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可控一氧化氮释放的含硒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2551发布日期:2019-04-20 06:3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稳定、可控一氧化氮释放的含硒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可控一氧化氮(no)释放的含硒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背景

作为一种生物信号分子,no不仅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还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激活,促进血管内皮化,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血栓形成,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因此,近年来no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中。作为最理想的抗凝血表面,血管内皮能够以0.5-4.0×10-10molcm-2min-1的速率分泌释放no,因此,为了仿生血管内皮,很多研究致力于开发能够稳定释放no的聚合物材料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现有技术中,赋予材料no释放功能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方法一,将含有-sno官能团的no供体通过物理掺杂或者共价键合的方式引入聚合物基体中,制备no释放材料(no-releasingmaterials)。目前常用的no供体主要是亲核试剂氮烯醇(diazeniumdiolate)和s-亚硝基硫醇(s-nitrosothiol,rsno)。然而该类型no释放材料存在no突释现象,同时no供体稳定性差,材料负载no供体的有限性使得该材料无法实现长期稳定可控的no释放。方法二,将催化剂引入到聚合物基体中或基质表面,制备no生成材料(no-generatingmaterials),该类材料能够催化rsnos分解产生no。由于血液中天然存在一定浓度的内源性rsnos,包括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亚硝基半胱氨酸(s-nitrosocycsteine,cysno)、亚硝基白蛋白(s-nitrosoalbumin,alb-sno),因此,no生成材料最有可能实现no的稳定持续释放。

目前no生成材料常用的催化剂主要有两类:过渡金属离子(cu2+、fe2+等)和有机硒。过渡金属类催化剂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较差,通常采用有机配体络合物的形式引入到聚合物基体中。由于配体的稳定性差,会导致过渡金属离子的泄露,从而影响材料的催化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无法实现no的持续释放。有机硒类(联硒化合物)催化剂仿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目前研究多将联硒类化合物以涂层形式涂覆或接枝到材料表面,由于涂层稳定性较差,这类催化表面也面临着催化位点的脱落,进而会影响到材料长期的催化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no生成材料催化位点不稳定、长期催化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可控no释放的含硒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可控一氧化氮释放的含硒聚氨酯,该含硒聚氨酯为分子链中含有o-ch2-ch2-se-se-ch2-ch2-o基团的聚氨酯。

优选的,所述含硒聚氨酯的结构式如式ⅱ或式ⅲ所示:

式ⅱ和式ⅲ中,n为10-40的整数。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稳定、可控一氧化氮释放的含硒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反应器中加入多元醇和干燥的溶剂,脱水,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加入异氰酸酯,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步骤二、向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联硒二醇,反应,得到含硒聚氨酯(pu-se);

所述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添加量,满足多元醇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2-3),联硒二醇的加入量保证反应体系中nco反应完全。

优选的,所述多元醇为聚己内酯多元醇或聚碳酸酯多元醇。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优选的,所述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2-3h。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为6-12h。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加入异氰酸酯的同时加入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联硒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反应器中加入硒单质和去离子水,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硼氢化钠水溶液,硒单质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小于1:2,-10℃-10℃下反应1.5-3h,得到第一中间体;

步骤二、向第一中间体中加入与步骤一中的硒单质等量的硒单质,80℃-100℃下反应0.5-1h,得到第二中间体;

步骤三、向第二中间体中加入2-溴乙醇,2-溴乙醇与加入的全部硒单质的摩尔比大于1:1,20℃-50℃下反应8-12h,得到联硒二醇。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上述含硒聚氨酯的共混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氨酯(pu)和含硒聚氨酯(pu-se)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中,含硒聚氨酯占10wt%-100wt%,将混合物溶解于溶剂中,配成混合物占5-20wt%的共混溶液;

步骤二、将共混溶液滴涂至干净的玻璃片上,室温挥发溶剂,高温退火,得到含硒聚氨酯共混薄膜。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六氟异丙醇或n,n-二甲基甲酰胺。

优选的,所述混合物中,含硒聚氨酯占10wt%-20wt%;所述共混溶液中混合物占10-20w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稳定、可控一氧化氮释放的含硒聚氨酯将有机硒催化位点引入聚合物主链中,既大大提高了催化位点的稳定性,实现了持续稳定、可控的no释放;还具备聚氨酯优异的力学性能,结构可设计性、可加工性和生物相容性,尤其采用聚己内酯多元醇作为聚氨酯的软段时,还能赋予材料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

本发明的共混薄膜能够高效的催化no供体分解释放no,且释放持续稳定、可控,细胞毒性低,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和粘附,适用于作为长期血液接触类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中,(a)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联硒二醇的化学结构式,(b)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联硒二醇的核磁氢谱的表征结果,(c)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联硒二醇的核磁碳谱的表征结果,(d)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联硒二醇的核磁硒谱的表征结果。

图2为实施例1中,联硒二醇小分子对gsno的催化活性表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聚酯型聚氨酯和实施例3的含硒聚氨酯的核磁氢谱表征结果。

图4中,(a)和(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共混薄膜表面硒含量的xps和eds表征结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聚酯型聚氨酯含硒共混薄膜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聚酯型聚氨酯含硒共混薄膜no平均释放速率实验结果。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聚酯型聚氨酯含硒共混薄膜催化稳定性实验结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聚酯型聚氨酯含硒共混薄膜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和实施例6的含硒聚氨酯的核磁氢谱表征结果。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含硒共混薄膜的催化活性及no平均释放速率实验结果。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含硒共混薄膜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的稳定、可控一氧化氮释放的含硒聚氨酯,该含硒聚氨酯为分子链中含有o-ch2-ch2-se-se-ch2-ch2-o基团的聚氨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含硒聚氨酯的结构式如式ⅱ或式ⅲ所示:

式ⅱ和式ⅲ中,n为10-40的整数。

本发明的稳定、可控一氧化氮释放的含硒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反应器中加入多元醇和干燥的溶剂,脱水,惰性气体(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加入异氰酸酯,60-80℃反应2-3h,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步骤二、向聚氨酯预聚体中滴加联硒二醇,40-80℃反应6-12h,得到到的反应液经沉淀、过滤、干燥,得到含硒聚氨酯(pu-se)。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元醇、溶剂和异氰酸酯皆为现有技术中制备聚氨酯预聚体的常用原料,本发明对聚氨酯预聚体的类型、种类和制备原料没有特殊限制,可根据本领域公知常识选择和制备;优选多元醇为聚己内酯多元醇或聚碳酸酯多元醇;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保证含硒聚氨酯的制备,步骤一中,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添加量,满足多元醇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2-3),步骤二中,联硒二醇的加入量保证滴定反应体系中nco反应完全,优选恰好反应完全。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一加入异氰酸酯的同时可以添加催化剂,催化剂为聚氨酯预聚体制备过程中的常用催化剂即可,如辛酸亚锡;催化剂的添加量也为聚氨酯预聚体制备过程中的常用剂量,一般为多元醇质量的0.1-0.2%。

上述技术方案中,联硒二醇为现有技术,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硒二醇的制备方法,但不限于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反应器中加入硒单质和去离子水,惰性气体(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加入硼氢化钠水溶液,硒单质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小于1:2(即硒单质与硼氢化钠按摩尔比1:2反应,硼氢化钠可过量,优选1:(2-2.05)),-10℃-10℃下反应1.5-3h,得到第一中间体;

步骤二、向第一中间体中加入与步骤一中的硒单质等量的硒单质,80℃-100℃下反应0.5-1h,得到第二中间体;

步骤三、向第二中间体中加入2-溴乙醇,2-溴乙醇与加入的全部硒单质的摩尔比大于1:1,优选1:1.05,20℃-50℃下反应8-12h,经过滤、萃取、分离,得到联硒二醇。

本发明的共混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氨酯和含硒聚氨酯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中,含硒聚氨酯占8wt%-100wt%,将混合物溶解于溶剂中,配成混合物占5-20wt%的共混溶液;

步骤二、将共混溶液滴涂至干净的玻璃片上,室温挥发溶剂,高温退火,得到含硒聚氨酯共混薄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溶剂没有特殊限制,能起到溶解的作用即可,如六氟异丙醇或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常温溶解还是加热溶解,通常,六氟异丙醇在20-30℃溶解,n,n-二甲基甲酰胺在50-80℃下,一般溶解通过搅拌至完全溶解。

上述技术方案中,混合物中,含硒聚氨酯的含量过低,无法起到催化效果,含量过高,降低力学性能,因此优选占10wt%-20wt%。

上述技术方案中,共混溶液浓度过高,影响薄膜力学性能,浓度过低,成膜时间过程,因此混合物优选占10-20wt%。

上述技术方案中,聚氨酯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聚合物,可采用商购或者实验室制备,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的制备方法,但不限于此。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先向反应器中加入聚己内酯多元醇,脱水,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辛酸亚锡,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向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和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聚氨酯预聚体,随后加入1,4-丁二醇,反应,得到聚氨酯。本发明的聚氨酯和含硒聚氨酯中的聚氨酯可相同也可不同,没有限制。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联硒二醇的制备:

步骤一、将硒单质(3.0g)悬浮于25ml去离子水中,在氮气保护和冰水浴条件下滴加硼氢化钠(3.0g)的去离子水溶液(25ml),搅拌至溶液变澄清,得到第一中间体的溶液。

步骤二、将硒单质(3.0g)加入上述第一中间体溶液中,在90℃下搅拌,反应0.5h,得到第二中间体溶液。

步骤三、继续将10.0g2-溴乙醇的水溶液(25ml)逐滴滴加到上述第二中间体溶液中,40℃下搅拌过夜,过滤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母液,收集有机相,旋干溶剂,硅胶柱分离(淋洗液:乙酸乙酯/石油醚,v/v,2:1),旋蒸溶剂,得到橘黄色固体,即为联硒二醇。

对实施例1的联硒二醇进行检测。

1.1核磁共振检测

结果如图1所示。以氘代氯仿为氘代试剂,其核磁氢谱(400mhz,1h)数据:δ(ppm):3.93(m,4h),3.11(m,4h),2.13(s,2h)。核磁碳谱(100mhz,13c)数据:δ(ppm):61.82,32.68。核磁硒谱(400mhz,77se)数据:δ(ppm):246.49(s,2se)。证明确实制备了式1结构的联硒二醇。

1.2催化活性进行测试

测试原理:联硒二醇催化gsno释放no,生成的no不稳定,遇空气和水会被迅速氧化为亚硝酸根离子,通过格里斯试剂可以检测溶液中微量的亚硝酸根离子,并根据亚硝酸根离子的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催化生成no的摩尔量,单位时间内生成no的量越多,催化活性越高。

测试过程:先将3.2mggsno、3.1mggsh和7.4mgedta溶于200mlpbs中配成含有50μmgsno、50μmgsh和100μmedta的no供体储备溶液;然后分别取0.5mg、1mg、2mg和5mg联硒二醇溶解于10mlno供体储备溶液中分别配成浓度为0.2mm、0.4mm、0.8mm和2mm的溶液,分别取上述溶液于24孔板中,并迅速置于37℃烘箱中,避光反应,每组浓度设置4个复孔;然后分别在反应2min、20min和40min时取出50μl反应液,并依次加入格里斯试剂a、b液各50μl,继续在37℃下孵育10min后,用酶标仪检测混合溶液在540nm处的吸光值。最后根据亚硝酸根离子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生成no的浓度,结果如图4所示。

测试结果:从图4可知,联硒二醇小分子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能够快速的催化gsno释放no。

实施例2

聚酯型聚氨酯的制备:

步骤一、将聚己内酯多元醇(16g,分子量2000道尔顿)溶解于200ml干燥的dmf中,加热至70℃;在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4.0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及0.02g辛酸亚锡,70℃下搅拌3h,得到第一中间体。

步骤二、往第一中间体中滴加含有1.44g1,4-丁二醇的10ml干燥dmf溶液,加入完毕后,70℃下搅拌12h;然后将反应液沉淀于1l乙醚中,乙醚冲洗2-3次,收集橘黄色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聚氨酯peu。

实施例3

聚酯型含硒聚氨酯的制备:

步骤一、将聚己内酯多元醇(16g,分子量2000道尔顿)溶解于200ml干燥的dmf中,加热至70℃;在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4.0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及0.02g辛酸亚锡,70℃下搅拌3h,得到第一中间体。

步骤二、往第一中间体中加入滴加4.0g联硒二醇的10ml干燥dmf溶液,加入完毕后,70℃下搅拌12h;然后将反应液沉淀于1l乙醚中,乙醚冲洗2-3次,收集橘黄色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含硒聚氨酯peu-se。

对实施例2制备的聚氨酯和实施例3得到的含硒聚氨酯进行了核磁氢谱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peu的核磁氢谱(400mhz,1h)数据:3.98ppm(-ch2o-),2.96ppm(-nhch2-),2.27ppm(-ch2coo-),1.54-1.27ppm(-ch2-ch2-ch2-)。peu-se的核磁氢谱(400mhz,1h)数据:4.18ppm(-nh-coo-ch2-ch2-se-),3.98ppm(-ch2o-),3.11ppm(-nh-coo-ch2-ch2-se-),2.96ppm(-nhch2-),2.27ppm(-ch2coo-),1.54-1.27ppm(-ch2-ch2-ch2-)。核磁结果证明了式2结构含硒聚氨酯的成功合成。

实施例4

聚酯型含硒聚氨酯共混薄膜的制备:

步骤一、将peu和peu-se分别按质量比100/0、99.5/0.5、98/2、95/5、90/10、80/20和50/50混合,溶解于六氟异丙醇中,分别配成10wt%的溶液,室温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共混溶液;

步骤二、将共混溶液滴涂至干净的玻璃片上,室温挥发溶剂2h,得到聚酯型含硒聚氨酯共混薄膜,在120℃下退火1h,分别标记为peu、peu-se-0.5、peu-se-2、peu-se-5、peu-se-10和peu-se-20。

对实施例4制备的共混薄膜的性能进行检测。

4.1表面硒含量测试

分别采用xps和eds检测peu、peu-se-2、peu-se-5、peu-se-10、peu-se-20和peu-se-50共混薄膜表面硒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4所示。可知通过调节共混薄膜中peu-se的质量分数,可以有效地调控薄膜表面硒含量。

4.2催化活性测试

将peu、peu-se-0.5、peu-se-2、peu-se-10和peu-se-20从玻璃基底上揭下,分别浸没在2mlno储备溶液中,37℃下反应2h,每隔20min取出50μl溶液,分别加入格里斯试剂a、b各50μl,并用酶标仪检测540nm处吸光值,绘制no释放曲线并计算no平均释放速率。结果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由结果可知,与普通聚氨酯相比,含硒共混薄膜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当peu-se低于2%时,催化速率随着pu-se含量的提升而增大,此时催化的决定因素为催化剂的浓度;当pu-se含量高于2wt%时,薄膜催化速率趋于稳定水平,说明催化剂浓度已达到饱和值,此时催化的决定因素由催化剂浓度转变为底物往薄膜-溶液界面迁移的速率。

4.3催化稳定性测试

将peu-pda-se、peu-se-0.5、peu-se-2、peu-se-5、peu-se-10和peu-se-20各四片从玻璃基底上揭下,分别浸没于含有50μmgsh的pbs溶液中,分别在第0天、第1天、第3天、第8天、第16天和第30天时将薄膜取出,并用格里斯试剂检测薄膜催化性能,结果如图7所示。

由结果可知:传统的含硒多巴胺涂层peu-pda-se催化稳定性较差,在pbs中浸泡1天后,催化速率降低了90%以上。而含硒共混薄膜虽然在前16天的浸泡过程中,催化速率有一定下降,但是16天之后,催化速率基本稳定。且peu-se含量达到10wt%时,催化过程的决速步骤由催化剂浓度控制转变为底物扩散速率控制。因此本发明的共混薄膜能有实现no的稳定可控释放。peu-se-10为最优化的含硒共混薄膜,具有最好的催化稳定性,在浸泡16天之后,催化速率不再降低,且能维持初始催化速率的61.22%。

4.4血小板粘附实验

测试过程:先抽取新鲜兔血2ml,在1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获得上层血小板富集血浆(prp);然后将共混薄膜peu、peu-se-5、peu-se-10和peu-se-20各4片浸没在pbs中并置于37℃下平衡3h;然后将薄膜取出晾干后,表面加30μl含有50μmgsno、50μmgsh和100μmedta的prp,并在37℃下孵育1h;再采用pbs反复冲洗薄膜5次,洗掉未粘附的血小板,在2.5%(wt/v)戊二醛溶液中固定6h;最后分别用体积分数10%、30%、50%、70%、90%和无水乙醇对粘附在薄膜上的血小板进行梯度脱水,烘干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粘附数量及血小板形态。结果如图8所示。

测试结果:由图8可知,含硒共混薄膜能够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和粘附,且peu-se含量越高,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实施例5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的制备:

步骤一、将聚己内酯多元醇(16g,分子量2000道尔顿)溶解于200ml干燥的dmf中,加热至70℃,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逐滴加入4.0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及0.02g辛酸亚锡,70℃下搅拌3h。得到第一中间体。

步骤二、往第一中间体中加入以及滴加1.44g1,4-丁二醇的10ml干燥dmf溶液,加入完毕后,70℃下搅拌12h,然后将反应液沉淀于1l乙醚中,乙醚冲洗2-3次,收集橘黄色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聚氨酯pcu。

实施例6

聚碳酸酯型含硒聚氨酯的制备:

步骤一、将聚碳酸酯多元醇(10g,分子量2000道尔顿)溶解于150ml干燥的dmf中,加热至70℃,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逐滴加入2.52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及0.02g辛酸亚锡,70℃下搅拌3h。得到第一中间体。

步骤二、往第一中间体中加入滴加4.0g联硒二醇的10ml干燥dmf溶液,加入完毕后,70℃下搅拌12h,然后将反应液沉淀于1l乙醚中,乙醚冲洗2-3次,收集橘黄色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含硒聚氨酯pcu-se。

对实施例5制备的聚氨酯和实施例6得到的含硒聚氨酯进行了核磁氢谱的检测,结果如图9所示。pcu的核磁氢谱(400mhz,1h)数据:4.10ppm(-ch2ocoo-ch2-),3.59ppm(-ch2-ch2-ch2-oco-nh-),2.93ppm(-oconhch2-),2.30ppm(-ch2-ch2-ocoo-),1.52ppm(-ch2-ch2-ch2-oco-nh-),1.35ppm(-ch2-ch2-ch2-nh-oco-),1.21ppm(-ch2-ch2-ch2-nh-oco-)。pcu-se的核磁氢谱(400mhz,1h)数据:4.17ppm(nh-coo-ch2-ch2-se-),4.10ppm(-ch2ocoo-ch2-),3.59ppm(-ch2-ch2-ch2-oco-nh-),3.12ppm(-nh-coo-ch2-ch2-se-),2.93ppm(-oconhch2-),2.30ppm(-ch2-ch2-ocoo-),1.52ppm(-ch2-ch2-ch2-oco-nh-),1.35ppm(-ch2-ch2-ch2-nh-oco-),1.21ppm(-ch2-ch2-ch2-nh-oco-)。核磁结果证明了式3结构含硒聚氨酯的成功合成。

实施例7

聚碳酸酯型含硒聚氨酯薄膜制备:

步骤一、将pcu和pcu-se分别按质量比100/0和90/10混合,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配成10wt%的溶液,80℃下加热至完全溶解,得到共混溶液。

步骤二、将共混溶液滴涂至干净的玻璃片上,50℃挥发溶剂,120℃下退火1h,得到含硒聚氨酯共混薄膜,分别标记为pcu和pcu-se-10。

对实施例7制备的共混薄膜的性能进行检测。

7.1催化活性测试

将pcu和pcu-se-10从玻璃基底上揭下,分别浸没在2mlno储备溶液中,37℃下反应200min,每隔20min取出50μl溶液,分别加入格里斯试剂a、b各50μl,并用酶标仪检测540nm处吸光值,绘制no释放曲线并计算no平均释放速率。结果分别如图10中(a)和(b)所示。

由结果可知,与pcu相比,pcu-se-10依然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说明将联硒二醇做为扩链剂引入聚氨酯主链中,能够稳定催化释放no这一结果具有普适性。

7.2共混薄膜血小板粘附实验

测试方法:先抽取新鲜兔血2ml,在1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获得上层血小板富集血浆(prp);然后将共混薄膜pcu和pcu-se-10各4片浸没在pbs中并置于37℃下平衡3h;然后将薄膜取出晾干后,表面加30μl含有50μmgsno、50μmgsh和100μmedta的prp,并在37℃下孵育1h;再采用pbs反复冲洗薄膜5次,洗掉未粘附的血小板,在2.5%(wt/v)戊二醛溶液中固定6h;最后分别用体积分数10%,30%,50%,70%,90%和无水乙醇对粘附在薄膜上的血小板进行梯度脱水,烘干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粘附数量及血小板形态。结果如图11所示。

测试结果:由图11可知,含硒共混薄膜能够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和粘附,与pu/pu-se共混薄膜结果一致,说明含硒聚氨酯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粘附与激活这一结果具有普适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