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78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脚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桌子等家具的小脚轮(也可以称为"小脚轮装 置")。另外,在本申请中,将安装有小脚轮的物品统称为"被支撑 体",家具是被支撑体的代表。
背景技术
用于家具的小脚轮,设有安装车轮的旋转部件,将该旋转部件按 照从俯视看以远离车轮旋转轴心的部位为中心水平旋转的方式安装于 家具上。在最简单方式的小脚轮中,在旋转部件上安装向上突出的螺 旋轴,并以螺母将螺旋轴固定于家具的下表面部上。
在以小脚轮支撑桌子等家具的情况下,优选小脚轮具有可以改变 家具支撑高度的调节器功能,以消除家具的抖动,或使左右并排设置
的家具高度一致。因此,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人员能够以 手对调节环进行旋转操作而调节支撑高度的小脚轮。
而且,在小脚轮中对旋转部件的水平旋转和车轮的旋转(行走) 进行锁定,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同时锁定旋转部件的旋转和车轮
的旋转的锁定机构。此外,作为其他锁定机构的例子还有专利文献2 和专利文献3。
在专利文献2的锁定机构中,设在旋转部件(公报中的名称为支 撑架)的旋转中心上的固定轴是中空的,在固定轴的内部以不可水平 旋转且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操作轴(同动作轴),通过操作轴 的上下移动能够同时锁定旋转部件的旋转和车轮的旋转。进一步描述,在专利文献2中,在旋转部件上配置有用于进行旋 转锁定和车轮锁定的回转式锁定部件(同锁定片部),当压下操作轴 时,锁定部件以其一端部为中心进行回转,锁定部件的旋转止动部(同 旋转锁定支承部)与旋转部件的旋转止动部(同旋转锁定部)啮合而 阻止其旋转,并且与锁定部件的行走止动部(同制动锁定支承部)与 车轮的旋转止动部(同制动锁定部)啮合而阻止其行走。当使操作轴 上升时,通过弹簧使锁定部件向相反方向回转,变成旋转自如且行走 自如的自由状态。
虽然在专利文献2中是使一个锁定部件保持旋转锁定功能和行走 锁定功能,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分别以不同的锁定部件(止动器) 进行旋转锁定和行走锁定(车轮锁定),通过连动机构同时使两个锁 定部件动作。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1-3343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190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3124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具有可以通过以手对调节环进行旋转操作 而简单地调节支撑高度并确保旋转锁定功能的优点,但是根据之后的 研究,发现还有改良的余地。例如,发现了以下问题a:由于调节环
不下降,因而当提高被支撑体时,在该被支撑体(例如家具的脚部) 与调节环之间空出较大的间隙,进入该间隙的灰尘积存于调节环的上
表面上,可能导致美观性变差的问题;b:调节环完全覆盖旋转部件, 因而车轮也配置于调节环的内侧,于是导致车轮大型化,进而导致小 脚轮整体大型化,难以同时实现小型化和提高行走性的问题;仅公开 了在一个旋转部件上安装一个车轮的例子,难以适用于在一个旋转部 件上安装两个车轮的普通类型。
本申请与专利文献1的观点有一部分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进一步改良后的构造。本申请具有现有技术中未发现的多个改良点, 这些改良点可通过实施方式获知。

发明内容
《第1结构》
本发明包括几种结构。第1结构为基本结构,这种结构的小脚轮 包括以下四个构件旋转自如地安装车轮的下部支撑构件、安装于所 述下部支撑构件上并且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状的形态的中间支撑 构件、上下移动自如地安装于上述中间支撑构件上的升降式支撑构件 以及由上述升降式支撑构件支撑的上部支撑构件,上述上部支撑构件 安装于家具或其他被支撑体上。
而且,在上述第1结构中,上述下部支撑构件、中间支撑构件、 上述升降式支撑构件以及上述上部支撑构件这四个部件形成如下关 系"a:中间支撑构件和下部支撑构件被以可相对地水平旋转的方式 保持","b:在中间支撑构件上形成的外螺纹部和在升降式支撑构件 上形成的内螺纹部相螺合","C:上部支撑构件和升降式支撑构件被 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保持","d:上部支撑构件和中间支撑构件被以 不可相对旋转的方式保持",由于上述四个部件的关系,当对升降式 支撑构件进行旋转操作时,该升降式支撑构件与上部支撑构件一起上 下移动。
《第2结构》
第2结构是使第1结构具体化的结构,在第1结构的基础上,所 述中间支撑构件的下部形成嵌入下部支撑构件的凸起部,在下部支撑 构件上安装有两个车轮,且在上述升降式支撑构件上,以位于车轮上 方的方式形成有人员能够搭住手指而进行旋转操作的筒部,上述车轮 从俯视看向筒部的外侧局部地鼓出。
《第3结构》
7第3结构是使第1结构或第2结构具体化的结构。g卩,第3结构, 在第1结构或第2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小脚轮具有使上述下部支撑 构件在水平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与不可旋转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旋 转锁定机构、使上述车轮在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与不可旋转的锁定状 态之间切换的行走锁定机构、用于同时使上述旋转锁定机构和上述行 走锁定机构在自由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机构。而且,上述 中间支撑构件形成具有上下较长的纵长中空部的中空状,在上述中间 支撑构件的中空部上配置了构成上述操作机构的一部分的连动部件。
《第4结构》
第4结构,在第1结构或第2结构的基础上,上述中间支撑构件
具有人员能够以手部进行旋转操作的筒部,该筒部从外侧包围下部支 撑构件的上部,而且,上述中间支撑构件中的筒部上方的部分被设定 为隐藏于被支撑体的内部。
《第5结构》
第5结构是使第2结构或第3结构具体化的结构。即,第5结构, 在第2结构或第3结构的基础上,上述操作机构具有可上下移动地 配置于上述中间支撑构件的纵长中空部内的第1连动部件、为了使上 述第1连动部件上下移动而配置于升降式支撑构件上侧的第2连动部 件、与上述第1连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连动而使下部支撑构件在自由状 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旋转止动器以及与上述第1连动部件的上下 移动连动而使车轮在自由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车轮止动器。
《第6结构》
第6结构是使第5结构进一步具体化的结构。目卩,第6结构,在 第5结构的基础上,上述旋转止动器以横切中间支撑构件的姿势配置 于中间支撑构件的内部,上述第1连动部件与旋转止动器形成通过第1 连动部件的上下移动使旋转止动器水平移动的连动关系,在上述下部 支撑构件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过旋转止动器横向移动而嵌合或脱离的旋转锁定用卡合部,而且,在上述下部支撑构件的下表面
部上,以通过上述第1连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而以杠杆(seesaw)状回转 的方式安装有上述车轮止动器,而且,在上述车轮上形成了通过上述 车轮止动器回转而嵌合或脱离的行走锁定用卡合部。
《第7结构》
第7结构是使第5结构具体化的结构。即,第7结构,在第5结 构的基础上,在上述中间支撑构件的上端, 一体地设有以不可水平旋 转且可上下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上述上部支撑构件或上述被支撑体上的 止转部,在上述止转部上形成有向水平方向外侧开口并与中间支撑构 件的上述纵长中空部连通的空部,在上述空部中以沿水平方向滑动自 如的方式配置有上述第2连动部件,上述第2连动部件通过沿水平方 向滑动而在向下压下上述第1连动部件的锁定位置和使第2连动部件 向上上升的自由位置之间自如地选择位置。
《第8结构》
第8结构是使第7结构具体化的结构。g卩,第8结构,在第7结 构的基础上,上述操作机构还包括按钮开关,以人员进行向下按压 操作时保持于下降位置、接着按压时切换为上升位置的方式仅由按压 操作而在下降位置与上升位置之间交替切换;和动作机构,使上述按 钮开关的下降移动和上升移动变换为上述第2连动部件的水平滑动。
发明效果 《第1结构的效果》
在第1结构中,作为旋转操作部件而发挥功能的升降式支撑构件, 通过其旋转而与上部支撑构件及被支撑体一起升降,因而是具有调节 器功能的小脚轮,并且不会产生当提高被支撑体时该被支撑体与升降 式支撑构件之间空出的间隔增大而积存灰尘的问题。
而且,通过使升降式支撑构件与中间支撑构件相螺合,可以确保升降式支撑构件的升降移动,由于安装了车轮的下部支撑构件不是直 接与升降式支撑构件相关联,所以可以不受升降式支撑构件制约地设 计下部支撑构件的形态。因此,可以防止升降式支撑构件大型化而实 现小脚轮整体的小型化,并且还可以简单地实现在下部支撑构件上安 装两个车轮,也有助于确保支撑强度。
《第2结构的效果》 在第2结构中,由于中间支撑构件和下部支撑构件在上下方向上 相嵌合,所以可以防止小脚轮过度升高。而且,由于在下部支撑构件 上安装了两个车轮,所以可以确保较高的支撑强度,并且还可以减轻 施加给一个车轮的负荷而确保轻快的行走。而且,虽然车轮向升降式 支撑构件中由人员搭住手指进行操作的筒部的外侧鼓出,但是这只是 由于升降式支撑构件的筒部外径小于车轮的水平旋转最大外径,因此 升降式支撑构件的筒部不会过大。因此,可以避免小脚轮的大型化。
《第3结构的效果》
在第3结构中,由于构成操作机构的连动部件内置于中间支撑构
件中,所以结构相应地小型化,并且还可以防止发生在将小脚轮安装 于家具等被支撑体之前连动部件碰到其他物体而导致破损的事故。
《第4结构的效果》 在第4结构中,由于升降式支撑构件与下部支撑构件局部地上下 嵌合,所以有助于降低小脚轮整体的高度而实现小型化;而且,由于 升降式支撑构件局部地进入被支撑体,所以还有助于尽可能地降低家 具等被支撑体与地面之间的间隔(一般而言,若被支撑体与地面之间 的间隔过大,则外观变差。)。
《第5及第6结构的效果》 虽然作为利用内置于中间支撑构架的连动部件的动作而锁定旋转 和行走的机构,还可以利用连动部件的旋转在锁定状态与自由状态之
10间切换,但是,若使连动部件为旋转式,则不仅有可能导致通过按钮 类的操作使连动部件旋转的机构复杂化,而且还有可能导致通过连动 部件的旋转同时使旋转用止动器和行走用止动器动作的构造变得相当 复杂。
相对于此,在本申请的第5结构中,内置于中间支撑构件中的连 动部件只是上下移动,所以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构压下、返回上升;并
且,由于旋转止动器及车轮止动器可以采用伴随连动部件的上下移动 而回转等简单方式,所以还可以避免锁定机构变得复杂。
第6结构使第5结构进一步具体化,在第6结构中,由于旋转止 动器是滑动式、车轮止动器是回转式,所以简化了锁定机构,有助于 结构的简化及动作的可靠性。而且,第6结构的特征在于,旋转止动 器滑动自如地嵌入中间支撑构件,这等同于中间支撑构件作为旋转止 动器的导向部件而发挥功能,这样,通过使中间支撑构件作为旋转止 动器的导向部件发挥功能,可以更为可靠地实现结构的简化及小型化。
《第7及第8结构的效果》 若采用第7结构,则由于中间支撑构件兼用作第2连动部件的保 持部件,所以可以相应地使小脚轮整体小型化。而且,由于不必另行 设置第2连动部件的导向部件,所以可以抑制零件数量并减少装配工 时。
作为使操作机构的连动部件动作的机构,虽然也可以在小脚轮正 上方配置按钮类,但是例如在将小脚轮安装于水平状较长的脚部上时, 为了防止人员脚部误压按钮类,有时希望将按钮类配置在内侧。关于 这一点,若采用第7结构,则由于第2连动部件沿着水平方向滑动, 所以即使将按钮类配置于沿水平方向与第2连动部件隔开的部位,也 可以通过使部件介于按钮类与第2连动部件之间而简单地应对。换言 之,可以自由设定按钮类的位置。若采用第8结构,由于人员仅以脚部按压按钮开关即可锁定或解 除旋转和行走,因而可以简单地实现锁定状态与自由状态的切换,而 且不会弄脏人手。


图1中,图1 (A)是折叠式桌子的侧面图,图1 (B)是局部的 分解侧面图。
图2是小脚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中,图3 (A)是自由状态下的纵断侧面图,图3 (B)是图3 (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中,图4 (A)是锁定状态下的纵断侧面图,图4 (B)是升 降式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分解侧面图。 图6是分解侧视断面图。 图7是分解侧视断面图。 图8是沿图3 (A)的VIII-VIII线的断面图。 图9是沿图3 (A)的IX-IX线的断面图。 图10是沿图3 (A)的X-X线的分解俯视断面图。 图11是沿图7的XI-XI线的断面图。
图12是第1动作部件和第2上部支撑构件的局部断裂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操作机构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操作机构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操作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纵断侧面图。
图16是脚部底座的抽象平面图。
图17是沿图16的XVII-XVII线的断面图。
图18是沿图16的XVIII-XVIII线的断面图,仅表示外壳体。
图19是自由状态下的沿图16的XIX-XIX线的断面图。
图20是沿图19的XX-XX线的断面图。
图21是与图19相同部位的锁定状态下的纵断侧面图。
12图22是沿图21的XXII-XXII线的断面图。
图23是表示第1动作部件、第2动作部件和接头的关系的分解断 面图。
图24中,图24 (A)是沿图23的A-A线的视图,图24 (B)是 沿图23的B-B线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作为家具一例的桌子
2a桌子的脚部底座
4小脚轮
5操作机构
6按钮开关
8车轮
10下部支撑构件
11中间支撑构件
12升降式支撑构件
13第1上部支撑构件
14第2上部支撑构件
15构成行走锁定机构的车轮止动器
17构成旋转锁定机构的旋转止动器
19构成操作机构的一部分的第1连动部件
20构成操作机构的一部分的第1动作部件
21构成操作机构的一部分的第2连动部件
46作为旋转锁定用卡合部的一例的旋转用卡合槽
48作为行走锁定用卡合部的一例的车轮用卡合槽
66构成操作机构的一部分的第2动作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着,基于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适用于折叠 式等的桌子。(1)概要
首先,说明概要。如图1所示,折叠式桌子1,以未图示的横长
框架连接的左右脚部装置2和上弹式的顶板3。脚部装置2由脚部底座 2a和脚部支柱2b形成侧视大致呈L形的形状,其中,脚部底座2a沿 着地面大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脚部支柱2b从该脚部底座2a的后端 部以倾斜姿势上升,在脚部底座2a的前后两端部上安装本实施方式的 小脚轮4。脚部底座2a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下表面部形成向下开口的 缺口部(附图标记2c表示缺口部)。脚部装置2整体由铸铝等金属成 型品构成。
另外,虽然脚部底座2a从前端朝后端平缓地倾斜,但是这种姿势 也包含于"水平状"。而且,在本申请中,关于脚部所使用的"前"、 "后",是指朝向脚部底座2a的长度方向的状态下的"前"、"后"。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还使用"正视",这里的"正视" 是以朝向脚部底座2a的长度方向的状态为基准。
折叠式桌子1的脚部底座2a形成向下开口的通道状,在脚部底座 2a中的前后小脚轮4之间的适当位置上设置中间操作部5。该中间操 作部5也可以作为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操作机构"的一部分。详细 情况在后文描述,小脚轮4仅按压按钮开关6即可在锁定状态与自由 状态(锁定解除状态)之间交替切换。
接着,参照图2至图11对小脚轮4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首先, 基于图2至图4说明小脚轮4的概要。
构成小脚轮4的部件大体分为用于担当动作的基本部件和构成锁 定机构的锁定部件(有时基本部件也具有锁定功能,暂时以基本部件 和锁定部件加以区别)。这些部件基本都包含于图2至图4的图示中(特别参见图2)。
作为基本部件,例如有左右一对车轮8、通过车轴9安装车轮8 的下部支撑构件10、水平旋转自如地安装下部支撑构件10的中间支撑
构件1K用于对中间支撑构件11进行上下移动操作的旋转式的升降式 支撑构件12、以旋转自如且不可上下移动的方式保持升降式支撑构件 12的第1上部支撑构件13及第2上部支撑构件14。两上部支撑构件 13、 14固定于脚部底座2a上。通过升降式支撑构件12的旋转操作使 该升降式支撑构件12上下移动,结果,上部支撑构件13、 14(及脚部 底座2a)的高度发生变化。
作为构成行走锁定机构的部件,存在用于不可旋转地保持车轮 8的车轮止动器5和朝锁定状态对车轮止动器15施力的第1弹簧16;
而且,作为构成旋转锁定机构的部件,存在用于不可水平旋转地保
持下部支撑构件10的旋转止动器17和朝锁定状态对旋转止动器17施 力的第2弹簧18。
作为同时对行走锁定机构和旋转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与自由状态 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操作机构的构成部件,存在同时使车轮止动器 15和旋转止动器17动作的上下移动方式的第1连动部件19、前述的 第1动作部件20、将第1动作部件20的水平移动变换为第1连动部件 19的上下移动的第2连动部件21和朝后退方向对第2连动部件21施 力的第3弹簧22。另外,行走锁定机构可以改称为行走锁定装置,旋 转锁定机构可以改称为旋转锁定装置,操作机构可以改称为操作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 (A)所示,在第1动作部件20朝向脚 部底座2a的前端侧前进的状态下,由第2连动部件21朝下压下第1 连动部件19,在该状态下,旋转止动器17后退到自由位置,下部支撑 构件10水平旋转自如,并且,车轮止动器15变成自由姿势,车轮8 回转自如。g卩,在图3 (A)的状态下,旋转锁定机构及行走锁定机构
15也变成自由状态。
另一方面,当第l动作部件20朝向脚部底座2a的基端侧后退时, 如图4 (A)所示,第2连动部件21借助第3弹簧22的作用力后退而 使第1连动部件19上升,于是,旋转止动器17前进到锁定位置,下 部支撑构件io被以不可水平旋转的方式保持,并且,车轮止动器15 变成锁定姿势,车轮8被以不可滚动的方式保持。即,在图4 (A)的 状态下,旋转锁定机构及行走锁定机构也变成锁定状态。
以下,在前述附图的基础上,还参照图5至图12说明各部件的具 体形态和相互关系。
(2)基本构成
首先,说明中间支撑构件ll。例如,如图5至图7所示,中间支 撑构件11包括外周形成有外螺纹(梯形螺纹)的外螺纹部lla、与 外螺纹部lla的下端一体地连续的圆形的无螺纹部lib以及从无螺纹 部lib向下突出的圆形的凸起部(支轴部)llc。无螺纹部llb被设定 为直径比外螺纹部lla的外径略大。
另一方面,凸起部llc的直径比无螺纹部lib小很多,因此,无 螺纹部llb的下端面形成环状的中间台阶部lld。而且,在凸起部llc 的下端一体地形成有直径比该凸起部llc小的小径部lle,因此,如图 3 (B)所明示的那样,在凸起部llc的下端形成了下台阶部llf。
如图8所示,在中间支撑构件11中的外螺纹部lla的上表面上, 一体地形成俯视形状接近梯形的止转部11g。止转部llg形成沿着脚部 装置2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姿势。如图8所示,在桌子1中的脚 部底座2a的中空部上形成有朝下的限制用突部36,在该限制用突部 36上形成了以上下移动自如且不可旋转的方式与中间支撑构件11的止 转部11g嵌合的限制槽24。限制槽24具有朝向脚部底座2a的前端的辅助槽24a,朝中间支撑 构件11的止转部11g横向突出设置的升降限制销25嵌入辅助槽24a。 升降限制销25及辅助槽24a具有限制中间支撑构件11的下降下限位 置的作用。另外,也可以使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嵌入中间支撑构件11的 止转部llg的固定部件与脚部装置2分体制造,并用小螺钉将该固定 部件连接于脚部装置2的脚部底座2a上。或者,也可以使上部支撑构 件13、 14保持中间支撑构件11的止转功能。
从外侧将升降式支撑构件12拧入中间支撑构件11的外螺纹部lla 上。因此,升降式支撑构件12的内周形成内螺纹孔。而且,在升降式 支撑构件12的上下中途高度位置上一体地形成有中段凸缘部12a,中 段凸缘部12a的外周附近部位一体地形成直径略小于该中段凸缘部12a 的外径、且朝下的筒状的抓握部12b。
如图4 (B)及图10所示,在抓握部12b的外周,作为使人手指 易于挂住的防滑机构的一例,沿着圆周方向以适当的间隔分散地形成 凹部12b'。由图3 (A)及图4 (A)可知,升降式支撑构件12的中段 凸缘部12a靠近脚部底座2a的下表面(准确地说,缺口部2c (参见图 1 (B))的下表面)。
在升降式支撑构件12的上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向外伸出的上凸缘 部12c,因此,在上凸缘部12c与中段凸缘部12a之间的部位存在向外 开口的环状槽28。通过以第1上部支撑构件13和第2上部支撑构件 14从前后两侧夹持环状槽28的部位,以旋转自如且不可上下拔出的方 式保持升降式支撑构件12 (由于升降式支撑构件12不会向上方拔出, 所以两个上部支撑构件13、 14至少限制升降式支撑构件12的向下脱 离即可)。
例如,如图2及图10所示,第1上部支撑构件13从俯视看是切
17割成一半的环形形状,在其内周形成了进入升降式支撑构件12的环状
槽28半周的前侧向内突条13a。第1上部支撑构件13以3个小螺钉 29连接于脚部装置2的脚部底座2a上。而且,在第1上部支撑构件 13的上表面上突出设置两个定位销30,定位销30嵌入设在脚部装置2 的脚部底座2a的定位孔。
如图2所明示的那样,第2上部支撑构件14是沿脚部底座2a的 长度方向较长的形态,且,从正面方向看到的断面形状形成将梯形上 半部与长方形下半部复合而成的形状。因此,第2上部支撑构件14变 成高度比第1上部支撑构件13高的阻挡状态。之所以形成阻挡状态, 是为了在其内部配置前述的第2连动部件20。
在第2下部支撑构件14的前部形成俯视呈半圆形的前凹部31, 在该前凹部31中形成了抱持升降式支撑构件12的环状槽28的一半的 后侧向内突条14a。而且,在第2上部支撑构件14的前部形成从上 方与第1上部支撑构件13的两端部重叠的左右一对侧面突起33和与 中间支撑构件11的止转部11g的背面抵接或接近的中心突起34。
如图6及图8所示,在脚部装置2的脚部底座2a上形成与升降式 支撑构件12的上端面12d抵接的前述向下凸起部36。向下凸起部36 的限制槽24向后开口,第2上部支撑构件14的中心突起34嵌入该限 制槽24的一部分。
例如,如图2所 示,在第2上部支撑构件14上形成了横跨上表面 和倾斜面的下沉凹部37,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脚部装置2的脚 部底座2a上一体地形成与下沉凹部37嵌合的向下圆柱部38,通过拧 入向下圆柱部38上的小螺钉39将第2上部支撑构件14固定于脚部底 座2a上。
例如,由图3可知,连接第1上部支撑构件13的小螺钉29从俯的位置上;另一方面,由图5可
知,连接第2上部支撑构件14的小螺钉39从俯视看配置在从升降式
支撑构件向后方偏离的位置。
如图3及图8所示,升降式支撑构件12的中段凸缘部12a从俯视 看以半周以上的范围向脚部底座2a的外侧鼓出若干尺寸e。 g卩,升降 式支撑构件12的中段凸缘部12a向脚部底座2a的前端面2a'及与之相 连的左右侧面2a〃这三个面的外侧鼓出。这样,若使中段凸缘部12a向 脚部底座2a的外侧鼓出,则例如当靠向墙边地移动桌子时,中段凸缘 部12a起到对于脚部底座2a的前端的保护部件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 脚部底座2a的前端碰到墙壁等而导致损伤。
接着,说明下部支撑构件10和车轮8。下部支撑构件10是树脂 成型品,例如由图2可知,其具有旋转自如地嵌入中间支撑构件11的 凸起部lib的圆形基部,在基部上设置了俯视呈长方形的向外突出的 伸出部10a。而且,如图3 (A)及图4 (A)所示,在下部支撑构件10 的基部上形成了嵌入中间支撑构件11的凸起部lib的凸起孔41和 嵌入中间支撑构件11的下部小径部lie的下部孔41a。
如图3 (B)所明示,在凸起孔41的内周面形成向内环状突起42, 在中间支撑构件11的凸起部llc上形成有嵌入环状突起42的环状槽 43,通过这些环状突起42和环状槽43的相互嵌合,以不可拔出的方 式保持中间支撑构件11和下部支撑构件10。而且,在中间支撑构件 11的凸起部llc和下部支撑构件10的凸起孔41之间设有若干的间隙, 下部支撑构件IO和中间支撑构件11的旋转的定心,取决于中间支撑 构件11的下部小径部lle和下部支撑构件10的下部孔41a。
如图3 (A)及图4 (A)所示,下部支撑构件10的上部形成薄壁 的筒状部,该筒状部进入升降式支撑构件12中的抓握部12b的内侧。 因此,在下部支撑构件10的上部空出直径比凸起孔41大且向中间支撑构件11的无螺纹部11b的外侧扩展的向上凹部45。在下部支撑构件10的向上凹部45的内周的下端部上形成有台阶部,作为构成旋转锁定
机构的旋转锁定用卡合部的一例,在该台阶部上以适当间距形成多个
向内侧和上方开口的旋转用卡合槽46。旋转用卡合槽46形成从俯视看间隔向半径内侧扩大的梯形。
接着,说明车轮。例如,如图2所示,车轮8以夹持下部支撑构件10中的伸出部10a的方式配置,并以一根车轴9连接于下部支撑构件10上。如图2及图11所示,在车轮8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环状凹部47,作为构成行走锁定机构的一部分的行走锁定用卡合部的一例,在其内周面上以一定间距形成多个朝旋转中心开口的车轮用卡合槽48。在图11中表示将0形圈49嵌入车轮8的外周面的状态。
(3)锁定机构
接着说明锁定机构。首先说明行走锁定机构。例如,由图2可知,行走锁定机构由车轮止动器15、车轮用卡合槽48和第1弹簧16构成。车轮止动器15是树脂成型品,并配置在下部支撑构件10的下表面部且左右车轮8之间。在左右车轮8之间的中间部上设有沿着与车轴9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杠杆部15a和一体设在杠杆部15a的前部的叶片部15b,因此,从整体看形成俯视呈T形的形态(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态)。
如图2及图ll所示,在杠杆部15a中的叶片部15b的略微内侧的部位横向突出设置左右的支轴50,另一方面,在下部支撑构件10上一体地设置通过从下方强制嵌入上述支轴50而嵌入的向上开口的轴承部51。而且,如图3 (A)及图4 (A)所示,杠杆部15a的前端位于在下部支撑构件10上形成的下部导向孔59的下方,另一方面,叶片部15b的左右端部进入车轮8的环状凹部47,在左右叶片部15b的前端部形成与车轮用卡合槽48嵌合或脱离的卡合突起52。下部支撑构件10的下方导向孔59与凸起孔31同心。
20如图3 (A)及图4 (A)所示,第1弹簧16介于车轮止动器15中的叶片部15b的左右中间部与下部支撑构件IO之间。因此,车轮止动器15被施力,以使其卡合突起52向与车轮用卡合槽48嵌合的方向回转。在下部支撑构件10上形成了嵌入第1弹簧16的弹簧支架孔53。
如图11所示,下部支撑构件10中的左右轴承部51相互分离,而且,在轴承部51的下表面上形成用于导入支轴50的倾斜面。而且,在车轮止动器15的杠杆部15a中的、设置支轴50的部分空出了上下开口的孔54。因此,在嵌入支轴50时,孔54的部位弹性变形,左右支轴50的间隔变窄,结果可以强制性地将支轴50安装于轴承部51上。
接着,说明旋转锁定机构。如前所述,旋转锁定机构由旋转止动器17、旋转用卡合槽46和第2弹簧18构成(参见图2)。例如,由图2可知,旋转止动器17基本是俯视的宽度大于上下厚度的板状。如图9所示,旋转止动器17水平移动自如地嵌入设在中间支撑构件11的无螺纹部11b上的导向孔56中,在前端形成与旋转用卡合槽46嵌合或脱离的俯视呈梯形的嵌合部17a。导向孔56沿着横切中间支撑构件11的方向延伸,两端开口。
旋转止动器17以沿着与脚部底座2a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姿势配置。而且,旋转止动器17具有向卡合部17a的相反侧延伸的小径轴17b,导向孔56中的嵌入旋转止动器17的小径轴17b的部分形成小径部56a。
在小径轴17b上嵌套第2弹簧18。因此,旋转止动器17被第2弹簧18向嵌入旋转用卡合槽46的方向施力。而且,由于旋转止动器17的前端部与旋转用卡合槽46从俯视看为梯形,所以当在两者嵌合的状态下对下部支撑构件IO作用有过大的旋转力矩时,可以通过倾斜面的引导作用使旋转止动器17从旋转用卡合槽46退出移动(强制解除旋转锁定)。在旋转止动器17中的接近小径轴17b的部位,俯视大致呈矩形的操作孔57向上下开口。
中间支撑构件11具有上下贯通的纵长中空部llh,并大致呈筒状。 第1连动部件19以上下可动的状态嵌入纵长中空部l'lh。如前所述,
第1连动部件19基本呈板状(参见图2),因此,第1连动部件19以
不可旋转的方式嵌入中间支撑构件11。于是,第1连动部件19包括
宽度沿着旋转止动器17的长度方向扩大的宽幅部19a、位于宽幅部19a 的上方的窄幅部19b、 一体地设在窄幅部19b的上端的主动销部19c以 及在宽幅部19a的下端朝下突出设置的从动销部19d。
如图3 (A)及图4 (A)所示,第1连动部件19的宽幅部19a大 致位于中间支撑构件11的凸起部llc的部位,且宽度沿旋转止动器17 的长度方向扩大。如图2及图5所示,第1连动部件19的宽幅部19a 和窄幅部19b通过縮颈部19g连续,縮颈部19g插通旋转止动器17的 操作孔57。缩颈部19g具有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上倾斜面19e和下倾斜 面19f。而且,縮颈部19g中的、与上倾斜面19e相反一侧的部分形成 与上倾斜面19e平行的辅助倾斜面19h,因此,窄幅部19b形成相对宽 幅部19a的前后端面均阶梯下降的状态。
例如,如图3所示,在下部支撑构件10的下端部上空有第1连动 部件19的从动销部19d滑动自如地嵌入的下部导向孔59,当第l连动 部件19下降移动时,从动销部19d的下部向下导向孔59的下方突出, 当第1连动部件19上升时,从动销部19d隐藏于下导向孔59中。
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中间支撑构件11的止转部llg是中空 状(或凹穴状)的构造,并空有向第2上部支撑构件14开口的断面大 致呈三角形的上导向孔60。第2连动部件21水平滑动自如地嵌入上导 向孔60。第2连动部件21形成块状,并沿着与脚部底座2a的长度方 向相同的方向滑动。由图3 (A)及图4 (A)可知,第1连动部件19 的主动销部17c能够朝中间支撑构件11的上导向孔60出没,另一方
22面,在第2连动部件21的下表面上形成能够从下方与第1连动部件19
的主动销部19c抵接的倾斜状的凸轮面61。
第2连动部件21的凸轮面61以高度随着远离第l动作部件20而 变高的方式倾斜,因此,当第2连动部件21前进移动时,第l连动部 件19被向下按压而下降移动。第2连动部件21被第3弹簧22施力, 使其接近第l动作部件20。毋庸赘言,第3弹簧22配置于中间支撑构 件11的上导向孔60中。也可以使凸轮面61的倾斜姿势相反,在这种 情况下,当操作杆6从后退位置前进时,变成锁定状态。
例如,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1动作部件20是前后较长的接近 方形的形状,并滑动自如地嵌入第2上部支撑构件14的内部。在第1 动作部件20上形成向左右外侧伸出的凸缘20a,另一方面,在第2上 部支撑构件14上形成有前后滑动自如地嵌入凸缘20a的导向槽14b, 由此,能够以不可落下的方式保持第1动作部件20。而且,第1动作 部件20具有按压第2连动部件21的窄幅的按压部20b。
而且,第l动作部件20形成向上开口的箱状,在其内部内置有弹 簧20'(拉力弹簧)。弹簧20'的后端挂到在第1动作部件20上形成的 向上突起20c上,弹簧20'的前端挂到在第2上部支撑构件14上形成的 杆部14c上。因此,第1动作部件20始终被弹簧20'朝前施力。
如前所述,通过使第1动作部件20前进或后退,车轮8和下部支 撑构件10在锁定状态与自由状态之间切换。中间支撑构件11被以仅 可自如升降而不可旋转的方式保持,与锁定状态和自由状态无关,可 以通过将手指贴靠在抓握部12b上对升降式支撑构件12进行旋转操作 来调节桌子1的高度。
(4)中间操作部的构成 接着,基于图13以后的附图主要对中间操作部5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4中图示了表示方向的箭头,F表示前方(Front),R表示后方(Rear)。 如图13、 14所示,中间操作部5包括向上开口的外壳体64、从上方 嵌入外壳体64的升降体65、从前侧和后侧嵌入外壳体64的前后一对 第2动作部件66、用于通过按压移动使升降体65在下降位置与上升位 置之间交替变换的凸轮体67及弹簧68、用于对后部的后部小脚轮进行 锁定操作的棒状的接头69。除弹簧68和接头69之外的各部件为树脂 成型品。
外壳体64在前后较长、且大致在上半部具有左右的伸出部64a, 伸出部64a被小螺钉(未图示)固定于脚部底座2a上。外壳体64从下 方嵌入脚部底座2a的内部,小螺钉从下方拧入到脚部底座2a上。而且, 伸出部64a中的大致上半部的侧面(或上表面)从正视看形成倾斜面, 且,在伸出部64a上凹陷地形成台阶部70,在脚部底座2a上形成恰好 嵌入台阶部70的块部(未图示)。
在外壳体64的前后两前壁上空有大致呈四方形的导向孔71,另 一方面,第2动作部件66具有滑动自如地嵌入上述导向孔71中的方 形部66a。而且,在第2动作部件66中的方形部的前端设置了左右向 外突出的导向突起73。第2动作部件66的大致前半部从下方嵌入第1 动作部件20,且,在第2动作部件66上设置用于与第1动作部件20 一起前后移动的向上止动器74。
升降体65大致形成长方形,并向前后开口。而且,在上端嵌入安 装俯视呈椭圆形的按钮6。例如,如图13所示,按钮6由下部件6a和 上部件6b这两个部件构成。
在升降体65的左右两侧部、且前部及后部,形成了左右向外突出 的爪部76,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外壳体64的内部形成了上述 爪部76滑动自如地嵌入的导向槽77,在导向槽77的上部设置了止动 器77a,由此限制升降体65的升降行程。当然,爪部76通过弹性变形而嵌入导向槽77中。
例如,如图19所示,升降体65向前后两侧开口,第2动作部件 66的方形部66a进入其内部。在升降体65的左右内侧面上,前后各形 成有一对倾斜导向部78,第2动作部件66的导向突起73被设定为能 够与倾斜导向部78的倾斜面抵接。因此,当升降体65下降时,第2 动作部件66能够向外壳体64的内部后退移动;相反,当升降体65上 升时,第2动作部件66能够向从外壳体64拔出的方向前进移动。
如图13所示,在升降体65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 俯视呈方形的凹部79,在该凹部79中配置凸轮67 (还参见图14、图 22)。准确地描述,凸轮67具有进入升降体65的内部的轴部67a和 收纳于凹部79中的杆部67b,以能够围绕轴部67a的轴心回转的方式 嵌入升降体65。在杆部67b的下端设置向外突出的导向轴67c。而且, 轴部67a除了其根部以外形成板状。如图20所示,凸轮67的轴部67a 从下方与升降体65的中间板80重叠,且被弹簧68向上施力。
如图18所示,在外壳体64中的、与升降体65的凹部79相对的 部位, 一体地形成能够与凸轮67的导向轴67c卡合的上导向部81和 下导向部82。上导向部81是具有向下凹部的箭头形,且从俯视看卡定。 另一方面,下导向部82向上开口。上下的导向部81、 82是使凸轮67 的导向轴67c向一体方向环绕的单向机构的一例。
在图19、图20中表示了自由状态(锁定解除状态),在该状态 下,升降体65上升,凸轮67的导向轴67c位于上导向部81的上方。 另一方面,在图21、图22中表示了锁定状态,在该状态下,升降体 65下降,且,凸轮67的导向轴67c从下方嵌入上导向部81,从而将 升降体65保持于下降位置。
当从锁定状态向下按压升降体65时,支轴67a的上表面要紧贴升降体65的中间板80,从而杆部67b在图21中向逆时针方向略微回转, 由此,凸轮67的导向轴67c即使在下降一些之后上升,也不会被上导 向部81挂住而向上方退出。当从自由状态向下按压升降体65时,凸 轮67的导向轴67c在上导向部81的上倾斜面的引导作用下一边下降 一边在图19中向左侧偏靠,结果,从下方嵌入上导向部81而移至图 21的状态。
例如,由图15可知,第2动作部件66的向上止动器74从下方嵌 入第1动作部件20。因此,如前所述,第l动作部件20和第2动作部 件66 —起前后移动。而且,第2动作部件66由外壳体64以不可放倒、 且不可围绕轴心旋转的方式保持。
如图23、图24所示,在第1动作部件20和第2动作部件66上 形成有用于以不可下落的方式保持圆形的接头69的左右一对抱持部 83;和设在接头69的端部上的弹性卡环84嵌入的定位槽85。在本实 施方式中,后侧的小脚轮4的第1动作部件20和后侧的第2动作部件 66通过接头69连接。
如前所述,按钮6由上下两个部件6a、 6b构成,如图21所示, 下部件6a由弹性爪(未图示)以不可拔出的方式保持于升降体65的 主体部上,另一方面,上部件6b由设在其上的弹性爪(未图示)以不 可脱离的方式保持于下部件6a上。下部件6a由丙烯树脂等透明树脂形 成块状(实心状),而且,上部件6b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构成。而 且,如下设定在自由状态下,下部件6a的端面向外侧露出;在锁定 状态下,下部件6a的端面隐藏于外壳体64的内部。
这样,通过在自由状态与锁定状态下使按钮6的下部件6a可见或 隐藏,人员可以通过目视来区别锁定状态和自由状态。虽然上部件6b 也可以由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但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时,通过上 部件6b入射到下部件6a的光射出下部件6a的端面,从而存在下部件6a的外周面闪耀显现的现象,结果,人员可以通过目视来更为明确地
区别锁定状态和自由状态。这一点是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5)总结
在如图19所示地升降体65上升的自由状态下,如图3(A)所示, 第2动作部件66及第1动作部件20被弹簧20'拉伸而保持于前进状态, 在该状态下,第1连动部件19下降。因此,小脚轮4旋转及行走自如。 当向下按压按钮6而将升降体65维持于加工位置时,第1动作部件20 及第2动作部件66反抗弹簧20'而后退,于是,第2连动部件19上升 移动,阻止了下部支撑构件10的旋转与车轮8的旋转。
由于两动作部件66、 20均被弹簧20'向后退方向施力,所以当在 锁定状态下第2动作部件66的导向突起73与倾斜导向部78的倾斜面 接触时,在锁定状态下第2动作部件66利用弹簧前进(变成自由状态), 因此,有可能对凸轮67造成负担。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例 如,如图21所示,在锁定状态下第2动作部件66的导向突起73被设 定为与在升降体65上形成的铅垂支撑部86抵接(还参照图15)。因 此,即使第2动作部件66上作用有水平方向的外力,其外力也不会波 及凸轮67,结果,虽然是较细的强度较弱的凸轮67,也可防止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定为当按钮6处于下降位置时变成锁定 状态、当处于上升位置时变成自由状态,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地设定 成在按钮处于上升位置时变成锁定状态、在按钮处于下降位置时变成 自由状态。而且,还可以设置堵塞脚部底座下表面的开口部的罩。在 这种情况下,罩可以在不阻碍小脚轮动作的范围内覆盖整体,也可以 局部地堵塞中间操作部的部分。
将按钮开关的动作变换为第2动作部件的前后移动(水平移动) 的机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使用回转式凸轮的机构,还可以采用使用 旋转式凸轮的机构等各种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小脚轮,其如下构成,所述小脚轮包括以下四个构件旋转自如地安装车轮的下部支撑构件、安装于所述下部支撑构件上并且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状的形态的中间支撑构件、上下移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撑构件上的升降式支撑构件以及由所述升降式支撑构件支撑的上部支撑构件,所述上部支撑构件安装于家具或其他被支撑体上,而且,所述下部支撑构件、中间支撑构件、所述升降式支撑构件以及所述上部支撑构件这四个部件形成如下关系a中间支撑构件和下部支撑构件被以可相对地水平旋转的方式保持,b在中间支撑构件上形成的外螺纹部和在升降式支撑构件上形成的内螺纹部相螺合,c上部支撑构件和升降式支撑构件被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保持,d上部支撑构件和中间支撑构件被以不可相对旋转的方式保持,由于上述四个部件的关系,当对升降式支撑构件进行旋转操作时,该升降式支撑构件与上部支撑构件一起上下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小脚轮,其中,所述中间支撑构件的下部形成嵌入下部支撑构件的凸起部,在下部支撑构件上安装有两个车轮,且在所述升降式支撑构件上,以位于车轮上方的方式形成有人员能够搭住手指而进行旋转操作的筒部,所述车轮从俯视看向筒部的外侧局部地鼓出。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脚轮,其中,所述小脚轮具有使所述下部支撑构件在水平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与不可旋转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旋转锁定机构、使所述车轮在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与不可旋转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行走锁定机构、用于同时使所述旋转锁定机构和所述行走锁定机构在自由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机构,所述中间支撑构件形成具有上下较长的纵长中空部的中空状,在所述中间支撑构件的中空部上配置了构成所述操作机构的一部分的连动部件。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脚轮,其中,所述中间支撑构件具有人员能够以手进行旋转操作的筒部,该筒部从外侧包围下部支撑构件的上部,而且,所述中间支撑构件中的筒部上方的部分被设定为隐藏于被支撑体的内部。
5.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脚轮,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具有可上下移动地配置于所述中间支撑构件的纵长中空部内的第1连动部件、为了使所述第1连动部件上下移动而配置于升降式支撑构件上侧的第2连动部件、与所述第1连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连动而使下部支撑构件在自由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旋转止动器以及与所述第1连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连动而使车轮在自由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车轮止动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脚轮,其中,所述旋转止动器以横切中间支撑构件的姿势配置于中间支撑构件的内部,所述第1连动部件与旋转止动器形成通过第1连动部件的上下移动使旋转止动器水平移动的连动关系,在所述下部支撑构件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通过旋转止动器横向移动而嵌合或脱离的旋转锁定用卡合部,而且,在所述下部支撑构件的下表面部上,以通过所述第1连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而以杠杆状回转的方式安装有所述车轮止动器,并且,在所述车轮上形成了通过所述车轮止动器回转而嵌合或脱离的行走锁定用卡合部。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脚轮,其中,在所述中间支撑构件的上端, 一体地设有以不可水平旋转且可上下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上部支撑构件或所述被支撑体上的止转部,在所述止转部上形成有向水平方向外侧开口并与中间支撑构件的所述纵长中空部连通的空部,在所述空部中以沿水平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所述第2连动部件,所述第2连动部件通过沿水平方向滑动而在向下压下所述第1连动部件的锁定位置和使第2连动部件向上上升的自由位置之间自如地选择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脚轮,其中,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按钮开关,以人员进行向下按压操作时保持于下降位置、接着按压时切换为上升位置的方式仅由按压操作而在下降位置与上升位置之间交替切换;和动作机构,使所述按钮开关的下降移动和上升移动变换为所述第2连动部件的水平滑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脚轮,其包括以下四个部件旋转自如地安装车轮(8)的下部支撑构件(10)、相对下部支撑构件(10)旋转自如的中间支撑构件(11)、与中间支撑构件(11)螺合的升降式支撑构件(12)以及由升降式支撑构件(12)支撑的上部支撑构件(13、14)。上部支撑构件(13、14)安装于家具上。当对升降式支撑构件进行旋转操作时,上部支撑构件上下移动。在中间支撑构件(11)的纵长中空部(11h)上配置了用于锁定旋转及行走的上下移动方式的第12连动部件(10)和横向移动方式的旋转止动器(17)。
文档编号B60B33/06GK101678709SQ200880019730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0日
发明者西泽崇尔 申请人:伊藤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