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除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633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除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挡风玻璃除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除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挡风玻璃在雨天行驶时主要依靠雨刷除雨,但雨刷的工作面积有限,仅为局部扇形区域,使得驾驶员在雨天的视线存在死角,不便于驾驶员观察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现有雨刷为一端受力,雨刷工作的力臂较长,降低了雨刷工作的力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除雨机构,能够全范围地实现挡风玻璃除雨的功能,从而避免驾驶员在雨天的视线存在死角。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方案一:循环除雨机构,包括主动转轴、从动转轴、循环带、雨刷、所述主动转轴横向设置于挡风玻璃底部,所述从动转轴平行于所述主动转轴设置于挡风玻璃的上方,所述循环带保持张力竖直套在所述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上,所述雨刷横向设置于所述循环带上。所述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共同作用使循环带运动,循环带上的雨刷与循环带一同运动,当雨刷运动到靠近挡风玻璃的一侧时,就会将挡风玻璃上的雨水、积水擦除,然后再从远离挡风玻璃的一侧复位,以此往复工作。方案二:作为对方案一改进的循环除雨机构,所述循环带为两根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的左、右两端,所述雨刷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根循环带上。方案三:作为对方案一改进的循环除雨机构,所述雨刷设置于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雨刷设置于循环带的外侧便于雨刷运动绕过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能够提高循环运动的流畅性。 方案四:作为对方案一改进的循环除雨机构,所述循环带运动时,靠近挡风玻璃的一侧向下运动,远离挡风玻璃的一侧向上运动。所述运动方式能够使雨刷擦除雨水时的方式为自上向下运动,从而提高雨水的擦除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循环除雨机构,能够实现挡风玻璃除雨的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雨刷除雨的不足。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循环除雨机构也可应用于住宅、轮船等其他需要保持视野清晰的瞭望窗口。

图1,循环除雨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循环除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I为循环带,2为从动转轴,3为主动转轴,4为雨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2所示的循环除雨机构,包括主动转轴3、从动转轴2、循环带1、雨刷4、所述主动转轴3横向设置于挡风玻璃底部,所述从动转轴2平行于所述主动转轴3设置于挡风玻璃的上方,所述循环带I保持张力竖直套在所述主动转轴3和从动转轴2上,所述雨刷4横向设置于所述循环带1上。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带I为两根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动转轴3和从动转轴2的左、右两端,所述雨刷4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根循环带1上。进一步地,所述雨刷4设置于所述循环带1的外侧。优化地,所述循环带1运动时,靠近挡风玻璃的一侧向下运动,远离挡风玻璃的一侧向上运动。
权利要求1.循环除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转轴(3)、从动转轴(2)、循环带(I)、雨刷(4)、所述主动转轴(3)横向设置于挡风玻璃底部,所述从动转轴(2)平行于所述主动转轴(3)设置于挡风玻璃的上方,所述循环带(I)保持张力竖直套在所述主动转轴(3)和从动转轴(2 )上,所述雨刷(4 )横向设置于所述循环带(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除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带(I)为两根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动转轴(3)和从动转轴(2)的左、右两端,所述雨刷(4)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根循环带(I)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除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4)设置于所述循环带Cl)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除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带(I)运动时,靠近挡风玻璃的一侧向下运动,远离挡风玻璃的一侧 向上运动。
专利摘要循环除雨机构,包括主动转轴、从动转轴、循环带、雨刷、所述主动转轴横向设置于挡风玻璃底部,所述从动转轴平行于所述主动转轴设置于挡风玻璃的上方,所述循环带保持张力竖直套在所述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上,所述雨刷横向设置于所述循环带上。所述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共同作用使循环带运动,循环带上的雨刷与循环带一同运动,当雨刷运动到靠近挡风玻璃的一侧时,就会将挡风玻璃上的雨水、积水擦除,然后再从远离挡风玻璃的一侧复位,以此往复工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循环除雨机构,能够实现挡风玻璃除雨的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雨刷工作面积有限等的不足。
文档编号B60S1/44GK203111120SQ2013200973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张金桂 申请人:张金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