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016发布日期:2019-06-14 23:1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培养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医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培养皿来培养微生物或者细胞。通常情况下,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后,由于培养液不定向流动或放置培养皿的平面不平等种种原因难以保证培养皿不同位置的细胞密度完全一致,对于贴壁生长细胞在贴壁之前此种现象尤其明显。当实验人员需动态观察细胞或者微生物形态时,每次都是随机观察几个视野来大体判定细胞形态或细胞密度,并不能保证每次观察的都是同一区域的目标,这样以来也难以做到某一确定区域目标进行准确地动态观察。

又例如在划痕实验中,需要在培养皿中划出多个划痕,以验证细胞的增殖、迁移情况。采用传统细胞培养皿,在对划痕处细胞进行动态观察时,一个视野只能观察到一个划痕的局部,很难定位当下视野内细胞在这一划痕中的具体位置,当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时,此种现象更加明显。这样一来,就难以保证每次观察的都是同一划痕同一位置的细胞,不同的观察结果可能因观察的位置不同而缺乏可比性及连续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培养皿,利用该定位培养皿在实施细胞相关实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定位培养皿中的目标区域,从而便于实验人员准确地对某一固定区域细胞或微生物进行刺激,还便于对这一固定区域细胞或微生物的形态进行动态观察。由此,能够便于对实验区域的准确记录,避免因每次刺激或观察区域不同而导致实验数据产生误差,从而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定位培养皿,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盖、本体以及定位盘;上盖与本体可拆卸地连接,本体与定位盘可拆卸地连接;

本体由透明材料制成,本体配置有培养容腔及开口,上盖用于与开口配合以封闭培养容腔;

定位盘包括矩形框架、第一调整杆、第二调整杆以及定位套;定位套正对于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定位面;

第一调整杆及第二调整杆均与矩形框架可活动的连接,第一调整杆沿第一预设方向设置,并且第一调整杆用于沿第二预设方向相对于框架运动;第二调整架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并且第二调整杆用于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框架运动;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

定位套与第一调整杆及第二调整杆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调整杆可带动定位套相对于第二调整杆沿第二预设方向运动,第二调整杆可带动定位套相对于第一调整杆沿第一预设方向运动。

该定位培养皿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盖、本体以及定位盘。其中,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培养微生物或者细胞的培养容腔。另外,上盖与本体可拆卸地连接,本体与定位盘可拆卸地连接,通过上盖与培养容腔处的开口配合,能够对培养容腔进行封闭;而通过定位盘与本体的连接,能够在试验的过程当中,对培养容腔中实验或是观察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对具体的位置进行观察,尤其是对实验的位置进行记录,以便于得出准确的实验数据。

具体的,为便于对实验位置的定位,定位盘包括矩形框架、第一调整杆、第二调整杆以及定位套;定位套正对于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定位面,由于本体由透明材料制成,所以能够透过本体的底部观察到位于本体底部的定位面的位置,由此通过定位面的位置,从而能够确定具体的实验位置。其外,为了使得定位面的位置,能够位于培养容腔内的实验位置的下方,故需要对定位面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第一调整杆及第二调整杆均与矩形框架可活动的连接,第一调整杆沿第一预设方向设置,并且第一调整杆用于沿第二预设方向相对于框架运动;第二调整架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并且第二调整杆用于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框架运动;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定位套与第一调整杆及第二调整杆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调整杆可带动定位套相对于第二调整杆沿第二预设方向运动,第二调整杆可带动定位套相对于第一调整杆沿第一预设方向运动。由此,通过第一调整杆和第二调整杆分别对定位面在第一预设方向以及第二预设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便可对定位面的位置实现在平面内的调整作用,由此便可起到上述的定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框架上设置有分别用于供第一调整杆及第二调整杆活动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第一滑槽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第二滑槽沿第一预设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均为矩形槽;

第一调整杆及第二调整杆的杆体分别为与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对应配合的矩形杆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在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侧壁上分别沿第二预设方向及第一预设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

在第一调整杆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导向槽配合的第一导向块;

在第二调整杆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导向槽配合的第二导向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调整杆及第二调整杆的两端均包括伸出框架外的手持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在多个手持部的外周面均设置有外螺纹,以及与外螺纹配合的锁紧套;

锁紧套用于与框架抵靠,以限制第一调整杆和第二调整杆相对于框架的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手持部正对于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基准线,框架上设置有刻度线,以通过基准线相对于刻度线的位置测得第一调整杆和第二调整杆的活动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当本体与定位盘连接时,定位面与本体的底部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绕定位面的轮廓在定位面上标注有矩形或圆形框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定位盘由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培养皿能够在实施细胞相关实验的过程中,定位培养皿中的目标区域,从而便于实验人员准确地对某一固定区域细胞或微生物进行刺激,还便于对这一固定区域细胞或微生物的形态进行动态观察。由此,能够便于对实验区域的准确记录,避免因每次刺激或观察区域不同而导致实验数据产生误差,从而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矩形框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矩形框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矩形框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Ⅵ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200-定位培养皿;210-上盖;220-本体;230-定位盘;221-培养容腔;222-开口;231-矩形框架;232-第一调整杆;233-第二调整杆;234-定位套;235-定位面;236-第一滑槽;237-矩形杆体;238-手持部;239-外螺纹;241-锁紧套;242-基准线;243-刻度线;244-矩形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目前,在各种医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培养皿来培养微生物或者细胞。通常情况下,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后,由于培养液不定向流动或放置培养皿的平面不平等种种原因难以保证培养皿不同位置的细胞密度完全一致,对于贴壁生长细胞在贴壁之前此种现象尤其明显。当实验人员需动态观察细胞或者微生物形态时,每次都是随机观察几个视野来大体判定细胞形态或细胞密度,并不能保证每次观察的都是同一区域的目标,这样以来也难以做到某一确定区域目标进行准确地动态观察。

又例如在划痕实验中,需要在培养皿中划出多个划痕,以验证细胞的增殖、迁移情况。采用传统细胞培养皿,在对划痕处细胞进行动态观察时,一个视野只能观察到一个划痕的局部,很难定位当下视野内细胞在这一划痕中的具体位置,当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时,此种现象更加明显。这样一来,就难以保证每次观察的都是同一划痕同一位置的细胞,不同的观察结果可能因观察的位置不同而缺乏可比性及连续性。

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培养皿200,利用该定位培养皿200在实施细胞相关实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定位培养皿200中的目标区域,从而便于实验人员准确地对某一固定区域细胞或微生物进行刺激,还便于对这一固定区域细胞或微生物的形态进行动态观察。由此,能够便于对实验区域的准确记录,避免因每次刺激或观察区域不同而导致实验数据产生误差,从而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请参考图1-6,图1-6示出了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培养皿200的具体结构。

从图1-6中可以看出,该定位培养皿200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盖210、本体220以及定位盘230。

其中,上盖210与本体220可拆卸地连接,本体220与定位盘230可拆卸地连接。

具体的,请参照图1-2,本体220由透明材料制成,本体220配置有培养容腔221及开口222,上盖210用于与开口222配合以封闭培养容腔221。

请参照图2-5,定位盘230包括矩形框架231、第一调整杆232、第二调整杆233以及定位套234;定位套234正对于本体22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面235。

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均与矩形框架231可活动的连接,第一调整杆232沿第一预设方向(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设置,并且第一调整杆232用于沿第二预设方向(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相对于框架运动;第二调整架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并且第二调整杆233用于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框架运动;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

定位套234与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调整杆232可带动定位套234相对于第二调整杆233沿第二预设方向运动,第二调整杆233可带动定位套234相对于第一调整杆232沿第一预设方向运动。

该定位培养皿200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盖210、本体220以及定位盘230。其中,本体220内设置有用于培养微生物或者细胞的培养容腔221。另外,上盖210与本体220可拆卸地连接,本体220与定位盘230可拆卸地连接,通过上盖210与培养容腔221处的开口222配合,能够对培养容腔221进行封闭;而通过定位盘230与本体220的连接,能够在试验的过程当中,对培养容腔221中实验或是观察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对具体的位置进行观察,尤其是对实验的位置进行记录,以便于得出准确的实验数据。

具体的,为便于对实验位置的定位,定位盘230包括矩形框架231、第一调整杆232、第二调整杆233以及定位套234;定位套234正对于本体22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面235,由于本体220由透明材料制成,所以能够透过本体220的底部观察到位于本体220底部的定位面235的位置,由此通过定位面235的位置,从而能够确定具体的实验位置。其外,为了使得定位面235的位置,能够位于培养容腔221内的实验位置的下方,故需要对定位面235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均与矩形框架231可活动的连接,第一调整杆232沿第一预设方向设置,并且第一调整杆232用于沿第二预设方向相对于框架运动;第二调整架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并且第二调整杆233用于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框架运动;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定位套234与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调整杆232可带动定位套234相对于第二调整杆233沿第二预设方向运动,第二调整杆233可带动定位套234相对于第一调整杆232沿第一预设方向运动。由此,通过第一调整杆232和第二调整杆233分别对定位面235在第一预设方向以及第二预设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便可对定位面235的位置实现在平面内的调整作用,由此便可起到上述的定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5,为便于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的运动,故框架上设置有分别用于供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活动的第一滑槽236及第二滑槽(图中未示出),第一滑槽236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第二滑槽沿第一预设方向设置。并且,为防止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分别在第一滑槽236及第二滑槽内发生转动,故第一滑槽236及第二滑槽均为矩形槽;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的杆体分别为与第一滑槽236及第二滑槽对应配合的矩形杆体237。

另外,由于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均为长杆型结构,故为了保持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的两端分别沿第二预设方向及第一预设方向同步运动,故在第一滑槽236与第一调整杆232之间以及第二滑槽与第二调整杆233之间分别设置有导向结构,以引导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的运动,故在第一滑槽236及第二滑槽的侧壁上分别沿第二预设方向及第一预设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在第一调整杆232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导向槽配合的第一导向块;在第二调整杆233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导向槽配合的第二导向块。

另外,请参照图6,为便于操作,以对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在框架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以起到调整定位面235的位置的作用,故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的两端均包括伸出框架外的手持部238。

进一步,在通过手持部238对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同时,为便于在定位面235的位置确定后,避免定位面235的位置发生变化,故需要对第一调整杆232及第二调整杆233相对于框架的运动进行限制,故在多个手持部238的外周面均设置有外螺纹239,以及与外螺纹239配合的锁紧套241;锁紧套241用于与框架抵靠,以限制第一调整杆232和第二调整杆233相对于框架的活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5,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便于对第一调整杆232以及第二调整杆233的位置进行准确的记录,即可以通过相应的位置距离对其标注,故在手持部238正对于本体220的一侧设置有基准线242,框架上设置有刻度线243,以通过基准线242相对于刻度线243的位置测得第一调整杆232和第二调整杆233的活动距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等同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为便于观察,故当本体220与定位盘230连接时,定位面235与本体220的底部贴合。其次,为便于确定定位面235的定位范围,故绕定位面235的轮廓在定位面235上标注有矩形或圆形框线。

另外,为避免定位盘230的其他结构影响观察,故定位盘230的结构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