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霉素杂质B的分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3231发布日期:2018-08-07 18:56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红霉素杂质b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红霉素是一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由链霉菌、小单孢菌和糖多孢菌产生。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对革兰氏阴性菌如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淋球菌、布氏杆菌、军团菌及脑膜炎球菌等也有抗菌作用。红霉素发酵液中主要含有红霉素a(er-a)、红霉素b(er-b)、红霉素c(er-c)、红霉素d(er-d)、以及红霉素e(er-e)、红霉素f(er-f),其中红霉素a是红霉素成品(硫氰酸红霉素)的主要活性成分,红霉素b和红霉素c生物活性低,副作用大,是成品中的杂质,欧洲药典中规定它们的含量不能超过5%。此外,新一代红霉素衍生物都是以红霉素a为原料合成的。因此,有效提升红霉素a含量,降低成品中红霉素b(er-b)、红霉素c(er-c)、红霉素d(er-d)、以及红霉素e(er-e)、红霉素f(er-f)等杂质成分含量是当前红霉素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突破点。红霉素杂质b(结构式如下式所示)的化学结构和红霉素a在r、r1、r2位上的官能团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氨基糖部分,即红霉素b的甲氨基,比红霉素a少了一个甲基而显得碱性更强一些,在成盐反应中红霉素杂质b会优先参与成盐结晶并析出,从而影响到红霉素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切实阻断红霉素杂质b的成盐反应可能是提升红霉素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在结晶过程中,要避免红霉素杂质b与硫氰酸的成盐反应非常困难。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控制硫氰酸红霉素成品中红霉素杂质b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红霉素成盐结晶的上游降低或分离红霉素杂质b,从而有效控制硫氰酸红霉素成品中的杂质b含量。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霉素杂质b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将经过陶瓷微滤膜过滤、脱色树脂脱色、纳滤浓缩处理后红霉素发酵液打入树脂柱中进行循环吸附,待树脂柱中的水溶液完全走空后,氨水过柱,排出树脂中的残余水分,然后用洗脱剂洗脱,根据流出时间或流出量,将流出的洗脱剂分段接出、分别成盐结晶。用所述陶瓷微滤膜过滤多次,每次过滤完后加水稀释,再过滤。所述陶瓷微滤膜滤径为1~10μm。经两道脱色树脂脱色,脱色液透光率不低于35%。所述树脂为漂莱特红霉素专用吸附树脂pad550,过柱速度1-5bv/h。所述洗脱剂为丙酮、醋酸丁酯和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液,其用量为树脂体积1-2.5bv(bv,树脂柱内装载树脂的体积称为床,容积(bedvolume)简写为bv)。本发明是在综合考虑了阻断红霉素杂质b与硫氰酸的成盐反应的困难性后,另辟蹊径,在成盐结晶的上游降低或分离杂质b来达到降低红霉素成品中的红霉素b杂质含量。本发明基于极性原理,即红霉素各组分在洗脱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达到分离的目的。通过收集不同时间段的洗脱液并分别成盐结晶,得到具有不同杂质b含量的硫氰酸红霉素成品,将这种不同质量的成品应用于不同用途(如对杂质b含量高的产品用于低质量要求的产品合成或重结晶工艺。),从而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实例予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实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与核心内容依据权利要求书加以确定。下述实施例中,红霉素发酵液采用以红色链霉菌微生物的7天培养发酵液,发酵液ph=6.0~7.0,温度为32~36℃,发酵单位一般为6000~9000μ/ml。下述实施例中,陶瓷微滤膜的滤径为1~10μm;洗脱过程为碱性有机溶剂,包括:丙酮、醋酸丁酯、乙醇等有机溶剂或者以上有机溶剂不同比例的混合物;脱色树脂为市售江苏苏青大孔吸附树脂doc2001。下述实施例中,树脂采用漂莱特pad550型,将树脂装柱,玻璃柱高径比为60:9,树脂装柱高度25cm,共1000ml。下述实施例中,树脂柱用乙醇浸泡12h以上,并循环清洗30min以活化。活化结束,排出乙醇,用纯水将树脂中的乙醇压出至无乙醇残留,待用。树脂吸附期间控制流速在1-5bv/h。实施例1取陶瓷微滤膜分离出的红霉素过滤液10000ml,红霉素化学单位6500u/ml,先后经过两道脱色树脂脱色,脱色后透光率44.2%。然后纳滤浓缩2倍或以上,红霉素浓度5000~30000u/ml。用蠕动泵将浓缩液打入吸附树脂,过柱速度为3bv/h,循环吸附,直至树脂出水红霉素浓度小于200u/ml时吸附结束。待树脂柱中的水溶液完全走空后,用0.5bv、浓度为0.5%的氨水过柱,用空气将树脂柱中的残水顶出(*bv单位均以树脂体积计)。用2200ml醋酸丁酯做洗脱剂,用蠕动泵打入吸附树脂柱,洗脱速率0.5bv/h。洗脱液流出1800ml时,将余下的洗脱液单独接出。用分液漏斗将醋酸丁酯中的残水分出。醋酸丁酯洗脱液分别检测红霉素浓度。根据醋酸丁酯洗脱液体积和红霉素浓度,计算洗脱收率。将上述两段收集的醋酸丁酯洗脱液分别成盐结晶:在搅拌下按醋酸丁酯洗脱液中红霉素总量(以百万为单位)的1.0分别加入50%硫氰酸钠水溶液,搅拌均匀后,滴加20%的冰醋酸水溶液,控制终点ph4.0-5.0。结晶结束,用抽滤分离,用湿品2倍体积纯水洗涤湿盐两次,抽干,湿品用烘箱干燥。干品用液相检测组份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批号洗脱部分洗脱收率%红a红b红c杂a杂b杂c杂d杂e杂f收率%emt-1一步洗脱液82.381.40.160.690.50.303.410.20.470.1769.3emt-3二步洗脱液15.679.40.270.920.962.801.530.21.210.467.2实施例2取陶瓷膜分离出的红霉素过滤液10000ml,红霉素化学单位6023u/ml,先后经过两道脱色树脂脱色,脱色后透光率37.8%,脱色液用纳滤浓缩2倍或以上,红霉素浓度5000~30000u/ml。用蠕动泵将脱色液打入活化好的吸附树脂,过柱速度为1.5bv/h,循环吸附,直至吸附后水溶液中的红霉素浓度小于200u/ml时吸附结束。待树脂柱中的水溶液完全走空后,用0.5bv、浓度为1.0%的氨水过柱,用空气将树脂柱中的残水顶出。用1500ml醋酸丁酯做洗脱剂,用蠕动泵打入吸附树脂,洗脱速率0.5bv/h。洗脱液每流出500ml时,与后面的洗脱液分开。用分液漏斗将醋酸丁酯中的残水分出。醋酸丁酯洗脱液分别检测红霉素浓度。根据醋酸丁酯洗脱液体积和红霉素浓度,计算洗脱收率。将上述三段收集的醋酸丁酯洗脱液分别成盐结晶:在搅拌下按醋酸丁酯洗脱液红霉素总量(以百万为单位)的1.0加入50%硫氰酸钠水溶液,搅拌均匀后,滴加20%的冰醋酸水溶液,控制终点ph4.0-5.0。结晶结束,用抽滤分离,用湿品2倍体积纯水洗涤湿盐两次,抽干后,烘箱干燥,干品用液相检测组份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批号洗脱部分洗脱收率%红a红b红c杂a杂b杂c杂d杂e杂f收率%emt-1一步洗脱液68.383.80.270.080.140.224.390.082.160.5369.8emt-2二步洗脱液22.481.40.310.220.380.443.820.240.990.3666.7emt-3三步洗脱液7.663.40.150.20.252.071.410.040.630.4337.5实施例3取陶瓷膜分离出的红霉素过滤液17000ml,红霉素化学单位3825u/ml,先后经过两道脱色树脂脱色,脱色后透光率42.3%。然后纳滤浓缩2倍或以上,红霉素浓度5000~30000u/ml。用蠕动泵将脱色液打入活化好的吸附树脂,过柱速度为1.5bv/h,循环吸附,直至吸附后水溶液中的红霉素浓度小于200u/ml时吸附结束。待树脂柱中的水溶液完全走空后,用0.5bv、浓度为0.5%的氨水过柱,用空气将树脂柱中的残水顶出。用2000ml醋酸丁酯做洗脱剂,用蠕动泵打入吸附树脂,洗脱速率0.5bv/h。洗脱液每流出500ml时,与后面的洗脱液分开。用分液漏斗将醋酸丁酯中的残水分出。醋酸丁酯洗脱液分别检测红霉素浓度。根据醋酸丁酯洗脱液体积和红霉素浓度,计算洗脱收率。将上述四段收集的醋酸丁酯洗脱液分别成盐结晶:在搅拌下按醋酸丁酯洗脱液红霉素总量(以百万为单位)的1.0加入50%硫氰酸钠水溶液,搅拌均匀后,滴加20%的冰醋酸水溶液,控制终点ph4.0-5.0。结晶结束,用抽滤分离,用湿品2倍体积纯水洗涤湿盐两次,抽干后,烘箱干燥,干品用液相检测组份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批号洗脱部分洗脱收率%红a红b红c杂a杂b杂c杂d杂e杂f收率%emt-1一步洗脱液58.384.40.270.080.140.130.390.082.160.5366.8emt-2二步洗脱液23.281.70.310.220.380.641.440.240.990.3667.7emt-3三步洗脱液11.567.40.150.20.252.362.360.040.630.4365.6emt-4四步洗脱液5.647.10.311.281.224.173.750.51.040.2722.7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