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细胞科研中的多功能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2933发布日期:2018-09-05 01:04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细胞科研中的多功能培养皿。



背景技术:

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培养基是实验室极其普遍且常用的营养基质,盛装培养基的容器可称为培养皿。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培养皿为矮的圆柱形,单个放置时,由于底面大使其能够很平稳的进行放置。但在试验中,为了节约空间,绝大多数时候需要将培养皿叠放在一起,而目前就培养皿本身而言无法进行叠放,若盖上盖子,虽然可勉强叠放,但由于外表光滑使其很容易滑落或摔倒,故使用者很少会进行培养皿本身的叠放。因此,只能采用专门的叠放架子进行叠放,那么就导致,使用繁琐,且取放也比较麻烦,成本也相应的增加。此外,目前的培养皿结构均比较简单,内部没有任何其他结构,导致其使用很不方便,如传统的结构简单的培养皿在实际应用中,使得菌落的计数繁琐,而且也无法实现一个培养基多种菌种的接种、对比等。因此,对培养皿进行改进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细胞科研中的多功能培养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细胞科研中的多功能培养皿,其由圆形的本体底部和筒状的本体侧壁构成的本体,所述本体侧壁的底部与所述本体底部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底部下端面的外边缘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环状的外延边;所述本体侧壁上端面上设有环状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外延边的厚度,且所述环形槽的直径与所述外延边的直径一致,当多个所述培养皿叠合时,一个培养皿的外延边放置于另一个培养皿顶部的环形槽内;所述本体内的中央垂直设有与所述本体底部连接的中心柱,在所述中心柱与所述本体内侧壁之间可拆装设有分隔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中心柱上均匀设有多个能够容纳所述分隔板厚度的沟槽,所述沟槽垂直于所述中心柱,且所述沟槽的顶部开口位于所述中心柱的顶端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本体的内侧壁上竖直设有多个能够容纳所述分隔板厚度的凹槽,所述分隔板可拆装设置于所述沟槽和所述凹槽之间以使所述玻璃器皿可选择的分隔为多个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的底部设有第一磁铁片;

进一步地,所述外延边的底部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铁片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片以使相邻两个培养皿的叠合更稳当。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柱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本体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顶端开口位于所述本体的壁的顶端面,该凹槽的底端位于本体的底面上方的2~5mm处。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沟槽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延边由多个完全一致的弧形片构成,多个所述弧形片构成了环状的并能够放置于环形槽内的外延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铁片至少设置于两个弧形片上。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细胞科研中的多功能培养皿,该培养皿可进行自身叠放,即多个培养皿可不使用专门的架子而进行叠放;而且该培养皿可选择的放置分隔板而将本体分割为几部分,其方便在不同部分接种不同的物质或者方便菌落等的计数等。该培养皿使得使用方便,取放容易,实际应用价值极大;其可应用于生物实验室,并用于放置培养基并培育细菌、真菌或细胞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本体底部朝上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本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本体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个本体叠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有分隔板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中心柱的俯视图。

图中,1、本体,2、中心柱,3、柱帽,4、凹槽,5、分隔板,6、外延边,10、本体侧壁,11、本体底部,19、环形槽,21、沟槽,22、弹性层,61、弧形片,1a、本体1a,1b、本体b,1c、本体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方法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应用于细胞科研中的多功能培养皿,其由圆形的本体底部11和筒状的本体侧壁10构成的本体1,所述本体侧壁10的底部与所述本体底部11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底部下端面的外边缘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环状的外延边6,且外延边6的底端面为平面,且底端面各处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培养皿可平稳的放置。

所述本体侧壁的上端面上设有环状的环形槽19,所述环形槽19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外延边6的厚度,且所述环形槽的直径与所述外延边的直径一致,当多个所述培养皿叠合时,一个培养皿的外延边放置于另一个培养皿顶部的环形槽内,如图4所示,为三个本体(1a、1b、1c)叠放的示意图。

所述环形槽的底部设有第一磁铁片;所述外延边的底部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铁片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片以使相邻两个培养皿的叠合更稳当,则在叠放多个培养皿时也不容易摔倒。

如图5~7所示,所述本体1内的中央垂直设有与所述本体1底部连接的中心柱2,在所述中心柱2与所述本体1内侧壁之间可拆装设有分隔板5。

在所述中心柱2上均匀设有多个能够容纳所述分隔板厚度的沟槽21,所述沟槽21垂直于所述中心柱2,且所述沟槽21的顶部开口位于所述中心柱2的顶端面上。

在所述本体1的内侧壁上竖直设有多个能够容纳所述分隔板5厚度的凹槽4,所述分隔板5可拆装设置于所述沟槽21和所述凹槽4之间以使所述玻璃器皿可选择的分隔为多个区域。

所述中心柱2上可拆装设有能够套合在该中心柱上的柱帽3,则在不用分隔板的时候,用柱帽3扣合在中心柱上。

所述沟槽内竖直设有弹性层22,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层的高度与所述沟槽的高度一致以使所述分隔板能够抵接在该弹性层上,则在放置分隔板5时,可先将与一端放置于沟槽内,然后在分隔板上使一些力将弹性层22压缩,则分隔板的另一端便可很轻易的放置于凹槽内,然后将力去除,分隔板便很稳固的放置在本体内。

所述凹槽4均匀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所述外延边6由多个完全一致的弧形片61构成,多个所述弧形片61构成了环状的并能够放置于环形槽19内的外延边6。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槽的底部设置有环状的第一磁铁片。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磁铁片至少设置于两个弧形片上。优选设置有所述第二磁铁片的所述弧形片的数量为偶数,且均为两两中心对称,即对称设置使得培养皿叠放在一起时更加稳当。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槽的深度不低于所述外延边的高度,则在叠放时,外延边完全没入环形槽内,则外延边两侧的本体的底部便与环形槽两侧的侧壁的上端面结合,则使得叠放更稳固。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延边的高度为2~10mm,优选为4~7mm;优选环形槽的深度比外延边的高度大1~2mm便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4的顶端开口位于所述本体的壁的顶端面,该凹槽的底端位于本体的底面上方的2~5mm处;则培养基等可以从下方经过,则可以保证分隔板两侧的培养基液面齐平。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沟槽的底端位于所述本体的底面上方2~5mm处。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沟槽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1上设有扣合在该本体1上的本体盖。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心柱2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本体的深度,方便本体的存放或与本体盖的配合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