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双歧杆菌的低温驯化及其制备低温发酵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22441发布日期:2021-04-09 20: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乳双歧杆菌的低温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双歧杆菌的菌种命名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subsp.latis)ger18,该菌菌株已于2020年11月10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m2020632;经过低温驯化的所述乳双歧杆菌ger18在18~25℃下正常生长;

所述乳双歧杆菌ger18的低温驯化方法具体为:

步骤一、标准培养液的配制和消毒:标准培养液的各组分及各自含量比例为:1g脱脂奶粉∶1.5~2.0g葡萄糖∶100ml超纯水,按配方称取三种组分,所述脱脂奶粉和葡萄糖加入超纯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混合液;所述混合液过滤后去除不溶性杂质,然后预加热至60~65℃并充分搅拌,巴氏消毒后冷却至30℃备用,即为标准培养液;

步骤二、菌种驯化:将所述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至所述标准培养液中,按从低至高的温度梯度进行逐级驯化培养;每一温度梯度下的所述乳双歧杆菌ger18均对应相应的培养时间,培养时间共计48h,得到驯化菌种母液;

步骤三、扩大培养和分装冻存:将所述驯化菌种母液与标准培养液按体积比1∶10000混合,并在18~25℃下扩大培养24h,制备成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母液;所述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母液进行无菌分装,-80℃冻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双歧杆菌的低温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至标准培养液中的接种量为1×104~1×105cfu/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乳双歧杆菌的低温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从低至高的温度梯度依次为:18℃→20℃→22℃→25℃→28℃→30℃→34℃→37℃→40℃,对应每一温度梯度,乳双歧杆菌ger18的培养时间梯度依次为:20h→8h→6h→4h→4h→2h→2h→1h→1h,共计48h;培养终止时所述驯化菌种母液中乳双歧杆菌ger18的活菌量为1×108~1×109cfu/ml。

4.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经过低温驯化的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母液制备低温发酵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发酵基料和所述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母液混合发酵制备;以质量比计,所述发酵基料的各组分为:

所述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操作一、配料:按照所述发酵基料的组分配方,称取所述原料乳、葡萄糖、甜味剂和增稠剂,在所述原料乳中加入所述葡萄糖、甜味剂和增稠剂后,将所述原料乳预加热至60~65℃,并真空循环搅拌25~35min,各组分均匀混合呈均一相后停止搅拌,得到料液;

操作二、均质杀菌:将所述料液进行均质和超高温瞬时杀菌后,冷却至30~35℃,得到均质杀菌冷却料液;

操作三、发酵菌种的接种和低温发酵:在所述均质杀菌冷却料液中加入所述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母液,并搅拌10~15min使所述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母液均匀分散,接种后的所述均质杀菌冷却料液在18~25℃下保温发酵96h,至滴定酸度达到70~76°t时,终止发酵,得到低温发酵乳;

操作四、翻缸冷却:将所述低温发酵乳通过翻缸冷却至2~6℃,得到冷却发酵乳,然后将所述冷却发酵乳打入存储缸中准备灌装;

操作五、产品灌装及冷藏后熟:将已打入存储缸中的所述冷却发酵乳在无菌、负压的卫生条件下灌装至无菌包装容器中,并迅速放置于2~6℃冷藏、后熟12h以上,得到乳双歧杆菌低温发酵乳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低温发酵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乳为依据gb19301的要求验收、标准化的全脂生牛乳,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全脂生牛乳中脂肪为3.1%,蛋白质为2.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低温发酵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为支链淀粉;所述增稠剂为食品级果胶或食品级明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低温发酵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的均质温度为60~65℃,均质压力为18~20mpa;所述超高温瞬时杀菌的杀菌温度为135~150℃,杀菌时间为4~6s。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低温发酵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三中,以体积百分比计,乳双歧杆菌ger18接种母液在均质杀菌冷却料液中的加入量为0.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双歧杆菌的低温驯化及其制备低温发酵乳的方法,低温驯化方法为按从低至高的温度梯度进行逐级驯化,使乳双歧杆菌在18~25℃正常生长;用其制备的低温发酵乳,为发酵基料和低温驯化的乳双歧杆菌混合发酵制备,包括配料、均质杀菌、接种和低温发酵、翻缸冷却、罐装和冷藏后熟,即得到低温发酵乳成品。本发明的优点是低温驯化的乳双歧杆菌抗逆性增强,生物酶活性提高,用其制备低温发酵乳,活菌数量增加缓慢,延长对数期和稳定期,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营养价值,改善质地和风味;降低了生产的热能成本;保留了发酵乳成品的肠道益生功能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营养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珮铷;王林;贾长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市天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2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