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还原橄榄R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840发布日期:2019-10-13 00: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还原橄榄R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还原橄榄R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脱氢缩合,配好的氯酸钠溶液由配制锅压入氯酸钠计量槽备用,槽车来的硫酸放入硫酸地槽,取样分析合格,用液下泵打入硫酸贮槽,再用液下泵打入硫酸计量槽备用,由硫酸计量槽将370L 98%硫酸慢慢放入缩合锅在搅拌下用1小时按顺序投入1-氨基蒽醌及1,4-二氨基蒽醌,在室温下维持2.5小时,然后在 2-3小时内由水计量槽缓慢地滴加水480L,水加毕取样分析缩合酸度,温度不超过62℃,维持1小时后再均匀滴加氯酸钠溶液330L,温度控制在58-62℃,维持2小时后,取样于玻璃片上观测物料呈墨绿色或蓝紫色为终点,以备稀释,稀释锅内加水3000L,搅拌下缓慢放入上述反应物料,搅拌半小时,用压缩空气将稀释物料压入压滤机,压毕用离心泵将热水槽中热水泵入压滤机洗涤物料,洗至中性,再用压缩空气吹干物料,卸料后进耙式干燥器干燥,干燥至水份小于1%,放料装桶,压滤机滤、洗液进入缩合沉淀池,上清液溢入耐酸下水道至三废车间进行处理;

S2:酰化闭环,发烟硫酸由槽车放入发烟硫酸贮槽,用液下泵将发烟硫酸打入发烟硫酸计量槽,取样分析,三氧化硫含量17-22%备用,由计量槽将20%发烟硫酸280L缓慢放入酰化闭环锅中,在2小时内分4-5次加缩合物和苯甲酸的混合物,加料时应停搅拌,温度不超过55℃,于55-62℃,搅拌维持3小时,然后冷却到30℃,由水计量槽滴加水,温度控制在32±2℃,加毕加入对苯二酚,并在此温度下进行维持,直至温度上升至最高点,取样于玻璃片上观测物料呈棕红色为反应终点,边冷却边搅拌半小时,备用;

S3:氧化与过滤,在氧化锅内加水200L,开搅拌加入氯酸钠20公斤,15分钟后,接受酰化闭环锅物料,温度不超过55℃,受毕取样分析酸度,升温至80℃,维持2小时,每隔15分钟取样检查氧化剂是否存在,如氧化剂不足,应每次补加2公斤氯酸钠 ,直至符合要求,维持结束,将物料放入扬液器,用压缩空气压入压滤机,再用热水洗涤到中性,再吹干卸料装桶,称重后送入后处理,取样分析色光、强度、水份等,滤洗液进入耐酸池,沉淀后上清液溢入下水道,至三废车间进行处理;

S4:砂磨、喷雾干燥、打样、拼混、质检、成品和进仓,开动砂磨锅搅拌,加入原染料及三分之一计算量的扩散剂,适量加水,进行砂磨,20小时后再加入其余量的扩散剂,继续砂磨1-2小时,取样测砂磨浆扩散性能和PH值,合格后用真空抽入受料锅,然后用压缩空气将砂磨浆压至磨机受槽,物料经砂磨机砂磨后流入地下受槽,物料经磨机磨三遍后至喷干受槽,待喷雾干燥,预热喷雾干燥塔,当塔底温度升至100-110℃,开启往复式隔膜泵和相关系统的管阀,将物料输送至塔顶喷枪雾化,喷料过程中控制塔底温度85-95℃,热空气从喷塔塔顶进入塔中与雾化的染料砂磨浆并行而下,物料瞬间干燥成微珠状干粉,大部分干粉从塔底出口装入料桶内,少量细粉经旋风分离器后装入料桶中,每批喷完从塔底、旋风分离器的料桶中取样送分析室测水份≤5%,并取样送质监科分析色光、强度,

拼混时以质监科数据为依据进行调配,经粉碎后进入混和器内进行混和,分析合格后包装即为商品染料,成品后进仓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橄榄R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氯酸钠溶液30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橄榄R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对苯二酚纯度为大于等于99%,加入量为0.8公斤,缩合物用量为80公斤,苯甲酸用量为60公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橄榄R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砂磨浆扩散性能为5级,PH值7-8。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