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内装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40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内装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配设于车辆内部的控制台盒的车辆内装构件。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有通过使收纳小物品类的盒子底壁部的车身后侧不容易断裂且使碎片不飞溅,而有效地吸收和缓解从上方作用于后储物箱后端部的冲击负荷的物品。

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座椅下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座椅加固构件的同时在控制台盒内的下部设置加固构件,当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侧面碰撞负荷通过加固构件从座椅加固构件传递到中央通道部,另一方面降低加固构件非碰撞侧的侧壁部周围的刚性,缓解侧壁部对乘客的干扰,从而在车辆受到车宽方向的负荷冲击时减轻内装构件对于坐在与负荷冲击方向相反一侧座椅上的乘客的冲击负荷的物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0305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4-2053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280329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现有车辆内装构件,在车辆侧面碰撞时座椅以及乘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移动时,在座椅以及乘客与控制台盒之间夹住安全带的搭扣,存在搭扣变形而使安全带很难解开,或者搭扣向无法解开安全带的位置移动等可能性,具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据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侧面碰撞时能够抑制安全带的搭扣被夹住及变形,进一步提高乘客的获救可能性的车辆内装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内装构件具备:控制台盒,其配设于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并排配置的座席之间;以及安装架,其由将所述控制台盒固定在底板构件上的板体构成,其中,所述控制台盒具有沿着该控制台盒的底面与该控制台盒的前面之间的边界线形成的第1薄壁部与在所述底面的车辆前侧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形成的第2薄壁部,所述安装架具有与所述第2薄壁部相对而形成的凹部。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车辆内装构件,所述第2薄壁部从所述第1薄壁部车宽方向中央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而形成。

(3)根据上述(2)所述的车辆内装构件,所述第2薄壁部,进而从隔着所述第1薄壁部的车宽方向中央而向车宽方向分离的各个位置边保持该分离状态边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而形成。

(4)根据上述(3)所述的车辆内装构件,所述控制台盒具有在所述第2薄壁部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后端沿着车宽方向形成的第3薄壁部。

(5)根据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内装构件,所述控制台盒具有沿着所述底面与该控制台盒的侧面之间的边界线形成的第4薄壁部。

(6)根据上述(5)所述的车辆内装构件,所述控制台盒具有沿着所述前面与所述侧面之间的边界线形成的第5薄壁部。

(7)根据上述(1)~(4)或者(6)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内装构件,所述控制台盒具有在所述前面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弯曲部。

(8)根据上述(5)所述的车辆内装构件,所述控制台盒具有在所述前面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弯曲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内装构件,车辆侧面碰撞时能够抑制发生安全带的搭扣被夹住以及变形,进一步提高乘客的获救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内装构件的车辆内部前视图。

图2是从侧面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内装构件的碰撞前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内装构件的碰撞前状态的底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台盒的斜视图。

图5是从侧面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内装构件的碰撞后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内装构件的碰撞后状态的底视图。

符号说明

1 座椅

2 控制台盒

3 安装架

4 搭扣

5 座椅刚性部件

6 搭扣安装构件

7 底板构件

21 控制台盒底面

21a、21aa、21ab、21ac 缺口部

22 控制台盒前面

22a、22aa、22ab、22ac 缺口部

22b、22ba、22bb、22bc 弯曲部

23、24 控制台盒侧面

31 安装架凹部

32、33 安装架凸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1到图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内装构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并排配置的座席的座椅1、1之间,由树脂形成的箱型的控制台盒2通过由钣金构成的支架3支撑在底板构件7上。

如图2到图4所示,控制台盒2,在底面(以下,称为控制台盒底面)21具有作为薄壁部的缺口部21a,并且,在车辆前侧的侧面(以下,称为控制台盒前面)22具有作为薄壁部的缺口部22a以及弯曲部22b。

设置在控制台盒底面21上的缺口部21a,由沿着控制台盒底面21的车宽方向侧面以及车辆前侧的外周缘设置为大体コ字形的第1缺口部21aa、在控制台盒底面21的前方从第1缺口部21aa的车宽方向中央朝向车辆后方线形延伸的作为第2薄壁部的第2缺口部21ab、以及可包围第2缺口部21ab地设置为大体コ字形的第3缺口部21ac构成。第3缺口部21ac,由从在控制台盒底面21的前方隔着第1缺口部21aa的车宽方向中央向车宽方向分离的各个位置边保持该分离状态边朝向车辆后方线形延伸的作为第2薄壁部的部分、以及在第2缺口部21ab(或者第2薄壁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位置沿着车宽方向形成的作为第3薄壁部的部分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台盒底面21的车辆前方,设有由缺口部21aa、21ab以及21ac围成的两个矩形区域。此外,第1缺口部21aa,由沿着控制台盒底面21和控制台盒前面22之间的边界线形成的作为第1薄壁部的部分、以及沿着控制台盒底面21和控制台盒2的车辆侧方的面(以下,称为控制台盒侧面)23、24之间的边界线形成的作为第4薄壁部的部分构成。

设置于控制台盒前面22的缺口部22a,由沿着与控制台盒侧面23、24之间的边界线设置的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作为第5薄壁部的第4缺口部22aa以及第5缺口部22ab、以及从设置于控制台盒前面22的底部且设置于控制台盒底面21的第3缺口部21ac连续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第6缺口部22ac构成。

此外,设置在控制台盒前面22的弯曲部22b,由设置于控制台盒前面2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弯曲部22ba和设于其两侧的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弯曲部22bb以及第3弯曲部22bc构成。

另外,第1弯曲部22ba的底部连接在第6缺口部22ac上,第2弯曲部22bb以及第3弯曲部22bc分别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的第3缺口部21ac的外侧。此外,缺口部21a、22a在控制台盒2的外侧呈槽口打开的形状。

此外,安装架3被固定在底板构件7上,该安装架3的与控制台盒底面21相对的面(以下,称为安装架上面)被弯曲处理为凹陷形状。即,安装架3具有如图2所示的设置于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安装架凹部31、以及位于安装架凹部31车宽方向两侧的安装架凸面32、33。

安装架凹部31与控制台盒2的第3缺口部21ac相对而配设,安装架凸面32、33被紧固在控制台盒底面21上。

在这里,如图1所示,安装架3配设在用于使座椅1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的座椅导轨等座椅刚性部件5的车宽方向侧方。而且,安全带(未图示)的搭扣4,通过例如螺柱等搭扣安装构件6可晃动地安装在这种座椅刚性部件5上。搭扣4在座椅1上有乘客乘坐且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处于在安装架3的上方且定位于与控制台盒2的底部相对应的位置的状态。

以下,通过图5以及图6对于本实施方式中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的控制台盒2以及安装架3的变形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安装架3配设在座椅刚性部件5以及安全带的搭扣安装构件6的车宽方向侧方,在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座椅1以及未图示的乘客朝向车宽方向中央侧移动时,座椅刚性部件5以及安全带的搭扣安装构件6与安装架3相抵接,安装架3承受冲击负荷。

在这里,安装架3为在如上所述的安装架上面具有安装架凹部31的板体,受到车宽方向的冲击负荷而容易变形。因此,如果位于安装架3的车宽方向的座椅刚性部件5以及安全带的搭扣安装构件6相抵接而承受冲击负荷,则安装架3如图5所示在车宽方向上变形。

而且,如果安装架3发生变形,随着该安装架3的变形向固定在安装架凸面32、33上的控制台盒底面21传递负荷。这样,如果向控制台盒底面21传递负荷,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1缺口部21aa一部分或者全部断裂,控制台盒底面21和控制台盒前面22以及控制台盒侧面23、24一部分或着全部断开,第2、第3、第4、第5缺口部21ab、21ac、22aa、22ab发生断裂或者弯曲,并且,第1、第2、第3弯曲部22ba、22bb、22bc发生弯曲,控制台盒2前方下部向车宽方向变形。

即,如果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位于安全带的搭扣4的车宽方向中央侧的安装架3的上部以及控制台盒2的前方下部向车宽方向变形。据此,在安全带的搭扣4的控制台盒2一侧形成空间,因此可以防止安全带的搭扣4被夹在座椅1或者乘客与控制台盒2之间,搭扣4发生变形,很难解开安全带,搭扣4移动到无法解开安全带的位置,与以往相比,可以提高车辆侧面碰撞时乘客的获救可能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内装构件,通过采用车辆侧面碰撞时使安装架3的上部以及控制台盒2的下部前方容易向车宽方向变形的结构,可以防止安全带的搭扣4被夹住以及变形,据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车辆侧面碰撞时乘客的获救可能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包括被固定在底板构件上的控制台盒的车辆内装构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