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170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表面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表面保护膜,所述表面保护膜即使在不添加增塑剂时也可以表现充分高的润湿性、可防止停止痕的形成并且再加工性优异。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包含:基材层;和压敏胶粘剂层,其中:该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70%以上;且该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第1次润湿速度为5.0cm2/秒以上。
【专利说明】表面保护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保护膜。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具有基材层和压敏胶粘剂层,并且用于例如通过将该膜贴附于显示构件、图像识别构件或电子设备的表面而保护该表面的用途中。
【背景技术】
[0002]可以将表面保护膜贴合到显示构件如LCD或有机EL、或使用LCD或有机EL的触控面板,相机的图像识别构件如透镜部或者电子设备的表面以防止该表面的损伤、污溃等。
[0003]可以在组装等的制造步骤内或在制品出货时手工贴合这种表面保护膜。当手工贴合表面保护膜时,可能在被粘物与表面保护膜之间卷入气泡。
[0004]作为将表面保护膜手工贴合到被粘物上时,防止在被粘物与表面保护膜之间卷入气泡的技术,报道了向表面保护膜的压敏胶粘剂层中添加增塑剂而提高其润湿性的技术(专利文献I)。
[0005]然而,当将增塑剂添加到压敏胶粘剂中时,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强度变低且产生形成停止痕的不良状况。停止痕是指将压敏胶粘剂层从被粘物上剥离时,在压敏胶粘剂层从被粘物上完全分离之前,因剥离速度的变化或剥离停止而使压敏胶粘剂层弯曲,因该弯曲造成的杠杆效应而使应力集中于剥离界面从而造成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变形。
[0006]此外,即使通过降低凝胶分数而仅使润湿性提高,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强度也变低,从而导致容易形成停止痕的不良状况。
[0007]例如,使用润湿`性良好的具有未交联的结构的烯烃类弹性体的压敏胶粘剂层的润湿性良好。然而,非常容易在该层中形成停止痕。
[0008]另外,当将被粘物和表面保护膜手工贴合时,在许多情况下要求再加工性以及润湿性,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将相同的表面保护膜重复地手工贴合和剥离。因此,当剥离重或形成停止痕时,即使膜的润湿性良好,剥离的保护膜也不能再次用作表面保护膜,从而导致损失其再加工性。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93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3]为了解决上述常规问题而进行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表面保护膜,所述表面保护膜即使在不添加增塑剂时也可以表现充分高的润湿性、可防止停止痕的形成并且再加工性优异。
[0014]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5]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是如下表面保护膜,其包含:基材层;和压敏胶粘剂层,其中:该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70%以上;且该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第1次润湿速度为5.0cm2/秒以上。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粘合力为0.02~0.5N/25mm。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用于显示构件、图像识别构件或电子设备的表面。
[00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构件。本发明的显示构件被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覆盖。
[00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识别构件。本发明的图像识别构件被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覆盖。
[00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被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覆盖。
[0021]发明效果
[0022]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新型表面保护膜,所述表面保护膜可以表现充分高的润湿性、可防止停止痕的形成并且再加工性优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膜的示意性截面图。
[0024]图2是示出在润湿速度的测定中丙烯酸类树脂板与试验片贴合前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Α.表面保护膜>>
[0026]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包含基材层和压敏胶粘剂层。
[0027]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膜的示意性截面图。表面保护膜10包含基材层I和压敏胶粘剂层2。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还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任意适当的其它层(未不出)。
[0028]为了例如形成可以容易地重绕的卷绕体,例如,可通过向基材层中添加脂肪酸酰胺、聚亚乙基亚胺或长链烷基类添加剂而对基材层I的不设置压敏胶粘剂层2的表面进行脱模处理,或者可以对基材层I的不设置压敏胶粘剂层2的表面设置由任意适当的剥离剂如聚硅氧烷类剥离剂、长链烷基类剥离剂或氟类剥离剂形成的涂层。
[0029]可以对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贴合具有脱模性的剥离衬垫。
[0030]可以根据用途将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的厚度设定为任意适当厚度。从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来看,厚度优选为10~300 μ m,更优选为15~250 μ m,还更优选为20~200 μ m,特别优选为25~150 μ m。
[0031]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7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还更优选为95%以上。当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在上述范围内时,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即使不使用任何增塑剂也可以表现充分高的润湿性、可防止停止痕的形成并且再加工性优异。应注意,后面对所述凝胶分数的测定进行描述。
[0032]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第1次润湿速度优选为5.0cm2/秒以上,更优选为IOcm2/秒以上,还更优选为15cm2/秒以上,特别优选为20cm2/秒以上,最优选为30cm2/秒以上。尽管所述第1次润湿速度的上限值无特别限制,但是就现实性而言,第1次润湿速度优选为1000cm2/秒以下,更优选为IOOcm2/秒以下。只要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第1次润湿速度在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即使不使用任何增塑剂也可以表现充分高的润湿性。应注意,后面对所述第1次润湿速度的测定进行描述。[0033]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第3次润湿速度优选为5.0cm2/秒以上,更优选为IOcm2/秒以上,还更优选为15cm2/秒以上,特别优选为20cm2/秒以上,最优选为30cm2/秒以上。尽管所述第3次润湿速度的上限值无特别限制,但是就现实性而言,第3次润湿速度优选为1000cm2/秒以下,更优选为IOOcm2/秒以下。只要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第3次润湿速度在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即使不使用任何增塑剂也可以进一步表现充分高的润湿性,并且再加工性优异。应注意,后面对所述第3次润湿速度的测定进行描述。
[0034]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粘合力优选为0.02~0.5N/25mm,更优选为0.02~0.45N/25mm,还更优选为
0.02~0.4N/25mm。只要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粘合力在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可以进一步防止停止痕的形成且再加工性优异。应注意,后面对所述粘合力的测定进行描述。
[0035]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水的接触角优选为90°以上。尽管所述水的接触角的上限值无特别限制,但是就现实性而言,水的接触角优选为120°以下。只要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水的接触角在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可同时实现低粘合力与润湿性。
[0036]〈A-1.基材层 >
[0037]作为基材层的厚度,可根据用途而采用任意适当的厚度。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5~300 μ m,更优选为10~250 μ m,还更优选为15~200 μ m,特别优选为20~150 μ m。
[0038]基材层可为单层,或者可为2层以上的层压体。基材层可以是经拉伸的。
[0039]作为基材层的材料,可根据用途而采用任意适当的材料。材料的实例包括塑料、纸、金属膜和无纺布。其中,优选塑料。可以使用一种材料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材料构成基材层。例如,基材层可以由两种以上塑料构成。
[0040]所述塑料的实例包括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和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烯烃类树脂的实例包括烯烃单体的均聚物和烯烃单体的共聚物。聚烯烃类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均聚聚丙烯;各自包含乙烯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嵌段类、无规类、接枝类等的丙烯类共聚物;反应器直接制备热塑性聚烯烃(reactor ΤΡ0);低密度、高密度、线性低密度、超低密度等的乙烯类聚合物;和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的乙烯类共聚物。
[0041]基材层可根据需要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基材层中可含有的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料和颜料。基材层中可含有的添加剂的种类、数目和量可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特别地,当基材层的材料为塑料时,为了防止劣化等,优选含有上述添加剂的几种。从例如提高耐候性的观点来看,添加剂的特别优选实例包括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和填料。
[0042]作为抗氧化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抗氧化剂。这种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酚类抗氧化剂、磷类加工热稳定剂、内酯类加工热稳定剂、硫类热稳定剂和酹-磷类抗氧化剂。相对于基材层的基础树脂(当基材层为共混物时,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100重量份,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为I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重量份以下,还更优选为0.01~0.2重量份。
[0043]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紫外线吸收剂。这种紫外线吸收剂的实例包括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和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相对于形成基材层的基础树脂(当基材层为共混物时,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100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2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I重量份以下,还更优选为0.01~0.5重量份。
[0044]作为光稳定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光稳定剂。这种光稳定剂的实例包括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相对于形成基材层的基础树脂(当基材层为共混物时,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100重量份,光稳定剂的含量优选为2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I重量份以下,还更优选为0.01~0.5重量份。
[0045]作为填料,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填料。这种填料的实例包括无机填料。无机填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碳黑、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相对于形成基材层的基础树脂(当基材层为共混物时,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100重量份,填料的含量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还更优选为0.01~10重量份。
[0046]此外,作为添加剂的实例,还优选列举各自旨在赋予抗静电性的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多元醇、金属化合物、无机抗静电剂如碳、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抗静电剂。其中,从污染和保持压敏胶粘性的观点来 看,特别优选高分子量抗静电剂或碳。
[0047]<A-2.压敏胶粘剂层>
[0048]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优选为I~100 μ m,更优选为3~50 μ m,还更优选为5~30 μ m0
[0049]压敏胶粘剂层由压敏胶粘剂构成。压敏胶粘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0050]压敏胶粘剂优选包含聚合物P作为主要成分。压敏胶粘剂中聚合物P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还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5重
量%以上。
[0051]聚合物P可以为交联聚合物。
[0052]作为构成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压敏胶粘剂。这种压敏胶粘剂的实例包括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和橡胶类压敏胶粘剂。其中,作为压敏胶粘剂,优选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和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因为可以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0053]作为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作为这种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优选可采用通过将硅树脂共混或凝聚而获得的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
[0054]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的实例包括加成反应固化型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和过氧化物固化型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在这些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中,优选加成反应固化型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因为不使用过氧化物(诸如过氧化苯甲酰)且不产生分解产物。
[0055]作为加成反应固化型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的固化反应,例如在获得聚烷基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时,通常可列举利用钼催化剂使聚烷基氢硅氧烷组合物固化的方法。
[0056]作为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作为这种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优选可列举由通过使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树脂形成的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多元醇的实例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和聚己内酯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0057]在构成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中可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的实例包括软化剂、增粘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抗氧化剂、腐蚀抑制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聚合抑制剂、硅烷偶联剂、润滑剂、无机或有机填料、金属粉末、颜料和溶剂。然而,在本发明中,构成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优选不含任何增塑剂。这是因为,使用添加有增塑剂的压敏胶粘剂层虽然提高润湿性,但是可能造成被粘物被增塑剂污染。
[0058]构成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可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制造。可以例如如下所述制造构成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使用溶液聚合、乳化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利用紫外线(UV)的聚合等的通常作为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而使用的聚合方法,采用任意适当的交联方法,且根据需要使用任意适当的添加剂。
[0059]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可用于任意适当的用途。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优选用于显示构件、图像识别构件或电子设备的表面。
[0060]可以对被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覆盖的显示构件进行任意次数的手工贴合和剥离。
[0061]可以对被本发明的表面 保护膜覆盖的图像识别构件进行任意次数的多次手工贴合和剥离。
[0062]可以对被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覆盖的电子设备进行任意次数的手工贴合和剥离。
[0063]?B.表面保护膜的制造方法》
[0064]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可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而制造。作为这种制造方法,可按照诸如如下的任意适当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0065](I)将压敏胶粘剂在溶剂中的溶液或其热熔融液涂布到基材上的方法;
[0066](2)将按照上述以隔膜状涂布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转移的方法;
[0067](3)将压敏胶粘剂层的形成材料挤出到基材上而形成并涂布层的方法;
[0068](4)以双层或多层挤出基材和压敏胶粘剂层的方法;
[0069](5)向基材上层压单层压敏胶粘剂层的方法或将层压层与压敏胶粘剂层的两个层层压的方法;
[0070](6)将压敏胶粘剂层与膜或层压层等的基材形成材料的两个层或多个层层压的方法。
[0071]作为上述涂布方法,可以列举各自包括使用棒式涂布机、凹版印刷涂布机、旋涂机、辊式涂布机、刮刀涂布机或敷料器的方法。
[0072]就生产率和成本而言,作为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的制造方法,特别优选将压敏胶粘剂在溶剂中的溶液或其热熔融液涂布到基材上的方法。
[0073]实施例
[0074]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制。应注意,实施例等中的试验和评价方法如下所述。另外,术语“份”是指“重量份”。
[0075](凝胶分数的测定)
[0076]如下所述测定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重量%)。从压敏胶粘剂层采取干燥重量Wl(g)的试样。将该试样浸溃于甲苯中,并且将该试样的不溶性成分从甲苯中取出。测定试样的干燥后的重量W2 (g),并计算(W2/W1) X 100。
[0077](第1次润湿速度的测定)
[0078]试验片:2.5cm X 8.0cm
[0079]被粘物:丙烯酸类树脂板(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ACRYLITE L)
[0080]测定次数:3 (采用3次独立测定值的平均值)
[0081 ] 测定环境:10000级的洁净室(温度23°C、湿度50%RH)
[0082](I)图2示出第1次润湿速度的测定中丙烯酸类树脂板与试验片贴合前的状态。如图2中所示,在试验片(表面保护膜)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的一部分与丙烯酸类树脂板接触的状态下,形成20~30°的角度。
[0083](2)接着,将手从试验片离开,使得仅利用其自重将试验片贴合到丙烯酸类树脂板上。在离开手的同时,利用数码相机以0.2秒的间隔记录试验片的压敏胶粘剂层在丙烯酸类树脂板上润湿扩展的方式。
[0084](3)将所述(I)中与丙烯酸类树脂板接触的部位以外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开始与丙烯酸类树脂板接触的时间点设为初始点。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分析从初始点起每0.2秒的压敏胶粘剂层的润湿扩展方式。
[0085](4)使用下述算式算出润湿速度。
[0086]润湿速度(cm2/秒)=(初始点后0.2秒的润湿面积(cm2)-初始点的润湿面积(cm2))/0.2(秒)
[0087](第3次润湿速度的测定)
[0088]使用第1次润湿速度的测定后的样品。用手指拿起样品端部而如图2中所示在试验片(表面保护膜)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的一部分与丙烯酸类树脂板接触的状态下,形成20~30°的角度。接着,将手从试验片离开,使得仅利用其自重将试验片贴合到丙烯酸类树脂板上。在离开手的同时,利用数码相机以0.2秒的间隔记录试验片的压敏胶粘剂层在丙烯酸类树脂板上润湿扩展的方式,然后以与第1次润湿速度相同的方式测定第2次润湿速度。使用第2次润湿速度的测定后的样品,类似地测定第3次润湿速度。
[0089](粘合力的测定)
[0090]将表面保护膜切成宽度25mm、长度150mm的片并将该片作为评价用样品。
[0091]在温度23°C、湿度50%RH的气氛下,通过使2kg的辊往返I次而将评价用样品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贴附到丙烯酸类树脂板(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ACRYLITE L)上。在23°C下养护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美宿亚(Minebea)株式会社制造,制品名:TCM-lkNB),以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_/分钟测定样品的粘合力。
[0092](润湿性的评价)[0093]制作与第1次润湿速度的测定方法中相同的试验片,以IOm/分钟的速度将试验片手工贴合到丙烯酸类树脂板上,并确认在试验片与丙烯酸类树脂板之间是否存在气泡。
[0094]O:不存在气泡。
[0095]Δ:卷入少量气泡,但可用手指等简单地除去气泡,且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
[0096]X:卷入大量气泡,且不能简单地除去气泡。
[0097](污染性的评价)
[0098]在三波长荧光灯下目视观察粘合力测定后的丙烯酸类树脂板(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ACRYLITE L),然后确认是否存在胶粘剂残渣或模糊。
[0099]O:不存在胶粘剂残渣和模糊。
[0100]X:存在胶粘剂残渣或模糊。
[0101](再加工性的评价)
[0102]以下述基准进行再加工性的评价。
[0103]O:第3次润湿速度为5.0cm2/秒以上,且不存在膜变形和压敏胶粘剂层表面变形。
[0104]X:第3次润湿速度小于5.0cm2/秒,润湿性评价的结果为X,且存在膜变形和压敏胶粘剂层表面变形。
`[0105](膜变形的评价)
[0106]通过在荧光灯下目视而判断粘合力测定后的表面保护膜的形状。
[0107]以下述基准对膜变形进行评价。
[0108]O:不存在变形。
[0109]X:存在变形。
[0110](压敏胶粘剂层表面变形的评价)
[0111]通过在荧光灯下目视观察而判断粘合力测定后的表面保护膜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的形状。
[0112]〇:不存在变形。
[0113]X:存在变形。
[0114](停止痕的评价)
[0115]使用手压辊等,将表面保护膜(宽度2.5cmX长度IOcm)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全部贴合到丙烯酸类树脂板上。接着,以剥离速度IOm/分钟、剥离角度180°从丙烯酸类树脂板上剥离表面保护膜。在约5cm的剥离距离处停止剥离,并在数秒后再次开始剥离,使得将表面保护膜从丙烯酸类树脂板上全部剥离。在荧光灯下,目视确认在表面保护膜的压敏胶粘剂层中在停止剥离的部位处是否存在停止痕。
[0116]〇:不存在停止痕。
[0117]X:存在停止痕。
[0118](水的接触角的测定)
[0119]在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上滴下5.0μ I的水滴,利用自动接触角测定装置(英弘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0CA20)测定相对于滴下之后即刻的水的接触角。作为接触角的数值,采用3次测定值(η = 3)的平均值。
[0120][实施例1][0121]将作为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的100重量份的“X-40-3229” (固体含量6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作为钼催化剂的0.5重量份的“CAT-PL-50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和作为溶剂的300重量份的甲苯混合,然后利用分散机对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制造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
[0122]利用浸溃辊,将所得的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 μπι的方式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 μ m,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上,然后在干燥温度150°C、干燥时间I分钟的条件下固化、干燥。
[0123]接着,将其一个表面进行了氟化聚硅氧烷处理且厚度为25 μπι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的聚硅氧烷处理过的表面贴合到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上,从而制造表面保护膜(I)。
[0124]将结果示于表i中。
[0125][实施例2]
[0126]将作为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的90重量份的“X-40-3229” (固体含量6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及10重量份的“KR-3700” (固体含量6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作为钼催化剂的0.5重量份的“CAT-PL-50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以及作为溶剂的300重量份的甲苯混合,然后利用分散机对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制造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
[0127]利用浸溃辊,将所得的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 μπι的方式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 μ m,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上,然后在干燥温度150°C、干燥时间I分钟的条件下固化、干燥。
[0128]接着,将其一个表面进行了氟化聚硅氧烷处理且厚度为25 μπι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的聚硅氧烷处理过的表面贴合到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上,从而制造表面保护膜(2)。
[0129]将结果示于表1中。
[0130][实施例3]
[0131]将作为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的80重量份的“Χ-40-3229” (固体含量6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及20重量份的“KR-3700” (固体含量6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作为钼催化剂的0.5重量份的“CAT-PL-50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以及作为溶剂的300重量份的甲苯混合,然后利用分散机对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制造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
[0132]利用浸溃辊,将所得的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 μπι的方式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 μ m,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上,然后在干燥温度150°C、干燥时间I分钟的条件下固化、干燥。
[0133]接着,将其一个表面进行了氟化聚硅氧烷处理且厚度为25 μπι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的聚硅氧烷处理过的表面贴合到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上,从而制造表面保护膜(3)。
[0134]将结果示于表i中。
[0135][实施例4]
[0136]将作为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的100重量份的“PREMIN0L7012” (固体含量100%,AGC旭硝子株式会社制造)、作为交联剂的13.2重量份的“Coronate L” (固体含量75%,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作为交联催化剂的0.015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I重量%乙酸乙酯溶液)和作为溶剂的110重量份的甲苯混合,然后利用分散机对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制造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
[0137]利用浸溃辊,将所得的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 μπι的方式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 μ m,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上,然后在干燥温度130°C、干燥时间I分钟的条件下固化、干燥。
[0138]接着,将其一个表面进行了氟化聚硅氧烷处理且厚度为25 μπι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的聚硅氧烷处理过的表面贴合到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上,然后在老化温度50°C下将所得物老化2天,从而制造表面保护膜(4)。
[0139]将结果示于表1中。
[0140][实施例5]
[0141]将作为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的100重量份的“US-902” (固体含量60%,一方社油脂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作为交联剂的9.6重量份的“交联剂N”( 一方社油脂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以及作为溶剂的300重量份的甲苯混合,然后利用分散机对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制造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
[0142]利用浸溃辊,将所得的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 μπι的方式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 μ m,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上,然后在干燥温度100°C、干燥时间2分钟的条件下固化、干燥。
[0143]接着,将其一个表面进行了氟化聚硅氧烷处理且厚度为25 μπι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的聚硅氧烷处理过的表面贴合`到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上,然后在老化温度40°C下将所得物老化4天,从而制造表面保护膜(5)。
[0144]将结果示于表i中。
[0145][比较例I]
[0146]将作为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的40重量份的“X-40-3229” (固体含量6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及60重量份的“KR-3700” (固体含量6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作为钼催化剂的0.5重量份的“CAT-PL-50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以及作为溶剂的300重量份的甲苯混合,然后利用分散机对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制造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
[0147]利用浸溃辊,将所得的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 μπι的方式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 μ m,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上,然后在干燥温度150°C、干燥时间I分钟的条件下固化、干燥。
[0148]接着,将其一个表面进行了氟化聚硅氧烷处理且厚度为25 μ m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的聚硅氧烷处理过的表面贴合到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上,从而制造表面保护膜(Cl)。
[0149]将结果示于表i中。
[0150][比较例2]
[0151]使200g丙烯酸-2-乙基己酯、Sg丙烯酸-2-羟基乙酯、0.4g2, 2’ -偶氮二异丁腈和312g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在氮气流中、在65°C下反应6小时,从而提供Tg=-68°C、重均分子量5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40重量%)。利用乙酸乙酯将所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溶液(40重量%)稀释至20重量%,然后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0.8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Coronate HX)和作为交联催化剂的0.4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I重量%乙酸乙酯溶液),从而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溶液。将100g该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溶液与作为增塑剂的50g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J-PLUS株式会社制造)混合,从而制备含有增塑剂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
[0152]利用浸溃辊,将所得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 μπι的方式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 μ m,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上,然后在干燥温度110°C、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下固化、干燥。
[0153]接着,将其一个表面进行了氟化聚硅氧烷处理且厚度为25μπι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的聚硅氧烷处理过的表面贴合到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上,从而制造表面保护膜(C2)。
[0154]将结果示于表i中 。
【权利要求】
1.一种表面保护膜,其包含: 基材层;和 压敏胶粘剂层, 其中: 该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70%以上;且 该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第1次润湿速度为5.0cm2/秒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的与被粘物接触的表面中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粘合力为0.02~0.5N/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中,所述表面保护膜用于显示构件、图像识别构件或电子设备的表面。
4.一种显示构件,其被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保护膜覆盖。
5.一种图像识别构件,其被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保护膜覆盖。
6.一种电子设备,其被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保护膜覆盖。
【文档编号】C09J175/08GK103492508SQ201280019733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徐创矢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