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内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632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车门内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车门内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汽车车门内板制造的过程中,通常门铰链位置的钣金采用厚度小的内板与铰链加强板焊接的方法来提高铰链位置钣金的刚度,防止车门下沉,而不是只采用一块厚度较厚的内板。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激光拼焊技术的门内板出现了,使应用于铰链安装区域厚度较大的钢板与应用于其它区域厚度较小的钢板通过拼焊工艺焊接在一起,取消了铰链加强板,使车门的重量大大降低。如图1所示,现有激光拼焊钢板冲压成型的车门内板,包括厚钢板4、焊缝5、薄钢板6,其中,厚钢板4与薄钢板6通过拼焊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厚钢板4区域为铰链安装区域;焊缝5为厚、薄钢板的连接区域,此区域存在厚度突变,模具设计复杂,且传力性不好,同时存在热应力,抗冲击性差,薄钢板6区域为非铰链安装区域。因此,采用激光拼焊技术的内板仍存在强度差、工艺复杂,而且焊缝位置存在热应力,连接强度也不是很好,焊缝区域传力性能不稳定,由于受焊接影响,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焊缝区域模具设计复杂 。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内板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拼焊技术成本高、工艺复杂、重量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内板及车辆,所述车门内板为冲压成型的轧制差厚钢板,所述车门内板包括厚区、过渡区和薄区,所述厚区设在车门前侧,所述薄区设在车门后侧,所述过渡区设在所述厚区与所述薄区之间。其中,所述厚区通过铰链与车体连接。其中,所述过渡区前侧的厚度与所述厚区厚度相同,所述过渡区后侧的厚度与所述薄区厚度相同,所述过渡区的厚度由前侧向后侧平滑的逐渐变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于轻量化汽车的车门内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 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通过采用轧制差厚钢板冲压成型的车门内板,可以省去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不存在热应力问题。用过渡区代替焊接缝,提高了车门内板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车门内板的抗冲击性能。该实用新型实施列冲压模具设计简单,减小了车门内板的厚度,减轻了车的重量。

图1为现有激光拼焊钢板冲压成型的汽车车门内板的俯视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车门内板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车门内板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厚区;2:过渡区;3:薄区;4:厚钢板;5:焊缝;6:薄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拼焊技术成本高、工艺复杂、重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内板及车辆。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为冲压成型的轧制差厚钢板,所 述车门内板包括厚区1、过渡区2和薄区3,所述厚区I设在车门前侧,所述薄区3设在车门后侧,所述过渡区2设在所述厚区I与所述薄区3之间。其中,所述厚区I通过铰链与车体连接,所述厚区I又称为铰链安装区,需要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车门下沉。如图3所示,所述过渡区2前侧的厚度与所述厚区I厚度相同,所述过渡区2后侧的厚度与所述薄区3厚度相同,所述过渡区2的厚度由前侧向后侧平滑的逐渐变薄,以达到光滑连接的效果。其中,过渡区2除了自身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外,还起到传递力的作用,轧制的方法可以根据车门内板的受力情况来控制过渡区2的厚度、长度和形状,过渡区2还有良好的吸收能量效果,抗冲击性能好。所述薄区3为非铰链安装区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所述的用于轻量化汽车的车门内板。上述方案中,通过采用轧制差厚钢板冲压成型的车门内板,可以省去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不存在热应力问题。用过渡区代替焊接缝,提高了车门内板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车门内板的抗冲击性能。该实用新型实施列冲压模具设计简单,减小了车门内板的厚度,减轻了车的重量。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为冲压成型的轧制差厚钢板,所述车门内板包括厚区、过渡区和薄区,所述厚区设在车门前侧,所述薄区设在车门后侧,所述过渡区设在所述厚区与所述薄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区通过铰链与车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前侧的厚度与所述厚区厚度相同,所述过渡区后侧的厚度与所述薄区厚度相同,所述过渡区的厚度由前侧向后侧平滑的逐渐变薄。
4.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轻量化汽车的车门内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内板及车辆,所述车门内板为冲压成型的轧制差厚钢板,所述车门内板包括厚区、过渡区和薄区,所述厚区设在车门前侧,所述薄区设在车门后侧,所述过渡区设在所述厚区与所述薄区之间。上述方案中,通过采用轧制差厚钢板冲压成型的车门内板,可以省去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不存在热应力问题。用过渡区代替焊接缝,提高了车门内板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车门内板的抗冲击性能。该实用新型实施列冲压模具设计简单,减小了车门内板的厚度,减轻了车的重量。
文档编号B60J5/00GK203145743SQ20132009690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张立龙, 刘海峰, 曹城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