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检测线粒体和DNA的荧光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9144发布日期:2018-11-17 00:07阅读:1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na荧光探针,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检测线粒体和dna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细胞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它们有着特殊的生理功能,对生命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体是众多的细胞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誉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在细胞生理和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固有的凋亡途径,导致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要进一步了解线粒体功能,就需要在体内成像线粒体。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不同的核酸,其化学组成、核苷酸排列顺序等不同。根据化学组成不同,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简称rna)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在蛋白质的复制和合成中起着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dna是生命遗传的重要物质,生物体中的核酸链包括单链、双链、三螺旋和四链体等多种结构,这些结构之间相互联系、转化,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dna分子的定量分析、特异识别,对基因组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生物分子自身的荧光较弱,目前多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荧光探针法较传统的同位素检测快速,重复性好,用样量少,无辐射,在dna自动测序,抗体免疫分析,疾病诊断,抗癌药物分析等方面己得到广泛应用。同时,dna分子荧光探针在新型抗癌药剂的开发和抗癌机理的研究也早有报道。因此,发展新型结构和功能的dna探针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线粒体和dna的荧光探针,该探针选择性好、可识别dna和线粒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合成步骤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时检测线粒体和dna的荧光探针,简称bisei,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吡啶盐作为线粒体定位基团,通过探针与dna沟槽的嵌合以识别dna分子。

一种上述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甲基吡啶和碘乙烷在甲醇中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蒸干溶剂,所得固体用乙醚洗涤,得化合物1:

(2)对苯二甲醛和化合物1在保护气氛下在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以二氯甲烷:甲醇为淋洗液过硅胶柱,得化合物2:

(3)邻苯二胺和化合物2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以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用水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二氯甲烷的萃取液以二氯甲烷:甲醇为淋洗液过硅胶柱,得荧光探针:

步骤(1)中,所述4-甲基吡啶与碘甲烷的摩尔比为1:1-1.2。反应时间为12-20h。

步骤(2)中,所述对苯二甲醛与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1:1-1.2。反应时间为12-20h。

步骤(3)中,所述邻苯二胺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8-2:1。反应时间为4-6h。

步骤(2)和(3)中,所述淋洗液中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0:1。

一种上述荧光探针在检测溶液或细胞中dna的应用。

一种上述荧光探针在检测细胞线粒体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可检测线粒体和dna的荧光探针是一种新型的识别dna并能够定位线粒体的荧光探针分子,该探针合成路径简便,易于应用。可以识别dna,实现检测dna的作用,并可以定位在线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化合物1的1hnmr图谱;

图2是化合物2的1hnmr图谱;

图3是荧光探针bisei的1hnmr图谱;

图4是荧光探针bisei对活细胞成像图像;

图5是荧光探针bisei对cccp处理后活细胞成像图像;

图6是荧光探针bisei对固定细胞成像图像;

图7是荧光探针bisei与商业探针mtdr对线粒体的共定位荧光成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rna荧光探针bisei的合成

(1)将1.0g(10.7mmol)的4-甲基吡啶,溶于20ml甲醇中,将碘乙烷2.5ml(10.7mmol)滴加至混合液中,加热回流15h,反应体系由淡黄色变为黄色。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溶剂蒸干,所得固体用乙醚洗涤过滤得到黄色固体即化合物1,其1hnmr图谱见图1:

(2)将0.65g(5mmol)对苯二甲醛,0.63g化合物1溶于20ml无水乙醇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15h,反应体系变为黄色。反应结束后,乙酸乙酯萃取,用二氯甲烷:甲醇(10:1)淋洗液过柱提纯得黄色固体即化合物2,其1hnmr图谱见图2:

(3)将1.2g(11.0mmol)的邻苯二胺和2.0g(5.5mmol)的化合物2以及0.9g的对甲基苯磺酸用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加热回流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用水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用二氯甲烷:甲醇(10:1)淋洗液过柱提纯得黄色固体即荧光探针,其1hnmr图谱见图3:

实施例2荧光探针bisei对活细胞的荧光成像

配制实施例1中制备的荧光探针bisei的dmf母液,浓度为1mm。再取2μl母液用培养基稀释至1ml,得终浓度为2μm的探针稀释液。

将接种好的细胞在探针稀释液中37℃孵育30min,用pbs洗3次,贴壁生长的细胞置于载玻片上;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明场成像与荧光成像(激发波长404nm,发射波段570-620nm),结果如图4所示:荧光探针bisei能够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质,发出红色荧光。

实施例3荧光探针bisei对cccp处理后活细胞的荧光成像

配制实施例1中制备的荧光探针bisei的dmf母液,浓度为1mm。再取2μl母液用培养基稀释至1ml,得终浓度为2μm的探针稀释液。

将接种好的细胞在探针稀释液中37℃孵育30min,用pbs洗3次;再加入细胞凋亡诱导剂cccp(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使终浓度为20μm,处理20min后,用pbs洗3次;贴壁生长的细胞置于载玻片上;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明场成像与荧光成像(激发波长404nm,发射波段570-620nm),结果如图5所示:与图4相比,用cccp处理活细胞后,细胞内的红色荧光明显变弱。

实施例4荧光探针bisei对固定细胞的荧光成像

配制实施例1中制备的荧光探针bisei的dmf母液,浓度为1mm。再取2μl母液用培养基稀释至1ml,得终浓度为2μm的探针稀释液。

将接种好的细胞用1ml多聚甲醛处理30min后用pbs洗3次,然后用0.5ml5%的tritontmx-100处理3min,最后在探针稀释液中室温孵育30min,用pbs洗3次,贴壁生长的细胞置于载玻片上;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明场成像与荧光成像(激发波长404nm,发射波段570-620nm),结果如图6所示:荧光探针bisei能够染色固定细胞的细胞核,发出红色荧光。

实施例5荧光探针bisei与商业探针mtdr定位于线粒体的荧光成像

配制实施例1中制备的荧光探针bisei的dmf母液,浓度为1mm。再取2μl母液用培养基稀释至1ml,得终浓度为2μm的探针稀释液。

商业探针mtdr配制为1mm的dmf母液。再取1μl母液用培养基稀释成终浓度为1μm的探针稀释液。

分别将接种好的细胞在两种探针稀释液中37℃孵育30min,用pbs洗3次,贴壁生长的细胞置于载玻片上;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明场成像与荧光成像(bisei激发波长404nm,发射波段500-550nm;mtdr激发波长647nm,发射波段663-735nm),结果如图7所示,其中第一行分别为探针bisei、探针mtdr、两探针叠加的成像图,第二行为bisei与mtdr的强度对比图和箭头处的强度分布图。根据图7可知:商业探针mtdr能够定位线粒体中,发出红色荧光;荧光探针bisei能够在线粒体中发出绿色荧光;两者的共定位系数达0.9,说明探针bisei能够成功定位于线粒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