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流搅拌型超高效沼气发酵池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10049441阅读:来源:国知局
内的沼气体积减小,相邻发酵区内的沼液流入该发酵区中,补充减小的沼气体积,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回流,补充该发酵池内减少的沼液体积。
[0115]第二种方案。
[0116]进料口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压间内的沼液流入发酵池体内的单向阀,出料口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发酵池体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中的单向阀。
[0117]进料口排水管的安装位置靠近进料口,进料口附近的沼液较为浑浊,并且富含发酵原料,通过设置在进料口排水管上的单向阀,控制进料口附近的发酵原料不能流入水压间中,一方面为了避免发酵原料流入水压间中进行发酵,造成沼气不能收集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为了避免发酵原料流入水压间中,造成排水管的阻塞。
[0118]设置于出料管排水管上的单向阀,可以将富含菌种的沼液带入水压间,并通过水压间将富含菌种的沼液单向流入进料口中,实现菌种的循环流动,提高整个系统的发酵效率。
[0119]现有技术中的沼液捞取主要采用人工手动获取方式,部分采用水栗抽取,由于沼液中混杂有较多的颗粒,采用普通的水栗将不能适应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造成水栗的阻塞,现有技术中的气动隔膜栗,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对于各种腐蚀性液体,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易挥发、易燃、剧毒的液体,均能予以抽光吸尽,所以气动隔膜栗适应对沼液的抽取。
[0120]沼气池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集聚于储气板内,并且随着沼气气压的逐步增大,将挤压储气板内的沼液流入储气板外,并使得沼气池内的沼液液面不断上升;利用储气板内存在的沼气作为驱动气动隔膜栗的动力,带动气动隔膜栗的工作,从而抽取沼液;传统的气动隔膜栗的工作是通过电力带动压缩机的驱动,本发明通过沼气气压的驱动,可以实现环保能源的综合利用。
[0121]具体地,将气动隔膜栗放置于水压间50中,可以在气动隔膜栗外套接有过滤网,防止较大的颗粒流入气动隔膜栗中,气动隔膜栗的进气端通过气管连接储气板的导气管,上述气管上设置有控制气管开启或者关闭的阀体;当储气板内存储有大量的沼气时,打开气管上的阀体,储气板内的沼气流入气动隔膜栗内,并驱动气动隔膜栗的工作,通过气动隔膜栗挤压水压间内的沼液排出水压间外,从而达到自动提取沼液的目的。
[0122]如图6-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动栗的实施方案,其利用气压为动力转换成左挡水板和右挡水板的往复运动,从而达到排除液体的功能;其可以高效的排出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易挥发、易燃、剧毒的液体。
[0123]如图6所示,气动栗,包括栗体,栗体内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套装调控阀100,调控阀100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挡水板210和右挡水板220,左挡水板210外侧壁与栗体之间形成左液体腔610,右挡水板220外侧壁与栗体之间形成右液体腔620,左挡水板210内侧壁与栗体之间形成左通气腔640,右挡水板220内侧壁与栗体之间形成右通气腔660,栗体底部设有与左液体腔和右液体腔均连通的进水三通410,栗体顶部设有与左液体腔和右液体腔均连通的出水三通420,栗体内还设置有挡水球430,挡水球430分别设置于进水三通410与左、右液体腔连接位置处以及设置于出水三通420与左、右液体腔连接位置处;其原理在于:通过调控阀100的驱动并带动左挡水板210和右挡水板220在栗体内往复运动,并带动挡水球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压缩液体腔内的液体,从而达到排出液体的目的。
[0124]调控阀100,其包括阀芯套500和固定套,固定套由上固定套510和下固定套520组成,固定套套接于阀芯套500中心位置,上固定套510和下固定套520为一体化成型,上固定套510和下固定套520之间的侧壁在左右两端上设置有联通上固定套510内腔和下固定套520内腔的第三通气孔310和第四通气孔320,调控阀100左右两端分别套接有第二左端阀芯180和第二右端阀芯190。
[0125]上固定套510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140,调控轴140左端设有环形左凸起部142,调控轴140右端设有环形右凸起部144,环形左凸起部142与环形右凸起部144之间为环形凹槽,上固定套510内壁与该环形凹槽之间形成环形进气腔室,上固定套510左右两端分别套接有第一左端阀芯150和第一右端阀芯160,第一左端阀芯150外侧壁、第二左端阀芯180内侧壁和阀芯套500内侧壁之间形成左排气腔154,第一左端阀芯150上设有联通左排气腔154和上固定套510内腔的第一透气孔152 ;同理,第一右端阀芯160、第二右端阀芯190内侧壁和阀芯套500内侧壁之间形成右排气腔164,第一右端阀芯160上设置有联通右排气腔164与上固定套510内腔的第二透气孔162。
[0126]下固定套520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170,中心阀芯170的左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左气腔175,中心阀芯170的左端设有台阶腔,第二左端阀芯180的内端面上设有二级环形台阶,第二左端阀芯180的第一级环形台阶插入中心阀芯左端对应的台阶腔中并且与其形成环形的左腔室176,第二左端阀芯180的第二级环形台阶与中心阀芯左端形成环形凹槽并且该环形凹槽与左排气腔相联通,左气腔175上设有与左腔室176相联通的第五透气孔171,中心阀芯170左端台阶腔内连接一贯穿第二左端阀芯180的左连接轴172的驱动端,左连接轴172的输出端连接左挡水板210 ;同理,中心阀芯170的右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右气腔177,中心阀芯170的右端设有台阶腔,第二右端阀芯190的内端面上设有二级环形台阶,第二右端阀芯190的第一级环形台阶插入中心阀芯170右端对应的台阶腔中并且与其形成环形的右腔室178,第二右端阀芯190的第二级环形台阶与中心阀芯170右端形成环形凹槽并且该环形凹槽与右排气腔164相联通,右气腔177上设有与右腔室178相联通的第六透气孔173,中心阀芯170右端台阶腔内连接一贯穿第二右端阀芯190的右连接轴174的驱动端,右连接轴174的输出端连接右挡水板220。
[0127]上述第三透气孔310联通上固定套510内腔和中心阀芯170的左气腔175,上述第四透气孔320联通上固定套510内腔和中心阀芯170的右气腔177。
[0128]阀芯套的环形外壁上设有三道环形凹槽,包括中心凹槽110、左排气槽120和右排气槽130,环形中心凹槽110的底部设有若干与上固定套内腔相联通的进气孔112,左排气槽120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左排气腔154相联通的左排气孔122,右排气槽130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右排气腔164相联通的右排气孔132。
[0129]尤为重要地,调控轴140的左凸起部142的最左端与调控轴140的右凸起部144的最左端距离应当等于第三透气孔310和第四透气孔320的中心距离,同理,调控轴140的左凸起部142的最右端与调控轴140的右凸起部144的最右端距离应当等于第三透气孔310和第四透气孔320的中心距离。
[0130]当调控轴140向左侧移动时,环形进气腔通过第三透气孔310与左气腔175相联通,左气腔175通过第五透气孔171与左腔室176相联通;与此同时,右排气腔164通过第二透气孔162与上固定套510的右端内腔联通,上固定套510的右端内腔通过第四透气孔320与右气腔177联通,右气腔177通过第六透气孔173与右腔室178相联通。
[0131]同理,当调控轴140向右侧移动时,环形进气腔通过第四透气孔320与右气腔177相联通,右气腔177通过第六透气孔173与右腔室178相联通;与此同时,左排气腔154通过第一透气孔152与上固定套510的左端内腔相联通,上固定套510的左端内腔通过第三透气孔310与左气腔175相联通,左气腔175通过第五透气孔171与左腔室176相联通。
[0132]如图14所示,为防止中心阀芯170在左右往复运动过程中造成第五透气孔171和第六透气孔173的阻塞,第五透气孔171和第六透气孔173采用L型透气孔,第五透气孔171的底部连接中心阀芯170左端台阶腔的右侧壁,第六透气孔173的底部连接中心阀芯170右端台阶腔的左侧壁。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