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其电池安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107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及其电池安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配件,特别涉及电池包及其电池安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便是汽车尾气。因此,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电动汽车的核心元件之一就是电池,电池取代燃油,从而实现环保。鉴于单个电池的能量密度较小,一般采用多个蓄电池组合的方式形成电池包为电动汽车进行供电。

但是,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或振动,从而对电池包造成冲击。目前的电池包一般采用壳体将多个单独的电池封装,抗振性较差。当振动或碰撞剧烈时,电池包整体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得蓄电池被挤压或相互碰撞。而蓄电池在被猛烈撞击时有可能发生爆炸,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抗冲击性能较好的电池包及其电池安装盒。

一种电池安装盒,包括:

呈中空结构的壳体,其内部具有一收容腔,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加强筋结构;及

多个防振梁,收容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防振梁包括横梁、多个纵梁及多个斜梁,所述多个纵梁垂直固定于所述横梁上且沿所述横梁间隔设置,所述斜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纵梁的首尾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防振梁相互连接围绕成预设形状,以形成电池安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壳上,以形成所述收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外壁设置有多个起安装固定作用的挂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外壁设置有支撑筋条,所述多个挂耳通过所述支撑筋条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内壁在与所述挂耳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加强座,所述挂耳穿过所述底壳的侧壁并与所述加强座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环形筋条及径向筋条,所述环形筋条围绕所述壳体的边缘设置,所述径向筋条连接所述环形筋条上任意两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多个纵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两个横梁上,以连接所述两个横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池固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结构、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及所述斜梁均为中空管状结构。

一种电池包,包括:

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安装盒;及

电池,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电池安装部内。

上述电池包及其电池安装盒,壳体内壁设置的加强筋结构可增强壳体的强度,从而起到防止壳体变形的作用。进一步的,由于斜梁与相邻两个纵梁的首尾固定连接,故横梁、多个纵梁及多个斜梁可形成多个三角形支撑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因此,当电池安装于防振梁形成的电池安装部内时,防振梁可很好的防止电池被碰撞挤压。通过加强筋结构及防振梁的作用,能有效的避免电池包变形以及电池被碰撞挤压,从而使得上述电池包及其电池安装盒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池包中防振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池包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电池包10包括电池安装盒100及电池101。其中,电池安装盒100包括壳体110及防振梁120。

壳体110呈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一收容腔(图未标)。壳体110一般由金属制成。壳体110的内壁设置有加强筋结构130。加强筋结构130可增强壳体110的强度,从而在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挤压时能防止壳体110变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底壳111及上盖113。上盖113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壳111上,以形成上述收容腔。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1的外壁设置有多个起安装固定作用的挂耳1112。挂耳1112用于将电池包10安装于电动汽车的相应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1的外壁设置有支撑筋条1114,多个挂耳1112通过支撑筋条1114相互连接。支撑筋条1114可将多个挂耳1112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提升了单个挂耳1112的抗冲击能力,进而能有效防止电池包10在剧烈振动时脱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1的内壁在与挂耳11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加强座1116,挂耳1112穿过底壳111的侧壁并与加强座1116固定连接。电池包10处于安装状态时,挂耳1112与底壳111的结合处受到的作用力最大。加强座1116对于挂耳1112与底壳111的结合处可起到加强作用,防止在碰撞过程中挂耳1112与底壳111的结合处变形,进而可提升电池包10整体的抗冲击性能,防止电池包10在剧烈振动时脱落。

防振梁120为多个,且收容并固定于收容腔内。防振梁120包括横梁121、纵梁123及斜梁125。纵梁123及斜梁125的数量为多个。其中,多个纵梁123垂直固定于横梁121上且沿横梁121间隔设置,斜梁12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纵梁123的首尾固定连接。斜梁125的一端相邻两个纵梁123中一个的首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纵梁123的尾部连接,从而形成的是“Z”字形结构。因此,横梁121与多个纵梁123及多个斜梁125可形成多个三角形支撑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故防振梁120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

此外,多个防振梁120相互连接围绕成预设形状,以形成电池安装部140。电池安装部140可以是多个。电池101收容并固定于电池安装部140内。多个防振梁120可通过首尾拼接的方式围绕呈矩形、圆形或其他与电池101形状匹配的形状。由于防振梁120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故电池安装部140能有效地防止电池101被碰撞挤压。优选地,每个电池安装部140内放置一个电池101,以避免电池101之间相互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21为两个,且相互平行,多个纵梁123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于两个横梁121上,以连接两个横梁121。进一步的,横梁121上设置有电池固定孔(图未标)。电池101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于横梁121上,从而使得电池101与防振梁120成一体,抗冲击性能进一步提高。

请一并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结构130包括环形筋条131及径向筋条133。环形筋条131围绕壳体110的边缘设置,径向筋条133连接环形筋条131上任意两点。因此,环形筋条131与径向筋条133配合,可形成一起支撑作用的框架,从而提升壳体110的强度。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筋条131分别围绕底壳111及上盖113的开口边缘设置,而径向筋条133则铺设于底壳111及上盖113中部,进而从不同的方向对壳体110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结构130、横梁121、纵梁123及斜梁125均为中空管状结构。加强筋结构130、横梁121、纵梁123及斜梁125一般均由金属制成,需要较高的强度。中空结构具有质量轻,且强度高的特点。因此,将上述加强筋结构130、横梁121、纵梁123及斜梁125设计成中空管状结构,既可保证机械强度,又不会额外增加电池包10的质量,从而有利于车身轻量化。

上述电池包10及其电池安装盒100,壳体110内壁设置的加强筋结构130可增强壳体110的强度,从而起到防止壳体110变形的作用。进一步的,由于斜梁125与相邻两个纵梁123的首尾固定连接,故横梁121、多个纵梁123及多个斜梁125可形成多个三角形支撑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因此,当电池101安装于防振梁120形成的电池安装部140内时,防振梁120可很好的防止电池101被碰撞挤压。通过加强筋结构130及防振梁120的作用,能有效的避免电池包10变形以及电池101被碰撞挤压,从而使得上述电池包10及其电池安装盒100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