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33644发布日期:2020-12-01 13:0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带静电物体接触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就会发生电荷转移,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地板广泛应用于家庭室内装修,现有地板多采用木质地板,其抗静电性能及阻燃性能均不高,影响人们感官和舒适度,严重时可威胁人身安全。目前,为了防止静电现象发生,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防范措施,诸如将在地板中添加抗静电添加剂等。但是其防静电效果差,特别是面对绝缘性高的砂木材料,其防静电效果远非令人满意。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7540945a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防静电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pp15-20份,氧化镁1-2份,氯丁橡胶8-15份,聚酯纤维2-6份,pvc3-7份,甲基丙烯酸乙酯1-3份,聚乙二醇4-8份,二氧化硅1-2份,抗静电剂5-10份,增韧剂1-3份。上述技术中,在防静电复合材料中加入了抗静电剂和氧化镁等,利用多种静电措施来配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静电效果。但与此同时,因抗静电剂和氧化镁在整体材料中较难分散均匀、且稳定不够高,故导致其抗静电性能提高不大,其表面电阻最低仅为1010ω,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其抗静电性更会大大降低,难以保持持久的抗静电效果;同时,上述技术中,在其中加入了大量树脂,树脂的存在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抗油污性能和阻燃性能。技术实现要素: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抗静电复合材料抗静电性能差、且在高温下抗静电性能持久性差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抗静电性能好、高温下抗静电性能持久性长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地,提供一种抗静电性能好、高温下抗静电性能持久性长、抗油污性能好、阻燃性能好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硅砂90-120份、聚乙烯10-18份、活性炭5-12份、偶联剂10-12份、黏土10-15份、纳米二氧化态7-10份、聚丙烯酰胺20-30份、导电纤维6-9份。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包括硅砂100-110份、聚乙烯13-15份、活性炭8-10份、偶联剂10-12份、黏土12-13份、纳米二氧化态8-9份、聚丙烯酰胺24-27份、导电纤维7-8份。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包括硅砂100-110份、聚乙烯13-15份、活性炭8-10份、偶联剂10-12份、黏土12-13份、纳米二氧化态8-9份、聚丙烯酰胺24-27份、导电纤维7-8份、氟化钙3-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4份。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酰胺的目数20目~100目;所述导电纤维的长度为2-5mm;所述纳米二氧化态的粒径为60-80nm。进一步地,还包括6-12的导电填料。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填料为导电金属粉、导电金属氧化物粉或导电碳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填料的粒度为200-450μm。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填料由质量比为(3-8):(1-2)的导电金属氧化物粉和导电碳粉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纤维为导电砂、植物纤维或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砂包括河砂、湖砂、海砂、风积砂或山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硅砂的粒径为20-30目;所述导电纤维由质量比为(5-6):(1-2):(2-4)的导电砂、植物纤维和碳纤维组成。进一步地,还包括1-3份的聚乙二醇。进一步地,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或kh570;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为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tmc-201)、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tmc-102)或异丙基二油酸酰氧基(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tmc-101)。优选地,所述偶联剂由质量比为(2-6):(7-8)的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金属粉为铜、铝或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金属氧化物粉为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锆或氧化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碳粉导电石墨。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硅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偶联剂混合,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至180-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纤维和活性炭,并搅拌混合,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得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进一步地,步骤2)中,还包括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步骤。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搅拌混合的转速为300-550r/min、时间为2-3h;和/或,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22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60-180℃,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50-200r/min;和/或,所述冷却处理是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100℃,并保温15-25min;再降温至40-50℃,并保温50-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进一步地,步骤2)中,还包括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所述导电填料和/或聚乙二醇。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扶梯,包括扶手,还包括,砂木扶手带,设置于所述扶手上,所述砂木扶手带采用上述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导电组件,其传导端与所述砂木扶手带相接触,以将所述砂木扶手带上的静电引出。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条,具有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砂木扶手带相抵接;导电壳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内腔,所述容置内腔内容置有导电弹性件,所述第二导电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置内腔内,并与所述导电弹性件连接,以通过所述导电弹性件使所述第一导电端抵接于所述砂木扶手带;接地件,一端与所述导电壳体连接,相对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壳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导电壳体的轴向与水平面的锐夹角为30-45°。进一步地,所述砂木扶手带具有一端开口的凹槽,所述扶手的上端部适于通过所述凹槽上的开口内嵌其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电涂层,喷涂在与所述凹槽相对的所述砂木扶手带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导电涂层的厚度为150-180μm。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条为弹性金属刷丝;所述导电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接地件为桁架。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条靠近所述凹槽上的开口与所述砂木扶手带的下表面接触。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包括嵌入地面以下的立柱、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柱顶端的龙骨,还包括,砂木板,铺设在所述龙骨上,且沿所述砂木板的宽度方向在其上开设凹沟,所述凹沟内开设通孔;所述砂木板采用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进一步地,还包括栏杆,设置在所述砂木板上,包括沿所述砂木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栏杆柱;横柱,连接相邻所述栏杆柱,以方便手扶,所述横柱的侧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以形成便于油污滑落的斜坡。优选地,所述栏杆与所述横柱均采用与所述砂木板相同配比的原料。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电件,其一端与所述龙骨连接,相对端接地。进一步地,沿沟顶至沟底的方向,所述凹沟的横截面积变小;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凹沟的沟底。进一步地,所述凹沟的长度与所述砂木板相等;所述凹沟的沟顶宽度为0.5-2.5mm。进一步地,所述横柱的侧壁与所述横柱的底面间的锐夹角为55-75°。进一步地,所述栏杆柱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横柱的端部适于嵌插于所述安装孔中,以实现所述横柱连接相邻所述栏杆柱上。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砂木板的一侧边,在所述砂木板上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槽排,所述第一安装槽排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靠近所述砂木板的相对侧边,在所述砂木板上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槽排,所述第二安装槽排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栏杆柱的端部适于嵌插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第二安装槽。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电涂层,喷涂于所述砂木横柱的顶部和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涂层的厚度为150-180μm。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功能型砂木地板,包括基板和设置于其上的砂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木板包括上述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2-3份的阻燃剂。进一步地,所述砂木板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硅砂100-110份、聚乙烯13-15份、活性炭8-10份、偶联剂10-12份、黏土12-13份、纳米二氧化态8-9份、聚丙烯酰胺24-27份、导电纤维7-8份、氟化钙3-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4份、阻燃剂2-3份。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物和/或磷酸酯。优选地,所述阻燃剂由质量比为(6-8):1氢氧化物和磷酸酯组成。进一步地,还包括阻燃粘结层,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砂木板间,以将两者紧密粘结起来;导电柱,位于所述砂木板下,其具有相对设置的放电端和接触端,所述放电端贯穿所述阻燃粘结层和所述基板,所述接触端与所述砂木板下表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砂木板、所述阻燃粘结层和所述基板的厚度之比为(2-3):1:(0.1-0.15)。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垂直于所述粘结层和所述基板;所述放电端为锥形尖端。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电金属丝网层,设置于所述砂木板与所述阻燃粘结层之间,且与所述导电柱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金属丝网层与所述阻燃粘结层的厚度之比为(0.2-0.5):1。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潮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阻燃粘结层和防潮层的厚度之比为1:(2-3)。进一步地,所述阻燃粘结层为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层;所述防潮层为防潮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首次采用聚丙烯酰胺、活性炭、黏土和偶联剂配合使用,利用偶联剂来提高纳米二氧化态和导电纤维在高含量硅砂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特别是高温下的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利用活性炭和聚丙烯酰胺两者配合,活性炭内部丰富的孔隙能吸附聚丙烯酰胺,并利用聚丙烯酰胺的大量酰胺和羧基亲水基团来吸附水分,并锁水于活性炭内部,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内部的湿度,增加了导电率,从而提高了抗静电效果;与此同时,聚丙烯酰胺中的c=o基团能与表面缺氧的二氧化硅键合,提高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保证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在高温下的持久抗静电性能;进一步地,在高含量硅砂体系中加入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能对聚丙烯酰胺、黏土和聚乙烯进行改性和修饰,降低了产品的表面张力,增大其与油污的接触角,提高了防油污效果;进一步地,防静电砂木扶梯还设置导电组件,其传导端与砂木扶手带相接触,通过期将其上残存的静电引出,提高抗静电效果。(2)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也能与黏土和聚乙烯配合起到粘结剂的作用,增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偶联剂由质量比为(2-6):(7-8)的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组成,发明人发现通过特定配比的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配合使用,能更为有效地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在硅砂体系内的分散性,同时稳定产品结构;通过加入导电填料,并优化导电材料组成,可进一步提高抗静电效果;通过加入聚乙二醇能提高各原料间的相容性,并具有保水特性,保证抗静电效果。(3)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其中的砂木板采用高含量硅砂体系并在其上设置凹沟,大大提高了砂木板耐磨性和防滑性;通过将横柱的侧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这样可以形成斜坡,将其上的油污快速滑落,提高了防油污效果;同时所述栏杆与所述横柱均采用与所述砂木板相同配比的原料,大大提高了其抗静电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功能型砂木地板,通过加入阻燃剂,并与上述各原料协同配合,保证阻燃剂均匀牢固地分散于产品中,提高了产品的阻燃性能,能使产品保持长久阻燃性。(4)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硅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偶联剂混合,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至180-220℃,制得第一浆料;再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纤维和活性炭,并搅拌混合,制得第二浆料;最后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得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可使各原料间混合均匀,有利于稳定产品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5)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化了熔融共混的温度梯度和搅拌速度,发现可进一步地提高熔融效果,提高抗静电性能;通过将冷却处理分段进行,发现可进一步地提高各原料间的结合紧密性、稳定产品内孔隙结构,提高产品抗静电性能及其高温下的持久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静电扶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横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功能型砂木地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a-砂木扶手带;2a-扶手;3a-导电条;4a-导电壳体;5a-接地件;6a-导电弹性件;1b-立柱;2b-龙骨;3b-砂木板;3b-1-凹沟;4b-栏杆柱;5b-横柱;5b-1-侧壁;6b-导电件。1c-基板;2c-砂木板;3c-阻燃粘结层;4c-导电柱;5c-防潮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一、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30目的海砂120g、聚乙烯10g、活性炭12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5g、粒径为80nm的纳米二氧化钛10g、目数为20目的聚丙烯酰胺20g、长度为5mm的植物纤维9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海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8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植物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550r/min下搅拌混合2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5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2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6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5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粒度为300μm的铜3g和氧化锆3g、聚乙二醇3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铜、氧化锆和聚乙二醇,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粒度为200μm氧化锡9g和导电石墨3g、聚乙二醇1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偶联剂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其中,偶联剂由质量比为4:7的硅烷偶联剂kh550与钛酸酯偶联剂tmc-201组成;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偶联剂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对比例2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上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对比例3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复合材料,其由中国专利文献cn107540945a中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试验例1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其中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按iec60093标准测试,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从表1可得知:本发明特有的组分及配比能有效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提高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经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低至105,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试验例2将试验例1中的标准测试样条于160℃下的烘箱中高温放置2天,然后再取出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ω)体积电阻率(ω)实施例15.25×1055.46×105实施例26.51×1056.33×105实施例36.67×1055.92×105实施例45.70×1056.22×105实施例56.04×1056.26×105实施例64.86×1054.98×105实施例74.41×1054.43×105实施例85.04×1054.97×105对比例17.98×10107.90×1010对比例26.87×1096.77×109对比例31.15×10111.26×1011从表2可得知:本发明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能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且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变化不大,表明其抗静电性能在高温下能长久保持稳定。试验例3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测定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从表3可得知:本发明的防静电砂木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较高,能满足高温使用。二、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氟化钙3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30目的海砂120g、聚乙烯10g、活性炭12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5g、粒径为80nm的纳米二氧化钛10g、目数为20目的聚丙烯酰胺20g、长度为5mm的植物纤维9g、氟化钙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海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8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植物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550r/min下搅拌混合2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5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2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6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5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氟化钙4.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氟化钙3.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粒度为300μm的铜3g和氧化锆3g、聚乙二醇3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铜、氧化锆和聚乙二醇,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氟化钙3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g、粒度为200μm氧化锡9g和导电石墨3g、聚乙二醇1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锡、导电石墨和聚乙二醇,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偶联剂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氟化钙4.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其中,偶联剂由质量比为4:7的硅烷偶联剂kh550与钛酸酯偶联剂tmc-201组成;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偶联剂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对比例2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氟化钙3.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对比例3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复合材料,其由中国专利文献cn107540945a中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对比例4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上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试验例1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其中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按iec60093标准测试,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ω)体积电阻率(ω)实施例15.55×1055.77×105实施例26.81×1056.65×105实施例36.96×1056.32×105实施例46.00×1056.53×105实施例56.33×1056.57×105实施例65.16×1055.31×105实施例74.71×1054.74×105实施例85.34×1055.27×105对比例18.27×1098.30×109对比例27.18×1087.09×108对比例31.00×10101.13×1010从表1可得知:本发明特有的组分及配比能有效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提高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经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低至105,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试验例2将试验例1中的标准测试样条于160℃下的烘箱中高温放置2天,然后再取出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从表2可得知:本发明的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能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且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变化不大,表明其抗静电性能在高温下能长久保持稳定。试验例3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测定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拉伸强度(mpa)弯曲强度(mpa)实施例1263257实施例2251245实施例3256250实施例4258252实施例5259253实施例6275265实施例7277270实施例8281272对比例1207203对比例2193187对比例3193192从表3可得知:本发明的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较高,能满足高温使用。试验例4对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复合材料制备成相等厚度、表面平整的板材,将硬脂酸甘油酯滴一滴于板材的平整表面上,测其接触角,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接触角大小从表4可得知: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接触角,进而赋予其优异的防油污性能。三、防静电砂木扶梯:1、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30目的海砂120g、聚乙烯10g、活性炭12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5g、粒径为80nm的纳米二氧化钛10g、目数为20目的聚丙烯酰胺20g、长度为5mm的植物纤维9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海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8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植物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550r/min下搅拌混合2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5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2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6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5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粒度为300μm的铜3g和氧化锆3g、聚乙二醇3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铜、氧化锆和聚乙二醇,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粒度为200μm氧化锡9g和导电石墨3g、聚乙二醇1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偶联剂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其中,偶联剂由质量比为4:7的硅烷偶联剂kh550与钛酸酯偶联剂tmc-201组成;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偶联剂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2、防静电砂木扶梯:实施例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扶梯,如图1所示,包括扶手2a,还包括砂木扶手带1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砂木扶手带1a所采用的复合材料是上述实施例1-8中的任一种,设置于所述扶手2a上;导电组件,其传导端与所述砂木扶手带1a相接触,以将所述砂木扶手带1a上的静电引出,例如,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条3a,具有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砂木扶手带1a相抵接;导电壳体4a,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内腔,所述容置内腔内容置有导电弹性件6a,所述第二导电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置内腔内,并与所述导电弹性件6a连接,以通过所述导电弹性件6a使所述第一导电端抵接于所述砂木扶手带1a;接地件5a,一端与所述导电壳体3a连接,相对端接地。具体地,导电条3a可为弹性金属刷丝;导电弹性件6a为弹簧,这样随着砂木扶手带1a移动,能始终保持导电条3a与所述砂木扶手带1a相接触;接地件5a可为桁架。上述防静电砂木扶梯中,通过砂木扶手带1a取代传统的橡胶带,增强了其导电性,提高了其抗静电效果;通过导电组件的特殊设计,能时刻保证第一导电端抵接在砂木扶手带1a上,及时将砂木扶手带1a上残余的静电引出;此外,砂木扶手带1a性质稳定,在高温下其结构不易改变,能长时间保持抗静电效果。实施例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扶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导电条3a与砂木扶手带1a的接触紧密性,保证尽快将静电引出,所述导电壳体4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更优选地,所述导电壳体4a的轴向与水平面的锐夹角为30-45°。实施例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砂木扶梯,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砂木扶手带1a具有一端开口的凹槽,所述扶手2a的上端部适于通过所述凹槽上的开口内嵌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抗静电效果,还包括导电涂层,喷涂在与所述凹槽相对的所述砂木扶手带1a表面上,更优选地,所述导电涂层的厚度为150-180μm;为了不影响砂木扶手带1a的手感,并及时将静电引出,所述导电条3a靠近所述凹槽上的开口与所述砂木扶手带1a的下表面接触。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对比例2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上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对比例3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复合材料,其由中国专利文献cn107540945a中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试验例1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其中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按iec60093标准测试,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从表1可得知:本发明特有的组分及配比能有效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提高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经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低至105,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试验例2将试验例1中的标准测试样条于160℃下的烘箱中高温放置2天,然后再取出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ω)体积电阻率(ω)实施例15.25×1055.46×105实施例26.51×1056.33×105实施例36.67×1055.92×105实施例45.70×1056.22×105实施例56.04×1056.26×105实施例64.86×1054.98×105实施例74.41×1054.43×105实施例85.04×1054.97×105对比例17.98×10107.90×1010对比例26.87×1096.77×109对比例31.15×10111.26×1011从表2可得知:本发明的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能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且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变化不大,表明其抗静电性能在高温下能长久保持稳定。试验例3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测定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从表3可得知:本发明的砂木扶手带所用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较高,能满足高温使用。四、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1、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氟化钙3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30目的海砂120g、聚乙烯10g、活性炭12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5g、粒径为80nm的纳米二氧化钛10g、目数为20目的聚丙烯酰胺20g、长度为5mm的植物纤维9g、氟化钙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海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8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植物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550r/min下搅拌混合2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5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2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6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5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氟化钙4.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氟化钙3.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粒度为300μm的铜3g和氧化锆3g、聚乙二醇3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铜、氧化锆和聚乙二醇,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氟化钙3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g、粒度为200μm氧化锡9g和导电石墨3g、聚乙二醇1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锡、导电石墨和聚乙二醇,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偶联剂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氟化钙4.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其中,偶联剂由质量比为4:7的硅烷偶联剂kh550与钛酸酯偶联剂tmc-201组成;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偶联剂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2、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实施例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如图2所示,包括嵌入地面以下的立柱1b、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柱1b顶端的龙骨2b,具体的,立柱1b可为钢筋混凝土立柱,龙骨2b的材质为导电材质,如钢或铁,还包括,砂木板3b,铺设在所述龙骨2b上,且沿所述砂木板3b的宽度方向在其上开设凹沟3b-1,所述凹沟内开设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砂木板3b所采用的复合材料是上述实施例1-8中的任一种。上述砂木栈道中,砂木板3b所用复合材料首次采用聚丙烯酰胺、活性炭、黏土和偶联剂配合使用,利用偶联剂来提高纳米二氧化态和导电纤维在高含量硅砂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特别是高温下的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利用活性炭和聚丙烯酰胺两者配合,活性炭内部丰富的孔隙能吸附聚丙烯酰胺,并利用聚丙烯酰胺的大量酰胺和羧基亲水基团来吸附水分,并锁水于活性炭内部,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内部的湿度,增加了导电率,从而提高了抗静电效果;与此同时,聚丙烯酰胺中的c=o基团能与表面缺氧的二氧化硅键合,提高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保证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在高温下的持久抗静电性能;在高含量硅砂体系中加入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能对聚丙烯酰胺、黏土和聚乙烯进行改性和修饰,降低了产品的表面张力,增大其与油污的接触角,提高了防油污效果。同时,沿所述砂木板3b的宽度方向在其上开设凹沟3b-1,所述凹沟3b-1内开设通孔,通过凹沟3b-1收集油污,通过通孔将油污快速导出。此外,砂木板采用高含量硅砂体系并在其上设置凹沟,大大提高了砂木板耐磨性和防滑性。如图2和3所示,还包括栏杆,设置在所述砂木板3b上,包括沿所述砂木板3b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栏杆柱4b;横柱5b,连接相邻所述栏杆柱4b,以方便手扶,所述横柱5b的侧壁5b-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以形成便于油污滑落的斜坡。优选地,所述栏杆与所述横柱均采用与所述砂木板相同配比的原料,大大提高了其抗静电效果。实施例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在上述实施例9的基础上,为了及时将砂木板和栏杆上的静电导出,还包括导电件6b,所述导电件6b一端与所述龙骨2b连接,相对端接地;具体地,导电件6b为导电链条。实施例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在上述实施例9或10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收集油污和水流,并提高防滑性,沿沟顶至沟底的方向,所述凹沟3b-1的横截面积变小;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凹沟3b-1的沟底;优选地,所述凹沟3b-1的长度与所述砂木板3b相等;所述凹沟3b-1的沟顶宽度为0.5-2.5mm。实施例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在上述实施例9、10或11的基础上,为了横柱5b的手握舒适度,同时尽快将其上的油污引流下来,所述横柱5b的侧壁与所述横柱5b的底面间的锐夹角为55-75°;为了进一步提高抗静电效果,还包括导电涂层,喷涂于所述横柱5b的顶部和侧壁上,更优选地,所述导电涂层的厚度为150-180μm。实施例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和油污砂木栈道,在上述实施例9、10、11或12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栏杆柱4b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横柱5b的端部适于嵌插于所述安装孔中,以实现所述横柱5b连接相邻所述栏杆柱5b上;靠近所述砂木板3b的一侧边,在所述砂木板3b上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槽排,所述第一安装槽排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靠近所述砂木板3b的相对侧边,在所述砂木板3b上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槽排,所述第二安装槽排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栏杆柱4b的端部适于嵌插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第二安装槽。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对比例2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氟化钙3.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对比例3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复合材料,其由中国专利文献cn107540945a中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对比例4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试验例1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其中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按iec60093标准测试,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ω)体积电阻率(ω)实施例15.55×1055.77×105实施例26.81×1056.65×105实施例36.96×1056.32×105实施例46.00×1056.53×105实施例56.33×1056.57×105实施例65.16×1055.31×105实施例74.71×1054.74×105实施例85.34×1055.27×105对比例18.27×1098.30×109对比例27.18×1087.09×108对比例31.00×10101.13×1010从表1可得知:本发明特有的组分及配比能有效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提高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经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低至105,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试验例2将试验例1中的标准测试样条于160℃下的烘箱中高温放置2天,然后再取出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ω)体积电阻率(ω)实施例15.68×1055.89×105实施例26.94×1056.76×105实施例37.10×1056.35×105实施例46.13×1056.65×105实施例56.47×1056.69×105实施例65.29×1055.41×105实施例74.84×1054.86×105实施例85.47×1055.40×105对比例18.41×10108.33×1010对比例27.30×1097.20×109对比例31.15×10111.26×1011从表2可得知:本发明的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能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且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变化不大,表明其抗静电性能在高温下能长久保持稳定。试验例3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测定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拉伸强度(mpa)弯曲强度(mpa)实施例1263257实施例2251245实施例3256250实施例4258252实施例5259253实施例6275265实施例7277270实施例8281272对比例1207203对比例2193187对比例3193192从表3可得知:本发明的防静电和油污砂木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较高,能满足高温使用。试验例4对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复合材料制备成相等厚度、表面平整的板材,将硬脂酸甘油酯滴一滴于板材的平整表面上,测其接触角,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接触角大小从表4可得知: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接触角,进而赋予其优异的防油污性能。五、功能型砂木地板1、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氢氧化铝2.5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氢氧化铝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氟化钙3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g、磷酸酯2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磷酸酯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30目的海砂120g、聚乙烯10g、活性炭12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5g、粒径为80nm的纳米二氧化钛10g、目数为20目的聚丙烯酰胺20g、长度为5mm的植物纤维9g、氟化钙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g、磷酸酯3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海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磷酸酯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8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植物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550r/min下搅拌混合2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5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2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6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5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氟化钙4.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氢氧化铝2.2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氢氧化铝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氟化钙3.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磷酸酯2.8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磷酸酯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粒度为300μm的铜3g和氧化锆3g、聚乙二醇3g、氢氧化铝2.5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氢氧化铝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铜、氧化锆和聚乙二醇,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90g、聚乙烯18g、活性炭5g、钛酸酯偶联剂tmc-20112g、黏土10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7g、目数为100目的聚丙烯酰胺30g、长度为2mm的导电砂6g、氟化钙3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g、粒度为200μm氧化锡9g和导电石墨3g、聚乙二醇1g、磷酸酯2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磷酸酯和钛酸酯偶联剂tmc-201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锡、导电石墨和聚乙二醇,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00g、聚乙烯15g、活性炭8g、偶联剂12g、黏土12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70目的聚丙烯酰胺24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7g、氟化钙4.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其中,偶联剂由质量比为4:7的硅烷偶联剂kh550与钛酸酯偶联剂tmc-201组成、氢氧化铝2.2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氢氧化铝和偶联剂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9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50r/min下搅拌混合2.8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7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8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50℃,并保温5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实施例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阻燃剂2.5g,其中所述阻燃剂由质量比为7:1的氢氧化铝和磷酸酯组成;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阻燃剂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2、功能型砂木地板:实施例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能型砂木地板,如图4所示,包括基板1c,还包括砂木板2c,设置于所述基板1c的上表面上,具体地,砂木板2c覆盖所述基板1c,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c可为实木板,砂木板2c为上述实施例1-9中任一复合材料制备得到;阻燃粘结层3c,设置于所述基板1c和所述砂木板2c间,以将两者紧密粘结起来,具体地,粘结层3c为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层;导电柱4c,位于所述砂木板2c下,其具有相对设置的放电端和接触端,所述放电端贯穿所述阻燃粘结层3c和所述基板1c,所述接触端与所述砂木板2c下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柱垂直于所述粘结层和所述基板,这样可快速地将静电传导出去;所述放电端为锥形尖端。上述功能型砂木地板中,设置基板1c,并在基板1c的上表面上设置砂木板2c,在所述基板1c和所述砂木板2c间设置阻燃粘结层3c,利用阻燃粘结层3c将两者紧密粘结起来,采用砂木板2c、阻燃粘结层3c、基板1c三者相互配合,并将砂木板2c设置于基板1c上表面上,利用砂木板2c能起到隔离作用,提高阻燃效果,同时砂木板2c还能起到抗油污作用;利用置阻燃粘结层3c与砂木板2c配合起到良好的阻燃效果;利用导电柱4c将砂木板2c上的静电引导至其放电端,以放电的形式释放,避免砂木板2c上的静电对人身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阻燃效果和抗油污效果,所述砂木板、所述阻燃粘结层和所述基板的厚度之比为(2-3):1:(0.1-0.15)。实施例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能型砂木地板,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砂木地板的抗静电能力,还包括导电金属丝网层,设置于所述砂木板2c与所述阻燃粘结层3c之间,且与所述导电柱4c相接触,通过导电金属丝网层收集静电,通过导电柱4c将静电快速导出;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丝网层与所述阻燃粘结层3c的厚度之比为(0.2-0.5):1。实施例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能型砂木地板,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砂木地板的防潮性,还包括防潮层5c,设置于所述基板1c的下表面上,具体地,防潮层5c为防潮膜。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氢氧化铝2.5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黏土、纳米二氧化钛、氢氧化铝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对比例2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0目的风积砂110g、聚乙烯13g、活性炭10g、黏土13g、粒径为60nm的纳米二氧化钛8g、目数为40目的聚丙烯酰胺27g、长度为1mm的导电砂8g、氟化钙3.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g、磷酸酯2.8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积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磷酸酯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2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导电砂、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混合3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0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8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100℃,并保温15min;再降温至40℃,并保温6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对比例3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复合材料,其由中国专利文献cn107540945a中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对比例4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氢氧化铝2.5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氢氧化铝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和活性炭,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对比例5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其由如下原料组成:粒径为25目的河砂110g、聚乙烯14g、活性炭8g、硅烷偶联剂kh55011g、黏土13g、粒径为70nm的纳米二氧化钛9g、目数为50目的聚丙烯酰胺25g、长度为3mm的碳纤维8g、氟化钙4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g;上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河砂、聚乙烯、聚丙烯酰胺、黏土、纳米二氧化钛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制得第一浆料;2)向所述第一浆料中添加碳纤维、活性炭、氟化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于转速为400r/min下搅拌混合2.5h,制得第二浆料;3)对所述第二浆料依次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处理,所述熔融共混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所述熔融共混依次包括第一共混段和第二共混段,所述第一共混段的温度为210℃,所述第二共混段的温度为170℃;所述冷却处理为先将所述熔融共混后的共混物降温至90℃,并保温20min;再降温至45℃,并保温55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砂木板所用复合材料。试验例1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其中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按iec60093标准测试,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ω)体积电阻率(ω)实施例15.68×1055.89×105实施例26.94×1056.76×105实施例37.09×1056.44×105实施例46.13×1056.65×105实施例56.46×1056.69×105实施例65.29×1055.43×105实施例74.84×1054.86×105实施例85.47×1055.39×105实施例95.64×1055.84×105对比例18.40×1098.42×109对比例27.31×1087.21×108对比例31.00×10101.13×1010从表1可得知:本发明特有的组分及配比能有效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提高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经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低至105,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试验例2将试验例1中的标准测试样条于160℃下的烘箱中高温放置2天,然后再取出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ω)体积电阻率(ω)实施例15.79×1056.01×105实施例27.05×1056.88×105实施例37.24×1056.49×105实施例46.27×1056.79×105实施例56.61×1056.83×105实施例65.33×1055.55×105实施例74.98×1055.00×105实施例85.61×1055.54×105实施例95.76×1055.98×105对比例18.55×10108.47×1010对比例27.44×1097.34×109对比例31.15×10111.26×1011从表2可得知:本发明的复合材料能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且其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变化不大,表明其抗静电性能在高温下能长久保持稳定。试验例3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复合材料放置于鼓风烘箱中,并于110℃下干燥2h,将干燥后的复合材料用成型机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测试,测定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不同标准测试样条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从表3可得知: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较高,能满足高温使用。试验例4对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复合材料制备成相等厚度、表面平整的板材,将硬脂酸甘油酯滴一滴于板材的平整表面上,测其接触角,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接触角大小接触角/°实施例1144实施例2144实施例3135实施例4141实施例5140实施例6147实施例7143实施例8151实施例9146对比例4110从表4可得知: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接触角,进而赋予其优异的防油污性能。试验例5对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制得复合材料制备成厚度为15mm的砂木板,并取长宽均为5cm的砂木板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并记录热释放峰值,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5所示:表5、各产品的阻燃性能燃烧现象热释放峰值(kj/cm2)实施例1不熔滴625实施例2不熔滴628实施例3不熔滴625实施例4不熔滴630实施例5不熔滴629实施例6不熔滴621实施例7不熔滴623实施例8不熔滴620实施例9不熔滴616对比例5熔滴1234从表5可得知:本发明特有的组分及配比能有效提高产品的阻燃性能,经测试,其热释放峰值低至616kj/cm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