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巡回诊断治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217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巡回诊断治疗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电动巡回诊断治疗车,涉及一种医用车辆。
背景技术
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明的“巡回诊断治疗车”这项专利,(专利号93208368. 4)国内许多厂家虽已投产、并付诸实现将近二十年了,人们在此项产品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现在回过头来检视,其缺点很多,有些是当时虽是考虑到了,但出于那个时代的工业、科研和思想水平、以及认识水平,许多问题留下了尾巴,只得今天及时予以解决。如今时代不同了,随着许多新技术、新观点、新措施的诞生,给此项产品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 现在看来,用一辆大巴或中巴车来改装成一辆供医院作为多种用途使用的诊断或治疗用的流动车来说,存在很大的浪费。一辆大巴或中巴车,原来在设计上,是为在市区、郊区、城镇、或乡村的道路上行驶的,它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比较苛刻要求它负有一定的载荷量,要有一定的时速,(一般最高时速均设计在100 120公里左右,否则不能出厂)在这最高时速上还要经得起颠簸,并要坚固、耐久,因而其日常的维修量必然也很大、、、等等。对于具体用作医用的体检车、或作为巡回诊断治疗用的车来说,(尤其是对于体检用车来说)上述这些要求全可以大打折扣首先其载荷量不必过大;(约几百公斤足矣)时速要求也不需要很高,最高时速达40公里就够了,因为一般医院负责的体检区域划分,其覆盖面积不会超过100平方公里,而且路上行驶的时间,基本上也不必限制。由于载荷小,时速低,要达到同样的坚固程度,车身可以设计得比较轻巧,整车的结构也可以设计得较为简单,因而日后的维修量也将会减少了许多。

发明内容
作为一种供医院作为巡回诊断治疗使用的流动车来说,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将其改为电动型的车辆,考虑到以下几个要点是必要的I、最高时速限制在40公里以下就足够了,它不必去与那些在公路上行驶的载客、和载货的交通车辆争高下;又因它行驶的距离并不太远,全部载荷量仅有几百公斤,(包括全部机件和射线防护层材料在内)若是考虑到要加上几名医务人员,那总载荷量也不会超过一吨。因此,其底盘架和车轮均可以设计得较轻巧,以利减少耗材、工时(也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车身的总重;2、每年这种车辆行驶的路程都不会太长,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二至五千公里,故对其耐久性和坚固性,基本可以不必太加考虑,只需达到一般的安全要求即可;4、车上除了医用设备之外,车辆本身的零部件极少,需要经常维修的部分也不多;5、由于采用了电动无极变速新技术,无需传动轴、齿轮箱、变速箱、油箱及空调机等等内燃机汽车所必备的那些部件,这又可进一步大大减少车体的总重量;
6、由于取消了传动轴,车厢底板可以降低很多,这有利于重心的降低和车身的稳定,且降低了造价;7、为节约成本,此电动巡回诊断治疗车的驱动车轮,利用直流串激电动机驱动,在当功率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四轮驱动;(一般情况下,两轮驱动即可)8、由于此种车辆经常需要下乡去为农民进行体检,有些乡间弯道狭窄、大型车辆不易通过;有鉴于此,又由于此车的设计时速不高,故有利于将四轮转向机构设计成电动联动式转向机构,以减小转弯半径;9、电动车本身的优点是耗能少、效率 高。整车行驶时的耗电量极小,每百公里的行程用电量不会超过十度电,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10、作为医用车辆,它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必然会有市电供应,返程所需的能量,完全可以在工作点进行补充,因而它的续驶里程,基本上可以不予考虑。考虑到以上的诸多因素之后,本发明电动巡回诊断治疗车,设计成一种使用电机作为行驶驱动动力,并采用两轮或四轮驱动;其转向机构,采用两轮、或四轮电动联动式转向;车厢底盘设计得极低。


图I :整车的剖面图A为车体B为X线机架C为屏蔽墙D为操作台E为操作员座椅F为驾驶员座椅G为方向盘H为电池箱具体实施措施一、先将整车制造完毕,并按各项车辆出厂指标进行检验;二、将事先在车间内组装好、并调试合格的X线机架B,分段装在车厢内;三、安装屏蔽墙C ;四、按要求进行X线防护层的安装,并进行室内装修;五、在车厢内的地板上,将车间内制造好的操作台D和操作员座椅E固定、并连线.六、进行整机的测试。(包括安全防护性能)
权利要求
1.本发明专利电动巡回诊断治疗车,特征是使用电机作为行驶驱动动力。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本发明采用两轮或四轮驱动。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本发明的转向机构,采用两轮、或四轮电动联动式转向。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本发明的车厢底盘设计得极低。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专利电动巡回诊断治疗车,其特征是使用电机作为行驶驱动动力。采用了两轮或四轮作驱动动力;它的转向机构,采用两轮、或四轮电动联动式转向;其车厢底盘设计得极低。
文档编号B60P3/00GK102765344SQ20121023211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吴佑之 申请人: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