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32723发布日期:2019-09-21 00:4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文献《Practical Synthesis of Pachastrissamine(Jaspine B),2-epi-Pachastrissamine,and the 2-epi-Pyrrolidine Analogue》(Chem.Pharm.Bull.2016,64,179–188)中公开了一种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P1)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方法为:

上述结构式表述的化合物,以下简称化合物1、化合物2(或者中间体2)、化合物3(或者中间体3)、化合物4(或者中间体4)、化合物P1。

该方法以2,3,4-三取代烯丙基四氢吡咯烷类化合物(3R,4R,5R)-5-烯丙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4-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醇(化合物1)为原料,先通过羟基三氟甲磺酸化及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中间体2,中间体2再与1-十三烯进行烯烃复分解反应,最后脱除氨基和羟基上的保护基并还原双键,得到(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目标化合物P1)。

该路线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中间体化合物2的合成中,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化合物1与三氟甲磺酸酐的反应条件是- 20℃到0℃,后续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是以苄胺为溶剂,于50℃下反应40小时,2步产率只有50%,并有副产物生成。

2)中间体2合成目标化合物P1的反应,文献报道的是独立的4步反应,其中有3步需要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操作复杂。另外,对甲氧基苄基(PMB)很难除去,氢气还原时间需要4天以上,反应时间长,收率为44%,且重现性低,重复实验时,4步的总体收率为1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P1)的制备方法,所述(2R,3S,4S)-4-氨基-2- 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P1)的结构式为包含如下步骤:

上述的(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P1)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3R,4R,5R)-5-烯丙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4-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醇(化合物1),与三氟甲磺酸酐反应后,经卞胺处理得4-氨基取代的化合物(3S,4S,5R)-5-烯丙基-N- 苄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2-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胺(化合物2);

S2:(3S,4S,5R)-5-烯丙基-N-苄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2-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胺 (化合物2)与1-十三烯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后,脱去邻硝基苯磺酰基,氢气双键还原,脱除苄基,继而脱除对甲氧基苄基,得(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化合物P1)。

上述的(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1中卞胺处理的反应温度为30-40℃,反应时间为0.5-1.5h。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卞胺处理的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h。

上述的(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S1包含如下步骤:

将(3R,4R,5R)-5-烯丙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4-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醇(化合物 1)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吡啶,于-20℃,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三氟甲磺酸酐,于-20℃下反应20min,有机相依次用盐酸(1M),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冰水,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所得粗品直接溶于苄胺中,于氮气保护下,30-40℃反应0.5-1.5h,反应液直接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3S,4S,5R)-5-烯丙基-N-苄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2-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胺(化合物2)。

优选的,所述S1包含如下步骤:将(3R,4R,5R)-5-烯丙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 ((4-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醇(化合物1)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吡啶,于-20℃,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三氟甲磺酸酐,于-20℃下反应20min,有机相依次用盐酸(1M),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冰水,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所得粗品直接溶于苄胺中,于氮气保护下,35℃反应1h,反应液直接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 (3S,4S,5R)-5-烯丙基-N-苄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2-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胺(化合物2)。

上述的(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脱除对甲氧基苄基步骤用中采用硝酸铈铵为反应物。

上述的(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S2包含如下步骤:将(3S,4S,5R)-5-烯丙基-N-苄基-4-((4-甲氧基苄基)氧基)-1-((2-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胺(化合物2),溶于二氯甲烷中,于氮气保护下,加入1-十三烯,Grubbs2nd催化剂,加热回流反应7h,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硅藻土过滤,用乙酸乙酯洗脱,旋蒸蒸除溶剂,得烯烃化合物粗品;将烯烃化合物粗品溶于乙腈中,于氮气保护下加入碳酸铯,苯硫酚,50℃反应3h,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硅藻土过滤,用二氯甲烷洗脱,旋蒸蒸除溶剂,得脱去邻硝基苯磺酰基的化合物粗品;将所得化合物粗品溶于甲醇中,加入20%Pd(OH)2/C(30 wt%)与10%Pd/C(10wt%),于氢气氛围下反应24h,反应液经硅藻土过滤,旋干溶剂,得脱除苄基的还原产物粗品;将脱除苄基的还原产物粗品溶于乙腈/水(1:4)中,加入硝酸铈铵,室温反应3h,反应液直接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化合物P1)。

本发明中,所述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其温度为0℃。

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M。

所述乙腈/水(1:4)的比例为体积比。

所述20%Pd(OH)2/C的用量为30wt%,所述10%Pd/C的用量为10wt%。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P1)在制备治疗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癌症包括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肝癌。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治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治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治疗黑色素瘤药物中的应用。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治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抑制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在制备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不需要中间体分离,反应条件温和、可达到克级规模,操作简单,重现性高等特点。

(2)中间体化合物2的合成中,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化合物1与三氟甲磺酸酐的反应条件是-20℃到0℃,后续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是以苄胺为溶剂,于50℃下反应40小时, 2步产率只有50%,并有副产物生成(24%)。发明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合物1与三氟甲磺酸酐的反应条件为-20℃,后续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只需加热到35℃,仅1小时原料点就全部消失,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生成副产物,且反应产率为78%,较文献报道的提高了近 30%。

(3)中间体2合成目标化合物P1的反应,文献报道的是独立的4步反应,其中有3 步需要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操作复杂。另外,对甲氧基苄基(PMB)很难除去,氢气还原时间需要4天以上,反应时间长,收率为44%,且重现性低,重复实验时,4步的平均收率为10%。本方法从2合成P1,虽然通过4步完成,但是只有终产物P1需要纯化,脱除对甲氧基苄基(PMB)保护基时,通过使用硝酸铈铵(CAN),使反应缩短为3小时,操作简单,4步总收率为41%,重现性高。

(4)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 (HepG2)的IC50值均小于10μM,符合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合成药物 IC50≤10μM时认为有一定抑制作用。说明本发明的化合物(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HepG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 (LOVO)、人肝癌细胞(HepG2)的IC50均低于0.1μM,说明本发明的化合物(2R,3S,4S)- 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对人肺腺癌(A549)、人结肠癌(LOVO)、人肝癌(HepG2) 的增值具有强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中间体化合物2的合成

将化合物1(1.08g,2.4mmol)溶于二氯甲烷(9.6mL)中,加入吡啶(396μL,4.8mmol),于-20℃,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三氟甲磺酸酐(605μL,3.6mmol),反应20min,以TLC 检测原料点消失(乙酸乙酯-石油醚=1:2)。反应液用二氯甲烷稀释,依次用0℃的1M盐酸,0℃的饱和碳酸氢钠,冰水,0℃的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所得粗品直接溶于苄胺(7.2mL)中,于氮气保护下,35℃反应1h,反应液用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石油醚=3:3:4)分离纯化,得化合物2(0.787g,61%)。1H NMR(CDCl3,600MHz)δ(ppm):7.94(dd,J=8.1,1.2Hz,1H),7.56–7.61(m,1H),7.48– 7.54(m,2H),7.19–7.32(m,5H),7.00(d,J=8.6Hz,2H),6.77–6.83(m,2H),5.73–5.82(m, 1H),5.05–5.15(m,2H),4.33(d,J=11.2Hz,1H),4.09–4.16(m,2H),3.80(s,3H),3.72(dd,J= 9.1,7.1Hz,1H),3.63–3.68(m,2H),3.60(d,J=13.1Hz,1H),3.40(ddd,J=9.7,7.1,4.0Hz,1H), 3.12(t,J=9.3Hz,1H),2.56–2.63(m,1H),2.14–2.22(m,1H),1.85(s,1H).13C NMR(CDCl3, 150MHz)δ(ppm):159.39,148.72,139.72,133.56,133.27,131.15,130.64,130.39,129.46, 129.28,128.49,128.05,127.24,123.79,118.70,113.76,78.42,70.42,63.38,57.61,55.32,51.96, 51.62,38.86.HRMS(ESI):m/zcalcd for C28H32N3O6S(M+H)+:538.2012.found:538.2009.

实施例2中间体化合物2的合成

将化合物1(0.36g,0.8mmol)溶于二氯甲烷(5.0mL)中,加入吡啶(132μL,1.6mmol),于-20℃,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三氟甲磺酸酐(202μL,1.2mmol),反应20min,以TLC 检测原料点消失(乙酸乙酯-石油醚=1:2)。反应液用二氯甲烷稀释,依次用0℃的1M盐酸,0℃的饱和碳酸氢钠,冰水,0℃℃的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所得粗品直接溶于苄胺(3.0mL)中,于氮气保护下,35℃反应1h,反应液用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石油醚=3:3:4)分离纯化,得化合物2(0.335g,78%)。

实施例3中间体化合物2的合成

将化合物1(1.44g,3.2mmol)溶于二氯甲烷(20.0ml)中,加入吡啶(528μL,6.4mmol),于-20℃,氮气保护下,逐滴加入三氟甲磺酸酐(808μL,4.8mmol),反应20min,以 TLC检测原料点消失(乙酸乙酯-石油醚=1:2)。反应液用二氯甲烷稀释,依次用0℃的1 M盐酸,0℃的饱和碳酸氢钠,冰水,0℃的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所得粗品直接溶于苄胺(12.0mL)中,于氮气保护下,35℃反应1h,反应液用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石油醚=3:3:4)分离纯化,得化合物2(1.308g,76%)。

实施例4(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P1)的制备

将化合物2(100mg,0.186mmol)溶于二氯甲烷(6mL)中,于氮气保护下,加入1-十三烯(136mg,0.744mmol),Grubbs2nd(31mg,0.037mmol),加热回流反应7h,TLC检测原料消失(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石油醚=3:2:5)。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硅藻土过滤,用乙酸乙酯洗脱,得棕色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乙腈(6mL)中,于氮气保护下加入碳酸铯 (121mg,0.372mmol),苯硫酚(31mg,0.28mmol),50℃反应3h,以TLC检测原料消失 (甲醇-二氯甲烷=7:93)。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硅藻土过滤,用二氯甲烷洗脱,得棕色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甲醇(6mL)中,加入20%氢氧化钯碳(30mg),10%钯碳(10 mg),于氢气氛围下反应24h,反应液经硅藻土过滤,旋干溶剂,得无色油状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乙腈/水(1:4)中,加入硝酸铈铵(174mg,0.372mmol),室温反应3h。反应液直接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氨水=6:12:77:5)得白色固体化合物(2R,3S,4S)- 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23mg,41%)。1H NMR (CDCl3,400MHz)δ(ppm):3.48(t,J=5.6Hz,1H),3.29–3.43(m,2H),2.82(q,J=5.6Hz, 1H),2.60(dq,J=11.6,6.0,5.5Hz,1H),1.84(brs,4H),1.54–1.63(m,1H),1.25(s,25H),0.88(t, J=6.7Hz,3H).13C NMR(CDCl3,100MHz)δ(ppm):75.72,65.00,53.15,51.73,34.02,31.85, 29.55,29.58(2C),29.62(4C),29.48,29.29,26.75,22.61,14.00.IR(KBr,cm-1):3348,3242,2918, 2850,1558,1469,1458,1377,1350,1118,1080,1028,956,908,894,869,825,719.HRMS(ESI): m/zcalcd for C18H38N2O(M+H)+:299.3062.found:299.3047.

实施例5(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P1)的制备

将化合物2(50mg,0.093mmol)溶于二氯甲烷(5mL)中,于氮气保护下,加入1-十三烯(68mg,0.372mmol),Grubbs2nd(16mg,0.019mmol),加热回流反应7h,TLC检测原料消失(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石油醚=3:2:5)。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硅藻土过滤,用乙酸乙酯洗脱,得棕色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乙腈(5mL)中,于氮气保护下加入碳酸铯(60 mg,0.186mmol),苯硫酚(16mg,0.14mmol),50℃反应3h,以TLC检测原料消失(甲醇 -二氯甲烷=7:93)。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硅藻土过滤,用二氯甲烷洗脱,得棕色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甲醇(5mL)中,加入20%氢氧化钯碳(15mg),10%钯碳(5mg),于氢气氛围下反应24h,反应液经硅藻土过滤,旋干溶剂,得无色油状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乙腈/水(1:4)中,加入硝酸铈铵(87mg,0.186mmol),室温反应3h。反应液直接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氨水=6:12:77:5)得白色固体化合物(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10mg,36%)。

实施例6(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P1)的制备

将化合物2(150mg,0.279mmol)溶于二氯甲烷(15mL)中,于氮气保护下,加入1-十三烯(144mg,1.116mmol),Grubbs2nd(48mg,0.057mmol),加热回流反应7h,TLC检测原料消失(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石油醚=3:2:5)。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硅藻土过滤,用乙酸乙酯洗脱,得棕色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乙腈(15mL)中,于氮气保护下加入碳酸铯 (180mg,0.558mmol),苯硫酚(48mg,0.42mmol),50℃反应3h,以TLC检测原料消失 (甲醇-二氯甲烷=7:93)。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硅藻土过滤,用二氯甲烷洗脱,得棕色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甲醇(15mL)中,加入20%氢氧化钯碳(45mg),10%钯碳(15 mg),于氢气氛围下反应24h,反应液经硅藻土过滤,旋干溶剂,得无色油状粗品。将所得粗品溶于乙腈/水(1:4)中,加入硝酸铈铵(261mg,0.558mmol),室温反应3h。反应液直接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氨水=6:12:77:5)得白色固体化合物(2R,3S,4S)- 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28mg,34%)。

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理学试验及结果如下:

实验例1:本发明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1.1实验材料

化合物P1,分别用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4%)溶解,用含15%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配制成1mg/mL备用,用时稀释成所需浓度。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食管癌细胞(TE- 1),均购买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使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HighGlucose)培养基,置于37℃,5%的CO2培养箱内培养。

1.2抗肿瘤活性实验

1.2.1 MTT配制方法

5mg/mL的MTT溶液配制:称取MTT粉末500.0mg,溶于温的100mL PBS中,用0.22 μm孔径的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小剂量分装于高压灭菌后的EP管中,置于-20℃下冷冻避光保存。

1.2.2细胞培养及实验方法

将保存有肿瘤细胞的冻存管从液氮中取出,迅速放入37℃恒温箱中,不停摇动,直到融化。用75%酒精擦拭冻存管盖边缘后,吸取细胞悬液转入10mL离心管中,补加5mL培养基。低速离心(25℃,3000r/min,5min),弃上清,加培养基再重复离心清洗一次。加适量培养基稀释后,用吸管将细胞吹散制成悬液,转入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次日更换培养液,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食管癌细胞(TE-1)均为贴壁细胞,根据肿瘤细胞生长速率,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贴壁肿瘤细胞洗涤,经0.25%的EDTA胰酶消化,调整细胞数为1×105/mL接种于96孔板内,每孔100μL,37℃下于CO2孵箱内培养,24h后给药。给药组加入不同浓度药物(化合物P1),每个药物设置5个剂量组,分别为100.00、10.00、1.00、0.10、0.01μ M,每个浓度设三个复孔。设置空白对照、DMSO(0.8%)溶剂对照和顺铂阳性对照。在37℃的CO2培养箱内培养48h后,用MTT法测定OD值,计算细胞抑制率。

1.2.3细胞IC50值的计算

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 (HepG2)和人食管癌细胞(TE-1)培养48h后,终止,然后每个孔中加入10μL 0.5% MTT溶液放置于CO2培养箱中,4h后,除去每个孔中的液体,然后再分别加入0.2mL的 DMSO溶液,在摇床上低频充分振荡,使蓝紫色结晶的甲瓒充分溶解,置于酶标仪中,于 490nm波长处记录OD值,计算不同浓度的三个平行孔的平均值OD值,根据平均值计算不同浓度下的每一种受试药物的细胞抑制率以及IC50值(见表1)。

抑制率(%)=[1-供试品OD值/阴性对照组OD值]×100%。

1.2.4结果判断

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表明,天然产物IC50≤30μM时认为有一定抑制作用;合成药物IC50≤10μM时认为有一定抑制作用。

表1(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抗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

1.3结果与讨论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HepG2)的 IC50值均小于10μM,符合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合成药物IC50≤10μ M时认为有一定抑制作用。说明本发明的化合物(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 (HepG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肝癌细胞(HepG2)的IC50均低于0.1μM,说明本发明的化合物(2R,3S,4S)-4-氨基-2-十四烷基吡咯烷-3-醇对人肺腺癌(A549)、人结肠癌(LOVO)、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强抑制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