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电动遮阳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14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电动遮阳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遮阳的范畴,尤其是适用于前挡风玻璃遮阳用的车用电动遮阳帘。
背景技术
一使用于汽车的遮阳帘,包括手动及电动两种操作方式,至今已有数十种之多,虽然其技术手段各异,但有一共同特点均为整体直列式,故仅适用于一表面平整的处如汽车两侧窗或后挡风玻璃;至于前挡风玻璃的遮阳,则受制于仪表板总成顶部的非平整表面,使得所有整体直列式遮阳帘在此均不适用;以致于仅能使用最原始的软性折叠式遮阳板以阻挡烈阳,其具有使用不便、时间浪费、外观不美等缺陷。

发明内容
由以上所述可知,整体直列式遮阳帘之所以不适用于前挡风玻璃的遮阳,其关键在于仪表板总成顶部并不平整,尤其是方向盘前方的拱起部甚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电动遮阳帘,能够适用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避开其不平整之处,尤其是拱起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车用电动遮阳帘,由左右分开的卷帘部、导引部、撑持部及遮阳帘所构成,于卷帘部设置马达以同步驱动左、右方的卷帘部、导引部及撑持部而将左、右方的遮阳帘升起或收下,其中该左右分开的卷帘部可成任意夹角,而以万向节联结该左右卷帘部中的卷轴而成同步转动,而将卷置于该左右两卷轴的遮阳帘同步的放出或卷收于该卷帘部中;该左右分开的导引部,其导管中设置一能灵活移动的滑车,该滑车并联结一由珠链或链条或皮带带动的撑持部该左右分开的撑持部,其撑持导管以滑杆作可伸缩长度的滑动方式连接;该撑持导管并钩接一与遮阳帘上方联结的挂杆。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具有左右分开的可成任意夹角的卷帘部,左右两卷帘部是以万向节联接而同步动作,因此可以任何角度安装于仪表板上以适应其不平整表面及前挡风玻璃的圆弧状,从而适用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


图1为本发明装置于前挡风玻璃及仪表板,遮阳帘上升至最高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发明升起遮阳帘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卷收遮阳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右方的构成图。
图3为本发明右方的分解图。
图4为导引部右侧的正视图。
图5及图5A为撑持部的另种实施例图。
图6、6A、6B为马达控制部电路图。
图7及图7A为撑持部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装置于汽车仪表板上方的挡风玻璃内侧,由图中可知,若要避开方向盘11前方的拱起部10,卷帘部就必须由整体直列式分开为卷帘部2加2a的任意夹角方式,并且以万向节25连接让卷帘部2加2a能同步动作,另与该卷帘部2加2a的两尾端联结的导引部3设置于挡风玻璃左右两侧,而以其上端的联结板340固定于挡风玻璃。
当卷帘部由整体直列式改成任意夹角的卷帘部2加2a时,带动遮阳帘升降的撑持部也必须由直列式改为与卷帘部2加2a成同一夹角的撑持部4加4a的方式,因此撑持部4加4a本体再加上遮阳帘5的重量会对撑持部左右两端与导引部3的滑接点产生扭转力,而产生滑接点滑动阻力比直列方式时大为增加的问题,故滑接点就必须使用具最低滑动阻力的方式,滑接点才能顺畅的移动。
并且,由于汽车挡风玻璃的设计是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因此会产生下列问题点a.当撑持部4加4a上下移动时其中两撑持导管总长度必定时时改变故撑持部4加4a间就必须用低滑动阻力的滑杆以滑动方式衔接。
b.导引部3与卷帘部2所形成的夹角A必定小于90度,而遮阳帘5的动线D与卷帘部2必定成90度角,因此当撑持部4上下移动时撑持部4或导引部3(因撑持部4的动线D与导引部3平行)与遮阳帘5之间就会时时产生相对移动故撑持部4与遮阳帘5之间就必须以非常灵活的滑动方式联结。
c.而如果导引部3与卷帘部5形成的夹角等于90度时,则遮阳帘与撑持部就不会产生位移,该两者即可直接联结。
例如,当撑持部4加4a由最高点H1下降至H位置时,撑持部间4加4a的距离即由近乎零变成具有间距F,此即为问题点a;而遮阳帘5与撑持部4之间也由零变成具有间距B,此即为问题点b。
以上所述有三处都必须以最低滑动阻力的方式连接,而减少滑动阻力的方式有a.于滑动面设置低摩擦阻力的材质。
B.于滑动面设置滑轮。
上述a方式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成本较低,而b方式虽构造较复杂且成本较高但其滑动阻力较a方式为低。
如图1所示,因卷帘部由整体式分成卷帘部2加2a两段式,故其中的两遮阳帘布间必定会有间隙,因此当遮阳帘5上升至最高点H1时会在底部中央处留下空隙E,故于此处须设一装饰板盖住此空隙及联结处的构件以美化外观。
于卷帘部的任一外侧端设置马达、齿轮、链轮以同时带动卷帘部中的卷轴及导引部内的珠链,及于导引部上下端各设开关并配合一控制部以控制马达动、静及正反转,以带动撑持部升降遮阳帘并可停止于设定的位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左右相同的构件所构成,故以下举右边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A为升起遮阳帘的示意图;图1B则为卷收示意图。
如图2为本发明完整结构图,由卷帘部2、导引部3、撑持部4及遮阳帘5等四大部分及一马达控制部所构成,其中卷帘部2的主要结构为如图3所示,于图左下方的万向节25是以构件255组设于组合轴芯250的凹槽252并由凸桩256插置于凹洞253而定位,且令十字接头254的上下两轴芯2541分别插置于组合轴芯250和构件255的延伸臂所设轴孔251及257,而使构件255和组合轴芯250构成具有全圆部2500及削平部2501的轴芯,该十字接头另两轴芯2540则分别连接另两个与组合轴芯250及构件255相同的构件而构成另一轴芯,如此即构成一完整万向节25(如图2所示)。
而组合轴芯250加构件255构成的轴芯则穿过轴座22的轴孔220,再与卷轴23的轴孔230联结,让削平部2501及2551分别插置于231及轴孔230,而左边组合轴芯250加构件255的轴芯(如图2)则穿置于左边的轴孔及卷轴,让左右两卷轴经万向节25而同步动作;另该卷轴23右端的轴芯234则穿过轴座21的轴孔210再联结一齿轮37于联结孔370。
20为套管,200为与套管管体连体的装饰板,于下方设一腹大口小的凹槽2001并连接一具有与该凹槽契合的接头的软板201,使其与仪表板衔接更服贴;管体205设一遮阳帘出入口204及旁边各设凸脊202,当套管20两尾端203分别插置于轴座21及22的联结管211及221时令两凸脊202卡置于联结管211及221上设置的开口212及222之中;而由万向节25、轴座22及21、卷轴23及套管20即构成如图2的卷帘部2的完整结构,因此卷轴23即可在套管20之中转动。
由以上所述可知左右两卷帘部是以万向节联接而同步动作,因此可以任何角度安装于仪表板上以对应其不平整表面及前挡风玻璃的圆弧状。
如图3右下方,马达24联结于轴座21后方的延伸板216可并请参阅图4,经由联结于马达24的输出轴241的齿轮240而带动联结于卷轴23的轴芯234并附有链轮371的齿轮37,因此马达24即可同步带动卷轴23及珠链32。
图4右方为引导部3的正视图,联结座21的延伸板216的贯穿孔2160两侧均置入软垫217及218,再以螺栓穿过该软垫将马达24联结于216,且以外壳243套置于马达并与216联结,而243的凸出部2430上方设一开关710,内部则设置控制马达的继电器Re。
如因2所示,该图左上的26为一装饰板,以下方的凸桩260紧插于图左下方联结板258的孔2580中,及于装饰板26背面261处设可紧插在轴座22所设的孔225的凸桩,让该装饰板可遮住轴座22及万向节25及如图1下方当遮阳帘升至最高点时留下的空隙E以美化外观。
导引部3的结构为如图3右方及图4,由一中空且具有开口380的导管38的下端插置于轴座21上方的凸起部214,再以一螺桩312经贯穿孔381锁定于凸起部214,并在导管38上端的接口382插接另一具有开口310的导管31且令该两导管的内管壁齐平以利于滑车35在该两导管中滑行顺畅。
滑车35的本体350设有数个轮孔且设置有能灵活转动,轮径大于本体而略小于导管31及38中两对应内管壁的滑轮351及352,让滑车在导管中能稳定且灵活的滑动,如此,即解决了上述提到的撑持部左右两端与导引部3的滑接点必须使用低滑动阻力的问题。
在本产品制成后可让遮阳帘及撑持部下降至最低点,滑车35置于导管38之中,另一导管31则随同珠链及护盖折放于撑持部上方以便于包装,而在组装于车上时再将导管31插接于导管38。
如图3右方,滑车35左侧延伸一略薄于开口310及380的联结板354以联结撑持导管40,并以螺栓418穿越导管上方管壁的大孔417而经下方管壁的小孔将下管壁锁置于螺孔353,让滑车35能随导管40移动。
珠链32的下方挂置于与齿轮37连体的链轮371,其一尾端321连接弹簧322,该弹簧另一端及珠链另一尾端324均连接于弹性拉杆420的尾端421(如图2、图4所示),弹簧322用于拉紧珠链以免与链轮产生滑齿,323为滑轮,具有凹槽以挂置珠链一端320,从而使该珠链32滑置于滑轮323;因此,导引部3即可经由珠链32拉动及滑车35的导引而升降撑持部4。
如图3及图4,于导管31及38和轴座21的右侧面设有内具深孔的螺桩215及312至315,并设置护盖30及300以盖住链轮及珠链和滑轮等活动件(如图2所示),该些护盖具有可插置于该些螺桩的深孔的凸桩301至305。
于导管31的上端设一可移动的联结座34,由其顶部联结板340粘置于挡风玻璃以固定导引部上端,而下端则以轴座21的下方213粘置于仪表板总成上方以固定之;另如图4上方导管31设数个螺孔316以利于联结座34调整位置以配合挡风玻璃的高度,并以螺桩315锁定并套置滑轮323。
撑持部4的结构为如图3上方,400加400a为滑接于撑持导管40之中的滑杆,具有数个轮孔而设置数个轮径略小于导管内孔42相对应管壁间距但大于滑杆本体的滑轮402及404,经由滑轮在内管壁的滚动让滑杆能在导管中灵活移动;并于导管40左端设贯穿槽428及于滑杆400设桩孔或螺孔408,而于滑杆滑接在导管中再以销桩或螺桩409紧置于408并令螺桩409略低于导管面,让滑杆在贯穿槽428设定的范围移动而不会脱出导管。
故滑杆400加400a及左右两撑持导管40即可对应撑持部升降而灵活改变总长度,因而解决了上述因汽车挡风玻璃为梯形状而产生的问题点a。
于导管40近中央处的上下侧管壁各设相对应的贯穿长槽425,并于此处的导管中设一与滑杆400右段G相同的滑车G’,并以一螺拴41(参照图5左方)自导管下侧穿过贯穿长槽而锁置于滑车G’的车体所设的螺孔407且令螺栓尾端410突出于长槽425之外,且让411处稍高于导管壁,而使螺栓尾端410插置于连接着遮阳帘5的挂杆45所设的孔450时,可由411处的撑高让连接于挂杆的遮阳帘不会与导管接触,故滑车G’即可经螺拴尾端410带着遮阳帘于长槽425的范围灵活移动;另于导管设置一L型钩板426松松的钩住挂杆,让挂杆及遮阳帘能与导管作灵活的相对移动而不脱落,如此即解决了上述所提到的因汽车挡风玻璃为梯形状而产生的问题b。
若导引部3不向内倾斜而与卷帘部2成90度角时,则上述的滑车G’和上下两侧管壁的贯穿槽425即可省略而将锁置于滑车车体的螺栓41直接锁置于导管而由410插置于联结孔450以带动遮阳帘。
当撑持部4带动遮阳帘上升至最高点却因故不能下降时,可将螺拴41往下退出让尾端410脱离联结孔450,而让挂杆45及遮阳帘5可下放于仪表板总成上方,让车子仍能继续行驶。
420为弹性拉杆,尾端423以铆钉或螺栓424活动的设置于导管40之中,并具有凸桩422且套设一顶置于导管内壁上方427的弹簧451,该弹性拉杆420右尾端421则连接于珠链32的尾端324及弹簧322(如图2),因此珠链32即可经弹性拉杆420与弹簧451的作用而带动撑持部4及遮阳帘5升降并撑紧遮阳,以免遮阳帘松散而产生皱纹。
联结于撑持部与珠链间的弹性拉杆420也可如图5右方,以拉杆420a左尾端423a由管壁孔4007进入而活动的联结于螺栓424a并以弹簧451A经管壁孔4008钩置于拉杆420的杆体4004及下管壁4009之间拉杆右尾端421a连接于珠链尾端的324及弹簧322;或如图5A所示,以弹性拉杆420b左尾端423b固结于导管上方,右尾端421b连接于珠链一端320及弹簧322而带动撑持部。
以上所述的撑持部4也可如图7所示,为导管与滑杆的另一种衔接方式,由导管40A加40Aa构成与卷帘部成同一夹角的整体式导管,再由设有滑轮402A及404A的滑杆400A及400Aa分别与导管40A加40Aa左右两尾端滑接成可改变长度的撑持部4A加4Aa。
而撑杆部4A及4Aa是如右方以弹性拉杆4002A左端活动的连结于滑杆之中的掏空槽4005左方的4006A,并以弹簧451B连接于拉杆4002A的杆体4004A及滑杆的下管壁4009A处,并以该拉杆右端与珠链一端320及弹簧322连接即可由珠链带动撑持部。
上述撑持部4的导管与滑杆是以滑轮滑接,然而导管与滑杆间也可使用低磨擦阻力的材质滑接如图7A,于滑杆400B的左尾端设一低摩擦阻力的套环400R,并以设有的倒钩400T钩置于滑杆所设的凹洞400U以防脱落,而以该套环400R的凸脊400S与导管40B的内管壁滑接;另于导管40B的右尾端40E设一套环40R,以该套环内侧的倒钩40T钩置于管壁所设的孔40U,而以该套环的凸脊40S与滑杆400B滑接。
此方式是由套环400R及40R以取代如图7的滑轮402A及404A所构成的滑轮方式,虽然其滑动阻力较大,但可降低制造成本;此方式当然也可用于代替因3中的滑轮402及404;但对于滑车G’及35的要求是滑动阻力越低越好,以免影响动作的顺畅,所以还是使用滑轮方式最佳。
又如图3中央,遮阳帘5的上端连接于挂杆45,下端缘50则粘置于卷帘部的卷轴23,让遮阳帘5可随卷轴23卷动,遮阳帘5的形状大小可如图1所示上升至最高点HI时裁切成所需的尺寸。
遮阳帘5可使用不透光的布或纸,或部分透光的纱网;或阻光率高且能阻隔紫外线及隔热的胶膜,即俗称的隔热纸,其优点是在烈阳下开车时也可将隔热纸升起以阻挡烈阳的曝晒。
本发明马达控制部的结构为如图6、图6A、图6B为用于控制马达24的动作及正反转的电路,其中的Re是用以控制供给马达24的电源极性的继电器;MS1、MS2是微动开关37及36,分别设置于如图3右方导管38下端马达24的外壳体及另一导管31上尾端的联结座34,由设置于滑车35的联结板354上端且向下延伸的拨杆355或压或放该开关的压板370或360,用以接通或关闭马达的电源;图左的710为控制供给Re中的线圈T1电源的手动开关,而该线圈电源也可由引擎启动开关LG.SW或光线感应器LG.SW自动控制。
当Re中的线圈T1无电源输入时如图6,其内部的接点是P1与P3及P4与P6相通,而当线圈有电源输入时如图6A则是P1与P2及P4与P5相通的,而P2与P6及P3与P5是于外部以跳线W1及W2连接,另微动开关37及36于自由状态时其内部的接点为NC与C及NC’与C’相通,而当开关的压板370及360被压下时则是NO与C及NO’与C’相通。
在撑持部4处于最低点即遮阳帘5全被卷收于卷帘部中时,控制电路即如图6B中所示,随撑持部4移动的拨杆355压住开关37的压板370,且Re的T1无电源输入时,则马达24的接续电路是左边经Re的P1至P3至电源-V,而右边则经开关37的C至NO至电源-V,也就是马达24左右两边都连接于电源-V,故马达是静止不动的。
当Re的线圈T1输入电源时,例如由手动开关710打开(ON)时如图6A,则马达24左边经Re的P1至P2至P6至电源+V,右边接开关37的(虚线)C至NO至电源的-V(此时因压板370仍被拨杆355压着),故马达具有左正右负的电源即开始转动而升起遮阳帘5,且拨杆355亦随撑持部离开压板370,此时马达右边的电路即变成由开关37的(实线)C至NC至另一开关36的(实线)C’至NC’至P4至P5至P3至-V,而左边仍然接在+V,故马达仍具左正右负电源而能继续转动直到拨杆355压住压板360时,则马达的右边电路即变成由开关37的C至NC至开关36的(虚线)C’至NO’至+V,也就是马达左右两边都接在电源+V而停止转动,且遮阳帘也被升至设定的最高点。
如图6当Re的线圈T1电源消失如开关710关闭(OFF)时,则马达左边电路是由P1至P3至-V,右边则由开关37的(实线)C至NC至开关36的(虚线)C’至NO’至+V(此时因拨杆355仍压住压板360),故马达即具有左负右正的电源而反转降下撑持部及遮阳帘且拨杆355也向左离开压板360,此时马达右边的电路即变成由C至NC至C’至NC’至P4至P6至+V,而左边还是接在-V,故马达仍具左负右正电源而能继续动作,直到拨杆355压住压板370时马达右边的电路即变成由开关36的虚线C至NO至-V,即马达左右两边均接于电源-V而停止转动,撑持部及遮阳帘为也降至最低点,且马达电路接续即回复至如图6B的状态。
如图1所示,当升起遮阳帘时,上方的宽度为W1,而下方的基部宽度稍大,为W。
图示中为单一马达所驱动;本发明也可制作成左、右两套遮阳帘,分别各以左、右马达独立驱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由左右分开的卷帘部、导引部、撑持部及遮阳帘所构成,于卷帘部设置马达以同步驱动左、右方的卷帘部、导引部及撑持部而将左、右方的遮阳帘升起或收下,其中该左右分开的卷帘部可成任意夹角,而以万向节联结该左右卷帘部中的卷轴而成同步转动,而将卷置于该左右两卷轴的遮阳帘同步的放出或卷收于该卷帘部中;该左右分开的导引部,其导管中设置一能灵活移动的滑车,该滑车并联结一由珠链或链条或皮带带动的撑持部该左右分开的撑持部,其撑持导管以滑杆作可伸缩长度的滑动方式连接;该撑持导管并钩接一与遮阳帘上方联结的挂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卷帘部中套管管体设有遮阳帘出入口、凸脊和一连接着软板的装饰板,及于该套管中设有卷轴并于两端各联结一轴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其左右两卷帘部中卷轴的一端的轴芯穿过轴座上设置的轴孔后联结一另具链轮或齿轮或皮带轮的齿轮;该卷轴另一端设联结孔并经轴座的轴孔而联结于所述万向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设置于卷帘部外侧端轴座后方的延伸板并通过一齿轮带动一联结于卷帘部且设有链轮或齿轮或皮带轮的齿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卷帘部中央联结处,左右两轴座联结于一联结板并设有一装饰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的导管具有上下两段,其下段联结于卷帘部轴座的凸起部,上段尾端设一联结座及一滑轮;且于该上下两段导管外侧各设一护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导管中设一具有数个滑轮并延伸一联结板的滑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持部两撑持导管以与卷帘部成同一夹角且设有数个滑轮的滑杆滑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持部两撑持导管以与卷帘部成同一夹角且设有低磨擦阻力的套环的滑杆滑接,且该两撑持导管的管口设有一低摩擦阻力的套环。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持部两撑持导管以一弹性拉杆与一珠链的一尾端及连接于该珠链另一尾端的弹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持导管滑接的滑杆以一弹性拉杆与珠链的一尾端及连接于该珠链另一尾端的弹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持部的撑持导管中段附近相对两管壁设贯穿长槽并于该处导管中设一具有数个滑轮及一尾端可插置于与遮阳帘连接的挂杆的螺栓的滑车。
13.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持部的撑持导管中所设的滑车省略而将锁置于其车体的螺栓锁置于撑持导管。
14.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用电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持部的撑持导管设一L型钩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电动遮阳帘,由两个左右分开而以万向节联结为可成任意夹角的卷帘部,及于该卷帘部外侧端各联结一导引部,及于该两导引部间联结一具有滑杆而能伸缩长度的撑持部,并于该撑持部与卷帘部间联结一遮阳帘,再以与卷帘部联结而可正反转的马达带动卷帘部及导引部和撑持部而升降遮阳帘。本发明的卷帘部可以任何角度安装于仪表板上以适应其不平整表面及前挡风玻璃的圆弧状,从而使该车用电动遮阳帘适用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
文档编号B60J3/02GK1814472SQ20051000727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6日
发明者李天助 申请人:李天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