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茶香精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4207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抹茶香精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涉及一种日用化学品的添加剂,具体来说是一种抹茶香精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抹茶是以优质新鲜茶叶为原料,采用蒸青、碾压、干燥等技术加工而成的粒径较小 的茶粉,外观呈天然绿色,保留了茶叶中500多种成分,兼顾了喝茶和吃茶的优点,营养价 值和保健价值比茶叶更高。中国抹茶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可惜的是自明代 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从此中国抹茶遂告失传,形成历 史断代。抹茶文化也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社交、对外交流等方面, 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对抹茶 这种国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在现形势下,抹茶具有大力发展的现实意义。
[0003] 目前公开的比较成熟的抹茶香精调配技术还比较缺乏,且大多是应用在食品领 域,应用于日化生活用品的抹茶香精还相对较少。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抹茶香精及其制备方法,所 述的这种抹茶香精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用于日用化学品的添加剂留香时间不够 长,香气不够逼真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抹茶香精,用单体香原料相比总香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算其原 料的组成及含量,按香韵分类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0006] 茶香韵 23%_31%; 青香韵 15%-23%; 甜香韵 22%-28%; 酸香韵 18%-24%; 花香韵 7%-11%; 动物香韵 0, 03%-Q. 05%。
[0007] 进一步的,韵由茶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组成,茶香酮、二氢 猕猴桃内酯、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的质量比为4-6 :10-12 :5-7 :4-6。
[0008] 进一步的,青香韵由己醛、香叶醇、水杨酸甲酯、乙酸苏合香酯、叶醇、己醇、 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和己酸叶醇酯组成,己醛、香叶醇、水杨酸甲酯、乙酸苏合香 酯、叶醇、己醇、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和己酸叶醇酯的质量比为0. 2-0. 3 :0. 3-0. 4 : 0· 007-0. 015 :4-6 :7-10 :0· 4-0. 5 :0· 55-0. 62 :0· 04-0. 06 :3-4。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甜香韵由苯甲醛、桂酸甲酯、甲位己基桂醛、乙基麦芽酚、香兰素 和异佛尔酮组成,苯甲醛、桂酸甲酯、甲位己基桂醛、乙基麦芽酚、香兰素和异佛尔酮的质量 比为 0· 04-0. 05 :3-5 :5-6 :4-5 :10-11 :0· 5-0. 6。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酸香韵由辛酸、癸酸、十二酸和十四酸组成,辛酸、癸酸、十二酸 和十四酸的质量比为4-6 :6-8 :4-5 :4-5。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花香韵由苯乙醇、乙位紫罗兰酮、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和顺式茉 莉酮组成,所述的苯乙醇、乙位紫罗兰酮、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和顺式茉莉酮的质量比为 0. 2~0, 3 :5_6 :0. 5~0, 8 :2_3〇
[0012] 进一步的,动物香韵为佳乐麝香(化学名:1,3, 4, 6, 7, 8-六氢-4, 6, 6, 7, 8, 8-六 甲基环五-γ-2-苯并吡喃)。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一种抹茶香精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 1)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各反应原料;
[0015] 2)在密闭空间中加入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十二酸、十四酸这些 固体香原料,再加入40% -50%的溶剂三醋酸甘油酯,并加热溶解混合均匀;
[0016] 3)在上述(1)所得搅拌混合均匀的冷却混合液中依次按配方添加剩下的液体香 原料和剩余溶剂,搅拌并混合均匀。
[0017] 4)将完全溶解的混合液(2)放置在室温下陈化30_60h即得抹茶香精。
[0018] 本发明抹茶香精以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叶醇、香兰素等原料为主;三醋酸甘 油酯为溶剂(也可采用丙二醇);通过桂酸甲酯、十二酸、十四酸、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佳乐 麝香等原料来延长香精留香时间;并结合抹茶的香气分路从茶香韵、青香韵、甜香韵、酸香 韵、花香韵、动物香韵入手模拟制备出一种香气逼真、留香效果好、香气品质稳定、丰富、特 征性强、原料来源方便的抹茶香精,该香精可用于日化等生活用品的加香。
[0019] 本发明是针对非食品类的物品的加香,主要特点为留香时间相对市面上其他抹茶 香精较久,香气稳定、逼真、特征性强,整个过程简单可控,原料容易获得,实践应用效果良 好。
[0020]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技术进步是显著的。本发明的方法所用原料中桂酸甲 酯、十二酸、十四酸、佳乐麝香、二氢茉莉酮酸甲酯等原料都有助于延长留香时间,其他香原 料也相对简单易得。本发明是一款香气特征明显、香气质量稳定、逼真、留香时间久的抹茶 香精,可应用于日化生活物品的加香,可以满足人们对抹茶香气的喜爱和追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1
[0022] 本发明抹茶香精按100g中各个香原料和溶剂的含量来进行配方构架,其组成含 量如下:
[0023]

[0025] 实施例1所得抹茶香精醛香和酸香较重,不够柔和,实施例2将着重降低己醛和辛 酸等原料的含量,以求调配出香气更加和谐、特征性更加明显的抹茶香精。
[0026] 实施例2
[0027] 本发明抹茶香精按100g中各个香原料和溶剂的含量来进行配方构架,其组成含 量如下:


[0031] 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1在醛香和酸香方面有所降低,特征性也有所加强,实施例3 将在细微方面进一步调整改善,希望调配出一款香气更加清爽,逼真的抹茶香精。
[0032] 实施例3
[0033] 本发明抹茶香精按100g中各个香原料和溶剂的含量来进行配方构架,其组成含 量如下:

[0036] 实施例3相比前两者在特征性方面进一步提高,按上述配方调得抹茶香精香气更 加丰富、逼真、诱人、层次分明、特征性更加明显;实践应用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作为一 种生活用品的加香,能够有效延长香精释放时间。
[0037] 以上所属内容仅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基本说明,而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任 何等效变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抹茶香精,其特征在于,按香韵分类,各单体香的质量百分比为: 茶香韵 23%-31% ; 青香韵 15%_23% ; 甜香韵 22%-28% ; 酸香韵 18%-24% ; 花香韵 7%-11%; 动物香韵 0. 03%-0. 0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抹茶香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香韵由茶香酮、二氢猕 猴桃内酯、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组成,茶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的质 量比为 4-6 :10-12 :5-7 :4-6。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抹茶香精,其特征在于:青香韵由己醛、香叶醇、水杨酸 甲酯、乙酸苏合香酯、叶醇、己醇、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和己酸叶醇酯组成,己醛、香 叶醇、水杨酸甲酯、乙酸苏合香酯、叶醇、己醇、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和己酸叶醇酯的 质量比为 〇· 2-0. 3 :0· 3-0. 4 :0· 007-0. 015 :4- 6 :7-10 :0· 4-0. 5 :0· 55-0. 62 :0· 04-0. 06 : 3_4〇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抹茶香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甜香韵由苯甲醛、桂酸甲 酯、甲位己基桂醛、乙基麦芽酚、香兰素和异佛尔酮组成,苯甲醛、桂酸甲酯、甲位己基桂醛、 乙基麦芽酚、香兰素和异佛尔酮的质量比为〇. 04-0. 05 :3-5 :5-6 :4-5 :10-11 :0. 5-0. 6。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抹茶香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香韵由辛酸、癸酸、 十二酸和十四酸组成,辛酸、癸酸、十二酸和十四酸的质量比为4-6 :6-8 :4-5 :4-5。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抹茶香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香韵由苯乙醇、乙位紫 罗兰酮、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和顺式茉莉酮组成,所述的苯乙醇、乙位紫罗兰酮、二氢茉莉酮 酸甲酯和顺式茉莉酮的质量比为〇. 2-0. 3 :5-6 :0. 5-0. 8 :2-3。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抹茶香精,其特征在于:动物香韵为佳乐麝香(化学名: 1,3, 4, 6, 7, 8-六氢-4, 6, 6, 7, 8, 8-六甲基环五-γ-2-苯并吡喃)。8.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抹茶香精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各反应原料; 2) 在密闭空间中加入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十二酸、十四酸,再加入 40%-50%的溶剂三醋酸甘油酯,并加热溶解混合均匀; 3) 在上述(1)所得搅拌混合均匀的冷却混合液中按配方添加剩下的香原料和剩余溶 剂,搅拌并混合均匀; 4) 将完全溶解的混合液(2)放置在室温下陈化30-60h即得抹茶香精。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抹茶香精,按香韵分类,以质量百分比计算,由23%-31%的茶香韵;15%-23%的青香韵;22%-28%的甜香韵;18%-24%的酸香韵;7%-11%的花香韵和0.03%-0.05%的动物香韵组成。还提供了上述抹茶香精的制备方法,在密闭空间中加入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十二酸、十四酸,再加入部分溶剂,并加热溶解混合均匀;在上述搅拌混合均匀的冷却混合液中按配方添加剩下的香原料和剩余溶剂,搅拌并混合均匀,将完全溶解的混合液放置在室温下陈化,即得抹茶香精。本发明是一种香气逼真、留香效果好、香气品质稳定、丰富、特征性强、原料来源方便的抹茶香精,可用于日化等生活用品的加香。
【IPC分类】C11B9/00
【公开号】CN105400595
【申请号】CN201510846501
【发明人】肖作兵, 张玉, 朱广用, 牛云蔚, 徐子淇
【申请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