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1741发布日期:2019-04-23 23:44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生产加工设备,其特别是涉及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榨油机蒸炒锅是用导热油加温的三层蒸炒锅,高温油从进油到出油是经过普通的夹层,高温油走直线,由高压泵输送高温油时,离进出管道远的地方,油温会低些,近的地方会高些,存在受热不均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让蒸炒锅内物料受热均匀的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包括锅体,锅体内部设有复数个夹层,复数个夹层将锅体内部竖向分成复数层,所述夹层包括下板和上板,下板和上板之间通过复数个竖向隔板相连接,相邻竖向隔板的对向端分别与锅体内壁相连接,竖向隔板将夹层空间隔成S形,每个夹层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热油从进油口进入夹层按S形路线从出油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夹层为三个,即为第一夹层、第二夹层和第三夹层,将锅体内部分为三层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锅体内部三层空间对应外壁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第一油道即设有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一夹层的第一出油口,又设有位于第一夹层进油口上方的第二出油口,第二出油口与第二夹层的第二进油口通过第一竖向油道相连接;第二油道即设有第三进油口连接第二夹层的第三出油口,又设有位于第二夹层第二进油口上方的第四出油口,第四出油口与第三夹层的第四进油口通过第二竖向油道相连接;第三油道即设有第五进油口连接第三夹层的第五出油口,又设有位于第三夹层第四进油口上方的第六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竖向隔板与夹层下板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竖向隔板与夹层下板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为横向U形,横向焊接在锅体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竖向油道和第二竖向油道为竖向U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油口连接进油接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六出油口连接出油接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由于夹层的油路按S形设置,热油按S形油道流动,能让整个夹层受热均匀。

2、由于竖向隔板与夹层下板设有间隙,热油既能沿S形油道流动,又能沿缝隙流动,使夹层受热均匀。

3、由于外壁连接有绕外壁的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热油按油道绕外壁流动,使对应锅体的内壁加热,从而使对应每层空间的物料加热,大幅提高加热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包括锅体1,锅体1位于底座的上方,其内部设有三个(当然其它个数也可以)夹层,分别为第一夹层11、第二夹层12和第三夹层13,将锅体1内部竖向分成三层用于装物料的空间,每个夹层包括下板和上板,下板和上板之间焊接有七个竖向隔板(竖向隔板的数量以锅体的大小而定),相邻竖向隔板的对向端分别与锅体1内壁相连接,如图4所示,以第一夹层11(由于第二夹层12和第三夹层13的结构与第一夹层11相同,不在赘述)为例,从左到右的七个竖向隔板111,序号为第一、三、五、七号竖向隔板111下端焊接在锅体1内壁上,而序号为第二、四、六号竖向隔板111上端焊接在锅体1内壁上,这样热油从进油口112进入,经过由七个竖向隔板111隔开形成的S形油道从第一出油口113流出,这样使整个第一夹层11均匀受热,也就使第一夹层11上方的锅体1用于装物料的空间底部受热均匀。由图4可以看出,第一夹层11的进油口112和第一出油口113设在锅体1两侧,是为让整个第一夹层11受热均匀,解决现有的加热油道受热不均的问题。由图3所示,第一夹层11的下板就是锅体1的底板,竖向隔板与夹层下板设有较小的间隙,这样热油既能沿S形油道流动,又能沿这较小的缝隙流动,使夹层受热均匀、快速。

为了使锅体1内部三层用于装物料空间的四周也受热,增加加热效率,如图3所示,锅体1内部三层空间对应外壁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油道21、第二油道31和第三油道41;第一油道21、第二油道31和第三油道41采用150mm槽钢压圈焊接,即成横向U形,横向焊接在锅体1外壁上。第一油道21即设有第一进油口211连接第一夹层11的第一出油口113,又设有位于第一夹层11进油口112上方(最好为正上方,这样可以使热油在第一油道21内流过的距离长,这样可给更长的用于装物料空间四周加热,下同)的第二出油口212,第二出油口212与第二夹层12的第二进油口121通过第一竖向油道61相连接;第二油道31即设有第三进油口311连接第二夹层12的第三出油口122,又设有位于第二夹层12第二进油口121上方的第四出油口312,第四出油口312与第三夹层13的第四进油口131通过第二竖向油道51相连接;第三油道41即设有第五进油口411连接第三夹层13的第五出油口132,又设有位于第三夹层13第四进油口131上方的第六出油口412。

第一竖向油道61和第二竖向油道51采用150mm槽钢压圈焊接,即成竖向U形,竖向焊接在锅体1外壁上。

为了让进出有方便,在进油口112连接有进油接头6,在第六出油口412连接有出油接头7。

如图3-5所示,高压导热油从进油接头6(图3虚线所示)通过进油口112进入第一夹层11(图4虚线所示),从第一出油口113流出,经过第一进油口211(图3虚线所示)进入第一油道21(图5虚线所示),从第一油道21的第二出油口212经过第一竖向油道61进入第二进油口121(图3虚线所示),从而进入第二夹层12,依次类推,热油从第三油道41的第六出油口412流向出油接头7,从而流出,将真个锅体1内部的空间加热。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