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用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垫板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19139发布日期:2018-10-09 21:5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孕妇用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孕妇用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垫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腹部孕育着胎儿的孕妇这一个特殊群体,在生活中也避免不了乘坐汽车,孕妇由于胎儿不断的长大变得大幅便便的,当孕妇坐上汽车座椅,胎儿隆起的肚子就在胯部位置,系上汽车座椅安全带,安全带织带就会压住胎儿位置,在发生急刹车或碰撞事故的时候,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强大的冲击力突然对孕妇腹中的胎儿进行压迫,可能造成胎儿流产的严重后果;因此,普通汽车座椅安全带只是为普通成年人设计的安全装置,并不适合孕妇使用。使用装置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勒住人体胯部位置改为勒住两条大腿位置,可以让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避开胎儿位置,是一种理想的安全措施。

中国专利200820203009.2公开了一种孕妇安全专用坐垫,包括坐垫和两条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带有锁扣或者锁舌,坐垫内还设有一个定位板钩,所述定位板钩的弯钩部分突出坐垫表面,孕妇系好安全带后,将水平方向安全带拉长,挂在坐垫上的定位板钩上,使安全带从勒住胯部位置改为勒住两条大腿位置,使水平方向安全带不用勒住孕妇肚子的位置,急刹车时也不会对孕妇腹内胎儿造成影响。这种坐垫其结构由板体、定位板钩、固定带等多个构件组合而成,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工料成本较高;使用时需要绑在汽车座椅上,装拆麻烦。

说明书附图的图1所示的是pct专利申请kr2015/010780所公开的一种“孕妇用车辆座椅安全带引导装置”立体图,这种装置是一种绑在汽车座椅的座垫上的安全带附加安全装置,包含捆绑织带6、织带长度调节装置61、支承座62及安全带勾63,该装置使用时先用捆绑织带6按前后方向把自身绑在汽车座椅的座垫上,孕妇坐上汽车座椅的座垫,安全带勾63设置在孕妇双腿之间位置并露出可见,孕妇系上汽车座椅安全带后,把汽车座椅安全带位于胯部位置的织带勾在该“孕妇用车辆座椅安全带引导装置”的安全带勾63上,可把原车上的汽车座椅安全带勒住人体的位置从勒住胯部改变为勒住两条大腿位置,在汽车急刹车或碰撞事故中,可使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不会对孕妇腹中的胎儿突然压迫,从而保护孕妇及其胎儿的安全。该“孕妇用车辆座椅安全带引导装置”的自身结构部件较多、结构复杂,进而造成制造工料成本较高;其在使用时,要花约两分钟的时间把该孕妇安全带绑在汽车座椅的座垫上,使用完毕还要花时间拆掉,否则会妨碍其他人坐该汽车座椅,装拆显得比较不容易,一般只在孕妇经常使用的车上使用,而且其外部结构不平整、占用空间较大,因而不便于孕妇随身携带以方便在乘坐其它车辆时使用;该“孕妇用车辆座椅安全带引导装置”在使用中遇到汽车急刹车或碰撞事故时,如果孕妇体重过重安全带勾63受到的冲击拉力过大或孕妇安全带捆绑较松驰时,安全带勾63可能向上弯折或向上抬起,汽车安全带织带可能滑出脱离安全带勾63,可能导致上述装置不能保障孕妇及其胎儿安全。

另外,按照发明人对现有技术检索的结果发现,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存在一种技术偏见:在现有技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勒住人体胯部位置改为勒住两条大腿位置的这一类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装置中,产品使用时必须与座椅连在一起,具体为进行产品设计时将产品本体捆绑或固定在座椅作为使用的方式,造成所设计的现有技术方案自身结构部件多、使用时装拆不容易妨碍其他人坐该孕妇坐过的汽车座椅、外部平整性差或占用空间过大从而不便于收纳,不便于随身携带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针对孕妇设计的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装置自身结构部件多、使用时装拆不容易、不便于随身携带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更简单、装拆更为容易、更便于随身携带使用、使用时安全带织带不会自行脱出、把安全带织带勒住人体胯部位置改为勒住两条大腿位置的孕妇用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垫板及其使用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一种孕妇用汽车座椅安全带附加安全垫板包含承力板部、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卡舌部,这些结构设为刚性相连的刚性板体;

所述承力板部左边设有向前延伸的左阻力臂部,承力板部右边设有向前延伸的右阻力臂部;

所述卡舌部设在承力板部前面中部,按卡舌部在前、承力板部在后的关系相连,卡舌部的前面空间自左至右无遮挡结构;

所述卡舌部左侧与左阻力臂部之间设有左缝隙,卡舌部右侧与右阻力臂部之间设有右缝隙;左缝隙和右缝隙各自的前端与卡舌部的前面空间连通、后端被承力板部封闭;

所述卡舌部包括刚性相连的卡舌主体、左锚臂、左锚爪、右锚臂、右锚爪,在卡舌主体前部设有向左伸出的左锚臂和又往后弯的左锚爪、向右伸出的右锚臂和又往后弯的右锚爪构成的锚钩结构;左锚爪和卡舌主体之间设有左锚钩开口,右锚爪和卡舌主体之间设有右锚钩开口;

本发明本体外部自左至右的总长度设为20-35厘米、自前至后的总宽度设为10-25厘米,这是本发明具备便于随身携带效果的参数范围,可让孕妇易于把本发明收纳于随身手袋。当然也允许这样设置:本发明本体外部自左至右的总长度设为23-30厘米、自前至后的总宽度设为12-20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左缝隙包括设在前部的左织带出入缝和设在后部的左织带容纳缝,左织带出入缝和左织带容纳缝互相连通,左织带容纳缝与左锚钩开口前后相对形成前后贯通的缝隙,左织带出入缝的后端从左织带容纳缝前端左侧分岔,左织带出入缝的前端与卡舌部的前面空间连通;所述右缝隙包括设在前部的右织带出入缝和设在后部的右织带容纳缝,右织带出入缝和右织带容纳缝互相连通,右织带容纳缝与右锚钩开口前后相对形成前后贯通的缝隙,右织带出入缝的后端从右织带容纳缝前端右侧分岔,右织带出入缝的前端与卡舌部的前面空间连通;这些结构构成一套使安全带织带卡在卡舌部非人工干涉不会自行脱出卡舌部的防脱出自锁装置;本发明使用时,安全带织带容纳在左织带容纳缝和右织带容纳缝中被限制为只能前后滑动的平直状态,安全带织带如果向前滑动只能滑向卡舌部前端锚钩开口聚拢钩住,除非人工把安全带织带拨向两侧分岔的左织带出入缝和右织带出入缝,才能使安全带织带脱出卡舌部,否则安全带织带不会自行脱出卡舌部,这些结构是本发明进一步的、更好的安全保障措施。

本发明的结构在使用时形成一杠杆结构;杠杆支点在承力板部;卡舌部使用时卡上安全带织带后具有向上的动力,为杠杆的动力臂;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为杠杆的阻力臂。

所述本发明的承力板部为位于卡舌部、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的后部板体,在使用时具有承受和传递卡舌部向上的动力给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并具有杠杆支点的作用;卡舌部为承力板部前面用于卡住安全带织带的伸出板体结构的整体;卡舌主体为卡舌部上从承力板部至卡舌部前末端的主体结构;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位于承力板部左右两旁前部,使用时可对应贴住使用者两个大腿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左阻力臂部和右阻力臂部从承力板部向前延伸的长度可设为5-15厘米;当然,左阻力臂部和右阻力臂部从承力板部向前延伸5-12厘米也是允许的。

所述所述左缝隙、右缝隙宽度可分别设为0.3-1厘米,左织带出入缝、右织带出入缝可设为弯曲状的缝隙;左缝隙、右缝隙是为了让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卡进卡舌部,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厚度通常约为0.12厘米,左缝隙、右缝隙宽度不低于0.3厘米可确保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穿过缝隙,左缝隙、右缝隙的上述宽度范围可容纳安全带织带和使其保持平直状态。

所述卡舌主体自左至右的宽度可设为2-6厘米、自前至后的长度可设为5-10厘米,卡舌主体也可设置为前部宽度比后面窄0.2-1厘米的前窄后宽的结构;当然,卡舌部自左至右的宽度设为2-5厘米、自前至后的长度设为5-8厘米是允许的。

所述承力板部自左至右的长度可设为20-35厘米、自前至后的长度可设为3-20厘米;当然,承力板部自左至右的长度可设为23-30厘米、自前至后的长度可设为4-15厘米是允许的。

所述左锚钩开口、右锚钩开口宽度分别可设为0.7-2厘米。

本发明本体的刚性板体视乎使用的材料强度与承重需要设置其材料和厚度,本发明本体可设为厚度在0.3-1.5厘米的刚性金属板体,所述刚性板体包括但不限于刚性的钢板或不锈钢板等;当然,本发明本体设为厚度在0.3-1厘米的刚性金属板体是允许的。

本发明使用方法:第一步:作为使用者的孕妇坐在汽车座椅上,佩戴好汽车座椅安全带;第二步:把本发明本体先按卡舌部在前承力板部在后的方向、卡舌部设置在使用者两条大腿中间,放在使用者两条大腿下,用两条大腿分别压住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再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原胯部位置的安全带织带卡在卡舌部;或者,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原胯部位置的安全带织带先卡在卡舌部,再把本发明本体按卡舌部在前承力板部在后的方向、卡舌部设置在使用者两条大腿中间,放在使用者两条大腿下,用两条大腿分别压住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把安全带织带卡在卡舌部更进一步的使用方法为: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原胯部位置的安全带织带通过左织带出入缝和右织带出入缝分别进入左织带容纳缝和右织带容纳缝停留,从而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原胯部位置的安全带织带卡在卡舌部上。此时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从勒住使用者胯部位置改变为勒住两条大腿,避开作为使用者的孕妇胯部胎儿位置,如果遇到汽车急刹车或碰撞事故时使用者的身体突然向前冲,卡在卡舌部的安全带织带的该局部产生向上的冲击性拉力,卡舌部把安全带织带的冲击性拉力传递到承力板部、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使用者两条大腿下部抵住左阻力臂部、右阻力臂部,可将安全带织带该局部的冲击力分散、抵消于大腿下。使用完毕,使用者可把安全带织带从卡舌部按原路返回脱出。经发明人对孕妇正常使用本发明装、拆过程的实际操作速度进行统计,使用时装好或拆下本发明的时间在20秒之内,以上的使用方法可使本发明的装拆时间比现有技术更短、装拆更容易。

有益效果

1、结构更简单,制造工料成本明显更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用不需要与座椅捆绑或固定的、独立结构的刚性板体,就可以实现现有技术方案所实现的将安全带勒住使用者胯部位置改为勒住两条大腿的安全功能,可采用切割或热锻压或精铸等单一生产工艺就可以生产出本发明独立的刚性板体,比现有技术的结构明显更简单从而加工制造更容易,制造的工料成本明显更低。

2、装拆时间更短,装拆更为容易,不妨碍其它人坐该孕妇坐过的汽车座椅,更便于随身携带使用:

按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使用者只要每次使用时把本发明垫于两条大腿下面位置,把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卡在卡舌部上就可以使用,使用时装好或拆下本发明的时间在20秒之内,具有明显比现有技术装拆时间更短、装拆更为容易的效果;本发明使用时不用捆绑或固定在汽车座椅上,不妨碍其它人坐该孕妇坐过的汽车座椅,克服了前述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偏见;且本发明外部结构扁平、长宽设置尺寸适当,使用者可放置于手袋,以备随时乘坐各种汽车使用,更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随时使用。

3、具有安全带织带卡在卡舌部上非人工干涉不会自行脱出卡舌部的安全保障效果:

本发明在卡舌部前部设置锚钩的措施,在使用时遇到汽车急刹车或碰撞事故,即使孕妇体重过重等原因导致卡舌部向上弯折或抬起,汽车安全带织带只会聚拢并钩在左、右锚钩开口不会脱离本发明;本发明还具有安全带织带卡在卡舌部上非人工干涉不会自行脱出卡舌部的作用的防脱出自锁装置结构,安全带织带在使用时不会自行脱出卡舌部;本发明因而具有更进一步的、更好的安全保障的效果,可确保本发明协助汽车座椅安全带更进一步地保障孕妇及其胎儿安全。

本发明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可避免原汽车座椅安全带勒住孕妇胯部胎儿位置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或死胎等危险,协助汽车座椅安全带更有效地保护孕妇及其胎儿的安全;本发明不妨碍其它人坐该孕妇坐过的汽车座椅,还可以把本发明放到手袋收纳,在乘坐其它汽车时随时可使用,随时保护作为使用者的孕妇及其胎儿安全。

本发明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pct专利申请kr2015/010780所公开的一种“孕妇用车辆座椅安全带引导装置”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卡舌部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汽车座椅安全带织带卡在卡舌部的示意图。

图中:1.本发明本体,11.承力板部,12.左阻力臂部,13.右阻力臂部;2.卡舌部,包括:21.卡舌主体、22.左锚爪、23.左锚臂、24.左锚钩开口、25.右锚爪、26.右锚臂、27.右锚钩开口;3.左织带容纳缝,31.左织带出入缝;32.右织带容纳缝,33.右织带出入缝;4.使用者(孕妇);5.汽车座椅,51.安全带织带;6.捆绑织带、61.织带长度调节装置、62.支承座、63.安全带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的本发明,图中为了清楚描述的需要在图2标示前、后、左、右的方向,并通过自左至右的虚线把本发明区分开多个部分的结构,并结合图3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卡舌部局部示意图进行说明,图3中用两端设有箭头的标注线用来表示左织带出入缝、左织带容纳缝、右织带出入缝、右织带容纳缝所属范围。

本发明本体1包含承力板部11、左阻力臂部12、右阻力臂部13、卡舌部2,这些结构设为刚性相连的刚性板体;

所述承力板部11左边设有向前延伸的左阻力臂部12,承力板部11右边设有向前延伸的右阻力臂部13;

所述卡舌部2设在承力板部11前面中部,按卡舌部2在前、承力板部11在后的关系相连,卡舌部2的前面空间自左至右无遮挡结构;

所述卡舌部2左侧与左阻力臂部12之间设有左缝隙(包括:左织带容纳缝3和左织带出入缝31),卡舌部2右侧与右阻力臂部13之间设有右缝隙(包括:右织带容纳缝32和右织带出入缝33);左缝隙和右缝隙各自的前端与卡舌部2的前面空间连通、后端被承力板部11封闭;

所述卡舌部2包括刚性相连的卡舌主体21、左锚臂23、左锚爪22、右锚臂26、右锚爪25,在卡舌主体21前部设有向左伸出的左锚臂23和又往后弯的左锚爪22、向右伸出的右锚臂26和又往后弯的右锚爪25构成的锚钩结构;左锚爪22和卡舌主体21之间设有左锚钩开口24,右锚爪25和卡舌主体21之间设有右锚钩开口27;

本发明本体1外部自左至右的总长度设为25厘米、自前至后的总宽度设为13厘米,这是本发明具备便于随身携带效果的参数范围,可让孕妇易于把本发明收纳于手袋随身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左缝隙包括设在前部的左织带出入缝31和设在后部的左织带容纳缝3,左织带出入缝31和左织带容纳缝3互相连通,左织带容纳缝3与左锚钩开口24前后相对形成前后贯通的缝隙,左织带出入缝31的后端从左织带容纳缝3前端左侧分岔,左织带出入缝31的前端与卡舌部2的前面空间连通;所述右缝隙包括设在前部的右织带出入缝33和设在后部的右织带容纳缝32,右织带出入缝33和右织带容纳缝32互相连通,右织带容纳缝32与右锚钩开口27前后相对形成前后贯通的缝隙,右织带出入缝33的后端从右织带容纳缝32前端右侧分岔,右织带出入缝33的前端与卡舌部2的前面空间连通。

如图3所示可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左缝隙(左织带容纳缝3和左织带出入缝31)、右缝隙(右织带容纳缝32和右织带出入缝33)的所属范围具体情况。左织带容纳缝3的所属范围为:前端为左锚爪22末端处、后端为承力板部11封闭处之间的缝隙,左织带出入缝31的所属范围为:前端为对齐卡舌部2前末端处、后端为连接左织带容纳缝3前端之间的缝隙,右织带容纳缝32的所属范围为:前端为右锚爪25末端处、后端为承力板部11封闭处之间的缝隙,右织带出入缝33的所属范围为:前端为对齐卡舌部2前末端处、后端为连接右织带容纳缝32前端之间的缝隙。左织带出入缝31和右织带出入缝33分别设置为弯曲状。

进一步地,所述承力板部11自左至右的长度设为25厘米(与本发明本体自左至右长度相同)、自前至后的长度设为7厘米;所述左阻力臂部12和右阻力臂部13从承力板部11向前延伸6厘米;所述卡舌主体21自左至右的宽度设为前面为3.5厘米后面为4厘米的前窄后宽的结构、自前至后的长度设为6厘米;左缝隙(左织带容纳缝3和左织带出入缝31)、右缝隙(右织带容纳缝32和右织带出入缝33)其宽度分别设为0.8厘米,左锚钩开口24、右锚钩开口27宽度分别设为0.8厘米;本发明本体1的刚性板体厚度设为0.5厘米的碳钢板,使用沿外部轮廓切割的方式制造出来。

本实施例是一个具备较佳技术效果且生产成本适中的设计方案。

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示意图,我们可以这样使用本发明:第一步:作为使用者的孕妇4坐在汽车座椅5上,佩戴好汽车座椅安全带;第二步:把本发明本体1先按卡舌部2在前承力板部11在后的方向、卡舌部2设置在使用者4两条大腿中间,放在使用者4两条大腿下,用两条大腿分别压住左阻力臂部12、右阻力臂部13,再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原胯部位置的安全带织带51卡在卡舌部2;或者,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原胯部位置的安全带织带51先卡在卡舌部2,再把本发明本体1按卡舌部2在前承力板部11在后的方向、卡舌部2设置在使用者4两条大腿中间,放在使用者4两条大腿下,用两条大腿分别压住左阻力臂部12、右阻力臂部13;把安全带卡在卡舌部更进一步的使用方法为: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原胯部位置的安全带织带51通过左织带出入缝31和右织带出入缝33分别进入左织带容纳缝3和右织带容纳缝32停留,从而把汽车座椅安全带原胯部位置的安全带织带51卡在卡舌部2上。此时汽车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织带51从勒住使用者4胯部位置改变为勒住两条大腿,可在发生汽车急刹车或碰撞事故时将安全带织带51该局部的冲击力分散、抵消于大腿下。使用完毕,使用者可把安全带织带从卡舌部按原路返回脱出。使用者使用时装好或拆下本发明的时间在20秒之内。

如图5所示可帮助理解安全带织带51卡在卡舌部2上不会自行脱出的防脱出自锁装置,图5中所示的安全带织带51部分为卡在卡舌部2的局部,安全带织带51使用时可通过左织带出入缝31和右织带出入缝33分别进入左织带容纳缝3和右织带容纳缝32停留,卡在卡舌部2上,安全带织带51由于自身张力以及其被容纳于左织带容纳缝3和右织带容纳缝32较窄宽度的空间中被限制为较平直状态,只能前后滑动,由于左织带出入缝31、右织带出入缝33分别从左织带容纳缝3、右织带容纳缝32两侧分岔,安全带织带51如果向前滑动只会聚拢在左锚钩开口24、右锚钩开口27,不会自行脱出卡舌部2。当使用者4需要把安全带织带51脱出卡舌部2,可用手把安全带织带51拨向侧边分岔的左织带出入缝31和右织带出入缝33,使安全带织带51脱出卡舌部2。

本发明使用中安全带织带可始终勒住孕妇两个大腿,避开胯部胎儿位置,在发生汽车急刹车或碰撞事故时可以更好地保障孕妇及其胎儿的安全。

以上说明书中安全带织带指的是汽车座椅安全带的织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所作的变化、替换和改型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