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692发布日期:2019-06-26 00:3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导风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风罩。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节能环保的优势逐步凸显,其中新能源客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客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决定着整车性能的好坏。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一般采用功率型动力电池,具备更高的放电倍率和功率输出,因而也有更大的发热量,对其进行合理的热管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保证动力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需采用必要的冷却方式,在插电式客车领域多采用强迫风冷,即在动力电池箱的安装空间形成特定的散热风道,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随冷却风排出,因此电池舱和外部环境是相通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800783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载能源系统箱体即电池箱上设有导风罩,导风罩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即为进风通道,电池舱顶部的排气风扇中的通道即为排风通道,两者共同构成外循环通道,导风通道前端的开口上安装有进风格栅板,后端的开口边沿上设有止口胶条并通过止口胶条与电池箱上的进风口对应安装在一起,电池箱的进风口通过导风罩与高压舱外部的气流连通,使外部的空气通过导风罩进入定向进入到电池箱中进行散热。

在冬季时,环境温度较低,而动力电池的最佳温度区间在15℃~35℃之间,因此需要对电池箱进行保温甚至是加热,此时就可以将关闭散热风机,将电池本身产生的热量保留在电池舱中来保证电池的温度,但是这些电池舱中的热量只能通过电池箱的箱体进入到电池箱中,加热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罩,以解决现有的车辆仅能够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保留在电池舱中进而造成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风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1:导风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具有用于供气流进入的前端进口和用于与电池箱的进风口对应连通的后端出口,所述导风罩上设有用于连通导风通道与电池舱内腔的换气通道。外界温度较低时,电池箱产生的热空气进入到电池舱内腔中,电池舱内腔中的热空气通过导风罩上换气通道进入到导风通道中,从而通过导风通道直接进入到电池箱内部,直接加热电池箱内部的电池模组,提高了加热效率,保证了电池箱的温度,使电池箱处于最佳的温度区间,解决了现有的车辆仅能够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保留在电池舱中造成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2,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换气通道中设有能够控制其通断的换气通道封闭机构,避免通过导风通道进入冷空气时,冷空气散失到电池舱内腔中。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3,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换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罩上的换气窗。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4,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换气通道封闭机构包括可拆装配在所述导风罩上的、用于将换气窗封闭或打开的换气窗封板。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5,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导风罩上设有用于存放从换气窗上拆卸掉的换气窗封板的存放位。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6,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3~5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导风罩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侧边上的侧板,所述后端出口与电池箱上的两个进风口对应设有两个且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换气窗设置在底板的上部位置处。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7,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导风罩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侧边上的侧板,所述后端出口与电池箱上的两个进风口对应设有两个且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换气窗设置在底板的上部位置处。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8,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存放位与所述换气窗并排设置。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9,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导风罩的左右侧板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用于供相应的进气格栅和封板连接的连接结构。

导风罩的技术方案10,在导风罩的技术方案9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加强板设置在两个后端出口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导风罩的实施例1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进气格栅与第二封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第三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换气窗开启状态);

图5为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换气窗关闭状态);

图6为双泡侧置龙骨密封胶条的断面图;

图7为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电池舱前围;2、上顶盖;3、顶盖排风扇;4、电池舱地板;5、进气格栅;6、第三封板;7、导风罩;8、电池箱;51、格栅进气口;52、第一封板;53、格栅螺栓;54、格栅蝶形螺母;55、格栅垫圈;56、格栅硅胶垫;61、加强筋;62、第三封板硅胶垫;71、底板;72、导风罩出风口;73、双泡侧置龙骨密封胶条;74、换气窗;75、第二封板;76、螺柱;77、第二封板蝶形螺母;78、加强板;81、电池箱进风口;82、离心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导风罩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7所示,该导风罩具体应用在车辆上,车辆,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电池舱,电池舱包括舱体以及设置在舱体中的电池箱8,舱体包括电池舱前围1、上顶盖2和电池舱地板4,顶盖上设有顶盖排风扇3,舱体上设有进风窗,舱体的进风窗与电池箱8的进风口之间设有导风通道的导风罩7,导风罩7设有连通导风通道与电池舱内腔的换气窗74。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罩的导风通道构成进风通道,顶盖风扇的通道构成排风通道,进风通道与电池箱进风口连通,电池箱的离心风机的出口与电池舱的内腔连通,排风通道与电池舱的内腔连通,从而形成外循环通道。换气窗将电池舱内腔与导风通道即进风通道连通,从而形成内循环通道。舱体还包括用于将外循环通道封闭的外循环封闭机构,外循环封闭机构包括用于将进风通道的进风口封闭的进风通道封闭结构以及用于将排风通道的出风口封闭的排风通道封闭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通道封闭结构包括设置在舱体上于导风通道的进口处的进气格栅5和第一封板52,第一封板52上设有与进气格栅5上的格栅进气口51对应的封板进气口,封板能够相对于进气格栅5相对移动以使封板进气口与格栅进气口51对应导通或者错开。具体地,第一封板52与进气格栅5通过螺钉紧固,第一封板52与进气格栅5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安装孔为腰形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板52和进气格栅5上的安装孔均有腰形孔,拧松紧固螺钉时,就能够使第一封板52和进气格栅5相对移动,使第一封板52进气口与格栅进气口51对应导通或者错开,从而将进气格栅5封闭。

电池箱8的结构如图7所示,电池箱8上设有两个连通其内部的进风口,其出风口上处设有离心风机82,离心风机82工作时能够使电池箱8中产生负压,使电池箱8外的空气进入到电池箱8中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从离心风机82中排出到电池舱的内腔中。

如图3所示,舱体的第三封板6设有加强筋61,封板周圈设有第三封板硅胶垫62,实现减噪密封作用。舱体前第三封板6与舱体进气格栅5共同覆盖导风通道,且为分体结构,在需要对格栅后部的第二封板75和换气窗74活动封板进行操作时,只需拆卸舱体进气格栅5,提高操作便利性。

导风罩7的结构与电池箱8的结构对应,如图4和图5所示,导风罩7包括底板71以及设置在底板侧边上的侧板,侧板围成的内腔形成导风通道,其前端的开口即为前端进口,底板71上设有与电池箱8上的两个进风口对应的导风口即导风罩出风口72,导风罩出风口72即后端出口,换气窗74设置在底板71的上部位置处,进气格栅对应上部的导风口对应设置,导风罩7开口的下部封装有第三封板6。进气格栅的中部设有加强板78,加强板78上设有螺母,用于供进气格栅和第三封板6安装。两个导风口处安装有双泡侧置龙骨密封胶条73,用于贴紧电池箱8进风口法兰并实现柔性接触密封。双泡侧置龙骨密封胶条73的断面图如图6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导风罩7上设有用于将换气窗74封闭的内循环封闭机构,即换气通道封闭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内循环封闭机构包括可拆装配在导风罩7上的、用于将换气窗74封闭或打开的第二封板75,即换气窗封板。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存放从换气窗74上拆卸掉的第二封板75的存放位,存放位与导风口的位置并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罩7的换气窗位置处以及存放位处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封板75的螺柱76,将第二封板75安装在换气窗处时将其封闭,此时导风通道中的气体只能够从导风罩出风口72进入到电池箱中,而不能进入到电池舱中。换气窗打开时,将其安装在存放位的螺柱76上,避免丢失,以便下次使用。其中电池箱以及导风罩、舱体等结构构成电池箱的通风结构。

本发明的车辆工作模式如下: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如夏季,将舱体进气格栅的格栅孔与格栅后部的第一封板矩形孔对应重合,气流可通过,将导风通道上的第二封板75通过第二封板75蝶形螺母固定于换气窗处,此时气流只能通过导风罩的导风通道的导风罩出风口72进入电池箱的电池箱进风口81,由此通过电池箱上的离心风机将乘客舱的冷却风吸入电池箱内部对模组进行散热,由离心风机抽出后再经由电池舱顶部的顶盖排风扇3排至外接环境,由此实现电池箱通风的外循环。

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如冬季,将电池舱顶部的排风扇采用排风通道封板封上,将舱体进气格栅的格栅孔与格栅后部的第一封板矩形孔错位,格栅处气流不可通过,同时导风通道上的第二封板通过第二封板蝶形螺母固定于换气窗旁,换气窗处气流可通过。当电池箱上的离心风机工作时,乘客舱气流无法通过进气格栅的格栅进入电池舱,而电池舱内部的气流可以通过导风罩的导风通道上的换气窗进入导风通道,再由导风罩的导风通道的导风罩出风口72进入电池箱的电池箱进风口81,由电池箱离心风机处抽出。由于电池舱顶部的顶盖排风扇3已被封上,因此从电池箱离心风机处抽出的气体不会进入外界环境,而是重新经由导风罩的换气窗进入导风罩的导风通道进而进入电池箱,即可运用电池运行余热来保持动力电池工作温度,也可使进入电池箱的气流具备一定的温度,从而防止电池箱内部电芯温度过低影响电芯及电池模组的工作性能,同时不需要抽取乘客舱的气流,降低空调负荷,提高整车节能效果。由于热风直接进入到电池箱中,提高了对电池箱加热的效率,保证了电池箱的温度,使电池处于最佳的温度区间。

本发明的导风罩的实施例2,在本实施中,第二封板转动装配在导风罩底板上,转动第一封板能够将换气窗开启或者关闭,从而构成内循环封闭机构,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导风罩的实施例3,在本实施中,将换气窗设置在导风罩的侧面上,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导风罩的实施例4,在本实施中,换气窗的存放位设置在底板的下部位置处,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导风罩的实施例5,在本实施中,不设置加强板,此时进气格栅整体安装在导风罩的前端进口上,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导风罩的实施例6,在本实施中,在导风罩上设置一个连通导风通道与电池舱内腔的管道,此时该管道的内腔构成换气通道,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