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284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医学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ο
【背景技术】
[0002]在生物医学工程实验研究中,对于血液细胞等多种细胞在流体力的刺激下,其分离和相同流体环境下增殖培养的比较研究实验;以及对于同种细胞在不同流体环境刺激下的比较研究实验等,均需要一种,能够保证实验的同一性、又同时满足细胞的在模拟血管持续流体力的影响下的不同条件对比实验。近年来,各个专业实验室,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验特性,开发和设计制作个性化的细胞流体力学实验仪器。而血管流体实验用流动腔体平台,是该种个性化仪器满足不同流体或细胞条件,进行显微镜观察的主要部件之一。个性化实验要求各个流动腔室独立,采用不同流动液体和混合不同药物,利用血管流体实验仪器用的流动腔体平台,来完成模拟血管流体的多种实验。因此,针对血管流体实验专用仪器,开发设计满足要求的血管流体实验用具有独立腔室的流动腔体平台,在保证实验的一致性和同一性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为此,在生物工程科学实验研究中的需要开发一种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
[0003]总之,现有技术中的血管流体平台存在着通用性差,实验精度低,不能同时进行多种流体实验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
[0005]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呈扁平状长方体的上层体和下层体,上层体和下层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层体包括上层观察窗口、上层凸台、2?4对流体均勾单元、2?4对流体管、毛细管流动腔、2?4对驱动单元、玻璃封片和螺栓孔;所述上层观察窗口呈长方形贯穿设置于上层中部位置,两个上层凸台分别对称设置于上层观察窗口短边外侧的上层体底部,每对流体均匀单元对称设置于两个上层凸台底部,且在上层凸台上平行间隔布置,一对流体均匀单元对应一个毛细管流动腔,同时对应一对驱动单元;流体均勾单元包括勾流池、流体均化池和溢流通道,匀流池设置于上层凸台底部靠近观察窗口一侧,观察窗口宽边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匀流池连通的通孔,流体均化池设置于匀流池外侧的上层凸台底部,溢流通道将匀流池与流体均化池顶部连通,流体均化池顶部设置有细管孔组;每对流体管一端通过连接细管孔组连通一对流体均匀单元,另一端连通上层体外侧;所述毛细管流动腔为透明的管状结构设置于上层观察窗口内且与观察窗口长边平行设置,其两端均通过流动腔体密封套插入通孔与对应的勾流池密闭连通;每对驱动单元驱动对应的毛细管流动腔径向转动,每对驱动单元对称设置于观察窗口短边两侧并固定于上层体上表面;所述两个玻璃封片分别密闭粘贴于两个上层凸台底面,其大小尺寸与两个上层凸台底面相同;所述螺栓孔设置于两上层凸台外侧;所述下层体包括下层观察窗口、下层体容纳槽和螺栓孔;所述下层观察窗口呈长方形贯穿设置下层中部位置,并与上层观察窗口对应设置,所述下层体容纳槽外缘呈长方形沿下层观察窗口外侧设置一周且开口向上,其可容纳两个上层凸台即两个上层凸台之间的突起物,螺栓孔设置于下层体容纳槽外侧,并与上层体螺栓孔对应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成对设置于中部的流体均匀单元中流体均化池相对于成对设置于两侧的流体均匀单元中流体均化池更远离观察窗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细管孔组包括一个大流孔和两个小流孔,大流孔设置于流体均化池中部位置,小流孔设置于流体均化池两端端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匀流池和溢流通道的流道宽度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勾流池和流体均化池的高度均为3mm?5mm,溢流通道的高度为lmm0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微型同步电机、传动组件、流动腔体卡紧传动齿轮和流动腔体套,微型同步电机通过固定片与电机固定螺栓配合固定于上层体顶面,微型同步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流动腔体卡紧传动齿轮,流动腔体卡紧传动齿轮固定外套于流动腔体套上,流动腔体套固定外套于流动腔体一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设置于观察窗口同侧驱动单元中的微型同步电机通过固定连接片相互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流动腔体内径为Φ 0.3mm?Φ 5mm,所述流动腔体密封套和流动腔体套均与流动腔体内径大小相匹配。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层体底面的观察窗口长边两侧均设置有观察凹槽,该观察凹槽沿观察窗口长边平行设置,其长度与观察窗口长边相同。
[0014]本实用新型的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适合与不同规格型号的细胞流体力学实验仪器配套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较强;一个流动腔体平台可同时进行多个不同的条件对比实验,或使用不同管径的流动腔体,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实验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层体俯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层体仰视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层体俯视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层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上层体;2.上层观察窗口 ;3.微型同步电机;4.固定连接片;5.传动组件;6.固定片;7.螺栓;8.流体管;9.毛细管流动腔;10.电机固定螺栓;11.观察凹槽;12.上层凸台;13.流体均匀单元;14.玻璃封片;17.匀流池;18.流体均化池;19.小流孔;20.大流孔;21.溢流通道;22.下层体;23.下层观察窗口 ;24.下层体容纳槽;25.显微镜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至图6所示,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
λΤΖΖλI 口 ο
[0024]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独立腔室的血管流体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呈扁平状长方体的上层体1和下层体22,上层体1和下层体22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上层体1包括上层观察窗口 2、上层凸台12、2?4对流体均勾单元13、2?4对流体管8、毛细管流动腔9、2?4对驱动单元、玻璃封片14和螺栓7孔;所述上层观察窗口 2呈长方形贯穿设置于上层中部位置,两个上层凸台12分别对称设置于上层观察窗口 2短边外侧的上层体1底部,每对流体均匀单元13对称设置于两个上层凸台12底部,且在上层凸台12上平行间隔布置,一对流体均匀单元13对应一个毛细管流动腔9,同时对应一对驱动单元;流体均勾单元13包括勾流池17、流体均化池18和溢流通道21,勾流池17设置于上层凸台12底部靠近观察窗口一侧,观察窗口宽边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匀流池17连通的通孔,流体均化池18设置于匀流池17外侧的上层凸台12底部,溢流通道21将匀流池17与流体均化池18顶部连通,流体均化池18顶部设置有细管孔组;每对流体管8 一端通过连接细管孔组连通一对流体均匀单元13,另一端连通上层体1外侧;所述毛细管流动腔9为透明的管状结构设置于上层观察窗口 2内且与观察窗口长边平行设置,其两端均通过流动腔体密封套插入通孔与对应的勾流池17密闭连通;每对驱动单元驱动对应的毛细管流动腔9径向转动,每对驱动单元对称设置于观察窗口短边两侧并固定于上层体1上表面;所述两个玻璃封片14分别密闭粘贴于两个上层凸台12底面,其大小尺寸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