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胶多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629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光胶多层结构,具体的说涉及电子产品背光模组的一种遮光胶多层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液晶显示朝着超薄窄边框的方向发展,相应的,对背光模组的亮度及光源的分布均匀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现有遮光胶一般采用黑色遮光胶并在遮光胶上方设置一PET离型膜,此种结构,PET膜揭起后容易带动遮光胶带和背光源胶框分离,尤其针对窄边框背光模组,有较高的揭起不良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离型效果较好的一种遮光胶多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遮光胶多层结构,具有遮光层和离型层,其特征是,所述离型层依上而下包括上离型膜和下离型膜,所述上离型膜和下离型膜之间通过双面胶固定粘贴;所述遮光层底面覆盖有单硅离型纸,所述离型层通过粘胶剂覆盖于所述遮光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离型膜的离型力大于下离型膜离型力20克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的整体厚度不高于0.04mm。

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为PE离型膜、PET离型膜、PC离型膜、OPP离型膜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遮光胶多层结构,在离型层分别设有上离型膜和下离型膜,上离型膜和下离型膜通过双面胶粘合而成,离型层通过粘胶剂覆盖于所述遮光层。在粘贴到背光模组上并且在后续工序中揭除时,下离型膜离型力小于上离型膜离型力,可以更加有效解决窄边框背光源保护膜和遮光离型问题,防止遮光胶带和背光源胶框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遮光胶多层结构侧视图。

其中:1为遮光层,2为离型层,3为单硅离型纸,21上离型膜,22为下离型膜,23为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案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遮光胶多层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遮光胶多层结构具有遮光层1和离型层2,离型层2依上而下包括上离型膜21和下离型膜22,上离型膜21和下离型膜22之间通过双面胶23固定粘贴;同时在遮光层底面覆盖有单硅离型纸3。离型层2通过粘胶剂覆盖于遮光层1。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上离型膜的离型力大于下离型膜膜离型力20克以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离型层2的整体厚度不高于0.04mm。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离型层2为PE离型膜、PET离型膜、PC离型膜、OPP离型膜中的一种。

其中,遮光层1由一层黑色油墨组成,黑色油墨层厚度均在0.02mm以内,遮光层1另一侧各涂覆一层由丙烯酸压敏胶组成的粘胶剂,遮光层两侧的粘胶剂的厚度在0.15mm以内,两侧粘胶剂与遮光层厚度比均为0.3:1;

上离型膜21的粘贴区域为整个胶框,下离型膜22的粘贴区域为胶框光源端,在可节约材

料成本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粘附力。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离型层2的整体厚度不高于0.04mm,上离型膜21和下离型膜22之间通过双面胶23固定粘贴后,通过目视很难发现,符合电子显示设备轻薄化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生产时采用模切工艺制作的具体工序如下:

先将上离型膜切出与遮光层贴合的部位,然后把不需要的废料排除掉。

先将下离型膜切出与遮光层于光源端贴合所需要的部位,然后把不需要的废料排掉。

贴合上双面胶,切出内框与耳朵部位(手柄),然后排除掉内框与耳朵废料。

在上步骤成品的上面贴合上离型膜,切出外框尺寸,排掉废料,产品转帖收卷,全检外观。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离型膜,下离型膜贴合于背光模组光源端,

离型层经特殊粘剂的设计,下离型膜离型力小于上离型膜离型力,可以更加有效解决窄边框背光源保护膜和遮光离型问题,防止遮光胶带和背光源胶框分离。使得胶带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粘附力,且其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工调整,适用于电子产品背光模组的粘贴。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 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