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混合型工作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7760发布日期:2020-10-31 09:1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涉及到包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多元混合型工作介质,特别是用作制冷剂。



背景技术: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从早期签署的《京都议定书》,提出限制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烃和全氟化碳的排放;到2015年12月签订的《巴黎协定》,确立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主体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各方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增幅控制在低于2℃的水平,并向1.5℃温控目标努力;再到2016年10月,全球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具体规定了高温室效应的氢氟烃(hfcs)类物质的逐步淘汰计划时间表。《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于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削减hfcs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预计到2036年会削减掉85%;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hfcs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削减计划也被提上日程,将在2024年被冻结,并逐步削减,预计到2045年,保留量不超过20%。

然而很多hfcs类物质,因热物性优良、输运性质较好、对臭氧层没有破坏,来源广泛,价格相对适中,安全性较好,行业熟悉度高等原因被广泛应用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特别是在制冷热泵及冷冻冷藏系统中。此外,也常常被用作发泡剂、清洗剂。例如,在冷冻冷藏领域常用的r404-a制冷剂,是一种由三种hfcs(chf2cf3/cf3ch2f/cf3ch3,质量比44/4/52)混合而成的制冷剂,其相对分子量97.6g/mol,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约为co2的4200倍(以一百年计)。显然地,r-404a制冷剂是要被逐步淘汰的。但当前该领域正在被使用的制冷剂除了r-404a就是氨和一氯二氟甲烷。然而氨有毒且易燃易爆,惨痛的事故使得人们一度“谈氨色变”;而一氯二氟甲烷对臭氧层具有破坏性,正在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被逐步淘汰。

综上可知,亟需发展新的性能优良且温室效应较小的工作介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包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且还需进一步混入其他适宜的化合物,从而形成综合性能优良的多元混合型工作介质,以替代现有的高温室效应的r-404a物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有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混合型工作介质,包括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其中,三氟乙烯为第一组分,一氟乙烷为第二组分,而且必须再混入其他一种或两种适宜的化合物,形成三元混合物或四元混合物,所述适宜化合物包括:

形成三元混合物时,需要添加五氟乙烷,二氟甲烷,三氟碘甲烷,六氟丙烯中的任意一种物质;

形成四元混合物时,需要添加五氟乙烷,二氟甲烷,三氟碘甲烷,六氟丙烯,丙烷,二甲醚中的两种,但不能同时为丙烷、二甲醚和二氟甲烷中的任何两种。

所述的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三元混合物,是利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按照组分质量比进行混配而得到的,其中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9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80.0%,第三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0%~85.0%。

所述的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四元混合物,是利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按照组分质量比进行混配而得到的。其中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8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75.0%。如果第三组分为五氟乙烷,则第三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40.0%,第四组分为二氟甲烷,三氟碘甲烷,六氟丙烯,丙烷,二甲醚中的任一种,第四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60%。

所述的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四元混合物,是利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按照组分质量比进行混配而得到的。其中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8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75.0%。如果第三组分为二氟甲烷,则第三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55.0%,第四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60%。

所述的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四元混合物,是利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按照组分质量比进行混配而得到的。其中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8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75.0%。如果第三组分为三氟碘甲烷,则第三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60.0%,第四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60%。

所述的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四元混合物,是利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按照组分质量比进行混配而得到的。其中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8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75.0%。如果第三组分为六氟丙烯,则第三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60.0%,第四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60%。

所述的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四元混合物,是利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按照组分质量比进行混配而得到的。其中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8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75.0%。如果第三组分为丙烷,则第三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30.0%,第四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60%。

所述的含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的四元混合物,是利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按照组分质量比进行混配而得到的。其中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8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75.0%。如果第三组分为二甲醚,则第三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30.0%,第四组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60%。

所述的一氟乙烷和三氟乙烯以及五氟乙烷,二氟甲烷,三氟碘甲烷,六氟丙烯,丙烷,二甲醚的关键物理化学性质如表1所示:

表1几种纯工作介质的关键物理化学性质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多元混合工作介质,其温室效应潜能相比于r-404a有非常大幅度的削减,环保性能优异。2)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多元混合工作介质,其冷凝压力与r-404a相当,存在可以直接灌注式(drop-in)替代r-404a的可能性,具有继续延用当前r-404a主要相关系统或部件的技术优势。3)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多元混合工作介质,相比于r-404a,具有更强的导热能力、更小的流动阻力,有利于换热器的进一步优化改进。4)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多元混合工作介质,其制冷循环性能系数高于r-404a,具有节能意义。5)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多元混合工作介质,是冷冻冷藏领域以及热量传导领域的多用途混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细化阐述本发明的内容、特点,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专利,以下给出本发明专利的部分具体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1: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7.0%,第三组分(五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8.0%。该混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66.9g/mol。

具体实施例2: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7.0%,第三组分(二氟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8.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0.6g/mol。

具体实施例3: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3.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65.0%,第三组分(三氟碘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2.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9.0g/mol。

具体实施例4: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2.0%,第三组分(六氟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8.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72.9g/mol。

具体实施例5: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4.0%,第三组分(五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7.0%,第四祖分(二氟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61.2g/mol。

具体实施例6: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5.0%,第三组分(五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8.0%,第四祖分(三氟碘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67.4g/mol。

具体实施例7: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6.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5.0%,第三组分(五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6.0%,第四祖分(六氟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67.1g/mol。

具体实施例8: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4.0%,第三组分(五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8.0%,第四祖分(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9.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8.5g/mol。

具体实施例9: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2.0%,第三组分(五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0.0%,第四祖分(二甲醚)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66.9g/mol。

具体实施例10: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6.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9.0%,第三组分(二氟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8.0%,第四祖分(三氟碘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7.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7.7g/mol。

具体实施例11: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8.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67.0%,第三组分(二氟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7.0%,第四祖分(六氟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8.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3.4g/mol。

具体实施例12: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1.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2.0%,第三组分(三氟碘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8.0%,第四祖分(六氟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9.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71.2g/mol。

具体实施例13: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5.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6.0%,第三组分(三氟碘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2.0%,第四祖分(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7.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4.6g/mol。

具体实施例14: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9.5%,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47.0%,第三组分(三氟碘甲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0%,第四祖分(二甲醚)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5%。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66.0g/mol。

具体实施例15: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0.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9.5%,第三组分(六氟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6.0%,第四祖分(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4.5%。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63.0g/mol。

具体实施例16:

第一组分(三氟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2.0%,第二组分(一氟乙烷)占混合物总质量的55.0%,第三组分(六氟丙烯)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0.0%,第四祖分(二甲醚)占混合物总质量的3.0%。该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60.0g/mol。

将上述具体实施例与常规r-404a作对比,得到具体实施例1~具体实施例16相比于r-404a在温室效应方面的优势,列入表2。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相较于r404a,最高可以削减温室效应潜能值(gwp)达99.9%,其对应百年温室效应当量值小于5,环保效果相当显著。

表2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相比r-404a的gwp值削减量

分析具体实施例1~具体实施例16相比于r-404a在传热和流动方面的优势,列入表3。本发明具体实施,相较于r404a,都具有较小的粘度(0℃时饱和液相粘度低7.8%~26.4%)和较大的导热系数(0℃时饱和液相导热系数高35.0%~77.4%),因而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具有更小的流阻损失和更强的导热能力。有利于换热器的优化改进。

表3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相比r-404a在粘度和导热系数方面的优势

分析具体实施例1~具体实施例16相比于r-404a在制冷循环性能方面的技术差异。建立单级蒸气压缩式基础理论循环模型,在蒸发温度-25℃,冷凝温度40℃,蒸发器出口过热温度15℃,冷凝器出口过冷温度8℃的工况下,分析制冷循环性能系数、冷凝压力、排气温度三个关键参数,列入表4。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具体实施例16,其冷凝压力与r-404a相当,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更低,存在可以直接灌注式(drop-in)替代r-404a的可能性,也避免了因超压所带来的隐患。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具体实施例16,其制冷循环性能系数都高于r-404a,意味着在产生相同冷量情况下,耗功更少,具有节能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具体实施例16,在所述工况下,具有更高的排气温度,需要选用高标号的冷冻机油以及做好散热处理。

表4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相比r-404a在制冷循环性能方面的差异

以上具体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细化阐述本发明的内容、特点,其目的在于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专利。基于本发明核心思想所作出的相当修改,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所保护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