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PVC地板背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09229发布日期:2020-06-05 23:25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PVC地板背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pvc地板背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vc地板以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聚氯乙烯有着环保无毒,同时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pvc地板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家装材料逐渐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pvc地板在欧美国家早已风靡一时,从8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至今逐渐得到普遍的认可,如今在办公楼、学校、工厂、超市等各种场所已广泛使用,其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但是,目前市场上普通的pvc地板大多在安装上进行上胶处理,现场施工较为繁琐,工人的工作量也较大。同时,现场施工以及施工结束附在地板上的传统乳液型背胶由于需要固化会持续释放出如丙烯酸、醇类等残余溶剂类挥发性有机物,施工现场有明显的气味产生,对施工人员以及对后期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都是不利的因素。此外,传统的背胶为乳液型,如果进行预涂处理,会出现干胶现象,无法进行现场施工。

因此,如何将实现地板背胶的预先上胶处理的可行性,减少工人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同时减少背胶中残余溶剂类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量,成为开发环保pvc地板背胶的关注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环保pvc地板背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地板背胶可以实现预涂处理,预涂后无干胶现象,施工时只需将背面离型材料剥离即可,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无溶剂类挥发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可以改善施工以及后期使用者的居住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环保pvc地板背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碳氢石油系树脂20-40%、改性松香树脂10-30%、聚合物20%-40%、矿物油5-20%、老化防止剂0.3%-3%。

进一步地,碳氢石油系树脂为c5、c9、dcpd或纯单体石油树脂。

进一步地,改性松香树脂为松香改性酚醛树脂或松香改性多元醇脂类。

进一步地,聚合物为apao、eva、apo、sis、sbs、sebs、seps类相关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矿物油为环烷油或石蜡油。

进一步地,老化防止剂为茶多酚(tp)、生育酚、黄酮类、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该环保pvc地板背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反应釜的温度设置在150℃,当温度升至130℃时,将矿物油和40%的改性松香树脂投入反应釜进行搅拌;

步骤2,在搅拌的过程中,将60%的老化防止剂和30%的聚合物投入搅拌釜中,封闭投料口,开启真空泵,将搅拌速度缓慢升高进行搅拌;

步骤3,将搅拌缓慢停下来,关闭真空泵,释放静电,打开投料口,检查物料的熔解情况,确认熔解后,开启搅拌;

步骤4,在搅拌过程中,将剩余聚合物、改性松香树脂、老化防止剂和全部碳氢系石油树脂投入搅拌釜中;投料完毕后,封闭投料口,开启真空泵,将搅拌速度缓慢升至40转/分钟,搅拌70分钟;

步骤5,缓慢停止搅拌,关闭真空泵,检查物料熔解情况;确认物料熔解后,开启自动包装系统对物料进行冷却,包装,装箱。

进一步地,步骤1中搅拌釜的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搅拌30分钟。

进一步地,步骤2中搅拌釜的搅拌速度缓慢升至30转/分钟,搅拌50分钟。

进一步地,步骤3的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次开发的环保pvc地板背胶,通过摒弃传统地板背胶采用乳液型原料来制备pvc地板背胶产品的原则,通过筛选较为稳定的稀释剂,筛选固体类的物质为原料,筛选和适当添加石油系树脂和改性松香树脂,对产品的流动性和内聚强度进行调节,尤其是对粘性进行调节,调整其产品最终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但是预涂操作时以液体形式完成,预涂结束恢复固体性质的特征,以生产出环保可预涂的pvc地板背胶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环保pvc地板背胶具有较好的压敏性和粘度,便于地板的运输和储存,也可在地面进行定位贴合;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地板背胶,在施工过程中,无气味,无有害气体释放,对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以及后期使用人员的生活环境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中环保pvc地板背胶应用于地板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pvc地板背胶及其制备方法;该一种环保pvc地板背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碳氢石油系树脂20-40%、改性松香树脂10-30%、聚合物20%-40%、矿物油5-20%、老化防止剂0.3%-3%。

上述环保pvc地板背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上述重量比的各原料;

(2)将反应釜温度设定为150℃;待反应釜的温度升至130℃时,将40%的改性松香树脂和矿物油投入反应釜,搅拌速度开至20转/分钟,搅拌30分钟;

(3)搅拌过程中,将60%的老化防止剂,30%的聚合物投入搅拌釜中;待聚合物全部投完后,封闭投料口,开启真空泵,将搅拌速度缓慢升至30转/分钟;

(4)连续搅拌50分钟后,将搅拌缓慢停下来,关闭真空泵,释放静电,打开投料口,检查物料的熔解情况,确认熔解后,开启搅拌,搅拌速度20转/分钟;搅拌过程中,将剩余聚合物,改性松香树脂,老化防止剂和全部碳氢系石油树脂,投入搅拌釜中;

(5)投料完毕后,封闭投料口,开启真空泵,将搅拌速度缓慢升至40转/分钟,续搅拌70分钟后,缓慢停止搅拌,关闭真空泵,检查物料熔解情况;

(6)确认物料熔解后,开启自动包装系统对物料进行冷却,包装,装箱。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环保pvc地板背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环保pvc地板背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环保pvc地板背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应用例

参考图1,本应用例提供该环保pvc地板背胶的应用,主要分为2个步骤:

步骤1,工厂阶段,将环保pvc地板背胶加热熔化后,用热熔胶涂布设备涂布于pvc地板卷材上(涂布温度为130℃-200℃),然后覆上离型材料以便于运输和存储过程进行,工厂阶段结束;

步骤2,施工阶段,工人将环保pvc地板背胶后的离型材料剥离下来,直接进行铺装即可。施工过程中无须预涂任何其他胶粘剂或者溶剂相关的产品,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无丙烯酸,醇类等溶剂类挥发性物质释放,施工过程安全环保,可直接使用。

验证实施例

本验证实施例对实施例一~实施三提供的环保pvc地板背胶进行表观粘度(稀稠度)、软化点、外观检测以及钢板剥离强度检测(测试结果如表1),采用如下方法:

1.粘度

粘度是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一种粘性性质,粘性的大小用粘度表示,是用来表征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其单位为pa·s,表征为将两块面积为1m2的板浸于液体中,两板距离为1m,若加1n的切应力,使两板之间的相对速率为1m/秒,则此液体的粘度为1pa·s,1pa·s=1000mpa·s=1000cps。

表观粘度使用brookfield(或同等级)粘度计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样品制备:取重量10.5g+0.5g的环保pvc地板背胶样品。

(2)操作步骤:

i)选择#27号转子相关设置,设定温度180℃;

同种试样应该选择适宜的相同转子和将称量好的试样放入样品槽中;

ii)待温度达到180℃后,将转子垂直浸入试样中心部位,并使液面达到转子液位标线(有保护架应装上);

iii)开动旋转粘度计,根据实际粘度变化,调整转速,使显示屏上的读数在当前转速条件下能测试粘度数据20%~80%范围内;

iv)显示屏的数值保持不变时的读数即为该产品的粘度数据;

v)每个试样测定三次。

2.软化点

软化点不是熔点,软化点不是相转变过程,它只是聚合物由高粘度降低到每一特点粘度的过程,软化点的特点是有一个温度区间。在热熔胶行业中,在热熔胶行业中,软化点的测试方法一般采用环球法测试。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i)将待测胶样熔化后填满试样环;

ii)并用刮刀将试样环上多于的试样刮掉,使试样与环面齐平;

iii)将试样室温条件下冷却24小时;

iv)然后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钢球定位环,钢球按照顺序放置于金属支架上;

v)将金属支架置于升温速率为5℃/min的甘油浴中;

vi)打开自动软化点测试仪,开启搅拌;

vii)随着甘油温度的升高,试样开始变软,直至钢球在下落至下承板的过程中仪器自动记录软化点数据;

viii)打印测试结果;

ix)最终软化点的测试结果取3个试样的平均值。

3.外观检测

主要采用目测建立标准样对比的方式,同等包装规格的样品,比对颜色和透明度,首次生产需要建立标准样。

4.钢板剥离强度检测

1)通过对环保pvc地板背胶加热熔解后,利用涂布机将其涂布于pvc地板上,并覆上离型纸,涂胶量控制在20-80g/m2

2)复合完毕后,然后测试其对标准钢板的剥离强度。

表1实施例一~实施三提供的环保pvc地板背胶的相关指标的测试结果

由表1可知,实施例1-3的pvc地板背胶为黄色半透明粘性固体,粘度为4000-25000(180℃,27#转子),软化点为95℃-140℃,剥离强度为10-200n/inch。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