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冷却散热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2582发布日期:2019-01-22 19:03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外置冷却散热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罐,尤其涉及一种外置冷却散热发酵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生产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罐的散热效果对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发酵出来的果酒品质有重大影响,但是,现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散热发酵罐中,散热装置通常安装于发酵罐体外壁或是罐内,散热装置设置在发酵罐外壁则散热效果不好,不能对罐内中心区域有效散热,散热装置安装与罐内散热效果虽然有所提升但出现了新的问题,如中国专利201720087619.x直管散热式发酵罐,位于罐体内的散热管若是发生破裂,冷却液与果酒发生混合,极易让整罐红酒产品受到破坏,设置于罐内的冷却装置非常不容易被发现,所以若出现问题后,维护难度大,后果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将冷却装置设置于罐体外侧,具有冷却速度快、易维护的外置冷却散热发酵罐。其具体技术方案为:外置冷却散热发酵罐,包括罐体、进料管、呼吸阀、出料口、机架,在罐体的上部设有一循环口,循环口通过管道与一环形冷却管的进水端连接,环形冷却管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一水泵ⅰ的进水口连接,水泵ⅰ的出水口与罐体底部的出料口连接,机架一侧的上方设有数根固定柱,每根固定柱上等距固定有多个固定件,环形冷却管通过多个固定件固定在固定柱上,固定柱一侧的机架下方设有一蓄水池,一水泵ⅱ的进水管与蓄水池底部连接,水泵ⅱ的出水口连接有多根喷水管,喷水管通过机架与固定柱固定,喷水管的一端均设有喷头,喷头置于环形冷却管的四周。

所述的喷头为可调节式雾化喷头。

所述的进料管、出料口、循环口分别设有水阀ⅰ、水阀ⅱ、水阀ⅲ。

所述的固定件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圆形锁扣件,其一端固定在固定柱上,另一端固定在环形冷却管上。

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环形冷却管外侧套装有一保护罩并固定在机架上,保护罩的顶部开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风机,保护罩的底部设有数个出风口。

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使用时,先通过进料管对罐内进行红酒加液,使罐内液体水位线超过循环口位置,并对蓄水池进行加水,然后同时打开水泵ⅰ、水泵ⅱ,在水泵ⅱ的作用下蓄水池的冷却水经各个喷头喷出,喷出可选择可调节式雾化单喷头或者双喷头、多喷头等型号,利用喷雾的方式对环形冷却管进行冷却,雾化状的冷却液不仅可以提覆盖率,而且雾化状态下的热湿交换效率高,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和能源,最后多余的水雾又进入蓄水池进行循环利用,在水泵ⅰ的作用下罐内顶部的高温液体进入环形冷却管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液体最后进入罐体底部,由于产品低温比高温状态的密度更大,所以罐内低温液体容易沉积在罐内底部,高温液体依次进行冷却后,所需的时间相对于传统冷却装置而言,时间更短。若是发生冷却管破裂则产品液体流出时,非常容易被操作人员发现进行维修,同时也能防止大量冷却水与产品混合后对产品破坏。由此可见,完全实现了本发明将冷却装置设置于罐体外侧,具有冷却速度快、易维护的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置冷却散热发酵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参见附图1,外置冷却散热发酵罐,包括罐体4、进料管1、呼吸阀3、出料口5、机架6,在罐体的上部设有一循环口17,循环口通过管道与一环形冷却管11的进水端连接,环形冷却管的出水端通过管道ⅰ15与一水泵ⅰ16的进水口连接,水泵ⅰ的出水口通过管道ⅱ8与罐体底部的出料口连接,机架一侧的上方设有数根固定柱10,每根固定柱上等距固定有多个固定件12,环形冷却管通过多个固定件固定在固定柱上,固定柱一侧的机架下方设有一蓄水池18,一水泵ⅱ19的进水管与蓄水池底部连接,水泵ⅱ的出水口连接有多根喷水管14,喷水管固定在机架与固定柱上,喷水管的一端均设有喷头9,喷头置于环形冷却管的四周。

所述的喷头为可调节式雾化喷头。

所述的进料管、出料口、循环口分别设有水阀ⅰ2、水阀ⅱ7、水阀ⅲ。

所述的固定件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圆形锁扣件,其一端固定在固定柱上,另一端固定在环形冷却管上。

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环形冷却管外侧套装有一保护罩并固定在机架上,保护罩的顶部开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风机,保护罩的底部设有数个出风口。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置冷却散热发酵罐,包括罐体(4)、进料管(1)、呼吸阀(3)、出料口(5)、机架(6),其特征在于:在罐体的上部设有一循环口(17),循环口通过管道与一环形冷却管(11)的进水端连接,环形冷却管的出水端通过管道Ⅰ(15)与一水泵Ⅰ(16)的进水口连接,水泵Ⅰ的出水口通过管道Ⅱ(8)与罐体底部的出料口连接,机架一侧的上方设有数根固定柱(10),环形冷却管通过多个固定件固定在固定柱上,固定柱一侧的机架下方设有一蓄水池(18),一水泵Ⅱ(19)的进水管与蓄水池底部连接,水泵Ⅱ的出水口连接有多根喷水管(14),喷水管固定在机架与固定柱上,喷水管的一端均设有喷头(9)。

技术研发人员:殷浩;王丽;吴劲轩;王香君;夏川林;郭俊英;胡古月;张浩仁;冯俊;蒲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蚕业科技开发总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11.23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