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遗传转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4936发布日期:2018-08-24 23:03阅读:15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遗传转化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玉米遗传转化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经济、油料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作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玉米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遗传转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玉米品种的增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玉米的遗传转化仍然存在着转化时间长、转化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遗传转化方法,通过调整过程中的培养基及培养参数,大大缩短了玉米遗传转化的时间,并且提高了遗传转化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玉米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转化受体

灭菌:授粉7-13d的玉米棒子用70%的乙醇灭菌10min;

去胚乳:使用无菌水清洗幼胚2-5次,洗掉胚乳,获得幼胚的长度在2-4mm;

2)制备侵染液

取50mlzm-inf,依次加入cys130μl、hcl130μl、as100μl、vc25μl,将农杆菌挑至混合液中,制成侵染液;

3)侵染

将调好的侵染液加至放有玉米幼胚的瓶中,放置摇床100rpm侵染20min,之后取出置于无菌滤纸上吹20min;

4)共培养

将步骤3)吹至表面无液体的幼胚,接至放置有一张灭菌滤纸zm-cocu共培养基上,幼胚盾片朝上,暗处培养3天,除去幼胚上长出的芽,保留淡黄色的幼胚;

5)恢复培养

将共培养后的幼胚取出放置于灭菌皿中,观察幼胚是否膨胀大,边缘是否有愈伤,之后将幼胚放入zm-reco培养基中恢复7d;

6)筛选

第一次筛选:选择出无污染、淡黄色的幼胚接入到第一次筛选培养基中筛选7d;

第二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后,将幼胚转入到第二次筛选培养基中筛选14d,筛选3-5次,直到筛选到胚性愈伤;

7)分化培养

将获得的胚性愈伤接入分化培养基zm3中光培养,每12~15d循环继代一次,直到玉米新芽长出到3-4cm;

各步骤中用到的培养基具体配方见下表:

上述培养基配方表中的各个代码代表含义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制备的侵染液od600=0.8。

进一步地,选用的农杆菌为eha105。

进一步地,所述农杆菌携带的抗性基因为潮霉素抗性基因,所述第一次筛选培养基为zmhn15,第二次筛选培养基为zmhn30;

上述培养基配方为:

上述培养基配方表中的各个代码代表含义为:

进一步地,所述农杆菌携带的抗性基因为bar抗性基因,所述第一次筛选培养基为zmbasta5,第二次筛选培养基为zmbasta10;

上述培养基配方为:

上述培养基配方表中的各个代码代表含义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参数及培养基优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高遗传转化率的玉米转基因植株。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淡黄色幼胚;

图2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恢复培养阶段的转化愈伤;

图3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筛选阶段的抗性愈伤;

图4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分化初级阶段的抗性愈伤;

图5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抗性玉米芽;

图6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伸长抗性玉米苗;

图7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生根抗性玉米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玉米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转化受体

灭菌:授粉7-13d的玉米棒子(齐319)用70%的乙醇灭菌10min;

去胚乳:使用无菌水清洗幼胚2-5次,洗掉胚乳,获得幼胚的长度在2-4mm,参考图1;

2)制备侵染液

取50mlzm-inf,依次加入cys130μl、hcl130μl、as100μl、vc25μl,将农杆菌(eha105,携带的抗性基因为潮霉素抗性基因)挑至混合液中,制成侵染液,od600=0.8;

3)侵染

将调好的侵染液加至放有玉米幼胚的瓶中,放置摇床100rpm侵染20min,之后取出置于无菌滤纸上吹20min;

4)共培养

将步骤3)吹至表面无液体的幼胚,接至放置有一张灭菌滤纸zm-cocu共培养基上,幼胚盾片朝上,暗处培养3天,除去幼胚上长出的芽,保留淡黄色的幼胚;

5)恢复培养

将共培养后的幼胚取出放置于灭菌皿中,观察幼胚是否膨胀大,边缘是否有愈伤,之后将幼胚放入zm-reco培养基中恢复7d,参考图2;

6)筛选

第一次筛选:选择出无污染、淡黄色的幼胚接入到第一次筛选培养基zmhn15中筛选7d;

第二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后,将幼胚转入到第二次筛选培养基zmhn30中筛选14d,筛选3-5次,直到筛选到胚性愈伤,参考图3;

7)分化培养

将获得的胚性愈伤接入分化培养基zm3中光培养,每12~15d循环继代一次,直到玉米新芽长出到3-4cm,参考图4、图5、图6和图7;

各步骤中用到的培养基具体配方见下表:

上述培养基配方表中的各个代码代表含义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

农杆菌携带的抗性基因为bar抗性基因,第一次筛选培养基为zmbasta5,第二次筛选培养基为zmbasta10;

上述培养基配方为:

上述培养基配方表中的各个代码代表含义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