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旋流动型沼气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49439阅读:来源:国知局
10和下固定套520为一体化成型,上固定套510和下固定套520之间的侧壁在左右两端上设置有联通上固定套510内腔和下固定套520内腔的第三通气孔310和第四通气孔320,调控阀100左右两端分别套接有第二左端阀芯180和第二右端阀芯190。
[0087]上固定套510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140,调控轴140左端设有环形左凸起部142,调控轴140右端设有环形右凸起部144,环形左凸起部142与环形右凸起部144之间为环形凹槽,上固定套510内壁与该环形凹槽之间形成环形进气腔室,上固定套510左右两端分别套接有第一左端阀芯150和第一右端阀芯160,第一左端阀芯150外侧壁、第二左端阀芯180内侧壁和阀芯套500内侧壁之间形成左排气腔154,第一左端阀芯150上设有联通左排气腔154和上固定套510内腔的第一透气孔152 ;同理,第一右端阀芯160、第二右端阀芯190内侧壁和阀芯套500内侧壁之间形成右排气腔164,第一右端阀芯160上设置有联通右排气腔164与上固定套510内腔的第二透气孔162。
[0088]下固定套520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170,中心阀芯170的左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左气腔175,中心阀芯170的左端设有台阶腔,第二左端阀芯180的内端面上设有二级环形台阶,第二左端阀芯180的第一级环形台阶插入中心阀芯左端对应的台阶腔中并且与其形成环形的左腔室176,第二左端阀芯180的第二级环形台阶与中心阀芯左端形成环形凹槽并且该环形凹槽与左排气腔相联通,左气腔175上设有与左腔室176相联通的第五透气孔171,中心阀芯170左端台阶腔内连接一贯穿第二左端阀芯180的左连接轴172的驱动端,左连接轴172的输出端连接左活塞210 ;同理,中心阀芯170的右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右气腔177,中心阀芯170的右端设有台阶腔,第二右端阀芯190的内端面上设有二级环形台阶,第二右端阀芯190的第一级环形台阶插入中心阀芯170右端对应的台阶腔中并且与其形成环形的右腔室178,第二右端阀芯190的第二级环形台阶与中心阀芯170右端形成环形凹槽并且该环形凹槽与右排气腔164相联通,右气腔177上设有与右腔室178相联通的第六透气孔173,中心阀芯170右端台阶腔内连接一贯穿第二右端阀芯190的右连接轴174的驱动端,右连接轴174的输出端连接右活塞220。
[0089]上述第三透气孔310联通上固定套510内腔和中心阀芯170的左气腔175,上述第四透气孔320联通上固定套510内腔和中心阀芯170的右气腔177。
[0090]阀芯套的环形外壁上设有三道环形凹槽,包括中心凹槽110、左排气槽120和右排气槽130,环形中心凹槽110的底部设有若干与上固定套内腔相联通的进气孔112,左排气槽120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左排气腔154相联通的左排气孔122,右排气槽130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右排气腔164相联通的右排气孔132。
[0091]尤为重要地,调控轴140的左凸起部142的最左端与调控轴140的右凸起部144的最左端距离应当等于第三透气孔310和第四透气孔320的中心距离,同理,调控轴140的左凸起部142的最右端与调控轴140的右凸起部144的最右端距离应当等于第三透气孔310和第四透气孔320的中心距离。
[0092]当调控轴140向左侧移动时,环形进气腔通过第三透气孔310与左气腔175相联通,左气腔175通过第五透气孔171与左腔室176相联通;与此同时,右排气腔164通过第二透气孔162与上固定套510的右端内腔联通,上固定套510的右端内腔通过第四透气孔320与右气腔177联通,右气腔177通过第六透气孔173与右腔室178相联通。
[0093]同理,当调控轴140向右侧移动时,环形进气腔通过第四透气孔320与右气腔177相联通,右气腔177通过第六透气孔173与右腔室178相联通;与此同时,左排气腔154通过第一透气孔152与上固定套510的左端内腔相联通,上固定套510的左端内腔通过第三透气孔310与左气腔175相联通,左气腔175通过第五透气孔171与左腔室176相联通。
[0094]如图9所示,为防止中心阀芯170在左右往复运动过程中造成第五透气孔171和第六透气孔173的阻塞,第五透气孔171和第六透气孔173采用L型透气孔,第五透气孔
171的底部连接中心阀芯170左端台阶腔的右侧壁,第六透气孔173的底部连接中心阀芯170右端台阶腔的左侧壁。
[0095]气动栗的栗体内设置有供气通道,该供气通道通向中心凹槽110,栗体内还设置有通向外界的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的内端通向左排气槽120和右排气槽130,排气通道的内端还通向左通气腔640和右通气腔660,左通气腔640和右通气腔660在伸张或者压缩过程中保持内部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0096]如图3所示,当气源进入进气腔室内,调控轴140向左端移动的最大距离。
[0097]下面以沼气为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本发明的充氧机的工作原理,当然此处的气源还可以替换成其他气体,例如压缩空气、氮气等,其工作原理与沼气一样,不再赘述。
[0098]调控阀的初始状态为:中心阀芯处于下固定套的中心位置,调控阀处于上固定套的中心位置,并且调控轴的左凸起部阻塞第三透气孔,调控轴的右凸起部阻塞第四透气孔。
[0099]供气通道一端连接沼气池储气板的导气管,供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于栗体内的中心凹槽,沼气池内存储的沼气通过供气通道进入中心凹槽内,并通过设置于中心凹槽底部的若干进气孔进入进气腔室,该进气腔室由调控轴两端凸起部之间的环形凹槽与上固定套内腔组成;与此同时,调控轴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的状态,所以沼气推动调控轴向一侧移动。
[0100]当沼气推动调控轴向左侧移动时,调控轴左端内腔通过设置于上固定套左端的第一左端阀芯上的第一透气孔与第一左端阀芯左端的左排气腔联通,由于左排气腔上端通过左排气孔与左排气槽联通,并且由于左排气槽与栗体内的排气通道联通,使得调控轴左端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调控轴向做左移动时排出调控轴左端内腔中的气体;调控轴向左端移动时,进气腔室与设置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间的第三透气孔联通,调控轴右端内腔通过设置于上固定套右端的第一右端阀芯的第二透气孔与第一右端阀芯右端的右排气腔联通,由于右排气腔上端通过右排气孔与右排气槽联通,并且由于右排气槽与栗体的排气通道联通,使得调控轴右端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调控轴向左移动时,调控轴右端内腔中的空气体积增大,调控轴右端内腔与设置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间的第四透气孔联通;与此同时,进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与下固定套内滑动连接的中心阀芯外侧壁左端的环形左气腔联通,沼气进入左气腔中,由于左气腔与中心阀芯左端台阶腔之间通过第五透气孔联通,并且中心阀芯左端的第二左端阀芯插入中心阀芯左端台阶腔内并形成左腔室,使沼气进入左气腔内;与此同时,由于中心阀芯外侧壁右端的右气腔通过第六透气孔与中心阀芯的右端台阶腔联通,并且由于中心阀芯右端的第二右端阀芯插入中心阀芯右端台阶腔中形成右腔室,使得右气腔与右腔室相联通,并且由于右气腔通过第四透气孔与调控轴右端内腔联通,使得右气腔与排气通道相联通。
[0101]沼气进入左腔室内,使得左腔室内气压大于右腔室,中心阀芯向右移动,与此同时,调控轴继续向左移动,中心阀芯向右移动过程中带动与之连接的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的移动,左连接轴向右移动过程中,带动左活塞右移,使得左活塞与左隔膜片之间的密封腔室气压减小,左隔膜片收缩变形,使得左隔膜片与栗体之间的左输出气腔体积增大,此时,设置于进气三通和左输出气腔之间的进气阀打开,空气进入做输出气腔内,并且此时设置于出气三通和左输出气腔之间的出气阀关闭,左活塞内侧壁与设置于栗体内的中心体之间的左通气腔体积减小,由于左通气腔与排气通道相联通,左通气腔内减小的空气体积均可以通过排气通道排出,达到栗体左侧吸收空气的目的;同理,右活塞的右移,右隔膜片伸张变形,使得右隔膜片与栗体之间右输出气腔体积减小,右活塞内侧壁与设置于栗体内的中心体之间的右通气腔体积增大,设置于进气三通和右输出气腔之间的进气阀关闭,设置于出气三通和右输出气腔之间的出气阀打开,挤压右输出气腔内的空气从出气三通中流出。
[0102]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调控轴的左端伸出右端收缩,调控轴的左端与向右移动的左活塞相遇,随着沼气不断向左腔室输送,左活塞带动调控轴一起向右移动;当右腔室中气体被完全排出时,左活塞带动调控轴向右移动至调控轴左端凸起阻塞第三透气孔并且调控轴右端凸起阻塞第四透气孔位置处。
[0103]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阻塞,并且调控轴左端与左活塞贴合,并且由于进气腔室内的沼气气压大于调控轴右端气压,使得调控轴在沼气气压作用下向右移动,调控轴向右移动过程中,调控轴左端收缩并且右端伸出。
[0104]调控轴向右移动过程中,使得进气腔室与第四透气孔相联通,并且上固定套左端内腔与第三透气孔相联通,沼气进入右腔室,使得右腔室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得中心阀芯向左移动,并挤压左腔室中的沼气通过第五透气孔、第三透气孔、第一透气孔以及左排气孔排出,中心阀芯向左移动过程中,驱动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的移动,并带动左活塞和右活塞的移动,使得左隔膜片的伸出变形以及右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