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防治农业软腐病的化合物及其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5901发布日期:2019-02-10 14:3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型化合物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农药组合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软腐病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病毒病的大面积爆发以及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剂导致病毒病成灾以及粮食病毒病正呈“中国-东南亚-东亚”蔓延的世界格局趋势,使得农业病毒害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农业和世界农业正常有序发展的颈瓶和障碍,如何快速、有效获得高效、低成本的绿色抗病毒病农药,成为当前农业科学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水稻矮缩病毒、玉米粗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番茄病毒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引起的水稻、玉米、蔬菜病毒病害在全国大面积爆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恐慌。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资料报道,我国水稻和玉米病毒病常年发生面积均达5000万亩,因病毒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可达30%,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例如,2010年中晚稻水稻病毒病,特别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在广东、湖南、江西等9个省份稻区爆发成灾,水稻受害面积2000万亩以上。主要由欧氏杆菌属细菌和根霉属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可使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发生腐烂。病菌均为弱寄生菌,主要为害植物的多汁肥厚的器官,如块根、块茎、果实、茎基等。发病不限于田间,运输途中和贮藏期间也有发生,且为害更重。为害的作物种类甚多。中国主要的软腐病有由软腐欧氏杆菌引起的十字花科作物、番茄、马铃薯、瓜类等的软腐病,由黑根霉引起的甘薯软腐病等。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常因伴随的杂菌分解蛋白胶产生吲哚而发生恶臭;由黑根霉引起的软腐病在病组织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成片状由叶柄向上扩展,终使叶球由外向内,不断腐烂;由根部向上扩展时,叶球则由内向外腐烂,呈乳黄色烂泥状,有臭味,最终失去商品价值。由于根和茎基受害后组织变脆,叶球极易脱落,一触即倒,发病晚期病株则自行倾倒。贮藏期间叶球易脱帮或腐烂,受害叶叶脉变为黑褐色。防治软腐病的一般方法是于发病前和发病初,及时在靠近地面的叶柄基部和茎基部喷施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升,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氯霉素300毫克/升,7~10天喷药1次,共2~3次,重者进行灌根治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类防治软腐病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本发明目的是所述化合物用于防治软腐病。本发明也提供了包括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助溶剂、载体和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和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盐、溶剂化物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将以更详细的方式继续说明。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如下所示:其为晶系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轴b=9.265(3),c=24.012(3),晶面间夹角α=90.00°,β=90.00°,γ=90.00°,单位晶格体积v为3604.563,z=8。一种农药组合物,其包括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以及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助溶剂、载体和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可用于防治农业病害,所述农业病害为用于防治各种作物的软腐病;优选地的,所述软腐病为猕猴桃软腐病、辣椒软腐病或番茄软腐病。更优选地,所述软腐病是猕猴桃软腐病。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化合物选自示例化合物或示例化合物的组合或此处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用到的所有原料和溶剂均为商购产品。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本发明的化合物一般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制备:(1)按照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方法制备式i化合物的普通形式(2)将式i化合物的普通形式,与二氯甲烷、甲醇按体积比2∶1进行混合溶解,室温挥发溶剂,一周后得到白色块状晶体。生测实验:抑菌活性的测试:采用生长速率法用含毒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抑菌活性的测定,谱筛浓度为50mg/l;处理重复3次,以商品药剂多菌灵为对照药剂,加入等量的溶剂为空白对照。沿培养的新鲜病原菌菌落边缘3~4mm处打取直径为0.4cm的菌饼,反向移接到平板中央,置于27c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长到约培养皿直径的三分之二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抑菌率的计算公式如下:i(%)=[(c-t)/(c-0.4)]×100%(i为抑制率,c为空白直径,t为处理直径)测试化合物猕猴桃软腐病(抑制率%)式i化合物的普通形式53.6±0.8本发明化合物69.1±0.9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化合物对软腐病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技术特征: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农业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类防治农业软腐病的化合物,为晶系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轴,b=9.265(3),c=24.012(3),晶面间夹角α=90.00°,β=90.00°,γ=90.00°,单位晶格体积V为3604.563,Z=8;结构式如下:此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制备成各种农业上常规的剂型,可有效防治软腐病。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清;蒋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贵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18.10.24技术公布日:2019.02.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