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喷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482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等离子喷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涂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喷枪。
技术背景等离子喷涂是应用范围最广和最重要的一种热喷涂工艺手段, 一般等离 子喷涂设备由喷枪、整流电源、控制系统、热交换系统、送粉器、水电转接 箱六部分构成。等离子喷枪是集水、电、气、粉于一体的等离子电弧发生器, 主要由喷嘴、电极、电极杆、绝缘体、水道头等组成。等离子喷枪是整套系 统的关键,喷枪的设计和直接影响喷涂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和喷涂涂层质量的 优劣。普通等离子喷枪喷涂时,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到喷嘴时,不会发生气体 的旋流,气体电离不够充分,导致涂层的结合强度、硬度较低,涂层孔隙率 较高,喷涂效果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气体发生旋流,更充分的电离,从而 提高喷涂效果的等离子喷枪。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等离子喷枪,它包括电极头、与电极头 通过绝缘体绝缘并保持间隙的喷嘴、与喷嘴通过所述间隙联通的进气管;在 所述的电极头和喷嘴的间隙处设有一气体分配环,气体分配环的外径小于所 述的间隙形成的空腔的内径,气体分配环沿轴向的端面连接间隙的轴向两侧 面,气体分配环沿着径向设有2 8个通孔,用于导通进气管和喷嘴。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电极头和喷嘴中间隙处设有一气体分配环,气体 分配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间隙形成的空腔的内径,气体将沿气流分配环的外 圈发生旋转;气体分配环沿轴向的端面连接间隙的轴向两侧面,气体分配环 沿着径向设有2~8个通孔,用于导通进气管和喷嘴,这样,气体只能由通孔 进入到喷嘴内腔。由于气体发生沿气流分配环的外圈发生旋转,而且由通孔 进入到喷嘴内腔的气体沿不同方向的发生碰撞,增强了气体的电离效果,从 而使得喷涂效果提高,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电弧在旋转气体的作用下向中 心压縮,从而电弧被拉长,使得等离子气体充分加热,提高了喷涂效果。因 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喷涂效果更好。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喷枪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分配环的示意图。 图中,1电极头,2气体分配环,3进气管,4进水管,5绝缘体,6喷嘴,7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图2所示, 一种等离子喷枪,它包括电极头l,与电极头l通过 绝缘体5绝缘并保持间隙的喷嘴6,与喷嘴6通过所述间隙联通的进气管3, 所述的喷嘴外侧设有进水管4,在所述的电极头1和喷嘴6的间隙处设有一 气体分配环2,气体分配环2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间隙形成的空腔的内径,气 体分配环2沿轴向的端面连接所述间隙的轴向两侧面,气体分配环2沿着径 向设有2 8个通孔7,用于导通进气管3和喷嘴6。本实用新型中,气体分配环2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间隙形成的空腔的内径, 所以,气体将沿气流分配环的外圈发生旋转;气体分配环沿轴向的端面连接 间隙的轴向两侧面,气体分配环沿着径向设有2 8个通孔,用于导通进气口 和喷嘴,这样,气体只能由通孔进入到喷嘴内腔。由于气体沿气流分配环2 的外圈发生旋转,而且由通孔进入到喷嘴内腔的气体沿不同方向的发生碰撞, 增强了气体的电离效果,从而使得喷涂效果提高。喷嘴3和电极头1间加以 很高的空载电压,通过高频引弧装置引燃电弧,电弧在强烈的旋涡气流的作 用下,向中心压縮,被引出喷嘴外部,电弧的阳极区落在喷嘴出口面上。弧 柱被拉长到130mm以上,弧电压高达400V,在弧电流为500A的情况下,电 弧功率高达200KW。如此长的弧柱和高功率情况下,能够对等离子气体充分 加热,当极高温度的等离子气体离开喷嘴后产生高速等离子射流。
权利要求1. 一种等离子喷枪,它包括电极头(1),与电极头(1)通过绝缘体(5)绝缘并保持间隙的喷嘴(6),与所述的喷嘴(6)通过所述间隙联通的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极头(1)和喷嘴(6)的间隙处设有一气体分配环(2),气体分配环(2)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间隙形成的空腔的内径,气体分配环(2)沿轴向的端面连接间隙的轴向两侧面,气体分配环(2)沿着径向设有2~8个通孔(7),用于导通进气口(3)和喷嘴(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涂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喷枪。在电极头(1)和喷嘴(6)的间隙处设有一气体分配环(2),气体分配环(2)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间隙形成的空腔的内径,气体分配环(2)沿轴向的端面连接间隙的轴向两侧面,气体分配环(2)沿着径向设有2~8个通孔(7),用于导通进气口(3)和喷嘴(6)。由于气体发生沿气流分配环的外圈发生旋转,而且由通孔进入到喷嘴内腔的气体沿不同方向的发生碰撞,增强了气体的电离效果,电弧在旋转气体的作用下向中心压缩,从而电弧被拉长,使得等离子气体充分加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喷涂效果好。
文档编号B05B5/00GK201079755SQ200720129278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4日
发明者杰 杨 申请人: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