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模式转换杠杆的智能型卷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881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包括模式转换杠杆的智能型卷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卷收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以简单结构实现多种功能集成的智能型卷收器。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在乘坐车辆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所乘坐人员因车辆之间或车辆与其它物体之间的碰撞而从所述车辆或交通工具中脱离,配置有各种安全装置。

其中,代表性的安全装置为安全带(seatbelt),利用所述安全带将乘坐所述车辆或交通工具的人员的下腹部和胸部稳定地固定在座椅上。

此外,广泛应用如下的卷收器(retractor):在用户穿戴这种安全带的状态下,通过利用适当的卷收力拉拽织带来固定用户的身体,并在事故等特定状况下使卷入的织带无法再被拉出。

并且,所述卷收器可具有自动锁止功能、锁止解除功能、紧急锁止功能等多种功能。

所述自动锁止(alr,automaticlockingretractor)功能是指如下功能:例如在将婴儿用座椅安装到车辆或者将工具安装到座椅后施加约束的方法那样,当用户拉出总长度的织带时,由于自动锁止功能发挥作用而使织带无法进一步被拉出并只能被卷入。

此外,所述锁止解除(b/o,blockout)功能是指如下功能:关闭倾斜传感器,以便能够强制解除通过感测车身的倾斜度而在感测到车身倾斜规定角度以上时启动锁扣机构而使织带无法被拉出的功能。该功能为用于防止如下现象的功能:当折叠安装有卷收器的座椅时,因车身倾斜规定角度以上而锁扣机构工作,从而导致座椅无法回到原位。

并且,所述紧急锁止(elr,emergencylockingretractor)功能是指当车辆发生冲击、倾倒等事故时卷收器的锁扣机构不释放织带的功能。

但是,由于能够实现这种自动锁止功能、锁止解除功能以及紧急锁止功能的结构要素彼此不同,因此难以在一个卷收器上实现这些所有功能。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发及实施能够在一个卷收器上实现这些所有功能的模块,但这种现有的模块具有如下问题:无法消除进入到锁定机构中的球部件的噪音,并且由于卷收器的零件数大幅增加而其结构非常复杂。

此外,近年来,随着安全度评价的加强,要求开发出通过区分成人、老弱者、女性、儿童而调节安全气囊的展开过程来调节按乘员的受伤值的技术。为此,必须开发出根据乘员的身体特征的乘员识别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具有以下目的:缩小整体大小的同时结构简单且容易制造,能够以单一的卷收器实现多种功能,并且防止由于车辆的振动而引起的构成卷收器的锁止单元的颤振所导致的噪音,并能识别乘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并不限定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下面的记载中明确理解没有提及的其它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包括模式转换杠杆的智能型卷收器包括:卷轴,用于卷绕织带;飞轮,被设置于所述卷轴的一侧并随着所述卷轴的旋转而一同旋转;锁止单元,在所设定的织带锁止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使所述飞轮固定;以及模式转换杠杆,在所设定的长度以上的所述织带被拉出的状态下,所述模式转换杠杆旋转,并驱动所述锁止单元以使所述飞轮固定。

并且,本发明的包括模式转换杠杆的智能型卷收器可进一步包括辅助旋转单元,所述辅助旋转单元在所设定的长度以上的所述织带被拉出的状态下使所述模式转换杠杆旋转。

此外,所述模式转换杠杆可包括转换凸起,所述辅助旋转单元可包括:旋转部件,具有与所述飞轮相同的旋转轴并与所述飞轮的旋转一同旋转;以及圆盘部件,通过根据所述辅助旋转部件的旋转角推开所述转换凸起而使所述模式转换杠杆旋转。

并且,所述模式转换杠杆可包括第一目标机构,所述智能型卷收器可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识别机构的感测单元,所述第一识别机构在所设定的长度以上的所述织带被拉出的状态下感测与所述模式转换杠杆一同旋转的所述第一目标机构。

此外,所述飞轮可包括沿所述飞轮的周围部形成的第二目标机构,所述感测单元可进一步包括第二识别机构,所述第二识别机构与所述第二目标机构邻接并感测所述飞轮的转数。

并且,在所述飞轮的周围形成有第一轮齿,所述锁止单元包括:外壳;和锁止杠杆,被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并与所述第一轮齿选择性地卡合,所述模式转换杠杆可进一步包括固定保持架,所述固定保持架在所设定的长度以上的所述织带被拉出的情况下使所述锁止杠杆旋转并固定在维持所述锁止杠杆卡合到所述第一轮齿的状态的位置。

此外,所述锁止单元进一步包括球部件,所述球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锁止杠杆之间并通过根据车辆的倾斜度使所述锁止杠杆旋转而使所述锁止杠杆与所述第一轮齿卡合,在所述锁止杠杆中形成有以供所述球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方式凹陷的凹陷部。

并且,所述凹陷部可包括加压凸起,所述加压凸起被形成为与所述球部件点接触并在所述锁止杠杆与所述球部件之间形成缺口。

此外,所述锁止单元可进一步包括结合部件,所述结合部件被能够装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侧并包括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水平状态倾斜的倾斜部。

并且,本发明的包括模式转换杠杆的智能型卷收器可进一步包括消音单元,所述消音单元在所述织带被卷入时随着所述飞轮的旋转而一同旋转并通过对所述锁止杠杆进行加压来防止所述锁止杠杆的振动。

此外,在所述飞轮的周围形成有第二轮齿,所述消音单元可进一步包括:旋转齿轮,与所述第二轮齿啮合;以及加压部件,通过所述旋转齿轮的旋转来加压所述锁止杠杆。

发明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包括模式转换杠杆的智能型卷收器作为一个卷收器能实现自动锁止功能、紧急锁止功能、乘员识别功能等多种功能,并且由于该智能型卷收器的结构简单而能实现重量的轻量化并能缩小尺寸。

此外,不仅能防止由于因车辆的振动等导致的锁止单元的颤动而产生的噪音,而且能够通过识别乘员并根据当前乘员按状况来展开安全气囊,从而能调节乘员的受伤值。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所提及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下面的记载中明确理解没有提及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的外观的图;

图2是分解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的各结构要素的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的各结构要素的结合状态的图;

图4及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中的飞轮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中的消音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中的模式转换杠杆的结构的图;

图8至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中的锁止单元的机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中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体尺寸的结构的图;

图13及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中的模式转换杠杆的驱动形式的图;以及

图15至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中的消音单元的驱动形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能够具体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说明本实施例时,对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此的附加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1的外观的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1包括用于卷绕织带的卷轴10,在所述卷轴10的一侧设置有综合功能模块100。所述综合功能模块100发挥能够实现自动锁止功能、紧急锁止功能、乘员身体尺寸感测功能等多种功能的作用。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综合功能模块100的相反侧具备复原模块20,所述复原模块20提供使卷轴逆旋转的复原力以便再卷绕拉出后的织带,但这只是选择性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例如,除所述复原模块20以外,也可以具备预紧装置等。

下面,对作为本发明的核心的所述综合功能模块100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分解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的各结构要素的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卷收器包括框架5,在所述框架5内能够旋转地结合有卷轴10。

并且,设置于所述卷轴10的另一侧的复原模块20包括复原弹簧24和包围所述复原弹簧24的外侧盖22a及内侧盖22b。

并且,在所述卷轴10的一侧具有综合功能模块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综合功能模块100包括飞轮110、锁止单元140、模式转换杠杆120、消音单元130、感测单元170、旋转部件160和圆盘部件150。此外,这些各结构要素被收容在主盖102的内侧。

进一步,在所述主盖102的内侧可具备选择性地与框架5的轮齿啮合的爪部件104和用于使所述爪部件104复原的复原部件106,由于这些部件为一般结构要素,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以下对所述综合功能模块100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3至图5,所述飞轮110被设置于所述卷轴10(参照图2)的一侧,所述飞轮110随着所述卷轴10的旋转而一同旋转。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飞轮110的周围形成有第一轮齿112、第二轮齿111和第二目标机构115。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轮齿112具有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轮齿111与第二目标机构115之间的形式,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径始终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径。

并且,所述飞轮110包括:惯性部件114,在所述飞轮110的旋转时因惯性而以旋转轴114a为中心旋转;和弹性部件113,用于使所述惯性部件114复原。在织带被急速拉出时,所述惯性部件114旋转,从而所述惯性部件114发挥通过使前述的爪部件104与框架5(参照图2)的轮齿啮合而防止织带拉出的作用。

并且,如图3所示,辅助旋转单元包括旋转部件160和圆盘部件150。

所述旋转部件160具有与所述飞轮110相同的旋转轴,所述旋转部件160被形成为能够与所述飞轮110的旋转一同旋转,所述圆盘部件150被形成为能够根据所述辅助旋转部件160的旋转角而选择性地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盘部件150具有一部分区域被开放且剩余一部分区域被遮蔽的形式。此时,在所述辅助旋转部件160中形成有卡合凸起162,所述卡合凸起162露出到所述圆盘部件150的开放区域中。

由此,在因所述辅助旋转部件160旋转而所述卡合凸起162被卡合到所述圆盘部件150的遮蔽区域上的情况下,所述圆盘部件150能够与所述辅助旋转部件160一同旋转。即,在所述圆盘部件150与所述卡合凸起162接触而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圆盘部件150旋转,并且在所述圆盘部件150与所述卡合凸起162不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圆盘部件150不会受到所述旋转部件160的旋转的影响。

此外,在所述圆盘部件150的外周面可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152,该凸出部152能够模式转换杠杆120连接。如此,设有辅助旋转单元的理由在于,在所设定的长度以上的织带被拉出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旋转来转换alr模式和elr模式,对此将在后面叙述。

接着,参照图3及图6对消音单元130的结构进行说明。所述消音单元130在卷入织带时通过对形成在后述的锁止单元140的锁止杠杆142(参照图8)上的被加压部142a进行加压来防止所述球部件143的振动,以便防止锁止单元140中所包括的球部件143(参照图3)的振动。

因此,所述消音单元130包括:旋转齿轮131,具有与所述飞轮110的第二轮齿111啮合的外侧轮齿131a;加压部件132,通过所述旋转齿轮131的旋转来加压所述锁止杠杆142;和磁部136,通过所述加压部件132的贯通孔133与所述旋转齿轮131连接并具有与所述旋转齿轮131的内侧轮齿131b啮合的轮齿137以便能够与所述旋转齿轮131一同旋转。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部件132被形成为能够与所述旋转齿轮131独立旋转,详细而言,所述加压部件132包括:加压部135,以对所述锁止杠杆142进行加压的方式长长地延伸;弹力生成部135a,由磁性体形成并通过与所述磁部136邻接而生成弹力;和挡块部134,用于限制所述消音单元130的旋转量。

此时,可以以相对于所述加压部135倾斜规定角度θ1的角度连接所述弹力生成部135a,因此所述弹力生成部135a与所述磁部136邻接而产生磁力和/或由加压部件132中所包括的弹力生成部135a的弹力引起的转矩。

即,在所述旋转齿轮131的旋转时,具有这种结构的所述加压部件132因所述磁部136的磁力和/或所述加压部件132的弹力而能够一同旋转,但在旋转角为规定角度以上时所述加压部件132空转,从而具有与所述旋转齿轮131的旋转独立的状态。这是因为,为了织带的卷入/卷出而使卷轴10能够持续旋转,在所述加压部135接触到所述锁止杠杆142的时刻以后,所述加压部件132从所述旋转齿轮131的旋转中独立,并使所述旋转齿轮131继续旋转,以便能够维持所述卷轴10的旋转。因此,能获得所述加压部135不会对所述锁止杠杆142施加过度的压力的效果。

另外,所述加压部135的末端可被形成为弯曲凸出,这是因为,在为了防止球部件143的振动而所述加压部135对所述锁止杠杆142进行加压时,防止所述加压部135与被加压部143a之间产生接触麻烦(engagetrouble)。

接着,参照图3及图7对模式转换杠杆120的机构进行说明。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为用于根据旋转而转换alr模式和elr模式的结构要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包括转换凸起121、固定保持架126、第一目标机构122和限位凸起125。

所述转换凸起121具有向所述飞轮110的方向凸出的形式,并且具有与前述的圆盘部件150的凸出部152卡合的形式。由此,在所述圆盘部件150旋转时由于所述凸出部152推开所述转换凸起121而能够使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旋转。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凸起121包括彼此相隔的一对第一转换凸起121a和第二转换凸起121b,并且所述转换凸起121具有包围所述突出部152的形式。因此,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能够根据所述圆盘部件150的正向旋转或逆向旋转而沿对应的方向旋转。

在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向锁止单元140侧旋转时,所述固定保持架126推开后述的所述锁止杠杆142的保持部142d(参照图8),从而使所述锁止杠杆142的卡合部142e(参照图8)与所述飞轮110的第一轮齿112卡合。

即,在所设定的长度以上的织带被拉出的情况下,所述固定保持架126能够通过使卷收器转换为alr模式来防止织带的拉出。

此外,至于所述第一目标机构122,能够通过感测单元170的第一识别机构174来感测接近距离,因此如ecu等控制装置可通过判断alr模式的工作与否来调节安全气囊的工作与否。

并且,所述限位凸起125为能够限制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的最大旋转量的结构要素,例如在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旋转规定角度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限位凸起125与形成于所述主盖102(参照图2)的隔壁等卡合来限制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的旋转。

另外,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限位凸起125及所述固定保持架126的连接部124,由于所述连接部124被形成为弯曲凸出,从而能够通过弹性来缓解施加到所述限位凸起125及所述固定保持架126的外力。

此外,在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的中心以能够过盈配合旋转轴的方式形成有插入孔123,在所述插入孔123的两侧可形成有能够在过盈配合旋转轴之后施加弹力的延伸孔123a。

接着,参照图3、图8至图11对锁止单元14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卷收器满足所设定的织带锁止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锁止单元120发挥固定所述飞轮110的作用。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单元140包括外壳141、锁止杠杆142、球部件143和结合部件144。

在所述外壳141中形成有随着朝向中心而深度逐渐变深的安装槽141a以便能够安装所述球部件143,所述球部件143根据车辆的倾斜度而在所述安装槽141a内移动,从而能够操纵所述锁止杠杆142。

并且,所述锁止杠杆142被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外壳141,所述锁止杠杆142随着所述球部件143的移动或者前述的模式转换杠杆120(参照图7)的旋转而朝向飞轮110侧旋转,从而所述锁止杠杆142与第一轮齿112卡合。因此,所述锁止杠杆142可包括:保持部142d,能够与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的固定保持架126接触;和卡合部142e,能够与所述第一轮齿112卡合。

此外,在所述锁止杠杆142的上表面上可形成有与前述的消音单元130(参照图6)的加压部135末端形状对应的被加压部142a,因此能够使因所述加压部135而导致的损伤最小化。

另外,所述结合部件144被能够装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141的一侧,所述结合部件144包括相对于所述外壳141的水平状态以规定角度θ2倾斜的倾斜部144b。所述倾斜部144b用于设定所述锁止单元140的车辆安装角度,因此可将具有彼此不同的倾斜角度的多个结合部件144与所述外壳141选择性地结合。

即,本发明将所述结合部件144的形状制造成多种,能够仅通过更换该结合部件144来使制造成本最小化的同时,满足所要求的锁止单元140的安装角度。

特别是,本实施例在所述外壳141中形成有燕尾形状的结合凸起141b,并且在所述结合部件144中形成有供所述结合凸起141b以滑动方式插入的结合槽144a,从而能够容易执行结合及分离。

并且,在所述外壳141及所述结合部件144中分别形成有位于同轴上的轴套部141c、144c,因此能够以所述轴套部141c、144c为轴容易调节所述锁止单元140的安装角度。

此外,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锁止杠杆142中可形成有以供所述球部件143的一部分插入的方式凹陷的凹陷部142b,所述凹陷部142b包括加压凸起142c,所述加压凸起142c被形成为与所述球部件143点接触并在所述锁止杠杆142与所述球部件143之间形成缺口。这是因为,防止在所述球部件143被所述锁止杠杆142加压的状态下形成甜甜圈形状的油膜。

即,如图11的(a)所示,在不具备所述加压凸起142c的情况下,所述凹陷部142b沿所述球部件143的上部周围与所述球部件143线接触,从而在湿度高的环境下反复出现这种现象时有可能形成甜甜圈形状的油膜。

不仅如此,在线型的接触部内侧的密闭空间中形成压力场,因此阻碍球部件143的运动性并增加锁止单元140的延迟。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的(b)所示,由于所述凹陷部142中形成有加压凸起142c,不仅能防止形成甜甜圈形状的油膜的现象,而且能维持球部件143的运动性,从而能够使锁止单元140的性能极大化。

接着,参照图3对感测单元17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感测单元170被设置为与所述飞轮110及所述模式转换单元120邻接,所述感测单元170包括第一识别机构174和第二识别机构172。

如前述,所述第一识别机构174为在所设定的长度以上的织带被拉出的状态下感测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的第一目标机构122(参照图7)的结构要素,所述第二识别机构172为与所述消音单元131的磁部136或者沿所述飞轮110的周围部形成的第二目标机构115邻接并感测所述飞轮110的转数的结构要素。

即,所述感测单元170被控制为能够通过将所述第一识别机构174及所述第二识别机构172的感测结果传送给ecu来设定适于当前的卷收器模块的功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进行了详细说明,下面对能够通过这些结构要素来实现的本发明的卷收器功能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卷收器能够通过测定卷轴的转数来识别如成人、老弱者、儿童、女性等的乘员,鉴于此能够按状况设定安全气囊展开等的适于该乘员的功能。

如图12所示,感测单元170的第二识别机构172可通过设置于飞轮110的环状的第二目标机构115来感测所述飞轮110的转数。即,能够通过所述飞轮110的转数来判断织带的拉出量,鉴于此还能够导出用户的身体尺寸。

可根据这种过程来识别用户是否为成人或儿童等,鉴于此能够在ecu中设定根据成人或儿童等用户的安全气囊的展开压力、力矩限制器的工作与否等。

接着,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卷收器能识别当前为alr模式状态或者为elr模式状态,由此能够设定适于各模式的功能。

图13表示织带的拉出量为基准以上的状态,表示由于与飞轮110的旋转一同旋转的旋转部件160的卡合凸起162推开圆盘部件150的遮蔽区域151而使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旋转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向锁止单元140侧旋转而所述固定保持架对锁止杠杆142的保持部142d进行加压,并且所述锁止杠杆142旋转而卡合部142e与所述飞轮110的第一轮齿112卡合。即,该状态为在该座椅上安装儿童座椅(childseat)的状态,是转换到alr模式的状态。

此时,所述感测单元170的第一识别机构174可通过判断其与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的第一目标机构122之间的相隔距离来将处于转换到alr模式的状态传送给ecu,鉴于此能够在ecu中被设定为防止该座椅的安全气囊工作。

并且,图14表示织带的拉出量小于基准的状态,表示由于与飞轮110的旋转一同旋转的旋转部件160的卡合凸起162推开圆盘部件150的遮蔽区域151的相反侧而使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逆向旋转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所述模式转换杠杆120向锁止单元140的相反侧旋转而解除固定保持架126对锁止杠杆142的保持部142d的加压状态,并且所述锁止杠杆142的卡合部142e从所述飞轮110的第一轮齿112脱离。即,该状态为转换到elr模式的状态,所述锁止杠杆142只在卷收器满足所设定的织带锁止条件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球部件143的旋转来防止织带的拉出。

此外,可根据这种过程来识别当前模式状态,鉴于此在ecu中能确定与该模式对应的功能。

接着,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卷收器可实现能防止因锁止单元140的颤动而导致的噪音。

如图15所示,消音单元130的旋转部件131具有与飞轮110的第二轮齿111啮合的状态,由此加压部件132根据所述旋转部件131的旋转方向来选择性地加压所述锁止杠杆142。

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当飞轮110向织带拉出方向旋转时,使所述旋转部件131沿所述加压部件132的加压部135从所述锁止杠杆142脱离的方向一同旋转。

并且,由于解除消音单元130的旋转部件131对所述锁止杠杆142的加压的时间会给故障时的安全度带来很多影向,因此通过用于使织带拉出时的瞬间解除效果极大化的机构并在所述旋转部件131的周围配置与飞轮110的第二轮齿111啮合的轮齿,来实现根据旋转比的提高而获得快速的加压解除响应速度。

此外,如图17所示,在飞轮110沿织带卷入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部件131使所述加压部件132的加压部135向所述锁止杠杆142侧一同旋转,由此通过所述加压部135来加压所述锁止杠杆142而防止球部件143的移动。

即,由于在织带卷入的状态下,所述加压部件132对所述锁止杠杆142进行加压,因此能防止所述球部件142振动。由此,本发明原则上可以遮蔽卷收器的工作噪音。

如前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部件132被形成为能够与所述旋转齿轮131独立旋转,并且加压部件132的磁部136对弹力生成部135a(参照图6)施加负载。

因此,如上述在飞轮110正向旋转或逆向旋转的过程中对所述加压部135施加规定以上的外力时该飞轮110能够空转。

如上述,本发明能够用一个卷收器来实现自动锁止功能、紧急锁止功能、乘员识别功能、噪音消除等多种功能,并且该卷收器的结构简单而能实现重量的轻量化并使故障发生率最小化。

如上述,查看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除前述所说明的实施例以外,本发明在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也可以以其它特定方式具体化,这一事实对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认为上述的实施例不是限定限制性的而是示意性的,由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说明,在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及其同等范围内也可以变更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卷收器5:框架

10:卷轴20:复原模块

22a:外侧盖22b:内侧盖

24:复原弹簧100:综合功能模块

102:主盖104:爪部件

106:复原部件110:飞轮

111:第二轮齿112:第一轮齿

113:弹性部件114:惯性部件

114a:旋转轴115:第二目标机构

120:模式转换杠杆121:转换凸起

121a:第一转换凸起121b:第二转换凸起

122:第一目标机构123:插入孔

123a:延伸孔124:连接部

125:限位凸起126:固定保持架

130:消音单元131:旋转部件

131a:外侧轮齿131b:内侧轮齿

132:加压部件133:贯通孔

134:挡块部135:加压部

135a:弹力生成部136:磁部

137:轮齿140:锁止单元

141:外壳141a:安装槽

141b:结合凸起141c:轴套部

142:锁止杠杆142a:被加压部

142b:凹陷部142c:加压凸起

142d:保持部142e:卡合部

143:球部件144:结合部件

144a:结合槽144b:倾斜部

144c:轴套部150:圆盘部件

151:遮蔽区域152:凸出部

160:旋转部件162:卡合凸起

170:感测部件172:第二识别机构

174:第一识别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