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减震功能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351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减震功能的车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带减震功能的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轮式推车减震装置均是设置在轮座或车架上,通过轮座或车架上设置弹簧起到减震作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轮子如果以运动方向撞到了路边沿台阶,将失去原有功效,并且,减震功能都是垂直地面,本发明自带减震功能的轮子适合各种情况撞击都有减震效果,并不需其他减震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自带减震功能的车轮,车轮在外力撞击下能够促使轮心的轴心和轮圈的轴心位置发生偏移,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轮圈、轮辐、轮心及第一减震弹簧,所述轮圈内设有至少三根轮辐,轮圈内侧壁设有与轮辐数量相同的连接块,每根轮辐前端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另一根轮辐连接,所有轮辐顺次连接形成闭环结构,所述轮心设于闭环结构内,每根轮辐尾端对应连接一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长孔,长孔内设有柱销,所述轮辐与连接块通过柱销连接,所述轮辐前端设有长孔,长孔内设有柱销,所述轮心与轮辐通过柱销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每根轮辐一侧面设有一盲孔,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设于盲孔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轮辐一侧面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与第一减震弹簧同向设置,所述轮辐前端的长孔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第二减震弹簧一端抵在所述长孔内的柱销侧壁,另一端抵在凹槽侧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块和轮辐上的长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减震弹簧的轴向方向相同。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轮心包括中心柱体及设于中心柱体两端的侧板,所述轮辐前端长孔内的柱销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连接,所述中心柱体为圆柱或者棱柱,所述棱柱的侧面数量与轮辐数量相同。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轮辐的凹槽内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可容纳第二减震弹簧的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的靠近轮辐前端的侧面设有一半圆柱形凹槽,所述轮辐前端长孔内的柱销能够卡入该半圆柱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减震弹簧设于所述矩形通孔内,一端抵在柱销侧壁,另一端抵在所述矩形通孔的后侧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轮辐尾端设有能够用以夹持连接板的卡槽,所述卡槽两侧壁各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板设于卡槽内,连接板上的柱销两端分别与卡槽两侧壁的通孔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轮辐上设置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压缩和弯曲,使车子在使用中受到冲击具有缓冲效果,从而达到减震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轮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轮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二减震弹簧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和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轮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车轮受外力撞击时轮辐及第一减震弹簧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三根轮辐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结构包括轮圈1、轮辐2、轮心4及第一减震弹簧3,所述轮圈1内设有至少三根轮辐2,轮圈1内侧壁设有与轮辐2数量相同的连接块101,每根轮辐前端通过第一减震弹簧3与另一根轮辐连接,所有轮辐2顺次连接形成闭环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轮心4设于闭环结构内,每根轮辐2尾端对应连接一个连接块101,所述连接块101上设有长孔102,长孔102内设有柱销,所述轮辐2与连接块101通过柱销连接,所述轮辐2前端设有长孔204,长孔204内设有柱销,所述轮心4与轮辐2通过柱销连接。

每根轮辐2一侧面设有一盲孔202,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设于盲孔202内。

所述轮辐2一侧面设有一凹槽203,所述凹槽203内设有第二减震弹簧6,所述第二减震弹簧6与第一减震弹簧3同向设置,所述轮辐2前端的长孔204位于所述凹槽203的两侧壁,第二减震弹簧6一端抵在所述长孔204内的柱销侧壁,另一端抵在凹槽203侧壁。

所述连接块101和轮辐2上的长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减震弹簧3的轴向方向相同。

所述轮心4包括中心柱体402及设于中心柱体两端的侧板401,所述轮辐2前端长孔204内的柱销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401连接,所述中心柱体402为圆柱或者棱柱,所述棱柱的侧面数量与轮辐2数量相同。

所述轮辐2的凹槽内设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上设有可容纳第二减震弹簧6的矩形通孔501,所述矩形通孔501的靠近轮辐2前端的侧面设有一半圆柱形凹槽502,所述轮辐2前端长孔内的柱销能够卡入该半圆柱形凹槽502内,所述第二减震弹簧6设于所述矩形通孔501内,一端抵在柱销侧壁,另一端抵在所述矩形通孔501的后侧壁。

所述轮辐2尾端设有能够用以夹持连接块的卡槽201,所述卡槽201两侧壁各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块101设于卡槽201内,连接块101上的柱销两端分别与卡槽201两侧壁的通孔连接。

上述结构的减震原理:

当车轮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滚动时,地面凹陷部和突出部会交替对车轮产生撞击,现有的车轮在受到撞击后会将力传递到车架,从而使整个车体产生颠簸。

而使用上述结构车轮后,车轮的轮圈1在受到撞击后会促使轮心4的轴心和轮圈1的中心发生偏移。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在于,轮圈1、轮辐2以及轮心4并非固定连接,轮辐2与轮圈1通过柱销连接,柱销能够在轮圈1连接块101的长孔内滑动,因此,当轮圈1受到撞击时会向上运动,而此时,车架整体由于重力原因会继续对轮心4产生向下的压力,那么在轮圈1逐渐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以及相对运动远离,轮心4会对一根或者多根轮辐2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使另外的一根或者多根轮辐2受到拉力而逐渐朝远离连接块101的方向运动,同时轮辐2也会绕柱销转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轮心4在轮圈1受到撞击时的纵向位移,间接减小整体车架的纵向位移,在此过程中,第一减震弹簧3和第二减震弹簧6会发生压缩和弯曲,从而能够吸收外力撞击而产生的能量,以此能够有效削弱整体车架的颠簸效应,起到减震效果,如图12所示。

轮辐2相对于连接块101运动时会压缩前端的第一减震弹簧3,而与轮心4侧板连接的柱销会压缩固定件内的第二减震弹簧6,当外力消失后,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一减震弹簧3和第二减震弹簧6共同作用,会推动轮辐2反向运动以使轮辐2回复到原位。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结构,可以增加轮辐2的数量,结构如图13所示,其减震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