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248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搅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业需要运输大量的水泥,因此需要使用水泥搅拌车进行运送,而水泥搅拌车具有运量大,快捷便利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当水泥搅拌车满载水泥时,水泥搅拌车的重心较高,整车质量比较大,因此在转弯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尤其是水泥搅拌车遇到紧急情况转向避险时转弯半径急剧减小而造成离心力极大,容易造成翻车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大吨位水泥搅拌车,当发生侧翻事故时,大吨位的水泥搅拌车容易造成小型车或者过路行人的二次伤害。

因此,需要一种智能安全的水泥搅拌车,以避免水泥搅拌车转弯时发生侧翻事故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能主动防止搅拌车侧翻,并能避免搅拌车侧翻时对小型车和行人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包括搅拌车、驱动器和控制组件,搅拌车上设有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水泥罐,第一支撑块与该第二支撑块相对设置地连接在搅拌车上,水泥罐连接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上,驱动器与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连接,控制组件可采集搅拌车的方向盘转速,并根据方向盘转速控制驱动器驱使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水泥罐沿着搅拌车的车身宽度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搅拌车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支撑块与第一固定座之间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实现第一支撑块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二支撑块与第二固定座之间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实现第二支撑块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二固定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座两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支撑块位于第一限位块之间,第二固定座两端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支撑块位于第二限位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驱动器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块上,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固定座上,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块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油泵和电液换向阀,油箱、油泵和电液换向阀通过第一进油管路依次串联连接,油箱与电液换向阀通过第一出油管路连接,驱动器与电液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油路和第二液压油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液压油路上设有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第一进油管与第一液压缸连接,第二进油管与第四液压缸连接,第一回油管与第二液压缸连接,第二回油管与第三液压缸连接,第二液压油路上设有第三进油管、第四进油管、第三回油管和第四回油管,第三进油管与第二液压缸连接,第四进油管与第三液压缸连接,第三回油管与第一液压缸连接,第四回油管与第四液压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卸荷阀和报警过滤器,第一进油管路上设有第一卸压支路,卸荷阀、报警过滤器和油箱通过第一卸压支路依次串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液压系统还包括蓄能箱,第一进油管路上设有第二卸压支路,蓄能箱与第二卸压支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阀和液压马达,控制阀与油箱之间通过第二进油管路连接,控制阀通过第二出油管路与第二卸压支路连接,控制阀与液压马达之间通过第三液压油路和第四液压油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控制组件包括转角传感器和电控盒,转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搅拌车的方向盘转速,电控盒与转角传感器和电液换向阀电连接,电控盒可根据方向盘转速控制电液换向阀启动。

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的搅拌车上设有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水泥罐,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相对设置地连接在搅拌车上,水泥罐连接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上,驱动器与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连接,控制组件可采集搅拌车的方向盘转速,并根据方向盘转速控制驱动器驱使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水泥罐沿着搅拌车的车身宽度方向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能智能主动防止搅拌车侧翻,当搅拌车转弯时,在驱动器的推动下使整个罐体偏离中心线,形成一个稳定力矩,来平衡由离心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并能避免搅拌车侧翻时对小型车和行人的伤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10包括搅拌车12、驱动器13、液压系统14和控制组件15。

搅拌车12包括车头121连接在车头121之后的车架122,车架122上设有第一固定座123、第二固定座124、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第一固定座123和第二固定座124相对设置地固定在车架122上。第一固定座123上设有滑槽,第一支撑块125上设有滑轨,第一支撑块125与第一固定座123之间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实现第一支撑块125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23上,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在第一固定座123上设置滑轨,在第一支撑块125上设置滑槽,使第一支撑块125与第一固定座123之间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实现第一支撑块125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23上。第二固定座124上设有滑槽,第二支撑块126上设有滑轨,第二支撑块126与第二固定座124之间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实现第二支撑块126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二固定座124上,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在第二固定座124上设置滑轨,在第二支撑块126上设置滑槽,使第二支撑块126与第二固定座124之间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实现第二支撑块126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二固定座124上。水泥罐127连接在第一支撑块125和第二支撑块126上,并能随着第一支撑块125和第二支撑块126一起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123两端设有第一限位块1251和第一固定轴1252,第一支撑块125位于第一限位块1251之间,即第一限位块1251用于限制第一支撑块125的移动距离;第一固定轴1252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23的侧面,并用于连接驱动器13;第二固定座124两端设有第二限位块1261和第二固定轴1262,第二支撑块126位于第二限位块1261之间,即第二限位块1261用于限制第二支撑块126的移动距离;第二固定轴1262设置于第二固定座124的侧面,并用于连接驱动器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123和第二固定座124上的滑槽以及第一支撑块125和第二支撑块126上的滑轨沿着搅拌车12的车身宽度方向设置,即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能沿着搅拌车12的车身宽度方向移动。

驱动器13与第一支撑块125和第二支撑块126连接,驱动器13用于驱使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沿着搅拌车12的车身宽度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13包括第一液压缸131、第二液压缸132、第三液压缸133和第四液压缸134。第一液压缸131和第二液压缸13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23上,第一液压缸131和第二液压缸13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块125上,第三液压缸133和第四液压缸13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固定座124上,第三液压缸133和第四液压缸13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块126上。如图2所示,第一液压缸131和第二液压缸132的一端互成角度地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23上,第一液压缸131和第二液压缸13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固定轴1252;第三液压缸133和第四液压缸134的一端互成角度地连接在第二固定座124上,第三液压缸133和第四液压缸134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固定轴1262。

液压系统14用于为驱动器13提供液压动力,使驱动器13驱使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沿着搅拌车12的车身宽度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4包括油箱141、油泵142、电液换向阀143、卸荷阀144、报警过滤器145、蓄能箱146、控制阀147、液压马达148和压力继电器149。

具体地,油箱141、油泵142和电液换向阀143通过第一进油管路a依次串联连接,油箱141与电液换向阀143通过第一出油管路b连接,驱动器13与电液换向阀143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油路c和第二液压油路d。

进步一地,第一进油管路a上设有第一卸压支路a1和第二卸压支路a2,卸荷阀144、报警过滤器145和油箱141通过第一卸压支路a1依次串联连接,蓄能箱146与第二卸压支路a2连接。第一液压油路c上设有第一进油管c1、第二进油管c2、第一回油管c3和第二回油管c4;第一进油管c1与第一液压缸131连接,第二进油管c2与第四液压缸134连接,第一回油管c3与第二液压缸132连接,第二回油管c4与第三液压缸133连接。第二液压油路d上设有第三进油管d1、第四进油管d2、第三回油管d3和第四回油管d4;第三进油管d1与第二液压缸132连接,第四进油管d2与第三液压缸133连接,第三回油管d3与第一液压缸131连接,第四回油管d4与第四液压缸134连接。控制阀147与油箱141之间通过第二进油管路e连接,控制阀147通过第二出油管路f与第二卸压支路a2连接,控制阀147与液压马达148之间通过第三液压油路g和第四液压油路h连接。压力继电器149连接在第一液压油路c上,用于感知管内液压。

控制组件15可采集搅拌车12的方向盘转速,并根据方向盘转速控制驱动器13驱使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沿着搅拌车12的车身宽度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5包括转角传感器151和电控盒152;转角传感器151用于检测搅拌车12的方向盘转速,并将方向盘转速发送至电控盒152,其中,方向盘转速包括方向盘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电控盒152与转角传感器151、电液换向阀143电和压力继电器149连接,电控盒152将接收到的方向盘转速进行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此时搅拌车12的转弯方向和方向盘转速是否大于限值;当方向盘转速小于限值时,电控盒152判断搅拌车12没有侧翻的危险,不向电液换向阀143发送控制信号;当方向盘转速大于或等于限值时,电控盒152判断搅拌车12有侧翻的危险,向电液换向阀143发送控制信号,启动电液换向阀143,使驱动器13驱使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向着搅拌车12转弯方向移动,平衡搅拌车12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

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10能智能主动防止搅拌车12侧翻;例如当搅拌车12向左转弯时,在驱动器13的推动下,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向左移动,带动整个罐体偏离中心线向左移动,整车的重心因此落在搅拌车12中心线的左侧,形成一个稳定力矩,来平衡由离心力所产生的向右侧倾覆力矩;当搅拌车12向右转弯时的情况与向左转弯的情况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地工作步骤如下所述:

当搅拌车12转弯时,转角传感器151检测搅拌车12的方向盘转速,并将方向盘转速发送至电控盒152;

电控盒152接收到方向盘转速后进行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此时搅拌车12的转弯方向和方向盘转速是否大于限值;

当方向盘转速小于限值时,电控盒152判断搅拌车12没有侧翻的危险,不向电液换向阀143发送控制信号;

当方向盘转速大于或等于限值时,电控盒152判断搅拌车12有侧翻的危险,向电液换向阀143发送控制信号,启动电液换向阀143,使驱动器13驱使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向着搅拌车12转弯方向移动,平衡搅拌车12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

当油泵142出现故障时,蓄能箱146可作为应急动力源,为驱动器13继续提供一段时间的液压;

当压力继电器149感知第一液压油路c内的液压过高或第一支撑块125以抵靠在第一限位块1251上、第二支撑块126以抵靠在第二限位块1261上时,电控盒152控制电液换向阀143停止向驱动器13供油;

搅拌车12停车后,当水泥罐127偏离整车的中心线时,可手动控制控制阀147,启动液压马达148,再次为驱动器13提供液压,驱使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返回整车中心线。

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10的搅拌车12上设有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第一支撑块125与第二支撑块126相对设置地连接在搅拌车12上,水泥罐127连接在第一支撑块125和第二支撑块126上,驱动器13与第一支撑块125和第二支撑块126连接,控制组件15可采集搅拌车12的方向盘转速,并根据方向盘转速控制驱动器13驱使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6和水泥罐127沿着搅拌车12的车身宽度方向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车防侧翻系统10能智能主动防止搅拌车12侧翻,当搅拌车12转弯时,在驱动器13的推动下使整个罐体偏离中心线,形成一个稳定力矩,来平衡由离心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并能避免搅拌车侧翻时对小型车和行人的伤害。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