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震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3235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汽车减震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结构,其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并且在其正面上覆盖减震器盖板,具有两个吸能路径,该路径具有各两个侧面的吸能元件,这些元件分别借助于横梁互相连接并且在汽车的高度方向上重叠布置。其特征在于,下面的横梁如此一体化在散热器结构上,即散热器结构与该横梁在碰撞情况下共同在汽车方向上向后移动。
【专利说明】汽车减震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结构,其设置在汽车前部并且在其正面覆盖减震器盖 板,具有两个吸能路径,该路径具有各两个侧面的吸能元件,这些元件分别借助于横梁互相 连接并且在汽车的高度方向上重叠布置。

【背景技术】
[0002] 众知汽车配备有减震器。在目前的PKW中此外主要通过一系列标准的碰撞测试确 定保险等级,在碰撞测试中确定受损原件的修理费用。
[0003]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目标是尽可能少的元件受到损坏,并且在受损情况下提供尽 可能简单的修复措施和良好的备件/替代解决方案。
[0004] 此外这是这样实现的,即为受到威胁的元件规划一个生存空间。这可以通过多个 措施实现。
[0005] 加长汽车前体(F0H)是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可是常常由于设计原因不受欢迎。
[0006] 另一个方法是降低侵扰,这通过提高碰撞管理系统的硬度实现。在此一方面可以 提高纵梁系统的硬度,可是这可能导致乘客加速度值(VPI=Vehicle Pulse Index汽车脉冲 指数)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个合理的备用方案在于采用附加的承重衡量,其把碰撞负载转移 到前面的底盘。在此这个事情是特别重要的,即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其不仅满足分级测试, 而且在实际事故的情况下相应保护内部的元件、比如换热器。这引起在两个承重横梁之间 必要的横向连接。
[0007] 从EP 1 604 869 B1中已知了汽车的一个减震器结构,其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在其 正面上覆盖减震器盖板并且在汽车横向上延伸。该减震器结构具有一个在汽车横向上延伸 的减震器支架、一个设置在减震器盖板和减震器支架之间的第一吸能元件和一个设置在减 震器支架下面并且在汽车横向上延伸的第二吸能元件,其中减震器支架与布置在减震器支 架背面的第一吸收碰撞的结构连接,第二吸能元件与布置在第二吸能元件背面的第二吸收 碰撞的结构连接,其中第二吸收碰撞的结构与第一吸收碰撞的结构分开并由第一吸收碰撞 的结构定向,基本上沿着汽车纵轴吸收能量。对此第二吸收碰撞的结构通过发动机悬架的 一部分保持在后面的末端上。
[0008] 从US7, 900, 964B2中已知了汽车的前部车身底板,其具有延长型的第一个微长部 件,其后面的末端与固定型的汽车结构元件相对,而其前面的末端经过第一连接装置与纵 梁型的汽车结构元件连接。第一连接装置是一个滑轨型连接,其允许主要在纵向上的偏移, 并且具有一个可断裂的固定元件,定向该固定元件,以便在通常情况下防止直至断裂的移 位,其中第一微长部件的后面末端在固定型汽车结构元件对面可移动安装。


【发明内容】

[0009]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替换的汽车减震器结构,该结构尽管尺寸较 小(短)可是能够足够程度地吸收或者消除冲击能量并且同时可以防止散热器受到损伤。
[0010] 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汽车减震器结构解决该任务。
[0011] 根据本发明已知,如果下面的横梁如此一体化在散热器结构上,即散热器结构与 该横梁在碰撞情况下共同在汽车的方向上向后移动,贝1J能够在碰撞情况下保护散热器免 受伤害,因为在各自路径上通过吸能元件吸收能量情况下散热器与横梁一起在汽车纵向上 "逃离"。
[0012] 吸能元件最好分别布置在横梁连接件和一个吸收碰撞的减震器支架之间。
[0013] 特别有益的是,在减震器支架和吸能元件之间的连接具备一个长度补偿元件。当 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补偿安装公差与部件公差。优选长度补偿元件可拆开,也就是说可以 拆卸,以便可以分拆减震器结构,例如为了修理。
[0014] 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长度补偿元件由一对长孔螺旋螺栓形成。
[0015] 借助于彼此延伸的孔状部分形成在减震器支架和吸能元件之间的连接是特别有 益的。
[0016] 下面的横梁最好是一个通过混合浇铸法生产的混合构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从下面的附图描述中给出本发明的另外特征和细节。图示:
[0018] 图1在汽车前部的散热器区域内减震器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0019] 图2碰撞之后减震器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0020] 图3具有长度补偿元件、在减震器支架和吸能元件之间的连接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在图中示出了作为整体以1表示的汽车减震器结构。
[0022] 该减震器结构设置在没有示出的汽车的前部并且在其正面V上覆盖减震器盖板 3〇
[0023] 该减震器具有两个吸能路径,该路径具有各两个侧面的吸能元件4或者5,这些元 件分别借助于横梁6或者7互相连接并且在汽车的高度方向上重叠布置。
[0024] 下面的横梁7如此一体化或者捆扎在散热器K的结构上,即在碰撞A的情况下散 热器结构与横梁7-起在汽车方向上向后移动(参见图2),因为在通过吸能元件4、5 (冲撞 盒)吸收能量时在各自路径上散热器与横梁7 (和6也是这样)一起共同在汽车纵向上"逃 亩" 尚。
[0025] 吸能元件4、5分别布置在相应的横梁6、7或者连接件和碰撞吸收的减震器支架8、 9之间,减震器支架8、9再度与纵梁或者汽车车身连接。
[0026] 以一个长度补偿元件形成在减震器支架8、9和吸能元件4、5之间的连接(参见图 3)。为此长度补偿元件分别由一个长孔10和一个螺旋螺栓11形成,如此在纵向上在长孔 10的内部能够移位。该长孔10布置在吸能元件4、5上,如此再度插入管状的减震器支架 8、9中(参见图2)。
[0027] 为了改善在散热器K上的一体化下面的横梁7是一个通过混合浇铸法生产的混合 构件。
【权利要求】
1. 一种汽车减震器结构,其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并且在其正面上覆盖减震器盖板,具有 两个吸能路径,该路径具有各两个侧面的吸能元件,这些元件分别借助于横梁互相连接并 且在汽车的高度方向上重叠布置,其特征在于,下面的横梁如此一体化在散热器结构上,即 散热器结构与该横梁在碰撞情况下共同在汽车方向上向后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吸能元件分别布置在横梁连接件 和一个吸收碰撞的减震器支架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减震器支架和吸能元件之间的 连接具备一个长度补偿元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长度补偿元件由一对长孔螺旋螺 栓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彼此延伸的孔状部分形 成在减震器支架和吸能元件之间的连接。
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下面的横梁是一个通 过混合浇铸法生产的混合构件。
【文档编号】B60R19/34GK104108360SQ20141015024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6日
【发明者】伯特·尼森, 斯蒂芬·库内, 伊曼纽尔·弗罗梅吉, 约恩·希尔曼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