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采样管及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9818发布日期:2020-09-23 01:5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毒采样管及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病毒采样管及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病毒采样管是一种用于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病毒采样及运送的微生物采样运送管,也叫离心管、标本运送管。病毒采样管一般由无菌采样管和管盖构成,外加一个独立包装用于采集生物样本的采样拭子,其中,无菌采样管中预先装有2-5ml病毒保存液。病毒采样管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者需要先打开采样拭子包装袋,手持拭子端部采集生物样本,然后打开采样管的管盖,将拭子头探入采样管内的病毒保存液中,折断拭子杆,最后盖紧采样管的盖子进行保存或运输。

病毒采样管通常为管体和盖体螺纹连接而成,而管体和盖体则采用一次注塑成型而成,注塑完成后由于管体和盖体上均成型有螺纹,使得成型后的管体和盖体难以采用常规的顶推式脱模工艺,无疑降低了采样管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成型有螺纹管体和盖体脱模不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病毒采样管及其成型模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病毒采样管成型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病毒采样管成型模具,包括管体成型模和盖体成型模;

所述管体成型模包括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第二圆台邻近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管口模和管压模,所述第一圆台上设置有邻近所述管口模的卸管模,所述管口模上开设有管壁槽,所述管压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管壁槽同轴的管口槽,所述管压模于所述管口槽弧面槽壁上开设有管螺旋槽,所述管压模于所述管口槽底壁上同轴固接有成管柱;当所述管口模和所述管压模抵接后,所述管壁槽、所述管口槽和所述成管柱之间形成管体注塑腔,所述管口模远离所述管压模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管壁槽连通的管注塑口;

所述卸管模上开设有卸管槽,所述卸管模于所述卸管槽弧面槽壁上设置有旋转夹持装置,所述卸管模于所述卸管槽底壁上设置有卸料装置,所述卸管槽和所述管口槽位于所述第一圆台轴线的同心圆上;

所述盖体成型模包括第三圆台和第四圆台,所述第三圆台和所述第四圆台临近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盖口模和盖压模,所述第三圆台上设置有邻近所述盖口模的卸盖模,所述盖口模上开设有盖壁槽,所述盖口模于所述盖壁槽底壁上一体固接有凸环,所述凸环自由端呈收口状,所述凸环自由端同轴开设有锥型槽,所述锥型槽扩口端位于所述凸环自由端上;

所述盖压模上固接有与所述凸环同轴的压环,所述压环外周壁同轴开设有盖螺旋槽,所述压环靠近所述盖压模一端的内壁呈收口状,所述压环内壁同轴固接有锥台,所述锥台尖端背离所述盖压模且同轴固接有顶杆;当所述盖口模和所述盖压模抵接后,所述盖壁槽、所述凸环、所述压环、所述锥型槽、所述锥台和所述顶杆之间形成盖体注塑腔,所述盖口模远离所述盖压模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盖壁槽连通的盖注塑口;

所述卸盖模上开设有卸盖槽,所述卸盖模于所述卸盖槽弧面槽壁上设置有所述旋转夹持装置,所述卸盖模于所述卸盖槽底壁上设置有所述卸料装置,所述卸盖槽和所述盖壁槽位于所述第三圆台轴线的同心圆上;所述第一圆台上设置有多组所述管口模和所述卸管模,所述第三圆台上设置有多组所述盖口模和所述卸盖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管体时,驱动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相互靠近以使管口模和管压模抵接,通过管注塑口向管体注塑腔内注入高压熔融态的塑料,保压并急速冷却,随后驱动第二圆台远离第一圆台,成型的管体自管口模的管壁槽中脱出,但螺纹连接在管压模的管螺旋槽中,随后驱动第二圆台旋转,使得成型的管体对准卸管模的卸管槽,驱动第二圆台朝第一圆台靠近以使成型的管体插入卸管槽中,通过旋转夹持装置对成型的管体进行夹持并旋转,与此同时,第二圆台逐渐远离第一圆台,从而旋转夹持装置将管体自管压模的管螺旋槽中旋下,同时卸料装置将成型的管体推出卸管槽,实现了对设有螺旋纹管体的便捷脱模;并且,在第一圆台上设置多组管口模和卸管模,可同时注塑多个设有螺旋纹的管体,显著提高了病毒采样管管体的生产效率。

注塑盖体时,驱动第三圆台和第四圆台相互靠近以使盖口模和盖压模抵接,通过盖注塑口向盖体注塑腔内注入高压熔融态的塑料,保压并急速冷却,随后驱动第四圆台远离第三圆台,成型的盖体自盖口模的盖壁槽中脱出,但仍螺纹连接在压环上的盖螺旋槽中,随后驱动第四圆台旋转,使得成型的盖体对准卸盖模的卸盖槽,驱动第四圆台朝第三圆台靠近以使成型的盖体插入卸盖槽中,通过旋转夹持装置对成型的盖体进行夹持并旋转,与此同时,第四圆台逐渐远离第三圆台,从而旋转夹持装置将盖体自压环的盖螺旋槽中旋下,同时卸料装置将成型的盖体推出卸盖槽,实现了对设有螺旋纹盖体的便捷脱模;并且,在第三圆台上设置多组盖口模和卸盖模,可同时注塑多个设有螺旋纹的盖体,显著提高了病毒采样管盖体的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旋转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卸管槽或所述卸盖槽敞口端槽壁上的环状的沉台,所述沉台内同轴转动连接有主环和副环,所述主环和所述副环之间连接有内置压缩空气的橡胶圈,所述副环远离所述主环的一侧固接有突出于所述卸管模或所述卸盖模的顶台,所述主环与所述副环沿其轴向滑动连接,所述卸管模或所述卸盖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主环和所述副环同步旋转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压模或盖压模带动成型的管体或成型的盖体插入卸管槽或卸盖槽中时,管压模或盖压模与顶台抵接并推动顶台带动副环朝主环靠近,橡胶圈被压缩发生膨胀形变,可对卸管槽或卸盖槽内的管体或盖体进行稳定夹持,从而驱动机构驱动主环和副环同步旋转时,可带动橡胶圈夹持的管体或盖体同步旋转,以使管体或盖体自管螺旋槽或盖螺旋槽旋下;驱动机构驱动主环和副环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圆台或第三圆台逐渐远离第二圆台或第四圆台,管压模或盖压模逐渐解除对顶台的顶压状态,从而膨胀后的橡胶圈逐渐复原直至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橡胶圈与管体或盖体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小,卸料装置可将管体或盖体顺畅推出卸管槽或卸盖槽。

采用填充有压缩空气的橡胶圈对管体或盖体进行夹持,既能确保橡胶圈对管体或盖体的夹持力足够,又不会对管体外壁或盖体外壁造成损伤,并且随着第二圆台或第四圆台靠近和远离,实现了橡胶圈对管体或盖体的自动夹持和自动释放,极大地简化了旋转夹持机构的结构,使用和维护更加便捷。

优选的,所述主环外沿边一体固接有主护壁,所述副环外沿边一体固接有与所述主护壁内壁贴合的副护壁,所述主护壁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的滑槽,所述副环外壁上固接有多个与多个所述滑槽滑移适配的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台在外力推动作用下带动副环朝主环靠近时,副护壁上的滑条在主护壁上的滑槽内滑动,一方面主护壁和副护壁可对压缩膨胀后的橡胶圈进行限位,使得橡胶圈的形变量尽可能朝向其轴向,以确保对管体或盖体的有效夹持;另一方面滑条嵌设在滑槽内,可确保主环与副环的稳定同步旋转,从而确保对管体或盖体的稳定带动旋转。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接在所述主环弧面外周壁的齿环,所述卸管模或所述卸盖模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齿环啮合连接的从齿轮,多个所述从齿轮同动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驱动多个从齿轮旋转,从齿轮旋转时带动齿环旋转,进而带动主环旋转,可实现多个管体或盖体的同步脱模作业,生产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弹性设置于所述卸管槽或所述卸盖槽底壁上的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与所述卸管槽或所述卸盖槽底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卸料板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卸管槽或所述卸盖槽底壁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管体或盖体被顶入卸管槽或卸盖槽中时,管体或盖体推动卸料板朝卸管槽或卸盖槽底壁靠近,弹性件被压缩产生形变,当旋转夹持装置解除对管体或盖体的夹持时,弹性件形变力推动管体或盖体自卸管槽或卸盖槽中弹出,实现了卸料装置对管体或盖体的自动卸料作业,结构更加简单,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管压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管口槽同轴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管口槽连通且邻近所述管螺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后的管体上具有临近螺旋纹的凸沿,从而管体与盖体螺纹连接后能实现锁死。

优选的,所述管口模于所述管壁槽底壁同轴固接有底圆台,所述底圆台自由端同轴开设有底锥槽,所述底锥槽扩口端背离所述管壁槽底壁,所述成管柱自由端一体固接有与所述底锥槽适配的底锥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后的管体底壁延伸有锥状段,可使得试子能充分浸没在管体的培养液中。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自由端开设有多个片槽,所述片槽沿所述顶杆轴向设置且与所述顶杆的同心圆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后的盖体上具有用于固定/定位试子的插槽,同时具有多个翼片以卡紧试子头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病毒采样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病毒采样管,基于上述病毒采样管成型模具制作而成,包括螺纹连接的管部和盖部,所述盖部内底壁同轴固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靠近所述盖部内底壁的一端平滑设置且所述定位柱自由端沿所述盖部的轴向呈锥度设置,所述定位柱靠近所述盖部内底壁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柱自由端的外径,所述定位柱中部开设有用于插设试子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部与盖部螺纹连接后,管部内壁与定位柱外壁抵接、管部外壁与盖部内弧壁抵触,而定位柱自由端呈锥度设置,使得定位柱与盖部内护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平缓,进而管部在深入盖部的过程中与盖部的抵触作用力逐渐变大,从而管部与盖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密封性能更好;而定位柱中部设置插槽,可使未使用的试子能稳定插设在盖部上,以免试子被污染,同时试子采样完成后插入管部中后,定位柱还能对截断的试子进行定位,以免试子在管部过度晃动致使试子的采样端脱出病毒保存液,尽可能确保病毒采样管采样的精准度。

优选的,所述管部由掺和有pp透明成核剂的均聚pp塑料一体注塑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聚pp塑料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硬度,使得注塑成型后的管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硬度,提高了病毒采样管的高可视度和高保护性,而在均聚pp塑料中掺入pp透明成核剂可降低成型pp塑料的结晶度,提高成型pp塑料的折射率,进一步提高成型后管部的透明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管体在管口模和管压模之间注塑成型后在管压模的带动下伸入卸管模中,旋转夹持装置将管体自管压模中旋下,卸料装置将管体推出卸管模,并且第一圆台上设置多组管口模和管压模使得本申请可同时实现多个管体的注塑和旋转脱模,生产效率更高;同理,盖体注塑成型后也在对应的旋转夹持装置和卸料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多个盖体的注塑和旋转脱模,利于病毒采样管的高效生产;

2.管压模或盖压模与顶台抵接并推动顶台带动副环朝主环靠近,橡胶圈被压缩发生膨胀形变,可对卸管槽或卸盖槽内的管体或盖体进行稳定夹持,从而驱动机构驱动主环和副环同步旋转时,可带动橡胶圈夹持的管体或盖体同步旋转,以使管体或盖体自管螺旋槽或盖螺旋槽旋下,实现有效旋转脱模;

3.采用填充有压缩空气的橡胶圈对管体或盖体进行夹持,既能确保橡胶圈对管体或盖体的夹持力足够,又不会对管体外壁或盖体外壁造成损伤,并且随着第二圆台或第四圆台靠近和远离,实现了橡胶圈对管体或盖体的自动夹持和自动释放,极大地简化了旋转夹持机构的结构,使用和维护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第一圆台、管口模和卸管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第二圆台和管压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第三圆台、盖口模和卸盖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第四圆台和盖压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旋转夹持装置和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盖体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第一圆台;102、第二圆台;103、管口模;104、管压模;105、卸管模;106、管壁槽;107、管口槽;108、管螺旋槽;109、成管柱;110、卸管槽;111、环形槽;112、底圆台;113、底锥槽;114、底锥体;201、第三圆台;202、第四圆台;203、盖口模;204、盖压模;205、卸盖模;206、盖壁槽;207、凸环;208、锥型槽;209、压环;210、盖螺旋槽;211、锥台;212、顶杆;213、卸盖槽;214、片槽;3、沉台;4、主环;5、副环;6、橡胶圈;7、顶台;8、主护壁;9、副护壁;10、滑槽;11、滑条;12、齿环;13、从齿轮;14、卸料板;15、弹性件;16、管部;17、盖部;18、定位柱;19、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病毒采样管成型模具。参照图1和图2,病毒采样管成型模具包括管体成型模和盖体成型模;

管体成型模包括第一圆台101和第二圆台102,第一圆台101和第二圆台102邻近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管口模103和管压模104,第一圆台101上设置有邻近管口模103的卸管模105,管口模103上开设有管壁槽106,管口模103远离管压模104的一端开设有与管壁槽106连通的管注塑口(图中未示出);管口模103于管壁槽106底壁同轴固接有底圆台112,底圆台112自由端同轴开设有底锥槽113,底锥槽113扩口端背离管壁槽106底壁。

参照图2,管压模104上开设有与管壁槽106同轴的管口槽107,管压模104于管口槽107弧面槽壁上同轴开设有管螺旋槽108,管压模104上开设有与管口槽107同轴的环形槽111,环形槽111与管口槽107连通且邻近管螺旋槽108,管压模104于管口槽107底壁上同轴固接有成管柱109,成管柱109自由端一体固接有与底锥槽113适配的底锥体114;当管口模103和管压模104抵接后,管壁槽106、管口槽107和成管柱109之间形成管体注塑腔。

参照图1,卸管模105上开设有卸管槽110,卸管模105于卸管槽110弧面槽壁上设置有旋转夹持装置,卸管模105于卸管槽110底壁上设置有卸料装置,卸管槽110和管口槽107位于第一圆台101轴线的同心圆上;第一圆台101上设置有多组管口模103和卸管模105,多个管口模103和多个卸管模105均以第一圆台101轴线呈等间距圆周阵列分布,第二圆台102上管压模104的数量与管口模103数量相同。

注塑管体时,驱动第一圆台101和第二圆台102相互靠近以使管口模103和管压模104抵接,通过管注塑口向管体注塑腔内注入高压熔融态的pp塑料,保压并急速冷却,随后驱动第二圆台102远离第一圆台101,成型的管体自管口模103的管壁槽106中脱出,但仍螺纹连接在管压模104的管螺旋槽108中;随后驱动第二圆台102旋转,使得成型的管体对准邻近的卸管模105的卸管槽110,驱动第二圆台102朝第一圆台101靠近以使成型的管体插入卸管槽110中,通过旋转夹持装置对成型的管体进行夹持并旋转,与此同时,第二圆台102逐渐远离第一圆台101,从而旋转夹持装置将管体自管压模104的管螺旋槽108中旋下,同时卸料装置将成型的管体推出卸管槽110,实现了对设有螺旋纹管体的便捷脱模;并且,在第一圆台101上设置多组管口模103和卸管模105,可同时注塑多个设有螺旋纹的管体,显著提高了病毒采样管管体的生产效率。

参照图3和图4,盖体成型模包括第三圆台201和第四圆台202,第三圆台201和第四圆台202临近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盖口模203和盖压模204,第三圆台201上设置有邻近盖口模203的卸盖模205,盖口模203上开设有盖壁槽206,盖口模203于盖壁槽206底壁上一体固接有凸环207,凸环207自由端呈收口状,凸环207自由端同轴开设有锥型槽208,锥型槽208扩口端位于凸环207自由端上,盖口模203远离盖压模204的一端开设有与盖壁槽206连通的盖注塑口(图中未示出)。

参照图4和图5,盖压模204上固接有与凸环207同轴的压环209,压环209外周壁同轴开设有盖螺旋槽210,压环209靠近盖压模204一端的内壁呈收口状,压环209内壁同轴固接有锥台211,锥台211尖端背离盖压模204且同轴固接有顶杆212,顶杆212的自由端开设有多个片槽214,片槽214沿顶杆212轴向设置且与顶杆212的同心圆相切;当盖口模203和盖压模204抵接后,盖壁槽206、凸环207、压环209、锥型槽208、锥台211和顶杆212之间形成盖体注塑腔。

参照图3,卸盖模205上开设有卸盖槽213,卸盖模205于卸盖槽213弧面槽壁上设置有旋转夹持装置,卸盖模205于卸盖槽213底壁上设置有卸料装置,卸盖槽213和盖壁槽206位于第三圆台201轴线的同心圆上;第三圆台201上设置有多组盖口模203和卸盖模205,多个盖口模203和多个卸盖模205均以第三圆台201轴线呈等间距圆周阵列分布,第四圆台202上盖压模204的数量与盖口模203的数量相同。

注塑盖体时,驱动第三圆台201和第四圆台202相互靠近以使盖口模203和盖压模204抵接,通过盖注塑口向盖体注塑腔内注入高压熔融态的pp塑料,保压并急速冷却,随后驱动第四圆台202远离第三圆台201,成型的盖体自盖口模203的盖壁槽206中脱出,但仍螺纹连接在压环209上的盖螺旋槽210中;随后驱动第四圆台202旋转,使得成型的盖体对准卸盖模205的卸盖槽213,驱动第四圆台202朝第三圆台201靠近以使成型的盖体插入卸盖槽213中,通过旋转夹持装置对成型的盖体进行夹持并旋转,与此同时,第四圆台202逐渐远离第三圆台201,从而旋转夹持装置将盖体自压环209的盖螺旋槽210中旋下,同时卸料装置将成型的盖体推出卸盖槽213,实现了对设有螺旋纹盖体的便捷脱模;并且,在第三圆台201上设置多组盖口模203和卸盖模205,可同时注塑多个设有螺旋纹的盖体,显著提高了病毒采样管盖体的生产效率。

参照图1和图6,旋转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敞口端槽壁上的环状的沉台3,沉台3内同轴转动连接有主环4和副环5,主环4和副环5之间连接有内置压缩空气的橡胶圈6,副环5远离主环4的一侧固接有突出于卸管模105或卸盖模205的环状的顶台7,主环4与副环5沿其轴向滑动连接,主环4外沿边一体固接有环状的主护壁8,副环5外沿边一体固接有与主护壁8内壁贴合的环状的副护壁9,主护壁8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的滑槽10,副环5外壁上固接有多个与多个滑槽10滑移适配的滑条11。卸管模105或卸盖模205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主环4和副环5同步旋转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接在主环4弧面外周壁的齿环12,卸管模105或卸盖模205上转动连接有与齿环12啮合连接的从齿轮13,多个从齿轮13同动传动连接。

管压模104或盖压模204带动成型的管体或成型的盖体插入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中时,管压模104或盖压模204与顶台7抵接并推动顶台7带动副环5朝主环4靠近,副护壁9上的滑条11在主护壁8上的滑槽10内滑动,橡胶圈6被压缩发生膨胀形变,在主护壁8和副护壁9的限位作用下,橡胶圈6的形变量朝向其轴向,从而可对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内的管体或盖体进行稳定夹持,从而驱动机构驱动主环4和副环5同步旋转时,可带动橡胶圈6夹持的管体或盖体同步旋转,以使管体或盖体自管螺旋槽108或盖螺旋槽210旋下。

同步驱动多个从齿轮13旋转,从齿轮13旋转时带动齿环12旋转,进而带动主环4旋转,滑条11嵌设在滑槽10内,可确保主环4与副环5的稳定同步旋转,从而确保对管体或盖体的稳定带动旋转,主环4带动副环5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圆台101或第三圆台201逐渐远离第二圆台102或第四圆台202,管压模104或盖压模204逐渐解除对顶台7的顶压状态,从而膨胀后的橡胶圈6在其内部压缩空气的压力下逐渐复原直至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橡胶圈6与管体或盖体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小,卸料装置可将管体或盖体顺畅推出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

采用填充有压缩空气的橡胶圈6对管体或盖体进行夹持,既能确保橡胶圈6对管体或盖体的夹持力足够,又不会对管体外壁或盖体外壁造成损伤,并且随着第二圆台102或第四圆台202靠近和远离,实现了橡胶圈6对管体或盖体的自动夹持和自动释放,极大地简化了旋转夹持机构的结构,使用和维护更加便捷。

参照图6,卸料装置包括弹性设置于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底壁上的卸料板14,卸料板14与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底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5,弹性件15设置为弹簧,弹性件15一端与卸料板14固接,另一端与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底壁固接。

当管体或盖体被顶入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中时,管体或盖体推动卸料板14朝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底壁靠近,弹性件15被压缩产生形变,当旋转夹持装置解除对管体或盖体的夹持时,弹性件15形变力推动管体或盖体自卸管槽110或卸盖槽213中弹出,实现了卸料装置对管体或盖体的自动卸料作业,结构更加简单,效率更高。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病毒采样管,基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病毒采样管成型模具制作而成。参照图7和图8,病毒采样管包括螺纹连接的管部16和盖部17,盖部17内底壁同轴固接有定位柱18,定位柱18靠近盖部17内底壁的一端平滑设置且定位柱18自由端沿盖部17的轴向呈锥度设置,定位柱18靠近盖部17内底壁的外径大于定位柱18自由端的外径,定位柱18中部开设有用于插设试子的插槽19;管部16由掺和有pp透明成核剂的均聚pp塑料一体注塑而成,pp透明成核剂选用聚合物类成核剂。

管部16与盖部17螺纹连接后,管部16内壁与定位柱18外壁抵接、管部16外壁与盖部17内弧壁抵触,而定位柱18自由端呈锥度设置,使得定位柱18与盖部17内护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平缓,进而管部16在深入盖部17的过程中与盖部17的抵触作用力逐渐变大,从而管部16与盖部17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密封性能更好;而定位柱18中部设置插槽19,可使未使用的试子能稳定插设在盖部17上,以免试子被污染,同时试子采样完成后插入管部16中后,定位柱18还能对截断的试子进行定位,以免试子在管部16过度晃动致使试子的采样端脱出病毒保存液,尽可能确保病毒采样管采样的精准度。

均聚pp塑料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硬度,使得注塑成型后的管部16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硬度,提高了病毒采样管的高可视度和高保护性,而在均聚pp塑料中掺入pp透明成核剂可降低成型pp塑料的结晶度,提高成型pp塑料的折射率,进一步提高成型后管部16的透明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