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遮阳帘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792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天窗遮阳帘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窗遮阳帘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顶部开设天窗,可以改善车厢内的通风换气状况,保持车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消除车厢内的压抑感。在开设天窗的车辆内一般都还配套设置有天窗遮阳帘装置,以在有些暴晒天气状况下防止太阳光直接射入车内。

目前,传统的天窗遮阳帘装置包括遮阳帘、定位杆和支撑结构体,定位杆设置于支撑结构体,所述遮阳帘的一端固定于定位杆。然而,遮阳帘在关闭天窗的瞬间,支撑结构体将会有撞击天窗的前横梁,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天窗遮阳帘装置中遮阳帘在关闭天窗的瞬间产生异响的缺陷,提供一种天窗遮阳帘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天窗遮阳帘装置,其包括一遮阳帘、一定位杆和一支撑结构体,所述定位杆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体,所述遮阳帘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定位杆,所述天窗遮阳帘装置还包括一缓冲结构体,所述缓冲结构体包括:

一缓冲本体,所述缓冲本体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体;

一缓冲条,所述缓冲条具有一前端部和一后端部,所述后端部连接于所述缓冲本体,所述前端部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前端面的前方,以使在所述遮阳帘处于闭合状态下所述缓冲条的所述前端部抵靠于天窗的前横梁。

较佳地,所述缓冲条设置为在所述遮阳帘处于闭合状态下与所述前横梁之间为过盈配合。

较佳地,所述过盈配合的最小过盈值为6mm,所述过盈配合的最大过盈值为8mm。

较佳地,所述缓冲条从所述后端部往所述前端部斜向下延伸;

和/或,所述缓冲条的形状为圆弧形。

较佳地,所述定位杆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顶部,所述遮阳帘中邻接所述第一端部的区域沿所述遮阳帘的展开方向铺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顶面和前端面;

所述缓冲本体包覆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底面、后端面和顶面,并包覆于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方的所述遮阳帘,且所述缓冲本体沿所述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

较佳地,在所述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缓冲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中部,并延伸至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两端部;

和/或,所述缓冲条与所述缓冲本体在所述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对齐。

较佳地,所述缓冲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顶壁、侧壁和底壁,所述顶壁的内表面固定于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方的所述遮阳帘,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后端面,所述底壁的内表面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底面;

且所述顶壁的内表面与所述遮阳帘之间、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后端面之间以及所述底壁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底面之间均粘接有一胶层。

较佳地,所述胶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mm;

和/或,所述胶层沿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缓冲本体的两端面。

较佳地,所述底壁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底面之间为过盈配合;

和/或,所述顶壁的内表面设有一卡扣部,所述支撑结构体的顶面设有一卡口,所述卡扣部卡设于所述卡口内。

较佳地,所述卡扣部斜向后延伸;

和/或,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口之间为过盈配合。

较佳地,所述缓冲条与所述缓冲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缓冲结构体的材质为软性材料;

和/或,所述支撑结构体的顶面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定位孔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内部设有多个镂空部。

较佳地,所述天窗遮阳帘装置还包括卷轴,所述遮阳帘的所述第二端部卷绕于所述卷轴,所述卷轴的端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枢接于所述天窗的后端部;

和/或,所述天窗遮阳帘装置还包括两引导块,两所述引导块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体在所述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且所述引导块设置为与所述天窗的导轨滑动配合。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窗遮阳帘装置。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在支撑结构体上设置缓冲结构体,使得遮阳帘在关闭天窗的瞬间,缓冲结构体与天窗的前横梁发生碰撞,使得支撑结构体得以缓冲,从而避免支撑结构体与前横梁发生撞击而产生异响。

另外,缓冲结构体的缓冲条设置为在遮阳帘处于闭合状态下与前横梁之间为过盈配合,这样能够使得缓冲条与前横梁之间具有较大的静摩擦力,避免缓冲结构体与前横梁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小由于车辆行驶在粗糙路面上而传递到遮阳帘和支撑结构体的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的天窗遮阳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与图3对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的天窗遮阳帘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遮阳帘处于闭合状态,且缓冲结构体紧靠于天窗的前横梁。

图6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的天窗遮阳帘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窗遮阳帘装置安装于天窗。

图8为图7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d-d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沿e-e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f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辆1

车身2

天窗3

天窗框架30

前端部300

后端部301

导轨302

前横梁31

天窗遮阳帘装置4

遮阳帘40

第一端部400

第二端部401

定位杆41

支撑结构体42

顶面420

前端面421

后端面422

底面423

定位孔424

镂空部425

卡口426

卷轴43

转动轴44

缓冲结构体45

缓冲本体450

顶壁4500

侧壁4501

底壁4502

卡扣部4503

缓冲条451

前端部4510

后端部4511

引导块46

天窗遮阳帘装置的长度方向l

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w

天窗遮阳帘装置的高度方向h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说明书及附图中,具有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件将用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可以理解,附图仅为提供参考与说明使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或对本发明进行穷尽性的说明,也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图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示出了一种车辆1的示意性结构。车辆1通常包括车身2、天窗3和天窗遮阳帘装置。天窗3设置于车身2的顶部。天窗遮阳帘装置采用下述的天窗遮阳帘装置4,这样能够避免天窗遮阳帘装置4在关闭的瞬间撞击天窗3的前横梁31发出异响,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小由于车辆1行驶在粗糙路面上而传递到遮阳帘和支撑结构体42的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从而提高车辆1的舒适度。

虽然图1中仅示意了一种常见车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天窗遮阳帘装置4可以应用于未示意的各种不同车型,比如跑车、面包车、越野车等等。

图7示出了天窗遮阳帘装置4安装于天窗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10示出了天窗遮阳帘装置4中引导块46与支撑结构体42、天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天窗遮阳帘装置4的后端部与天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7-11,天窗3包括天窗框架30、前横梁31、软轴(图中未示意)、遮阳帘驱动机构(图中未示意)和遮阳帘卷绕机构(图中未示意)。天窗框架30沿天窗遮阳帘装置的长度方向l具有前端部300和后端部301,前横梁31固定于天窗框架30的前端部300。其中,前端部300靠近车辆1的前方,后端部301靠近车辆1的后方。天窗3沿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设置有导轨302。遮阳帘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软轴运动。

图2示出了天窗遮阳帘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图3-4示出了天窗遮阳帘装置4的前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天窗遮阳帘装置4在闭合状态下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天窗遮阳帘装置4的后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6,天窗遮阳帘装置4包括一遮阳帘40、一定位杆41、一支撑结构体42和卷轴43。定位杆41设置于支撑结构体42。遮阳帘40具有第一端部400和第二端部401,遮阳帘40的第一端部400固定于定位杆41,遮阳帘40的第二端部401卷绕于卷轴43。遮阳帘40可以由软性透气材料制成,大体上呈长方形。定位杆41大致为长条形圆形杆,用于将遮阳帘40定位在所需位置。定位杆41上可以设置有锁扣(图中未示意),当定位杆41移动至所需位置时,通过锁扣锁紧,从而使遮阳帘40定位。

卷轴43的端部设置有转动轴44,转动轴44枢接于所述天窗框架30的后端部301(结合图11予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44连接于遮阳帘卷绕机构,遮阳帘卷绕机构用于驱动转动轴44旋转,以使遮阳帘40卷绕于卷轴43。卷轴43可以为空心圆管。卷轴43相对于导轨302位置固定,且可绕卷轴43自身的中轴线转动,以将遮阳帘40卷绕于其上。

如图3-4所示,定位杆41设置于支撑结构体42的顶部,遮阳帘40中邻接第一端部400的区域沿遮阳帘40的展开方向铺设于支撑结构体42的顶面420和前端面421。

另外,支撑结构体42的顶面420设有定位孔424,定位杆41位于定位孔424内并与定位孔424之间为间隙配合。支撑结构体42的内部设有多个镂空部425。这样能够减轻支撑结构体42的重量。

如图8-10所示,天窗遮阳帘装置4还包括两引导块46,两引导块46分别固定于支撑结构体42在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且引导块46设置为与天窗的导轨302滑动配合。同时,引导块46固定于软轴。

在天窗遮阳帘装置4进行关闭天窗的动作时,软轴在遮阳帘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联动引导块46在天窗的导轨302上朝向天窗框架30的前端部300滑动,从而带动遮阳帘40从卷轴43上绕出并展开,使得遮阳帘40闭合天窗。

在天窗遮阳帘装置4进行打开天窗的动作时,遮阳帘卷绕机构驱动转动轴44沿遮阳帘40卷起的方向旋转,使得遮阳帘40卷绕在卷轴43上,从而联动引导块46在导轨302上朝向天窗框架30的后端部301,使得遮阳帘40打开天窗。

如图2-5所示,天窗遮阳帘装置4还包括一缓冲结构体45。缓冲结构体45包括一缓冲本体450和一缓冲条451。缓冲本体450固定于支撑结构体42。这样使得遮阳帘40在关闭天窗的瞬间,缓冲结构体45与天窗的前横梁31发生碰撞,使得支撑结构体42得以缓冲,从而避免支撑结构体42与前横梁31发生撞击而产生异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缓冲本体450包覆于所述支撑结构体42的底面423、后端面422和顶面420,并包覆于位于支撑结构体42的上方的遮阳帘40,且缓冲本体450沿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w延伸。在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w上,缓冲本体450设置于支撑结构体42的中部,并延伸至支撑结构体42的两端部。这样能够使得遮阳帘40在天窗遮阳帘装置4的宽度方向上保持撑紧状态,优化外观效果。

具体地,缓冲本体450包括依次设置的顶壁4500、侧壁4501和底壁4502。缓冲本体450的顶壁4500的内表面固定于位于支撑结构体42的上方的遮阳帘40。顶壁4500的内表面设有一卡扣部4503,支撑结构体42的顶面420设有一卡口426,卡扣部4503卡设于卡口426内。优选地,卡扣部4503斜向后延伸。进一步优选地,卡扣部4503与卡口426之间为过盈配合。这样使得缓冲结构体45在装配到支撑结构体42的过程中,支撑结构体42能够提供给缓冲结构体45一向前端部的力,从而提高缓冲结构体45的装配精度,以防止缓冲结构体45朝向后端部移动导致缓冲条451与前横梁31的过盈配合的过盈量不够。

另外,缓冲本体450的侧壁4501的内表面固定于支撑结构体42的后端面422。缓冲本体450的底壁4502的内表面固定于支撑结构体42的底面423。优选地,底壁4502的内表面与支撑结构体42的底面423之间为过盈配合。

此外,顶壁4500的内表面与遮阳帘40之间、侧壁4501的内表面与支撑结构体42的后端面422之间以及底壁4502的内表面与支撑结构体42的底面423之间均粘接有一胶层(图中未示意)。其中,位于顶壁4500的内表面与支撑结构体42的底面423之间的胶层的宽度方向以及位于底壁4502的内表面与遮阳帘40之间的胶层的宽度方向均大致与天窗遮阳帘装置的长度方向l平行。位于侧壁4501的内表面与支撑结构体42的后端面422之间的胶层的宽度方向大致与天窗遮阳帘装置的高度方向h平行。所有胶层的长度方向均大致与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w平行。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天窗遮阳帘装置的长度方向l是在车辆1的长度方向上,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w是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天窗遮阳帘装置的高度方向h是在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

优选地,胶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mm。这样能够保证缓冲结构体45与支撑结构体42的连接牢固性。

进一步优选地,胶层沿天窗遮阳帘装置4的宽度方向延伸至缓冲本体450的两端面。

参见图2-6,缓冲条451具有一前端部4510和一后端部4511。缓冲条451的后端部4511连接于缓冲本体450,缓冲条451的前端部4510位于支撑结构体42的前端面421的前方,以使在遮阳帘40处于闭合状态下缓冲条451的所述前端部4510抵靠于天窗的前横梁31。这样使得遮阳帘40在关闭天窗的瞬间,缓冲条451与天窗的前横梁31发生碰撞,使得支撑结构体42得以缓冲,从而避免支撑结构体42与前横梁31发生撞击而产生异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缓冲条451设置为在遮阳帘40处于闭合状态下与前横梁31之间为过盈配合。这样能够使得缓冲条451与前横梁31之间具有较大的静摩擦力,避免缓冲结构体45与前横梁31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小由于车辆1行驶在粗糙路面上而传递到遮阳帘40和支撑结构体42的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缓冲条451与前横梁31过盈配合的最小过盈值为6mm,最大过盈值为8mm。

如图3-4所示,缓冲条451从其后端部4511往其前端部4510斜向下延伸。优选地,缓冲条451的形状为圆弧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条451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进一步优选地,缓冲条451与缓冲本体450在天窗遮阳帘装置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面分别对齐。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条451与缓冲本体450一体成型。所述缓冲结构体45的材质为软性材料,比如橡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