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仪表盘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152阅读:10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仪表盘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仪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仪表盘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在生产过程中,仪表盘一般通过仪表盘支架安装在汽车的内部,现有技术的仪表盘支架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过程极其繁琐,给安装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另一个,现有技术的仪表盘支架的机械强度较差,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极易发生断裂,降低了其使用寿命,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机械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的新型结构的汽车仪表盘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机械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的新型结构的汽车仪表盘支架。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仪表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三角形的仪表盘支架本体,在所述仪表盘支架本体的其中两个顶角上设有插脚,在所述仪表盘支架本体的另一个顶角上设有固定脚;

在所述仪表盘支架本体的中部设有整体为三角形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由第一内折面、第二内折面和第三内折面围合而成,所述第一内折面与仪表盘支架本体之间的夹角为60-70°,所述第二内折面与仪表盘支架本体之间的夹角为65-75°,所述第三内折面与仪表盘支架本体之间的夹角为70-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内折面、第二内折面和第三内折面上分别设有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仪表盘支架本体上设有限位卡槽和限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仪表盘支架本体的其中两个顶角上设有插脚,在仪表盘支架本体的另一个顶角上设有固定脚,安装时,将插脚插接在汽车框架的内部,然后选用螺栓与固定脚配合将仪表盘支架本体安装在汽车的内部,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安装;另一个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机械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3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仪表盘支架,包括整体呈三角形的仪表盘支架本体100。

在仪表盘支架本体100的其中两个顶角上设有插脚110、120,在仪表盘支架本体100的另一个顶角上设有固定脚130,在固定脚130上设有安装孔,安装时,将插脚110、120插接在汽车框架的内部,然后选用螺栓穿过固定脚130上的安装孔将仪表盘支架本体100安装在汽车的内部,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安装。

在仪表盘支架本体100的中部设有整体为三角形的安装腔140,安装腔140由第一内折面141、第二内折面142和第三内折面143围合而成。

第一内折面141与仪表盘支架本体100之间的夹角为60-7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折面141与仪表盘支架本体100之间的夹角为65°,第二内折面142与仪表盘支架本体100之间的夹角为65-7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折面142与仪表盘支架本体100之间的夹角为70°,第三内折面143与仪表盘支架本体100之间的夹角为70-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内折面143与仪表盘支架本体100之间的夹角为75°。

在第一内折面141、第二内折面142和第三内折面143上分别设有卡槽141a、142a、143a,通过卡槽141a、142a、143a与汽车内部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仪表盘支架本体安装的稳定性能。

在仪表盘支架本体100上设有限位卡槽160和限位孔150,通过限位卡槽160与限位孔150有效的结合,方便仪表盘支架在安装时的定位,进一步提高了该仪表盘支架的实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仪表盘支架本体的其中两个顶角上设有插脚,在仪表盘支架本体的另一个顶角上设有固定脚,安装时,将插脚插接在汽车框架的内部,然后选用螺栓与固定脚配合将仪表盘支架本体安装在汽车的内部,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安装;另一个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机械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