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847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座椅坐垫及与座椅坐垫连接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包括两第一靠背及一第二靠背,两第一靠背分别位于第二靠背的相对两侧,各第一靠背均内置有储物柜及扶手,扶手与对应的第一靠背转动地连接并可在展开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转动,储物柜包括柜门,各第一靠背内均设有腔体,柜门将腔体由内至外分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柜门与第一腔体形成储物柜,扶手在收拢位置时收容在第二腔体内。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通过在位于两侧的两第一靠背内内置储物柜及位于储物柜外侧的扶手,在将两第一靠背上的扶手放倒后,中间乘客在享受双侧扶手的同时可以在储物柜内取放物品,并且储物柜隐藏于第一靠背内,不占用车内空间,方便人们使用。
【专利说明】汽车后排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椅。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在生活、工作、休闲旅游时花在汽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对汽车提出了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车内装载高品质音箱、DVD显示屏等以增加娱乐性。
[0003]目前市场上关于座椅方面的个性化功能却相对平庸而缺乏,大多数座椅只能实现简单的前后滑动、靠背翻折、折叠扶手等功能,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针对后排座椅的扶手设计,现有做法只是设计了一个中间扶手,中间扶手可以为折叠设计,但是中间扶手仅供坐在其两侧的乘客的一只手放置在上面,远离中间扶手另一侧的另一只手却没有放置的地方,因此会使乘客乘坐感觉不舒适。
[0004]另外,由于后排的座椅占据了汽车后面的大部分空间,物品通常只能放置在过道或者座椅下面或直接放置在座椅上,占用车内空间,使得人们行走或伸腿不方便,影响舒适感,不方便人们使用。座椅作为车内与人体接触最紧密的零部件,如果座椅的功能能更加多样化,则可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使后排乘客可享有双侧扶手的功能,且内部可以存储物品,从而大大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
[0006]—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座椅坐垫及与所述座椅坐垫连接的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包括两第一靠背及一第二靠背,所述两第一靠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靠背的相对两侧,各第一靠背均内置有储物柜及扶手,所述扶手与对应的第一靠背转动地连接并可在展开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储物柜包括柜门,各第一靠背内均设有腔体,所述柜门将所述腔体由内至外分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柜门与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储物柜,所述扶手在收拢位置时收容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0007]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柜门包括门板及安装于所述门板上的锁紧结构,所述门板具有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所述门板在打开位置时,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一靠背解锁,乘客可以在所述储物柜内取放物品;所述门板在闭合位置时,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一靠背锁紧,所述门板将所述储物柜密闭。
[0008]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柜门的高度小于所述腔体的高度,各所述第一靠背在所述腔体的底部设有定位板,所述门板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上方,所述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定位板上,并且所述门板的底部设有在柜门处于闭合位置时抵靠所述定位板的定位片。
[0009]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门板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向一侧凹设有截面呈U形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底板上设有第一竖向板,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安装于所述收容部,所述锁紧部设有竖向的滑板,所述滑板位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外侧且贴靠在所述第一竖向板上,所述滑板的外侧面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可以带动所述锁紧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竖向板向下移动及带动所述柜门相对所述定位板转动。
[0010]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锁紧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锁紧部还包括连接板及导向柱,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滑板的内侧面上并位于所述滑板的顶部位置,所述导向柱具有台阶面,并且所述导向柱自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导向柱穿设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并通过所述台阶面压缩所述第一弹性元件。
[0011]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板的顶部形成有锁止片,所述腔体的顶壁设有与所述锁止片配合锁定的卡槽,在所述柜门位于闭合位置时,所述锁紧部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所述滑板上的锁止片锁入所述顶壁的卡槽内。
[0012]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板的底端于内侧面设有可以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底壁相互抵靠的挡板,所述锁紧部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所述滑板上的挡板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底壁相互抵靠。
[0013]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收容部的底板上还设有第二竖向板及第三竖向板,所述第二竖向板及所述第三竖向板均位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竖向板与所述第三竖向板之间形成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导向槽内,并且所述导向柱可沿着所述导向槽上下移动。
[0014]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竖向板位于所述第一竖向板及所述第三竖向板之间,所述第一竖向板与所述第二竖向板之间形成有夹槽,所述锁紧部的连接板向下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收容于所述夹槽内并分别抵靠所述第一竖向板及所述第二竖向板。
[0015]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扶手的内侧设有可以与所述把手配合锁定的锁止槽,在所述扶手位于收拢位置时,所述把手与锁止槽锁定,在所述扶手位于展开位置时,所述把手与所述锁止槽解除锁定,并且露出所述储物柜。
[0016]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的外端呈圆柱状,所述锁止槽的截面呈C形,所述锁止槽的两侧设有引导所述把手锁入所述锁止槽的引导面。
[0017]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扶手的底端与所述腔体的相对的两侧壁转动地连接,使所述扶手与所述第一靠背转动地连接。
[0018]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扶手的底端的两相对侧设有通孔,所述腔体的所述两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连接件,所述扶手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件的配合与所述腔体转动地连接。
[0019]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弹性元件、中心轴以及设于所述腔体上对应的侧壁的收容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所述中心轴的中部设有限位法兰,所述中心轴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并且穿设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且通过所述限位法兰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当所述扶手上的通孔与所述收容孔对齐时,所述中心轴在第二弹性元件的回复力作用下与所述通孔连接。
[0020]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将座椅靠背分成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一靠背及位于中间的一个第二靠背,两第一靠背内均内置储物柜及位于储物柜外侧的扶手,在将两第一靠背上的扶手放倒后,中间乘客在享受双侧扶手的同时可以在储物柜内取放物品,并且储物柜隐藏于第一靠背内,不占用车内空间,方便人们使用。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中的一个扶手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中的两个扶手均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的正视结构不意图。
[0026]图5是图4中的沿V-V线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0027]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中的储物柜的柜门与座椅靠背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图6中的VI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8是图5中的V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9是图6中的柜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0031]图10是图9中的柜门的门板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32]图11是图9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是图1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是图12中的沿XII1-XIII线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0035]图14是图12中的沿XIV-XIV线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0036]图15是图12中的沿XV-XV线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0037]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中的扶手与座椅靠背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7是图5中的沿XVI1-XVII线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0039]具体本实施例
[004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本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41]请参考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座椅坐垫100及与座椅坐垫100连接的座椅靠背101。
[0042]其中,座椅靠背101包括两第一靠背102及一第二靠背103。第一靠背102与第二靠背103呈一排设置且相互连接成一体,其中两第一靠背102分别位于第二靠背103的相对两侧,第二靠背103位于两第一靠背102的中间。请参考图2与图3,各第一靠背102均内置有储物柜2及扶手4。扶手4位于储物柜2的外侧(即靠近座椅坐垫100的一侧)且与对应的第一靠背102转动的连接,以相对于第一靠背102可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于第一靠背102的收拢位置之间转动。储物柜2包括柜门20。柜门20包括门板21及安装于门板21的锁紧结构22。扶手4上设有可以与锁紧结构22配合锁定的锁止槽401。在扶手4位于收拢位置时,锁紧结构22与锁止槽401锁定(如图5所示),在扶手4位于展开位置时,锁紧结构22与锁止槽401解除锁定(如图5所示),并且储物柜2露出。
[0043]请参考图5,各第一靠背102内均设有腔体11。柜门20的门板21与腔体11的相对两侧壁110转动地连接,以使柜门20相对于腔体11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在柜门20位于闭合位置时,柜门20将腔体11由内至外分成第一腔体111及第二腔体112,并且柜门20与第一腔体111形成储物柜2。扶手4在闭合位置时,扶手4收容在第二腔体112 内。
[0044]具体的,请参考图6-7,门板21的底端的两侧分别凸设有枢轴211,腔体11的两相对的侧壁110分别设有枢转孔(图未示出),门板21的枢轴211与腔体11的枢转孔连接,使柜门20与腔体11转动地连接。
[0045]请参考图8-11,门板21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向一侧凹设有截面呈U形的收容部23,收容部23的底板230上设有第一竖向板231。锁紧结构22包括锁紧部24。锁紧部24安装于收容部23,并且锁紧部24设有竖向的滑板240。滑板240位于第一竖向板231的外侧且贴靠在第一竖向板231上,并且滑板240的底端于内侧面设有可以与第一竖向板231的底壁相抵靠的挡板241。滑板240的外侧面设有把手242。把手242可以带动锁紧部24向下移动及带动柜门20相对腔体11转动,并且把手242的外端呈圆柱状且可以锁入扶手4的锁止槽401与锁止槽401配合锁定。
[0046]锁紧结构22还包括两第一弹性元件220。两第一弹性元件220例如为弹簧,收容于收容部23内。锁紧部24还包括连接板243及两导向柱244。连接板243垂直设置于滑板240的内侧面上,并且位于第一竖向板231的顶部位置。两导向柱244均具有台阶面2440,并且两导向柱244自连接板243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两导向柱244穿设两第一弹性元件220并通过台阶面2440压缩两第一弹性元件220。锁紧部24在两第一弹性元件22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滑板240上的挡板241与第一竖向板231的底壁相互抵靠。
[0047]滑板240的顶部还形成有弧形的锁止片245,腔体11的顶壁114设有与锁止片245配合锁定的卡槽115。在柜门20位于闭合位置时,锁紧部24在两第二弹性元件131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滑板240上的锁止片245锁入腔体11的卡槽115内,使柜门20与腔体11锁定。
[0048]请结合参照图12-15,收容部23的底板230上还设有第二竖向板232及第三竖向板233,第二竖向板232及第三竖向板233均位于第一竖向板231的内侧,并且第二竖向板232位于第一竖向板231及第三竖向板233之间。第二竖向板232与第三竖向板233之间形成有导向槽234。两第一弹性元件220收容于导向槽234内,并且两导向柱244沿着导向槽234移动,继而使锁紧部24沿着导向槽234移动。
[0049]第一竖向板231与第二竖向板232之间形成有夹槽235。锁紧部24的连接板243竖直向下设有限位柱246。限位柱246呈方形,并且限位柱246收容于门板21的夹槽235内并分别抵靠第一竖向板231及第二竖向板232,以避免在把手242带动柜门20相对腔体11转动时,锁紧部24在门板21的收容部23内前后松动。
[0050]请参照图5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柜门20的高度小于腔体11的高度,各第一靠背102在腔体11的底部设有连接腔体11的两相对的侧壁110的定位板12,门板21位于定位板12的上方,并且门板21转动地连接于定位板12上。门板21的底部设有弧形的定位片212,在柜门20旋转至闭合位置时,门板21的定位片212抵靠腔体11的定位板12,从而阻止柜门20相对腔体11过度旋转。
[0051]请参照图5、图16及图17,扶手4的底端与腔体11的两相对的侧壁110转动地连接,从而使扶手4与第一靠背102转动地连接。具体的,扶手4与腔体11连接的底端设有贯穿扶手4的两相对侧的通孔402,腔体11的两侧壁110分别设有安装于通孔402的连接件13。扶手4通过通孔402与连接件13的配合与腔体11转动地连接。
[0052]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件13包括中心轴130、第二弹性元件131及设于腔体11上对应的侧壁110的收容孔133。中心轴130收容于收容孔133内,并且中心轴130的中部设有限位法兰134。第二弹性元件131套设于中心轴130且收于收容孔133,并且第二弹性元件131的两端分别抵接中心轴130上的限位法兰134及收容孔133的底壁,使中心轴130从收容孔133内露出。在将扶手4安装于腔体11时,首先沿着收容孔133的轴向向内按压中心轴130,中心轴130通过其上的限位法兰134压缩第二弹性元件131,使中心轴130完全收容于收容孔133内,然后将扶手4上的通孔402与腔体11上的收容孔133对齐,中心轴130在第二弹性元件131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进入扶手4的通孔402内,继而使扶手4与腔体11转动地连接。
[0053]扶手4上的锁止槽401设置于扶手4的顶端的内侧面上。。锁止槽401的截面呈C形状,并且扶手4在锁止槽401的两侧分别设有引导把手242的外端进入锁止槽401的引导面403。
[005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扶手4的顶端于内侧面还并排且间隔的设有两个水杯固定座404,锁止槽401位于两个水杯固定座404之间且与两个水杯固定座404连通。
[0055]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在使用时,汽车后排座椅同时可以满足三人乘坐,并且当乘员需要存放随身携带的物品时,可以操作扶手4,使柜门20上的把手242与扶手4的锁止槽401分离,此时扶手4与柜门20解除锁定。然后旋转扶手4并将扶手4从第二腔体112内翻转至平放在座椅坐垫100上,也就是说将扶手4从收拢状态翻转至展开状态,使储物柜2露出(如图2及图3所示)。接着向下拉储物柜2的柜门20上的把手242,锁紧部24上的导向柱244压缩第一弹性元件220使柜门20上的锁紧部24沿着导向槽234向下移动,锁紧部24上的锁止片245向下移动并与腔体11顶壁的卡槽115分离,从而使锁紧部24与腔体11的顶壁114解除锁定。然后操作把手242使柜门20相对腔体11转动至打开位置,乘客可以在储物柜2内取放物品,同时锁紧部24在第一弹性元件22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槽234向上移动,直至锁紧部24的挡板241与门板21的第一竖向板231的底部相互抵靠。在乘客在储物柜2内取放物品后,乘客可以操作把手242,使柜门20相对腔体11转动至闭合位置,此时柜门20的锁紧结构22上的锁止片245与腔体11的顶壁上的卡槽115大致对齐。然后下拉把手242,把手242带动锁紧部24通过锁紧部24的两导向柱244上的台阶面2440压缩两第一弹性元件220,使锁紧部24在沿着导向槽234向下移动。然后旋转把手242使柜门20的锁紧结构22上的锁止片245与腔体11的顶壁上的卡槽115对齐,接着松开把手242,锁紧部24在两第二弹性元件131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柜门20的锁紧结构22上的锁止片245与腔体11的顶壁上的卡槽115锁定,同时锁紧部24的挡板241与第一竖向板231的底部相互抵靠。最后将旋转扶手4,使扶手4收容于腔体11的第二腔体112内,并且扶手4上的锁止槽401与把手242的外端锁定。
[0056]需要说明的,当只有一个乘客乘坐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时,该乘客可以坐在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并倚靠在第二靠背103上,此时乘客可以将两个扶手4从两个第一靠背102的腔体11内转出,并将扶手4平放在座椅坐垫100上,享有双侧扶手4(如图3所示)。
[0057]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有两个乘客乘坐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时,如果两个乘客中的一个乘客坐在本发明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并倚靠在第二靠背103上,该乘客可以将闲置的第一靠背102上的扶手4内拉出并平放在座椅坐垫100上,享有单侧扶手4(如图2所示)。
[005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59]1.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通过将座椅靠背101分成两第一靠背102及第二靠背103,两第一靠背102内均内置储物柜2及位于储物柜2外侧的扶手4,将扶手4放倒后,乘客则可在储物柜20中取放物品,储物柜2隐藏于第一靠背102内,不占用车内空间,方便人们使用。
[0060]2.当只有两人乘坐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时,中间乘员将闲置的第一靠背102内的扶手4拉出并放到在座椅坐垫100上,享有单侧扶手4 ;当只有一人乘坐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并乘坐在中间座位时,乘员可以将两第一靠背102内的扶手4均拉出并放到在座椅坐垫100上,享有双侧扶手,舒适性大增。
[006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座椅坐垫(100)及与所述座椅坐垫(100)连接的座椅靠背(101),所述座椅靠背(101)包括两第一靠背(102)及一第二靠背(103),所述两第一靠背(10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靠背(103)的相对两侧,其特征在于:各第一靠背(102)均内置有储物柜(2)及扶手(4),所述扶手(4)与对应的第一靠背(102)转动地连接并可在展开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储物柜(2)包括柜门(20),各第一靠背(102)内均设有腔体(11),所述柜门(20)将所述腔体(11)由内至外分成第一腔体(111)及第二腔体(112),所述柜门(20 )与所述第一腔体(111)形成所述储物柜(2 ),所述扶手(4 )在收拢位置时收容在所述第二腔体(I 1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20)包括门板(21)及安装于所述门板(21)上的锁紧结构(22),所述门板(21)具有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所述门板(21)在打开位置时,所述锁紧结构(22)与所述第一靠背(102)解锁,乘客可以在所述储物柜(2)内取放物品;所述门板(21)在闭合位置时,所述锁紧结构(22)与所述第一靠背(102)锁紧,所述门板(21)将所述储物柜(2 )密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20)的高度小于所述腔体(11)的高度,各所述第一靠背(102)在所述腔体(11)的底部设有定位板(12),所述门板(21)位于所述定位板(12)的上方,所述门板(2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定位板(12)上,并且所述门板(21)的底部设有在柜门(20)处于闭合位置时抵靠所述定位板(12)的定位片(2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21)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向一侧凹设有截面呈U形的收容部(23),所述收容部(23)的底板(230)上设有第一竖向板(231),所述锁紧结构(22)包括锁紧部(24),所述锁紧部(24)安装于所述收容部(23),所述锁紧部(24)设有竖向的滑板(240),所述滑板(240)位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31)的外侧且贴靠在所述第一竖向板(231)上,所述滑板(240 )的外侧面设有把手(242 ),所述把手(242 )可以带动所述锁紧部(24)相对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31)向下移动及带动所述柜门(20)相对所述定位板(12 )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22)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20),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20)收容于所述收容部(23)内,所述锁紧部(24)还包括连接板(243)及导向柱(244),所述连接板(243)设置于所述滑板(240)的内侧面上并位于所述滑板(240)的顶部位置,所述导向柱(244)具有台阶面(2440),并且所述导向柱(244)自所述连接板(243)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导向柱(244)穿设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20)并通过所述台阶面(2440 )压缩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20 )。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40)的顶部形成有锁止片(245),所述腔体(11)的顶壁(114)设有与所述锁止片(245)配合锁定的卡槽(115),在所述柜门(20)位于闭合位置时,所述锁紧部(24)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2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所述滑板(240)上的锁止片(245)锁入所述顶壁(114)的卡槽(115)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40)的底端于内侧面设有可以与所述第一竖向板(231)的底壁相互抵靠的挡板(241),所述锁紧部(24)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2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所述滑板(240)上的挡板(241)与所述第一竖向板(231)的底壁相互抵靠。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23)的底板(230)上还设有第二竖向板(232)及第三竖向板(233),所述第二竖向板(232)及所述第三竖向板(233)均位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31)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竖向板(232)与所述第三竖向板(233)之间形成有导向槽(234),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20)收容于所述导向槽(234)内,并且所述导向柱(244)可沿着所述导向槽(234)上下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向板(232)位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31)及所述第三竖向板(233)之间,所述第一竖向板(231)与所述第二竖向板(232)之间形成有夹槽235,所述锁紧部(24)的连接板(243)向下设有限位柱246,所述限位柱(246)收容于所述夹槽(235)内并分别抵靠所述第一竖向板(231)及所述第二竖向板(232)。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4)的内侧设有可以与所述把手(242)配合锁定的锁止槽(401),在所述扶手(4)位于收拢位置时,所述把手(242)与锁止槽(401)锁定,在所述扶手(4)位于展开位置时,所述把手(242)与所述锁止槽(401)解除锁定,并且露出所述储物柜(2 )。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42)的外端呈圆柱状,所述锁止槽(401)的截面呈C形,所述锁止槽(401)的两侧设有引导所述把手(242)锁入所述锁止槽(401)的引导面(403)。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4)的底端与所述腔体(11)的相对的两侧壁(110)转动地连接,使所述扶手(4)与所述第一靠背(102)转动地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4)的底端的两相对侧设有通孔(402 ),所述腔体(11)的所述两侧壁(110 )的底部分别设有连接件(13),所述扶手(4 )通过所述通孔(402 )与所述连接件(13)的配合与所述腔体(11)转动地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包括第二弹性元件(131)、中心轴(130)以及设于所述腔体(11)上对应的侧壁(110)的收容孔(133),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31)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33),所述中心轴(130)的中部设有限位法兰(134),所述中心轴(130)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33)内,并且穿设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31)且通过所述限位法兰(134)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31 ),当所述扶手(4)上的通孔(402)与所述收容孔(133)对齐时,所述中心轴(130)在第二弹性元件(131)的回复力作用下与所述通孔(402)连接。
【文档编号】B60N2/46GK103625326SQ20131054723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李书福,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