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27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厢式运输车包括:

车架;

厢体,其位于所述车架上方;

漏斗,其设置在所述厢体的底部;

活动底板,其铺设在所述厢体的底横梁上,所述活动底板相对于所述厢体底部的底横梁是可移动的,所述活动底板包括至少两子底板,所述至少两子底板通过铰链轴连接;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顶端与所述活动底板的铰链轴连接;

其中,所述铰链轴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活动底板从所述厢体的底平面向上移动,使所述铰链轴两侧的子底板向中间收拢,使得所述活动底板与所述厢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并随着所述活动底板的上移,所述间隙逐渐增大,使得所述厢体内的货物通过所述间隙落入至所述厢体底部的漏斗中并通过所述漏斗的导向将所述货物卸到指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底板的底面的多个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底横梁配合,且可沿所述底横梁滚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锥形滚轮,所述底横梁上设有与所述锥形滚轮相配合的锥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板包括多个子底板,所述多个子底板被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子底板依次串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子底板单元,另一部分子底板依次串接在一起形成第二子底板单元,所述铰链轴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子底板单元头端的子底板和位于所述第二子底板单元尾端的子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动底板被举升时,所述第一子底板单元和第二子底板单元成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铰链轴被举升至最高点时,所述第一子底板单元与所述厢体的底平面形成30~38度的夹角,所述第二子底板单元与所述厢体的底平面形成30~38度的夹角,所述最高点为货物全部卸完时,所述铰链轴到达的高度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铰链轴被举升至最高点时,所述活动底板与所述厢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距离达到最大,最大间隙距离为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的底部沿所述厢体的前后方向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底横梁,所述相邻两底横梁之间的间距为400~7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驱动装置可相对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转轴可向所述厢体的前后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分为多段,每一段厢体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装置,所述至少两驱动装置沿该段厢体的前后方向对称布设。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