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灭菌带电粒子作用因子的定量分析方法

文档序号:845414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离子体灭菌带电粒子作用因子的定量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消毒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灭菌带电粒子作用因子的定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等离子体在消毒领域被拓展到各种运用中时,人们也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对等离子体杀菌机理的理解上。迄今为止,虽然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还是没有完善确立其机理。对于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虽然大量实验已经证实了其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但其杀菌作用因子和机制各种观点还不统一。等离子体对细菌相互作用的精确机理并未被充分揭示,但在等离子体杀菌过程中作用因素已经被广泛研宄:电场,加热效应,紫外辐射,带电粒子以及活性物质。定性研宄表明,其中等离子体产生的带电粒子作用可能是由于带电粒子在细菌的细胞膜表面聚集,产生的静电力超过细胞膜的表面张力而使其破裂死亡,但对带电粒子作用因子的定量研宄偏少。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等离子体灭菌带电粒子作用因子的定量分析方法。
[0004]本发明为达到以上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包括的步骤如下:(I)、将0.5mm直径的0.22微米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剪成
IX Icm的滤膜块,然后将菌膜块逐一分装到干燥、无菌的培养皿中,打开培养皿在紫外灯下将滤膜块正反面各灭菌5min待用,然后取10 μ I上述原始菌液滴在滤膜块上,待液体被滤膜块完全吸收之后进行后续处理;(2)、将导电性能良好的铁丝筛网覆盖在去盖的培养皿上,滤掉等离子体组分中的带电粒子,将等离子体消毒器置于培养皿中带菌滤膜块正上方,进行等离子体处理;(3)、等离子体处理后立即将带菌滤膜块放入无菌、装有1ml无菌水的50ml旋口离心管里,每个离心管相对应进行标记编号,将带菌滤膜块、1ml无菌水的离心管用漩涡振荡器振荡60s,并将离心管放到支架上,用移液枪取900 μ L的无菌水稀释液注入离心管内,标明稀释倍数;取100 yL细菌溶液注入第一个离心管中,并反复,使之混合均匀,此即稀释至10倍;更换枪头,从10倍管中取100 μ L细液放入第二支离心管中并混合均匀,即稀释至100倍,同法可将菌液稀释至10"倍;(4)、取稀释好的细菌溶液接种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接种100 μ L菌液,一式三份,用无菌玻璃棒将液体均匀涂抹于整个培养皿;涂完后将玻璃棒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一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然后再在火焰上灼烧一遍,放回支架;(5)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C的培养箱中,待培养24h后计数。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带电粒子分离示意图。
[0007]图中:1等离子体消毒器、2等离子体射流、3铁丝筛网、4培养皿、5带菌滤膜块。
[0008]图2为带电粒子定量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
[0010]在超净工作台中,制备含有大肠杆菌菌种(编号:ATTC25922)的0.22微米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然后进行定量研宄,(I)、将0.5_直径的0.22微米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剪成IXlcm的滤膜块,然后将菌膜块逐一分装到干燥、无菌的培养皿中,打开培养皿在紫外灯下将滤膜块正反面各灭菌5min待用,然后取10 μ I (细菌数约为17)上述原始菌液滴在滤膜块上,待液体被滤膜块完全吸收之后(即滤膜上无明显水滴)进行后续处理;
(2)、如附图1,将导电性能良好的300目铁丝筛网3覆盖在去盖的培养皿4 (直径约为9cm,高约为1.7cm)上,滤掉等离子体组分中的带电粒子,将等离子体消毒器I置于培养皿4中带菌滤膜块5正上方,等离子体消毒器的喷嘴距离皿中心2cm处,将气体流量调为5L/min进行灭菌,等离子体射流2处理时间分别取0、30、60、90和120s ; (3)、处理后立即将带菌滤膜块放入无菌、装有1ml无菌水的50ml旋口离心管里,注意每个离心管相对应进行标记编号,将带菌滤膜块、1ml无菌水的离心管用漩涡振荡器振荡60s,并将离心管(1.5mL容量)放到支架上,标明稀释倍数,用数字式移液枪取900 yL的无菌水稀释液注入离心管内;取100 μ L细菌溶液注入第一个离心管中,并反复,使之混合均匀(漩涡振荡器振荡1s),此即稀释至10倍;更换枪头,从10倍管中取100 μ L细液放入第二支离心管中并混合均匀,即稀释至100倍,同法可将菌液稀释至10"倍;(4)、取稀释好的细菌溶液接种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接种100 μ L菌液,一式三份,用无菌玻璃棒将液体均匀涂抹于整个培养皿;涂完后将玻璃棒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一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然后再在火焰上灼烧一遍,放回支架;(5)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C的培养箱中,待培养24h后计数。细菌数量变化结果如附图2所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结果中并不是带电粒子的灭菌效果,而是去除带电粒子后的灭菌效果,通过与未分离的等离子体效果比较可得到带电粒子的灭菌效果。从附图2中可以看出,去除带电粒子的等离子体灭菌效果与未分离的等离子体的效果相差并不大,在30s时,前者细菌对数浓度为4.58,后者的对数浓度为5.7,两者相差了 1.12,在60s时两者分别是O和1.48,而在90s内两者都实现了细菌的全杀灭,这不仅说明去除了带电粒子之后的微等离子体射流仍然具有较强的灭菌能力,也证明了射流中的带电粒子存在一定的灭菌效果,但是并不是大多数细菌(约80%)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在等离子体射流中起主要灭菌作用的并不是带电粒子,但是带电粒子在等离子体射流的灭菌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主权项】
1.一种等离子体灭菌带电粒子作用因子的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⑴、将0.5mm直径的0.22微米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剪成I X Icm的滤膜块,然后将菌膜块逐一分装到干燥、无菌的培养皿中,打开培养皿在紫外灯下将滤膜块正反面各灭菌5min待用,然后取10 μ I上述原始菌液滴在滤膜块上,待液体被滤膜块完全吸收之后进行后续处理;(2)、将导电性能良好的铁丝筛网覆盖在去盖的培养皿上,滤掉等离子体组分中的带电粒子,将等离子体消毒器置于培养皿中带菌滤膜块正上方,进行等离子体处理;(3)、等离子体处理后立即将带菌滤膜块放入无菌、装有1ml无菌水的50ml旋口离心管里,每个离心管相对应进行标记编号,将带菌滤膜块、1ml无菌水的离心管用漩涡振荡器振荡60s,并将离心管放到支架上,用移液枪取900 μ L的无菌水稀释液注入离心管内,标明稀释倍数;取10yL细菌溶液注入第一个离心管中,并反复,使之混合均匀,此即稀释至10倍;更换枪头,从10倍管中取100 μ L细液放入第二支离心管中并混合均匀,即稀释至100倍,同法可将菌液稀释至10"倍;(4)、取稀释好的细菌溶液接种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接种100 μ L菌液,一式三份,用无菌玻璃棒将液体均匀涂抹于整个培养皿;涂完后将玻璃棒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一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然后再在火焰上灼烧一遍,放回支架;(5)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C的培养箱中,待培养24h后计数。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体灭菌带电粒子作用因子的定量分析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准备1×1cm的带菌滤膜块;然后将铁丝筛网覆盖在培养皿上,滤掉等离子体组分中的带电粒子,将等离子体消毒器置于培养皿中带菌滤膜块正上方,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后立即将带菌滤膜块进行稀释和培养,并分析对比细菌数量变化结果。这种方法通过铁丝筛网滤掉了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较好的实现了等离子体组分的分离和带电粒子的定量分析。
【IPC分类】C12Q1-02, C12R1-19
【公开号】CN104774908
【申请号】CN201510217938
【发明人】杜长明, 马丹燕, 刘亚
【申请人】中山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