外该工艺方法每生产一吨明胶:耗水400-600吨,废水排放量大,浸碱处理需要5-7吨液碱,目前液碱价格为2000-2500元/吨,辅料成本高;工艺条件苛刻,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产品质量不稳定,提胶时30%-40%的明胶需要在高温(80-100℃)条件下制取,能耗高,好胶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酶解制造明胶的生产方法,通过采用浸酸酸解去除非胶原杂质,使动物皮料等原料膨胀柔软,经过一定周期的酸解后在低温条件下酶解提胶,通过酸解和酶解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制取高粘度、高冻力的明胶产品,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酶解制造明胶的生产方法,包括浸酸处理,其特征在于,将原料经浸酸处理后,进行酶解提胶,其中,要求浸酸所用的酸为无机酸,酶解所用的酶为酸性蛋白酶,浸酸后的原料在酶解前破碎成一定粒度的碎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酸为稀硫酸,稀硫酸的浓度为1-6wt%。酸的浓度和酸的种类选择对整个浸酸处理过程影响较大,当酸的浓度过高时,则易产生碳化反应,导致原料受损,明胶质量下降;当酸的浓度过低时,则又会使酸解过程缓慢,浸酸处理效果差,不利于后期的酶解制胶过程。本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到:强酸的浸酸处理效果优于中强酸(磷酸等)和弱酸的浸酸处理效果,并且在强酸中,优选稀硫酸为浸酸处理用酸,稀硫酸的浓度在1-6%范围内时,稀硫酸的浓度越高,酸解作用就越强,处理速度越强,浸酸处理效果就越佳,而超出该范围,则得不到该效果,因此,在本发明中,稀硫酸的浓度为1-6wt%。

在本发明中,原料破碎的粒度为20-100目。由于传统的生产工艺从来不注重原料破碎的粒度,也未仔细研究过原料粒度对制明胶过程有何影响,由此导致通过传统制明胶工艺得到的明胶的质量不高,得率较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而本发明通过对原料的粒度进行仔细研究后,得到如下研究成果:原料的粒度在20-100目时,原料下胶速度快,其获得的明胶质量较高,明胶的得率得到了提升,在该范围内,原料破碎的粒度越细,在酶解制胶过程中,下胶速率越快,得率越高,获得的明胶的质量较高,若原料破碎的粒度低于该范围(即原料破碎的粒度太细),则会在酶解制胶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由此导致在后期提胶过程中不易将明胶过滤分离,对后期精制处理工序造成较大困难,而且精制处理后得到的明胶其杂质含量较高,明胶质量较低;若原料破碎的粒度高于该范围(即原料破碎的粒度太粗),则会导致在酶解制胶过程中原料下胶速率慢,得率较低。因此,原料破碎的粒度应该在上述范围内。

进一步,在浸酸处理中,浸酸时的温度为15-25℃。浸酸温度的选择很重要,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整个浸酸处理过程,具体地说,若浸酸温度过低(低于上述范围),无机酸不能完全发挥出酸解作用,导致浸酸效果差,不利于后续的酶解提胶过程;若浸酸温度过高(超过上述范围),导致浸酸过程中酸解太强,胶原流失较大,胶原质量受到损伤,影响后续的明胶得率。通过多次实验研究测试得出,浸酸温度在15-25℃时,浸酸效果最佳,能够在酸解速率和得率之间得到一个较佳平衡值。

进一步,在酶解提胶中,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25-60)/100000。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比较重要,添加量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明胶造成影响,具体地说,若添加的酸性蛋白酶不足时(低于该范围),在酶解提胶过程中,下胶速率缓慢,最终得到的明胶的含量较低,得率下降;若添加的酸性蛋白酶过量时(超出该范围),在酶解提胶后,得到的明胶的质量受到影响,导致明胶质量降低。因此,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需在上述范围内,才能保证明胶产品的质量和得率。

在本发明中,酶解制造明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浸酸处理,将原料与稀硫酸按照一定比例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浸酸处理,得到浸酸后的原料;

步骤2、退酸水洗,排去酸液后水洗原料,然后中和水洗原料,调节原料的ph值,排去中和液后,得到中和水洗后的原料;

步骤3、原料粉碎,将得到的中和水洗后的原料送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具有一定粒度的碎料;

步骤4、酶解制胶,将步骤3得到的碎料置于反应釜内,然后加入酸性蛋白酶和水,在一定温度下进行酶解反应,调节反应釜内混合物的ph值,待反应完成后,调节混合物的ph值使酸性蛋白酶灭活,然后升温彻底杀酶,得到胶液;

步骤5、精制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胶液经澄清、过滤、离子交换、蒸发浓缩、灭菌干燥后即得。

进一步,调节ph值时所用的ph值调节剂是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进一步,在步骤2中,调节原料的ph值为4.6-5.8。

进一步,在步骤4中,在加入酸性蛋白酶和水时,升温反应釜内的温度至40-60℃(优选为45℃,当然也可以选择40℃或60℃),然后在45-55℃、ph值为3-4的条件下酶解提胶3-5h。

进一步,酶解提胶完成后,再调节反应釜内混合物的ph值至5-8,以灭活酸性蛋白酶,然后再升温至60-80℃(优选为75℃,当然也可以选择60℃或80℃),保温5-20min,以彻底杀死酸性蛋白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酶解工艺制胶,可减少投资、降低土地占用,生产周期由7-10天缩短至3-7天;传统提胶需要分4次完成,酶解提胶只需要进行一次提胶,传统方法再提胶时,第3和第4道胶需要在80-100℃温度下提胶,酶解制胶只需要在45-55℃下低温提胶,降低了能耗,并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得率,每生产一吨明胶水耗由400-600吨降低至40-50吨,生产过程中无固废产生,制造出的明胶勃氏粘度为4.81-5.77mpa.s,冻力为313-362g,每吨原料的出胶率可达到17%-20%,可用于制造高粘度、高冻力、高得率的胶囊用明胶,也能用于制造食品添加剂用明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①浸酸处理:

原料:动物皮3000kg,辅料:5.45%浓度的稀硫酸

1)按照皮料:稀硫酸=1:2比例配制19.2℃温度的稀硫酸6000kg,并将稀硫酸先投入带搅拌的浸酸池中;

2)开起搅拌,24r/min的转速下匀速投入定量的动物皮,投料时间控制在0.5h,投料后在22r/min的转速条件下保持0.5h,保证动物皮与稀硫酸混合均匀;混匀后停止搅拌,静态浸酸24h,静态浸酸期间每隔4h启动搅拌10min;

3)浸酸完成后开启排液阀排去酸液。

②退酸水洗

排去酸液后,按照单次料水比1:1.5比例加水4500kg水洗皮料,水洗3次后进行中和工序。

③中和

水洗后的动物皮投入带搅拌的中和罐中,加水至没过皮料10cm,使用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调节ph至5.3-5.8,中和期间分3次添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时间15h,稳定4h,ph值稳定后排去中和液进入下一工序。

④水洗

排去中和液后,按照单次料水比1:1.5比例加水4500kg水洗皮料,皮料进入粉碎工序。

⑤粉碎

经水洗后的皮料使用粉碎机粉碎至20-40目的细度后酶解提胶。

⑥酶解提胶

将水洗后的动物皮投入带搅拌的反应釜,按照干动物皮:水=1:2.5比例加入纯水7500kg,升温至45℃,按照原始皮的万分之四的比例加入酸性蛋白酶,此时酸性蛋白酶加入量为每克干动物皮加40iu的酸性蛋白酶,在45-55℃、ph=3-4条件下酶解提胶4h,此时胶液浓度为5.5%;使用10%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至5.5将酸性蛋白酶灭活,升温至75℃,并保持20min彻底杀酶。

⑦精制处理

将酶解提胶的胶液进行澄清、过滤、离子交换。

⑧浓缩、蒸发、灭菌、挤胶干燥

将精制后的胶液使用超滤膜进行浓缩,浓缩至浓度为10%-12%,再经四效蒸发器提浓至20%-25%浓度,在142℃温度条件下灭菌3-5s,冷冻成型后挤条、干燥,得到明胶。

上述得到的明胶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表1产品质量

实施例二

①浸酸处理:

原料:动物皮3000kg,辅料:4.75%浓度的稀硫酸

步骤:

1)按照皮料:稀硫酸=1:2.5比例配制21.4℃温度的稀硫酸7500kg,并将稀硫酸先投入带搅拌的浸酸池中;

2)开起搅拌,24r/min的转速下匀速投入定量的动物皮,投料时间控制在0.5h,投料后在22r/min的转速条件下保持0.5h,保证动物皮与稀硫酸混合均匀;混匀后停止搅拌,静态浸酸36h,静态浸酸期间每隔4h启动搅拌10min。

3)浸酸完成后开启排液阀排去酸液。

②退酸水洗

排去酸液后,按照单次料水比1:1.5比例加水4500kg水洗皮料,水洗3次后进行中和工序。

③中和

水洗后的动物皮投入带搅拌的中和罐中,加水至没过皮料10cm,使用3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调节ph至4.6-5.2,中和期间分3次添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时间18h,稳定6h,ph值稳定后排去中和液进入下一工序。

④水洗

排去中和液后,按照单次料水比1:1.5比例加水4500kg水洗皮料,皮料进入粉碎工序。

⑤粉碎

经水洗后的皮料使用粉碎机粉碎至40-60目的细度后酶解提胶。

⑥酶解提胶

将水洗后的动物皮投入带搅拌的反应釜,按照干动物皮:水=1:2.5比例加入纯水7500kg,升温至45℃,按照原始皮的万分之六的比例加入酸性蛋白酶,此时酸性蛋白酶加入量为每克干动物皮加60iu的酸性蛋白酶,在45-55℃、ph=3-4条件下酶解提胶4h,此时胶液浓度为6.75%;使用10%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至6.2将酸性蛋白酶灭活,升温至75℃,并保持20min彻底杀酶。

⑦精制处理

将酶解提胶的胶液进行澄清、过滤、离子交换。

⑧浓缩、蒸发、灭菌、挤胶干燥

将精制后的胶液使用超滤膜进行浓缩,浓缩至浓度为10%-12%,再经四效蒸发器提浓至20%-25%浓度,在142℃温度条件下灭菌3-5s,冷冻成型后挤条、干燥,制造出高粘度、高冻力、高得率的胶囊用明胶,也能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明胶。

上述得到的明胶的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

表2产品质量

实施例三

①浸酸处理:

原料:动物皮3000kg,辅料:2.2%浓度的稀硫酸

步骤:

1)按照皮料:稀硫酸=1:3比例配制23.1℃温度的稀硫酸9000kg,并将稀硫酸先投入带搅拌的浸酸池中;

2)开起搅拌,24r/min的转速下匀速投入定量的动物皮,投料时间控制在0.5h,投料后在22r/min的转速条件下保持0.5h,保证动物皮与稀硫酸混合均匀;混匀后停止搅拌,静态浸酸48h,静态浸酸期间每隔4h启动搅拌10min。

3)浸酸完成后开启排液阀排去酸液。

②退酸水洗

排去酸液后,按照单次料水比1:1.5比例加水4500kg水洗皮料,水洗3次后进行中和工序。

③中和

水洗后的动物皮投入带搅拌的中和罐中,加水至没过皮料10cm,使用3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调节ph至4.8-5.2,中和期间分3次添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时间16h,稳定6h,ph值稳定后排去中和液进入下一工序。

④水洗

排去中和液后,按照单次料水比1:1.5比例加水4500kg水洗皮料,皮料进入粉碎工序。

⑤粉碎

经水洗后的皮料使用粉碎机粉碎至60-100目的细度后酶解提胶。

⑥酶解提胶

将粉碎后的动物皮投入带搅拌的反应釜,按照干动物皮:水=1:2.5比例加入纯水7500kg,升温至45℃,按照原始皮的25:100000的比例加入酸性蛋白酶,此时酸性蛋白酶加入量为每克干动物皮加25iu的酸性蛋白酶,在45-55℃、ph=3-4条件下酶解提胶4h,此时胶液浓度为7.2%;使用10%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至5.5将酸性蛋白酶灭活,升温至75℃,并保持20min彻底杀酶。

⑦精制处理

将酶解提胶的胶液进行澄清、过滤、离子交换。

⑧浓缩、蒸发、灭菌、挤胶干燥

将精制后的胶液使用超滤膜进行浓缩,浓缩至浓度为10%-12%,再经四效蒸发器提浓至20%-25%浓度,在142℃温度条件下灭菌3-5s,冷冻成型后挤条、干燥,得到明胶。

上述得到的明胶的主要参数如表3所示:

表3产品质量

通过上述实施例1-3可以得到,制得的明胶的勃氏粘度达到4.8-6.5mpa.s,冻力达到240-340g,每吨动物皮出胶率达到17%-20%,具有能耗低,好胶率高等优点。

同时,通过实施例1-3可以得到,在一定范围内,当酸的温度升高,粒度越细,明胶的得率越高,达到20.1%,反之,明胶的得率降低,但得率依然达到了17%,因此,本发明的明胶的生产方法优于传统的明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酶解制造明胶的生产方法,其生产周期缩短至3-5天,时间短,此外该工艺方法不再进行浸碱处理,浸酸处理每生产一吨明胶需要0.2-1.5吨浓硫酸,目前浓硫酸价格为500-600元/吨,辅料成本降低90%以上,资金占用率小,同时不用建造浸碱池,节约了用地及投资,每生产一吨胶耗水仅50-70吨,废水排放量小。由于处理时间较短,受环境影响的因素较低,可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胶时只需在45-55℃温度条件下一次性酶解制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