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轮的组装固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5595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泡轮的组装固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沙滩车或载重推车等车辆的发泡轮的组装固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沙滩车或载重推车等车辆,为能使其可以承受较大的负重,均使用发泡轮子为主,该发泡轮子的结构,是在一轮框外缘包覆一发泡轮体而组成,但由于其负重较大,容易使发泡轮体在行驶时,会相对于该轮框产生滑动而分离损坏。因此为防止轮框与发泡轮体位移,如2003年11月1日中国台湾公告的新型第 560446号名称为“空心发泡轮的轮框结构”专利案所示,其是在一空心状发泡轮体内侧缘处具有相对并形成容置空间的内凸缘部,并在发泡轮体两侧覆盖有两相对且外侧缘具有外凸缘面的轮框,并在外凸缘面内侧布设有尖凸体,且轮框内侧的凸缘端周围表面再凸设分布凸挡部,然后在发泡轮体的两内凸缘部间的容置空间内容设环状排列的挡止体,并使各挡止体的内侧缘设有可伸于发泡轮内凸缘部下方且外表具有凸挡部的凸缘部,使各凸挡部正好错伸于轮框凸缘端的各凸挡部之间;故当两相对轮框被紧固而内移时,发泡轮体的内凸缘部被紧紧夹于轮框的凸缘面与挡止体之间,且发泡轮体外侧面又受轮框外凸缘面的尖凸体所刺入而定位,使空心发泡轮体在固定后真正可发挥更佳的弹性缓冲效果。又如2005年1月11日中国台湾公告的新型第M255139号名称为“空心发泡轮强化结构的改良”专利案所示,其是在一空心状发泡轮的轮体内,包覆有由多个段部呈环状排列的轮心,而使轮体仍具有向外扩张的弹性,并在轮圈的凹面上均布有多个尖部,然后令各段部预先装入空心的发泡轮体内,然后再将轮体连同轮心套在轮框的轮圈上,进而令各凸尖部刺入轮体,而使轮体受到定位,故可防止轮框与轮体之间的打滑,同时由于空心的轮体内包覆着轮心,所以可使发泡轮能够承载更重的重量压迫。然上述专利前案,均利用尖凸体或尖部而固结轮框与发泡轮体,藉以达到防止相对位移而打滑的功效,但由于该尖凸体或尖部的固结力不足,在高速行驶状况下,容易因轮框与发泡轮体所产生的相对剪力过大,而使其折断,故使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泡轮的组装固定结构,避免行驶时轮体与轮框或轮盖之间产生相对滑动而分离损坏,延长使用寿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发泡轮的组装固位结构,包括有一轮框,其设置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之间形成有透孔;一轮体,其包覆于所述轮框的肋板上,所述轮体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轮体在贯穿孔的周缘相对应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两轮盖,其相对固定于所述轮框上,所述轮盖分别设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各穿设有一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丝各与一定位螺帽螺接锁固,所述轮盖的周缘各设有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相对应于第一固定孔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至少一固定元件,其固定于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内。所述固定元件为一螺栓,并配合螺固一固定螺帽。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发泡轮的组装固定结构是利用固定元件将轮体固定在轮框及轮盖上,可避免行驶时轮体与轮框或轮盖之间产生相对滑动而分离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2.本实用新型发泡轮的组装固定结构可增加轮体的负重,提高其载运量。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0020]其中[0021]轮框1肋板11透孔12[0022]轮体2贯穿孔21第一固定部22[0023]第一固定孔23轮盖3定位孔31[0024]定位螺丝32定位螺帽33第二固定部;34[0025]第二固定孔;34固定元件4固定螺帽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轮框1、一轮体2、一轮盖3及多个固定元件4,其中一轮框1,其周缘设置有多个肋板11,所述肋板11之间形成有透孔12。一轮体2,其包覆在轮框1的肋板11上,该轮体2由发泡材质所制成,又该轮体2 内缘设有一贯穿孔21,贯穿孔21的周缘相对应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22,该第一固定部22 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3。两轮盖3,其相对固定在该轮框1上,该轮盖3上设有多个定位孔31,该定位孔31 内相对应穿设有一定位螺丝32,该定位螺丝32与一定位螺帽33螺接锁固,又该轮盖3的周缘环设有一第二固定部34,该第二固定部34上相对应于该第一固定孔23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35。多个固定元件4,其固定在第一固定孔23及第二固定孔35内,该固定元件4为一螺栓,并配合螺固一固定螺帽41。组合时,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发泡轮的组装固定结构先将轮体2的第一固定部22包覆在该轮框1的肋板11上,再将两轮盖3夹置于该轮框1的两侧,并使两轮盖 3的第二固定孔35与轮体2的第一固定孔23相对合,然后再将定位螺丝32穿过定位孔31 后,与定位螺帽33相螺接固定,藉以将该两轮盖3固定在该轮框1的两侧,最后再将固定元件4依序穿过该等第二固定孔35、透孔12及第一固定孔23后,与该固定螺帽41螺接固定,如此,利用固定元件4将轮体2与两轮盖2与轮框1可以相对固定;当其安装于车辆上行驶前进时,轮体2可以藉由该固定元件4的固定作用,使其不会因转动而与该轮框1或轮盖3 产生相对滑动分离,藉以可供增加其负重,而且不易损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发泡轮的组装固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轮框,其设置有多个肋板,所述肋板之间形成有透孔;一轮体,其包覆于所述轮框的肋板上,所述轮体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轮体在贯穿孔的周缘相对应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两轮盖,其相对固定于所述轮框上,所述轮盖分别设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各穿设有一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丝各与一定位螺帽螺接锁固,所述轮盖的周缘各设有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相对应于第一固定孔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 至少一固定元件,其固定于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轮的组装固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为一螺栓, 并配合螺固一固定螺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泡轮的组装固位构造,其在一轮框上设置有多个肋板,一轮体包覆于该肋板上,该轮体设有一贯穿孔,在贯穿孔的周缘相对应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两轮盖相对固定于该轮框上,该轮盖上设有定位孔,并穿设有一定位螺丝与一定位螺帽螺接锁固,轮盖的周缘设有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一固定元件固定于该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内,借以将该轮体固定于轮框及轮盖上,避免发泡轮体在行驶时产生相对滑动而分离。
文档编号B60B3/08GK202088799SQ20112013982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苏中修 申请人:苏中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